断裂磁场与地震预报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er720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年前我在一家工厂的机械性能实验室做钢铁的拉伸实验,屡屡发现被拉断的试棒产生了磁力现象,把两半断口搭在一起时,手感明显相吸,尤以断口缩颈处的磁力最大。如用10毫米直径钢棒拉断的一半断口,能在垂直方向上吸住3.15毫米直径的钢球2年之久;如把两半断口相互靠近在一起,可以吸住6毫米直径的钢球;如把两半断口相互吻合,裂缝处就不再吸引钢球,而另外两头仍旧吸引铁屑。进一步实验还发现,未经拉伸的钢铁试棒在实验机上、下夹具的弱磁场中长时间感应,试棒两头不吸引铁屑,不使指南针产生偏转;随着拉伸试棒开始变形,试棒两头对指南针产生磁扰;尤其是试棒拉断的一刹那,不论两头还是断口处,瞬间加强的磁场都能使指南针突发飞转。毫无疑问,上述断棒的磁场是在拉伸至拉断的过程中形成的,在这种力学条件下磁畴被理顺,机械能转化成磁能。我把铁磁性材料在弱磁场中拉伸至拉断时产生的强磁命名为“断裂磁场”。断裂磁场的规律是:“顺着某弱磁场方向拉伸至拉断的钢铁试棒必然产生新的磁性较强的断裂磁场,瞬时磁场随试棒变形而递增,至断裂时达到最大,之后降低趋于平稳;其极向取决于原弱磁场,每根断棒产生的磁场方向与原弱磁场相反,两断棒断口之间的磁场方向与原弱磁场相同。”
  继而我把上述发现推广到地下25千米至地表的铁磁性岩层。因为处于南北弱地磁场中的地球板块不停发生拉伸、挤压运动,具备了产生断裂磁场的条件;如果某地质断层存在着磁异常,特别是地震前夕岩层必然出现拉伸、挤压裂缝,伴随有瞬时磁异常及磁泄漏,疑为断裂磁场不是没有可能。断裂磁场的发现不仅为地球断层(力学)一地磁异常(磁学)找到了因果关系,而且为地球断层(力学)—UFO(光学)、地磁异常(磁学)—UFO(光学)找到了合乎逻辑的解释。断裂磁场学说可以用来解释地震磁异常、特殊地区地磁异常、UFO磁现象,特别是揭示了广为人们流传的、分布在地球南北纬30。的10个“怪异区”的异磁现象。例如百慕大三角的地质异磁现象,可以把南美洲—北美洲的断裂和北美洲—非洲的断裂,比做两对拉伸断棒,在大陆板块亿万年漂移过程中形成断裂磁场。而且地球除了南北1对地磁极外,还存在亿万年大陆漂移形成的其他5对地球断裂磁场。地球上那10个“怪异区”,实为5对断裂磁场的地磁极。令人惊讶的是,10个磁异常区中相隔最远的1对,像地磁南北极一样关于球心对称分布。在大陆持续漂移的过程中,它们可能会充当地磁南北极移荡、互逆轨迹路线上的驻点。
  经过2年的观察与思考,1988年5月我把上述断裂磁场学说写成《从断裂磁场的提出到百慕大三角的异磁现象》一文,投送到北京《地球物理学报》杂志编辑部。不久得到一位地质学家的回信,建议我另投别的学术刊物。他并未否定我做的实验、推论及其假说,但他却否定我在文中试图用作逆效应的“磁致伸缩”这一金属学界公认的理论。当时看来,断裂磁场学说也许在100年以后会被人们承认,君不见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过了100年才被后人从故纸堆里捡了回来?所幸1989年6月《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36,1989,No.2)刊登了这篇文章,继而1990年1月《飞碟探索》 (vol.55,1990,No.1)以《从断裂磁场的提出到百慕大三角的异磁之谜》为题刊登了我的文章,文章最后还增加一条珍闻:1989年3月16日,《人民日报》以“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报道远离南北地磁极的阿根廷南部与古巴全境同时出现极光的奇异现象,实为地球多磁极论之佐证。
  在以后漫长的20个岁月里,我忙于所从事专业的教学与科研,无暇顾及断裂磁场学说是否得到回应。最近上网偶然发现,多年前就已经陆续有一些专家学者开始关注这一学说:如2007年6月Zhangruichong在中国国家天文论坛《挑战大爆炸》一文中说:“地球板块断裂磁场说。坚持的人认为地球上的磁异常区,包括百慕大在内都是地球地质结构自身断裂造成的。对此深有研究的厉树忠博士曾做实验证明并撰文论述……正是从这个现象出发,有可能引导我们进一步揭开百慕大三角和地磁极移荡等世界之谜。”
  2005年12月,科普作家涂建华在《大海的坟场》一章中说:“《飞碟探索》介绍厉树忠的断裂异磁理论说,世界上已知的三角区,均处在地壳板块的撕裂处或撞击处,这是形成地磁异常的原因。”
  断裂磁场“是一种很不错的假说。但是,假如这些地区的磁异常不是持续不断的现象,则又如何解释”?对互联网上评论“断裂磁场唯一不能解释的就是为何奇异海域发生不测事件是突发性而不是经常性的”,实际上,20年前我做实验时,已经观测到试棒断裂瞬间产生的就是突发性的强磁,但很快磁强度降低至稳定,可惜当时没有把这一点写进论文里去。
  本文要说的是,我惊闻了33年前唐山被地震夷为平地的骇闻,目睹了1年前汶川地震山崩地裂的险境,令人揪心的是直到今天预报地震的成功率极低。面对当前世界科学界“地震不可测”的悲观论调,我一直在问自己:地震究竟能不能预报?断裂磁场学说能否有助于预测地震?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1971年临终前遗憾地说,如果再给他半年;可能解决地震预报问题。一批老科学家认为,“对于地震来讲,现在不可知是正确的;未来不可知,那就是错误的”。汶川地震以后,我看到网上盛传“1976年唐山地震后耿庆国、张闵厚先生抱头痛哭——他们测出来了,报不出来”。确实在1990年2月15日,当时在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做地震磁情预报的张闵厚先生,写信给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飞碟探索》编辑部的刘兰生,通过高文波编辑转给我~封信,说他在《飞碟探索》杂志上看到了我那篇文章。我复信后他几次来信寄来了他用异常地磁成功预报国内外数十例地震的报告,特别是1976年预报唐山地震的经过。震前几天他与同事曾向上级紧急报告说“北京将发生4级地震,外围7级以上地震”,但专家会商认为他的磁情预报无理论根据,不能公之于众。我在1986年看过作家钱钢在《解放军文艺》上发表的报告文学《唐山大地震》,其中也言及张闵厚等人临震预报“不能公布”的史实。张闵厚的遭遇并未阻止他苦苦探求磁预报理论,1990年见到我发表的断裂磁场学说后,他在来信中说:“我有预感,相信在您的理论指导下,探索地震预报的难题经过几年的努力可能有本质性的突破,我俩的结合,可能会加速突破进程!”当时我几次复信给他,毫无保留地提供了断裂磁场学说可能预报地震的理论研究,包括我尚未发表的一些学术观点。我俩都非常感谢《飞碟探索》杂志为人类探求地震预报课题所做的贡献。张闵厚先生lO年前已经退休,我尚不知他过去多次用磁情成功预报地震的经验是否有人继承。
  在本文结束时,我想结合唐、汶地震简要谈谈断裂磁场与地震预报的关系,主要是:
  1,受南—北方向拉应力(或分量)作用,大略东—西走向地质断裂及其地磁异常是断裂磁场的表征现象,特别是富集铁磁性矿藏的地质更甚。例如发生于燕山断裂带西北走向的唐山地震是较为典型的一例。
  2,地质变形过程中就可能递增致磁,产生裂缝后可能向地面空间漏磁,断裂瞬间(地震)磁强变弱并趋于稳定。地质裂缝产生时是临震短期预测的最好时机,张闵厚先生磁预测恰好在唐山地震前几天,处于地质裂缝向地表漏磁阶段,他观测磁情的地点在北京,距唐山较近,理当有明显的磁情异常。
  3,南—北地质断裂走向发生的地震,沿南北地磁场方向的拉、压应力分量较小,或者处于非铁磁性地质带,断裂磁场极弱以致有可能测不出地磁异常。2008年发生在南—北地震带的四川汶川地震裂缝扩向西北,不知地方监测部门是否在做磁预测?如果临震前没有捕捉到磁异常就可能是这个原因。
  4,断裂磁场现象不仅有力学、磁学效应,还有光学、电学乃至生物学传感效应,应综合测试判断。
其他文献
U档案编号:NO.47  目击地点:波兰,华沙  案卷编号:NO.47  案件报告时间,2006年2月19日  目击地点:波兰,华沙  目击时间:12:30  持续时间:一会儿  目击人数:2人  城市或乡村:乡村  图像注释:泽比斯泽克开始给这个不明物体拍照。一会儿的工夫,这个不明飞行物迅速攀升,然后就立刻飞走了。  飞行物数量:1个  飞行物大小:直径2米  飞行物形状:球形,中部有一圈突起 
期刊
2008年10月20日,台军方一架IDF“经国”号战机在澎湖外海失踪,机上两名驾驶员下落不明。这是发生在澎湖海域最新的一起飞机失事。  2003年,台军方一架IDF“经国”号战机在澎湖海域上空发生坠海意外,机上两名驾驶员随即被大陆渔民救起。  2002年12月21日,台湾复兴航空公司一架ATR型飞机在澎湖外海失事,该架货机上载有6600多千克货物。53岁的正驾驶与34岁的副驾驶下落不明。失事地点位
期刊
目击时间:2009年6月4日14:50左右。  目击地点:自家阳台  白天/夜晚:白天  目击人数:1人  目击者背景:不详  飞行物数量:1个  目击报告是否报告:是  报告人:胡全敬  飞行物形状:圆盘状  飞行物颜色:白色  住址:中国,新疆  目击者年龄:66岁  备注:  我是一位摄影爱好者。2009年6月4日14:50左右;由于前一天刚下完一场雨,空气格外清新。我看到天空像水洗过一样,
期刊
一日在学校图书馆偶翻到清朝人麟庆的笔记《鸿雪姻缘图记》,其中第二篇《延年玩丹》记述了他童年时遇到的一起奇异事件,以现在的眼光看来,这是一起较典型的UFO事件。我从前对UFO颇感兴趣并留意过中国古时的相关记录,但此则记录从未见过,特意在互联网上搜索了一下,也没有见到对这件事的记述,于是抄录下来,并尽自己的能力对这一事件进行了简要分析。原文是竖排繁体,有几个字拿不准专门查了下字典进行核对,希望可以对研
期刊
亚洲“女人”    彼得·克奥瑞:另一个黑发“女人”看上去像是亚洲人……它中等身高,170厘米左右。它的外形同样与人类不同——是它的颧骨让我想到它会是一个亚洲女人,但是它太过于突出了,就好像是被迈克·泰森或其他什么东西猛击过一样……颧骨显得非常膨大;它的眼睛也很大,与金发的那个“女人”差不多是一样的;但它的眼睛是暗的,几乎全是黑色的;我不记得在那双眼睛中看到过白色……  金发的那一个正对着我,当我
期刊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的汶川地震,如果我们事先有该地区连续的空间监测的热和电磁效应的图像,可能会有预报。发展中国的地震电磁卫星对地观测技术,将空间手段与地基监测相结合,建立“天地一体化”的立体地震电磁监测系统,将明显增加地震前兆的信息量,为地震预测预报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1957年8月26日,苏联宣布:8月21日,世界上第一个多级远程洲际弹道导弹向太平洋发射成功。同年10月4日,
期刊
U档案编号:NO.42
期刊
编者按:有关1998年河北沧州发生的“飞行员追赶UFO案例”,当年曾轰动一时。但是,所有关于它的报道,仅来源于《沧州晚报》的一则不到千字的小文。自此之后,没有任何关于这条新闻的后续消息。北京UFO研究会曾经本着“还真相于人”的科学精神。组织考察队来到沧州相关机场宣传科进行采访。但机场以保密为说辞,拒绝了他们的考察。当时基地的李司令员在接待他们时说:“所有的情况都在报纸上了。没有更多的补充。”  然
期刊
C档案编号:NO.40
期刊
殖民火星是指人类在火星上居住。许多研究与理论都将火星当成一个可行的殖民地,它的表面状况与水份的来源使得火星成为太阳系除地球外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因为火星的环境与改造成适合生物生存的可能性,火星被许多科学家(其中也包括史蒂芬·霍金)认为是一个殖民的理想行星。    到达火星    除金星外,由地球去火星所需的能量是比任何行星较少。利用移动轨道,由地球去火星,大约需要九个月,而使用修正了的移动轨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