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形成正确的世界观的重要阶段。高中语文教学既是工具性的教学,教导学生汉语文化的知识,也是人文关怀的教学,体现着汉语的人文精神和内涵。目前应试教育的后遗症在语文人文教学的道路上影响还是很大。本文就人文教学的重要性及目前人文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解决方案,旨在推动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雅的审美趣味、积极美好的价值追求等方面能有新的建树。
【关键词】高中;语文;人文教学;策略
新课改在强调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的同时也突出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这与党中央倡导的“以人为本”的宗旨是一脉相承的。人文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将书本中作者的真实感情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继承历史文化名人流传下来的人文精神,面对生活中的万物能存感激怜悯之心,感受文章中的真性情,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学生在学习文本时,能够联系实际,获得身心的洗涤,在当今浮躁的社会中来说,这样的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文教育,即对学生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为学生养成健全人格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一、语文教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能够入选语文课本的篇章都是几千年文化积淀的精品,这些文章形质兼美,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情感的熏陶以及人文精神的塑造都是非常有好处的。学生在知识、情感方面的发展与语文教学的目的密切相关,作为人文学科,弘扬人文精神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高中语文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在工具性的使用上提升档次,更重要的是人文精神育人功能的发挥,让学生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健全心智、净化灵魂,了解人生存与奋斗的意义,找到自己的人生的定位,这对于他们一生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例如在陶渊明的《归田园居》系列诗中,通过对文本的解读让学生了解人要保持真性情的重要性,通过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让学生发现美好的、善良的品格情操,实现精神上超越,尊重万物的个性和尊严,这样才能实现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的传授。
二、目前高中语文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的基础,本质就是教会人们如何做人,这一点古今中外的语文课堂都是以这一点为宗旨的。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却渐渐偏离了这个轨道,我国的语文教育只看重技术教育,对人文教育重视的不够,语文教学的成果也是以分数作为衡量标准,对于学生人文内涵的提高没有一个系统的衡量标准和提高规划。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一些错误的观点和教学方法正危害着人文教育。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经历了十几年的教育改革之后,评判孩子语文水平的唯一标准还是分数,“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在这种观念下,高中语文的大多数课程都是为了应试的语法知识,基础语言知识,和按格式硬套的作文范文赏析。语文的工具性属性被无限放大,人文属性的空间原来越小,最终导致人文内涵及文化底蕴严重缺失,使得人文底蕴极为深厚、充满人性之美的语文学科,沦为应付应试教育的工具。而对于学生人文知识的培养,则被摆在了无关紧要的位置,只要学生能做的了题,拿得到分,就算语文教学任务完成了。这样的后果导致学生对枯燥的语文知识缺乏学习的兴趣。
三、实施人文教育的策略
(一)在语文教学中重视人文精神的灌输。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更新理念,紧跟课改的新形势,大力倡导人文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教师要首先意识到人文教育对于学生一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性,在注重工具性训练的同时,让学生理解语篇的情境美,结合特定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感受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当然,这对于教师的水准也是一个考验,如何将枯燥的语文课堂上的生动有趣,让学生们主动的吸收知识,是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探索的。
(二)扩大人文教育的空间。教师首先应该从教材中挖掘具有人文精神的闪光点,能够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的文章大多都是人文价值与审美价值兼具的作品。因此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教材,把包含人格塑造与培养的人文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情感天,让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不以定论为标准答案,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想象。除了在课堂外,还应该鼓励学生在课下大量阅读经典作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出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的各类书单。
从语文课堂的一个点延伸到家庭和社会,在一个立体范围内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倡导人文化评价。实施人文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一定要与一定的评价体系相结合,才能真正将人文教育落到实处。目前我国所实行的评价方式显然不适应人文教育,人文评价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让学生发展的内部动力得到增强,从而产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要达到这些目标,就要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及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
人文教育从本质上将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正确的意识形态,在高中阶段重视人文教育,学生的一生都将受益无穷,这种人文素养会渗透到今后的阅读、写作、做人的等方面。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语文教育其实就是对人的教育,这样的性质决定了我们一定要重视人文教育,在学生思想情操方面多下功夫,把人文精神内涵的挖掘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任务。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学审美特征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蔡玲.让高中语文教学走出误区[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9,(12).
[3]刘宏亮.论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与审美培养[J].中国教师,2009,(S2).
[4]杨爱国.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应着重培养的几个习惯[J].教育革新,2009,(07).
【关键词】高中;语文;人文教学;策略
新课改在强调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的同时也突出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这与党中央倡导的“以人为本”的宗旨是一脉相承的。人文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将书本中作者的真实感情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继承历史文化名人流传下来的人文精神,面对生活中的万物能存感激怜悯之心,感受文章中的真性情,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学生在学习文本时,能够联系实际,获得身心的洗涤,在当今浮躁的社会中来说,这样的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文教育,即对学生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为学生养成健全人格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一、语文教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能够入选语文课本的篇章都是几千年文化积淀的精品,这些文章形质兼美,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情感的熏陶以及人文精神的塑造都是非常有好处的。学生在知识、情感方面的发展与语文教学的目的密切相关,作为人文学科,弘扬人文精神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高中语文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在工具性的使用上提升档次,更重要的是人文精神育人功能的发挥,让学生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健全心智、净化灵魂,了解人生存与奋斗的意义,找到自己的人生的定位,这对于他们一生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例如在陶渊明的《归田园居》系列诗中,通过对文本的解读让学生了解人要保持真性情的重要性,通过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让学生发现美好的、善良的品格情操,实现精神上超越,尊重万物的个性和尊严,这样才能实现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的传授。
二、目前高中语文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的基础,本质就是教会人们如何做人,这一点古今中外的语文课堂都是以这一点为宗旨的。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却渐渐偏离了这个轨道,我国的语文教育只看重技术教育,对人文教育重视的不够,语文教学的成果也是以分数作为衡量标准,对于学生人文内涵的提高没有一个系统的衡量标准和提高规划。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一些错误的观点和教学方法正危害着人文教育。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经历了十几年的教育改革之后,评判孩子语文水平的唯一标准还是分数,“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在这种观念下,高中语文的大多数课程都是为了应试的语法知识,基础语言知识,和按格式硬套的作文范文赏析。语文的工具性属性被无限放大,人文属性的空间原来越小,最终导致人文内涵及文化底蕴严重缺失,使得人文底蕴极为深厚、充满人性之美的语文学科,沦为应付应试教育的工具。而对于学生人文知识的培养,则被摆在了无关紧要的位置,只要学生能做的了题,拿得到分,就算语文教学任务完成了。这样的后果导致学生对枯燥的语文知识缺乏学习的兴趣。
三、实施人文教育的策略
(一)在语文教学中重视人文精神的灌输。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更新理念,紧跟课改的新形势,大力倡导人文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教师要首先意识到人文教育对于学生一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性,在注重工具性训练的同时,让学生理解语篇的情境美,结合特定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感受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当然,这对于教师的水准也是一个考验,如何将枯燥的语文课堂上的生动有趣,让学生们主动的吸收知识,是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探索的。
(二)扩大人文教育的空间。教师首先应该从教材中挖掘具有人文精神的闪光点,能够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的文章大多都是人文价值与审美价值兼具的作品。因此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教材,把包含人格塑造与培养的人文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情感天,让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不以定论为标准答案,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想象。除了在课堂外,还应该鼓励学生在课下大量阅读经典作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出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的各类书单。
从语文课堂的一个点延伸到家庭和社会,在一个立体范围内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倡导人文化评价。实施人文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一定要与一定的评价体系相结合,才能真正将人文教育落到实处。目前我国所实行的评价方式显然不适应人文教育,人文评价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让学生发展的内部动力得到增强,从而产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要达到这些目标,就要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及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
人文教育从本质上将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正确的意识形态,在高中阶段重视人文教育,学生的一生都将受益无穷,这种人文素养会渗透到今后的阅读、写作、做人的等方面。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语文教育其实就是对人的教育,这样的性质决定了我们一定要重视人文教育,在学生思想情操方面多下功夫,把人文精神内涵的挖掘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任务。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学审美特征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蔡玲.让高中语文教学走出误区[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9,(12).
[3]刘宏亮.论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与审美培养[J].中国教师,2009,(S2).
[4]杨爱国.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应着重培养的几个习惯[J].教育革新,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