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佛境.体验艺术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uurz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最大的观音圣像八角亭,它的16根柱子从中国引进,将成为大马和槟州的新地标,也将是游客必到的景点。”
  ——马来西亚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部长拿督江作汉
  “对于大马政府给予佛教的认同,大家要感恩。大马政府批准兴建八角亭来为观音圣像护身,是爱护和认同佛教的表现。”
  ——中国台湾中国佛教会理事会会长净良长老
  “马来西亚槟城极乐寺的“观音圣像八角亭”是全世界之最,由我公司完成的16根雕饰石柱更是代表了中国工艺水平的高超与精湛,同时也体现了中国文化正在以艺术的方式对外延伸。”
  ——中国和祥雕刻公司董事长王向明
  2009年12月6日,马来西亚槟城极乐寺“观音圣像八角亭”圆满落成。这项艺术工程从策划到完成,历经了三代槟城首席部长和三位极乐寺的主持,终于在各方的关注和努力协调下,走过了风雨兼程的33年,宝盖庆成。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观音圣像八角亭是佛教信仰融摄性和调和性的完美化身,在未来的日子里,它不单单是作为建筑而存在,更为重要的是作为灵魂的寄所为更多佛教信徒带来内心的宁静;而从美学的视点分析,庄重高耸的八角亭,装饰着精美佛像雕饰的巨型石柱和肃穆高大的观音圣象共同营造了一个由艺境入佛境的精神归宿,它的美学品格和价值通过艺术的方式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现:从社会的功能性而言,对于佛教文化要素在城市建设中的表达,从城市规划与设计层面发挥它在城市中的价值意义,是有利于塑造城市特色,丰富城市人文景观,是有利于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建构一种富有内涵的精神文化的。
  
  一、宝盖落成的来龙去脉
  
  马来西亚槟鹤山极乐寺的观音圣像计划早在33年前就已经开始了,由于原来的观音圣像在岁月的侵蚀下严重受损,当时极乐寺的第4任方丈白圣长老策划拟建世界最高的铜像菩萨和佛教道场,原本的构想是观音像高达120m,但是在1983年,政府却只批准了72m,因此对于观音像的高度之确定问题也成为日后延误工程进度的一个因素,另一个困难就是政府要求必须在圣像外,建一座半圆形的遮盖物。经过多年的精心规划和磋商之后,终于在1999年,36m高的观音铜像顺利落成,而八角亭的设计方案也最终取代半球形建筑,此时已过了20多年。
  2000年伊始,极乐寺的日恒长老就开始着手寻觅观音圣像八角亭的承建方,由于这项任务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他们经过了4年严格的筛选和反复的考察,最终决定由中国的和祥雕刻公司完成整个观音圣像八角亭的艺术工程。谈到这段漫长的选拔过程,我们不得不重申这个名字“和祥雕刻公司”。和祥公司的厂址位于中国的石雕之乡惠安,这里有着悠久的石雕传统文脉和代代相传的精湛工艺,这些文化力量的堆积是和祥公司最本源的企业资本,也是一代代和祥人薪火相传的企业精神。坚守着“艺术为先,文化输出”的企业理念,和祥公司清楚地认识到传统工艺的优势和精湛的技艺只是辅助精神传达的手段,制胜的法宝是设计方案要体现出八角亭之中蕴含的佛教文化的厚度,并表达出突破区域性壁垒的广博。在日恒长老构思雏形的基础上,和祥公司花费了半年的时间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搜集和比照,经过对佛教文化深入地研究和思考之后,设计出了由16根雕饰石柱支撑顶部,四周配以珠帘的艺术呈现方式。功夫不负有心人,无数次的修改和细化,对艺术的精益求精,换来了马来西亚方面的一再肯定,2005年他们把观音圣像八角亭的全部工程都委托给了和祥公司完成。当然除了依靠专业实力创作出更具有竞争力的方案,和祥公司的硬件实力和卓越的技术品质也是马来西亚方面最终决定与之合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八角亭高达91m,支撑它的是16根敦实有力的G654花岗岩石柱,直径2.38m,高度43m,重量300t/根,柱上雕饰着具有佛教色彩的人物形象和各种象征图案。宝盖则分为3层,最高一层还另有9层小塔,它的设计依据中国传统古建筑的审美标准,并吸纳了中国北京天坛的一些建筑元素。
  正如取得真经需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工程的进度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这16根石柱要耗用7000m3材料,给采购、运输石料带来了不少的困难,面对问题,王向明先生率领和祥人群策群力,制定了一整套完善的应对方案,为了确保工程顺利开展,他们迅速地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予以解决,调集大型设备,克服路面险阻,最终圆满地解决了所有的问题。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07年受政府封山政策的影响,工期又不得不停滞,和祥人积极地奔走协调,多方沟通,终于在2008年矿山开放,工程才得以继续施工;在雕刻加工上,石柱上的佛像雕刻,依据小稿放大比例,基本上每尊佛像达到在5m到6m的高度,巨型雕像给艺术加工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此外,巨大的体量和安装的难度也迫使和祥不得不打破加工习惯,改良以往的雕刻方法,改水平方向雕刻为垂直直立雕刻。尽管遭遇了重重困难,但和祥人还是以他们乐观严谨的创作态度,踏实上进的工作作风不断地创新、改进技艺。2009年12月,经过日恒法师和邱仅集先生的严格验收,观音圣像八角亭终于圆满完成。据了解,高达91m的八角亭正在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它将不仅仅被作为马来西亚的新地标被载入史册,更是中马两国文化艺术交流互助的时代例证。
  
  二、观音圣像八角亭的艺境之说
  
  观音圣像八角亭的建筑风格属于佛教色彩浓重的仿古建筑,这座建筑所包含的象征性和表现力都会直接地影响到佛学思想的表达。八角亭采用的雕塑与建筑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不仅要与其本质上传达的主题思想即佛教的文化内涵相一致,同时还要兼顾到建筑空间和功能等物质性因素。那么,从主体的“体验性”出发,让我们来逐一地感受观音圣像八角亭所蕴含的艺术之境。
  
  材料之“素”境
  材料是建筑设计中备受关注的重要要素之一,材料意味的挖掘也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体验层面的内涵,因此,对材料的重新关注和诠释无疑是开拓“空间体验”研究的一个重要思路。观音圣像八角亭采用了坚硬的石头为材料,一方面是基于石材本身的物理属性,它坚固、稳定;另一方面是由于这种知觉感受所引起的情感和精神诉求,即庄严感、崇高感等,这些反射于主体的感觉特性与佛教所传达的精神教义是相吻合的,所以石材成为了这次艺术工程首选也是惟一的建筑材料。
  就色彩而论,配合建筑的主旨思想表达,整体的八角亭部分均保持石材本来的色彩和特性,这种单纯性和统一性,可以说是从初级的生理感受方面来营造可被感知的空间体验,再借助材料的文化性、历史性、地域性以及符号性,以知觉的高级形式——心理感知的方式来塑造具有艺术“素境”的“心灵场所”。
  
  结构之“空”境
  空间结构是建筑的灵魂所在,观音圣像八角亭依然遵循着古代佛教建筑的基本规律,在构图上多采用方正、对称的方式,通过高大、开阔的空间建立一种庄重的秩序感。特别值得称道的是16根巨型石柱的布局,疏密适宜、错落有致,它们犹如八角 亭内部空间中的休止符,在主旋律中控制节奏。虽然石柱上布满了精雕细刻的佛教形象和各种象征图案,但由于该建筑出色的空间分割效果,环行其中,你丝毫没有繁冗和堆砌之感,反倒是在柱与柱之间的留白处细品佛学博大精深的教义。16根石柱细节的微妙处理是制胜的秘笈,它们既在形式结构上发挥着功能性作用,又对空间构成了很好的补充说明,但最为难得的是这些精彩的细节完全统彻在建筑的整体之下,服从于建筑设计的最终旨归,正所谓“大象无形,大音希声”,艺术之“空”境跃然而出。
  
  涵义之“真”境
  佛似飘渺无形,却又真实地存在于生活的每一处细节之中,万事万物,莫非佛法。如何在建筑理念中融佛境入艺境,使观音圣像八角亭真正承担起“灵魂寄所”的无上职能,大的建筑形式和空间布局确定之后,创作的重点落在了佛教雕塑之上。高达36m的观音像是整座建筑的视觉重点,信众们将在其高大和庄严的法相面前遁入佛境,获得心灵的释然;而16根石柱上飞扬流动的浮雕装饰作为观音像的呼应,其精湛的工艺技法着实令世人啧啧称奇,这些生动的形象或居高临下,或错落有致,形态各异,规律中有变化,不再是传统佛像的全盘挪用,而是融合了许多创新手法的再次诠释,在时代性中表现对佛境的具体、真实的领悟。因此,当你步入亭中,映入满眼的绝不是高超的技巧,而是技巧背后的精神力量:在忘记了“庞大”“崇高”“精湛”这些字眼之后真实地聆听来自内心的召唤。
  
  意蕴之“静”境
  观音圣像八角亭虽然是兴建的一座佛教仿古建筑,但它的目的不是仅仅为信众提供瞻仰佛教形象的场所,而是旨在引导人们透过纷繁的表象认识背后深刻的佛学。所以八角亭的设计并没有追求富丽堂皇的奢华,更没有在所谓的独辟蹊径中寻找出路,而是反其道行之,在真实和朴素中回归本质,从材料色彩的单纯统一,到空间结构的疏密有致,再到圣像雕饰的去繁就简,观音圣像八角亭一直力图重验这样一句佛教警示: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确,八角亭占据空间,却不像一般的公共艺术一样具有视觉强迫性,它安静地矗立在山间,借物入景,不是刻意强调与周遭环境的不同,而是融入其中,这或许就是它最终把人们带入“静”境的根由吧。
  33年的风风雨雨,观音圣像八角亭最终屹立于马来西亚槟城极乐寺之中,它的存在记录了辛苦之后的汗水、喜悦之后的眼泪、风雨之后的彩虹。每每回味起开光庆典上的宏大场面,回忆起全世界知名的佛教人士和为这项艺术工程呕心沥血的各界名流汇聚一堂的盛况,回忆起观音圣像八角亭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信众竞相朝拜的感人景象时,中国和祥雕刻公司的负责人王向明先生都会不无感慨地表示:这项艺术工程的完成充分显示了中国工艺美术的实力,不仅是和祥的骄傲,也是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在海外留下的宝贵精品。观音圣像八角亭的落成实现了“佛”与“艺”一次最完美的牵手,“佛”见证了中马两国工艺美术行业一次最为辉煌的创造,“艺”在佛光的指引下为众生献上最宝贵的灵魂休憩之所!
其他文献
重度腹泻要了约翰国王的命,却拯救了《自由大宪章》  英国国王约翰声名狼藉,在人们眼里,他肮脏得就像是一个皇家马桶。按照《英国电讯报》的说法,这位13世纪的英国君主视朋友和敌人为粪土——真是一视同仁啊!他把自己的臣民关进监狱以霸占他们的土地,残忍地将敌人活活饿死,甚至还谋杀了自己的亲侄子。他把英格兰带入战争的深渊,却在战场上临阵脱逃,陷盟友于险境。  这个令人不齿的暴君因拉肚子拉到虚脱而死。1216
贾维克,1979年生于青岛,清华大学研究生。  2002年任北京家本阳光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设计部主任。  2002年参与北京市最大雕塑群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建设设计施工。  2006年9月为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设计青铜雕塑《竹藤》。  2006年-2007年创作国内最大花岗岩雕塑群《华夏龙脉》。  2008年为陕西洋县创作青铜雕塑《蔡伦》。  2009年为宁强汉江源创作60m长大型石材浮雕以及人物雕
叶毓山先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杰出的艺术家,是中国当代艺术传统,特别是雕塑艺术传统重要的创建者之一。他出生于川北的农家,生性朴实、宽厚,任劳任怨,为人豁达大度而不计较个人得失,他情感细腻而丰富,禀赋高迈而聪慧过人,横溢的才华在雕塑、书法、绘画、摄影等多个艺术领域都有精彩的呈现,尤其以重大历史题材、纪念碑式的大型创作和深邃的学术见解,以及独到的教学思想而为当世所称誉。  2015年6月2日,是叶毓山先生
     
刘若望雕塑作品一望便知,这人充满英雄情结。儿时对三国、水浒的崇拜、长大对红色宣传的认知,以及萦绕于心挥之不去的统帅梦想等等,都让人以为作者在用兵马俑似的语言,塑造草根化的英雄。  其实问题没这么简单。作品在于观看——视觉思维,而不是听作者怎么说。刘若望的确借用传统墓俑的塑造方式,简练、整体、大块面,以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但更为重要的是作者对墓俑雕塑非真实性的创造性发挥。墓俑的替代性被刘若望极力放大
动物是我们的老师。我们模仿动物制造了许多对我们有利的东西,例如模仿苍蝇的眼睛,我们发明了蝇眼摄象机;模仿鹰的滑翔技巧,我们发明了滑翔机;利用鸟类的留线造型,我们改变了飞机的外型,使之更符合空气动力学;借鉴鸟类的骨头构造,我们改进了飞行器的骨架结构,使之更轻,强度更高;学习蝙蝠和海豚的声波探测,我们发明了超声波雷达……为此,科学界诞生了模仿生物来研制机械的一门新学科——仿生学。  但许多人不知道,动
在国际化行进中虚心汲取其他民族的优秀成果时而永不能忘“第6届全国大学生雕塑展”于2011年7月5日在北京东郊的国粹苑展厅拉开序幕。笔者通过现场观摩可感觉到其整体上的一些艺术特点以及当下在校大学生雕塑艺术创作的基本观念和价值趋向,尽管其中的某些展品的形式及内涵與往届展品有所接近。我们关注其展览的理由是显然的,可以说今天的雕塑艺术院校的大学生,就是中国雕塑未来的创造者和主人,他们的艺术修养、追求與文化
中国当代艺术的语境中,雕塑的形式语言可谓是百花齐放。在各种雕塑形式的冲击下,具象雕塑在中国的艺术教育以及艺术现状,仍然是在数量上占主导地位的一种雕塑形式,具有深厚且广泛的公众认知和审美基础。中国的现代高等雕塑教育发展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都是以具象雕塑教学为主。近年来,国内各大院校雕塑专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创新,增设了一些新的非具象雕塑课程,但这些课程都是以具象雕塑课程为基础。学习好具象雕塑仍然
甘肃省庆阳市为华夏始祖轩辕皇帝部落的发祥地之一,人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它同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远在20万年以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三千多年前周先祖后稷之子不笜袭父职,继任农官,率族人迁徙庆阳,在此拓土开疆、教民稼穑、农耕穴居、繁衍生息,开辟了农耕文化之先河,奠定了周王朝的根基。这位农耕文明的传播者,成为农耕文明带到庆阳的领军人物。不笜死后便葬在今天庆城境内的东山之巅,不笜的后世子孙也都
2020年12月28日,俄罗斯主流媒体不约而同地在头版上刊登消息:乔治·布莱克于一天前去世,享年98岁。与此同时,俄罗斯总统普京亲自打电话给布莱克的妻子表示慰问。   一时间,外界都在好奇这个乔治·布莱克是谁,为何能受到这般礼遇?随着媒体报道的深入,布莱克传奇般的经历也被披露出来:这位潜伏在英美情报机构,却效力苏联的“伪装者”,无数次向苏联方面提供情报,一生中“出卖”了500多名英国特工,让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