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特琳:南京大屠杀期间拯救上万中国人

来源 :百姓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g19841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电影《拉贝日记》中有她的影子;在哈金的小说《南京安魂曲》中有对她的描写;在陆川导演的电影《南京!南京!》中,有她正义的呐喊;电影《金陵十三钗》中,风月女子们危难时刻挺身救士兵的感人故事,真正幕后导演是她;她用滴血的笔记录了1937年南京大屠杀中日军的暴行;南京大屠杀期间,她把金陵女子大学改成难民收容所,挽救了上万名中国人的性命。她的中国名字叫华群,美国名字叫明妮·魏特琳。
  南京沦陷前,她拒绝撤离,将金陵女子大学改为难民收容所
  1937年11月,战火逼近南京,城里难民的数量陡然激增,来自美、德两国驻宁的各界人士,不约而同地建议创立国际安全区。同年12月初,一份《告南京市民书》标志着南京国际安全区已经开始运行。难民们如潮水般涌入国际安全区。12月8日晚上,专门收容妇女儿童的金陵女子大学,迎来了第一批女难民。
  将金陵女子大学改成难民收容所的,便是明妮·魏特琳。
  明妮·魏特琳,1886年9月27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1912年大学毕业后,她受联合基督教传教士公会派遣,来到中国传教,出任合肥三青女中校长。1919年,魏特琳来到南京,被聘为金陵女子大学教务主任,开始了她与金陵女大长达20多年的不解之缘。
  1937年,魏特琳原计划于秋天回美国休假1年。但这年7月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她改变了计划。8月,日本的飞机开始轰炸南京。魏特琳在金陵女大组织了一系列的备战工作:挖防空壕、清理地下室、组织灭火队。8月16日,美国大使馆下令所有美国妇女和儿童撤离南京,魏特琳以工作需要为由拒绝撤离。
  此后,形势越来越严峻。一个多月后,美国大使馆最后一次下令撤退所有留在南京的美侨及使馆女性雇员,但魏特琳再一次拒绝了。她在大使馆出示的“无论如何也不离宁”的文件上,签上了自己的姓名。这是她第四次郑重拒绝使馆要她离开南京的命令。
  1937年8月15日,日軍海军航空兵开始对南京进行轰炸,南京城硝烟弥漫。12月13日,日军从南京坍塌的城墙缺口蜂拥而入,开始持续6周的大屠杀,惊恐万分的妇女和儿童蜂拥来到金陵女大的难民收容所。
  以美侨身份勇敢与日军抗争,千方百计保护中国难民
  从1937年12月13日至17日,金陵女大接纳了8000多名难民,学校所有的大厅和走廊都住满了人。魏特琳既要充当组织者的角色,又要充当保护者的角色。她制作了一面巨大的美国国旗,铺在校园里的草坪上,以此赶退前来侵犯的日本兵。
  魏特琳在写给金陵女大校方的报告中说:“我们怎么也忘不了在校门口目送妻子、女儿进入收容所的那些丈夫和父亲的面容。”
  在这段日子里,魏特琳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每天的生活。如今,这些文字成了揭露日军暴行的铁证。
  魏特琳在1937年12月15日的日记中写道:“从早上8点半到晚上6点,我一直站在校门口,看着难民们源源不断地拥进校园,许多妇女神情惊恐。昨夜是恐怖之夜,许多年轻妇女被日本兵从家中抓走。”
  原计划将有2700多名难民到金陵女大避难,但由于日军疯狂的暴行,惊恐万状的妇女像潮水般涌人金陵女大,仅仅几天就达到1.3万多人。校内凡是可栖身的地方都挤满了人,这么多人要吃饭、喝水、避寒……连大小便都是一个头疼的问题。魏特琳和她的助手程瑞芳女士,以及“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工作人员、留校员工,日夜操劳,个个精疲力竭。
  魏特琳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组织巡逻队不分昼夜地巡护校园。尽管金陵女大门口挂着美国国旗,但凶暴的日军还是常常强行入内。在这紧急时刻,魏特琳总是挺身出现,以强硬的态度与日军交涉。
  由于魏特琳的中立国美侨的身份,日本兵往往能有所收敛,但有时日军兽性发作并不理会。于是阻止不成的魏特琳就与强盗搏斗,有时日本兵打她好几记耳光,有时日本兵甚至对她挥舞着带血的刺刀,但魏特琳从未妥协。
  保护难民的同时,魏特琳还千方百计地帮助难民寻找失踪的亲人,鼓励妇女们勇敢地去指认被日军抓去、有生命危险的男子为亲人。她数次去日本大使馆抗议日军的暴行,迫使日本大使馆答应派警卫守卫金陵女大校园,并得到日本大使馆不许日本兵进入校园的手令。
  在难民营里,魏特琳还常常鼓励难民们不要气馁,中国没有亡,要坚强起来。
  在南京大屠杀那段黑暗的日子里,魏特琳是南京妇女眼中的守护神。为了鼓励难民自强自立,魏特琳在难民营里开设女子中学,为女青年讲授文化知识,开办职业培训班,讲授谋生技能的课程。许多妇女学会了织毛巾、织袜子的技术,离开难民营后,她们走上了自立的道路。
  1938年年底,南京成立了汉奸政权,日军下令关闭所有的难民营。然而,当难民们被迫返家后,却仍不断惨遭日军抢掠、强奸。许多妇女又仓皇逃回业已关闭的金陵女大,魏特琳等人又担负起800多名妇女的食宿和保护工作。
  她留下60万字日记成为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证,如今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矗立着她的雕像
  无休止的超负荷辛劳与长期精神压力,严重地伤害了魏特琳的身体,她不幸患上了精神抑郁症。在友人的极力劝说下,1940年5月14日,魏特琳回国治病。一年后的1941年5月14日,饱受疾病折磨的魏特琳在家中打开煤气自杀,享年55岁。
  此前,魏特琳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多年来我深深爱着金陵女大,并试着尽力帮助她。倘若有第二次生命,我仍愿为中国人民服务。”
  从1937年至1941年,魏特琳写下了近60万字的日记。这些日记详细记载了她亲见、亲闻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滔天罪行,以及日军在南京实施殖民统治的情况。她的日记,成为揭露日军在南京实施大屠杀的第一手资料。
  作为基督徒,魏特琳在日记中写道:“从军事角度而言,占领南京也许会被认为是日军的一个胜利,但从道义方面而言,这是失败,是日本民族的耻辱!”
  如今,魏特琳长眠在美国北部一个叫雪柏德(Shepherd)的小镇,她的墓碑上镂刻着“金陵永生”4个汉字。 在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校园里,矗立着她的雕像。她在南京人民心中永垂不朽。
其他文献
位于山西东南部、长治市西南隅,介于太行山脉与太岳山脉之间,有一座幅员1029平方公里、人口35万的小县,乍一看不起眼,但它的县名“长子”几乎与中国历史平行。  早在6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这里定居,劳动生息;早在5000多年前,中华民族鼻祖炎帝神农氏,就在羊头山上获得嘉禾而试种五谷,教民稼穑,开创原始农业,至今留有神农城、神农泉、神农井、五谷畦等历史遗迹。  不仅如此,这里还是精卫填海、后羿射日
期刊
1950年出生于浙江省乐清市,以创作黄杨木雕成名的虞定良,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创作的黄杨木雕作品就夺得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创作设计一等奖”。他1998年被评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2006年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如今,已经67岁的虞定良,还在为黄杨木雕这个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度雕牛 毕显心路  虞定良的父亲虞明华,曾任浙江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是解放后重振黄杨木雕
期刊
齐放,是中共“延安五老”之一林伯渠(1886~1960)的外孙。2016年初秋的一天,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中国科技会堂内,齐放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讲述了他记忆中的外祖父林伯渠。众所周知,林伯渠曾参加南昌起义、长征等重要革命活动,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二届副委员长。  “延安五老”的称谓源自朱德诗作  林伯渠少年时就读于私塾
期刊
湖南长沙南方职业学院大二女生林华蓉,今年暑假从湖南省武冈市湾头桥镇农村外出打工,被骗入传销组织。在遭受欺骗、胁迫、拘禁之后,她以命相抗,被逼投河溺亡。事发地湖北省钟祥警方经调查后,还原的信息是:2017年8月4日上午,林华蓉在投河前,受到了传销组织成员言语上的侮辱。8月5日,林华蓉的遗体在出事地点几百米外被打捞上来,正值花季的姑娘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大二女生林华蓉,投河溺亡的那条河叫直河。从此
期刊
“不死之身”的灯塔水母  依照现有的世界纪录,生存时间最长的是灯塔水母,不过它有点犯规。灯塔水母身体呈钟形,直径约4-5毫米,身体透明,能够看见红色的消化系统,状如灯塔,因而得名。  灯塔水母属于水螅虫纲,它们是捕食性生物,可以从水螅体无性繁殖,是目前唯一已知的能够从性成熟阶段回复到幼虫阶段的生物。从理论上说,这个循环可以不断重复下去,也就是说,灯塔水母可以永远存活,无需面对死亡。  因为灯塔水母
期刊
经全国人大常委会2017年9月1日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将于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对国歌奏唱方式、国歌使用、国歌传承等,作出明确规范。自此,这一充分寄托国民情感和心声的国家象征将与国旗、国徽一样受到法律保护,必将再次点燃人们对于国歌的热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80多年前,这首歌曲在抗日烽火中诞生,字字铿锵、句句雄壮的歌词伴随着激昂的旋律,在大江南北、
期刊
如今,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二胎时代的到来,保姆行业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住家保姆、钟点工、月嫂、育儿嫂和护工等在城市供不应求,成为不少家庭的“刚需”。据商务部2016年的数据显示,需要家政服务的城镇家庭达到近40%;而据中国家庭服务协会统计,截至2016年,有家政服务需求的雇主达7000万户。  与此同时,家政人才紧缺,导致市场准入门槛太低。家政服务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资质审核应付了事,只管扩充人力
期刊
丈夫去世后,王女士独自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照顾年迈的婆婆长达10年之久。此后,婆媳发生矛盾,老人将王女士告上法庭,要求分割儿子的房产。而王女士也将老人的其他两个子女推上被告席,要为自己10年的辛苦付出索要补偿。最终,北京市朝阳法院支持了她的诉讼请求。判决书指出,法律未规定丧偶儿媳对老人的赡养义务,王女士的赡养行为系道德行为,值得嘉许。  丧偶儿媳照顾婆婆10年,年老婆婆疑心兒媳偷钱引冲突  王女士和
期刊
腰围是健康的重要标志。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报告称,腰围每增加2.5厘米,患癌风险就增加8倍。腰围多少才合适?腰围超标究竟有多可怕?  腰围过粗,预示内脏脂肪增多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表明,全球20岁及以上成人中,超过14亿人超重,其中有近2亿男性和近3亿女性达到肥胖程度。尤其女性,近些年腰围有变粗的趋势。  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指出,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
期刊
汪精卫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与陈璧君结了婚。他说推翻了帝制应该好好学些建设本事,夫妇俩与几个反清生死之交一起到法国留学。1913年春,陈璧君在那里生下大儿子,1914年年底又生了大女儿,即汪文惺。1934年,汪文惺和何孟恒订婚,1939年两人正式结婚。  汪精卫与妻子陈璧君共生有6个子女,除了第五个夭折,其余都很长寿。这些子女多将往事尘封在心底,讳莫如深,唯一肯谈家族掌故和个人身世的,只有汪文惺夫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