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年级第一名的学生分在我班读文科,大家的希望是满载的,而我对其却是沉重的担心。未来还能否考第一,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应该有充满阳光的生活,应该有勇敢走向未知未来的勇气。否则,这个第一,无论多少次辉煌,都会有惨痛的毁灭。
【关键词】:第一名;文科;生命;努力;能力
一、“第一名”读文科
2013年5月,高一临近期末。学生第一次填文理分科意向表。半期考试年级第一的W,选择了文科意愿。其班主任在年级主任处高调宣扬,给文科留了最佳苗子。作为即将带文科重点班的我,持怀疑态度——“文科生,瘟科生啊”。这是某些理科老师直接在班里宣讲的原话。即使学生有偏文的兴趣,家长也会打岔。
期末到了。再一次填文理分科表,W仍然选择了文科。
高二开学前,分班,W出现在我手里的名单上。W ,成为了我的学生。
我相信了年级第一名读文科。
领导给我说这个苗子有希望要看好,就差没有明说她是可以考上北大的;Z主任叮嘱我要这样要那样。其原班班主任L很直接,分班会一结束对我的第一句话是:“北大的学生给你送来罗。”
我很好奇:W,年级第一,为什么读文?L老师带理科,有动员她留下来学理吗?如果有,我就真佩服这孩子的有主意和对文科的执着。
开学第一天,重磅级的学生,当然认识了。黑乎乎的皮肤,很朴实的穿着,头发扎在脑后,感觉没用梳子。与她有了第一次对话。
“很勇敢啊,选文科。”
“为什么那么说?”
“因为你是年级第一呀。”
“老师,这个第一不难。涉及分班,同学大都学科倾斜:选理的不再管史地政,偏文的不再顾理化生。而我,只是每科都抓,九科考下来,考了年级第一。其实我只是怕理科学不好。”我未加评论。
考虑Z主任可能的长远打算,我有意安排其当班干部。我征求其意见。
“我不当。”我诧异的表情让她立马做出解释,“我从未当过干部。我初中老师还告诉我以后也别当。影响学习。”她干脆利落。
“你初中读哪儿?”
“开县。”
说服她当班里的学习委员,要求她除了填写教学日志,就当好班里的学习领头马。“最轻松的活给你了,也只有你最有资格。”我把她套上。
真正解惑W为什么选文,还是从L老师那里。有一天操场遇到他,谈起W。“其实,她心理素质不好,数学也不好。”我真觉得 L老师此时表现出了数学老师特有的实诚与简单。“怪不得你不挽留她。”L嘿嘿一笑,不好意思里又藏着点狡黠。
二、“第一名”没能得第一
L老师的话,让我更加注意W。
班会课,从来不听我班主任,自顾自地写啊写;课间里,总是她埋头的身影,不见与同学往来;去查寝,室友说她从来不与大家说话。我吓了一跳。隐隐担心。
很快迎来第一次分文分理的考试。我心里希望:别再考第一。她那么在乎,在乎得不顧周边的一切。未考第一,早点摔一跤,早一点醒过来。否则,她背负的壳会越来越重,会摔得越来越惨。
事实如我愿,不仅第一飞了,而且排在了年级第六。对W来说,那还得了——曾经全年级里都可以排第一的,在文科生堆里却是第六,远远不能接受的数字。我还未来得及找她,她却主动地站在我面前,只是丧气得人站着都不成形。我盯着她,眼泪瞬间豆子般滚下。
“为什么?”
“没能得第一。”W哭诉她的努力。
我淡定极了,甚至对她的哭没有显出同情。在她看来,“我努力是为了第一,既然努力了就一定该第一”。我给她指出两点。一,她的努力看似很付出吃了苦,其实是愚蠢的努力。课间不休息,晚上熬夜看书,不值得夸耀,因为这样的行为对结果没有直接帮助。为什么不既顾身体又保证效率,作有价值的努力?二,别想次次第一,那是神话——除非有一天她具备强大的能力与内心。而一个除了听课作业,把自己限于自我圈里,没有学生该有的正常生活,没有从外界获得一丝成长营养的人,是不可能强大起来的。况且,付出和结果往往不一定立竿见影,也是现实。
我的话,她接收领会了多少?庆幸的是,有一天她半夜生病,寝室里同学无怨地送她去医院,输液回来已近凌晨四点。她与同学间渐渐有了改变。
2014年1月,学校进行了期末考试。她名列文科年级第二。成绩出来的时候,她已经回到开县家里。说实话,想到有她父母在一起,我真忽视了她对成绩的反应。而且,三好生评选,我把名额有意放在了一个各方面表现优秀同时很肯帮助同学的孩子身上,而非是她。评优应该是评选大家认同的孩子,不仅自己优秀,也带领别人优秀。我公开宣讲这样的话,就是为了讲给她听的。
三、“第一名”的蜕变
2014年2月,迎来了新学期。大约半期前的两周,W在外打工的父亲给我打来电话,说孩子打过几次电话,一打电话就哭,执意叫他们回来陪她。
事情总多磨。
找到一个机会,告诉她给她安排了每学期1000元的国家困难补助金,同时替她找了每月200的私人赞助。再谈起她最近的学习生活。上期两次考试都未能第一,心生害怕,担心有不堪的结果,说到底,她如其父所说,是一个好强的女孩。争取优秀是值得肯定的,可是W心里“在意第一”的心结还未解开。
又一次耐心的谈话。我表达我的观点:按正确的方法坚持学习,积累能量。一个人最可贵的能力,是我们所付出的努力没有获得即时回馈,甚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没有任何收获,却能坚持直到积累到了一定的阶段后,忽然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即经历了足够的量变终于引起质变时拥有的技能。而且,在这漫长的积累过程中,我们还必须得承受跌倒摔跤,必须得承受疼痛。傅佩荣的《哲学和人生》,提到人生的三点意义,其中一点就是“有痛可以受”,这样的生命才是真实有意义的。
半期、期末、高考,创业、恋爱、腾达,只不过是我们生命里的一个个片断,一个个细微的节点。如果我们把全部人生的希望都孤注一掷到未来的某个节点上,而忽略了生活的本身,这是很愚蠢的事情。哪怕我们以后真正实现了那个执念中的目标,才会发现它远远没我们想的那么美好。生命中有很多东西要学,要体验。童年,初中,高中,每一段岁月都有它存在的价值,都不应该被辜负。在学校寝室里与大家同学分吃可乐的快乐,是以后咖啡厅里与闺蜜一起品咖啡替代不了的;在球场上挥洒汗水的淋漓痛快也绝对有别于以后朋友相聚高尔夫球会所的潇洒尽情。
“重视生命过程,选择一个正确的方向,哪怕无法立即获得回报,依然能付出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和热情,你终能出类拔萃。”这是我给她的最后建议。
事实证明,W是喜欢说话的,不仅与我,也与同学们。
2014年12月29日,W出现在元旦汇演T台秀舞台上。我依然意外,一打听,居然是她主动申请参加的,我长松一口气。看着她欢快地在台上挥衣舞袖,那份美好,在我心中,胜过她考年级第一。
你说呢?
【关键词】:第一名;文科;生命;努力;能力
一、“第一名”读文科
2013年5月,高一临近期末。学生第一次填文理分科意向表。半期考试年级第一的W,选择了文科意愿。其班主任在年级主任处高调宣扬,给文科留了最佳苗子。作为即将带文科重点班的我,持怀疑态度——“文科生,瘟科生啊”。这是某些理科老师直接在班里宣讲的原话。即使学生有偏文的兴趣,家长也会打岔。
期末到了。再一次填文理分科表,W仍然选择了文科。
高二开学前,分班,W出现在我手里的名单上。W ,成为了我的学生。
我相信了年级第一名读文科。
领导给我说这个苗子有希望要看好,就差没有明说她是可以考上北大的;Z主任叮嘱我要这样要那样。其原班班主任L很直接,分班会一结束对我的第一句话是:“北大的学生给你送来罗。”
我很好奇:W,年级第一,为什么读文?L老师带理科,有动员她留下来学理吗?如果有,我就真佩服这孩子的有主意和对文科的执着。
开学第一天,重磅级的学生,当然认识了。黑乎乎的皮肤,很朴实的穿着,头发扎在脑后,感觉没用梳子。与她有了第一次对话。
“很勇敢啊,选文科。”
“为什么那么说?”
“因为你是年级第一呀。”
“老师,这个第一不难。涉及分班,同学大都学科倾斜:选理的不再管史地政,偏文的不再顾理化生。而我,只是每科都抓,九科考下来,考了年级第一。其实我只是怕理科学不好。”我未加评论。
考虑Z主任可能的长远打算,我有意安排其当班干部。我征求其意见。
“我不当。”我诧异的表情让她立马做出解释,“我从未当过干部。我初中老师还告诉我以后也别当。影响学习。”她干脆利落。
“你初中读哪儿?”
“开县。”
说服她当班里的学习委员,要求她除了填写教学日志,就当好班里的学习领头马。“最轻松的活给你了,也只有你最有资格。”我把她套上。
真正解惑W为什么选文,还是从L老师那里。有一天操场遇到他,谈起W。“其实,她心理素质不好,数学也不好。”我真觉得 L老师此时表现出了数学老师特有的实诚与简单。“怪不得你不挽留她。”L嘿嘿一笑,不好意思里又藏着点狡黠。
二、“第一名”没能得第一
L老师的话,让我更加注意W。
班会课,从来不听我班主任,自顾自地写啊写;课间里,总是她埋头的身影,不见与同学往来;去查寝,室友说她从来不与大家说话。我吓了一跳。隐隐担心。
很快迎来第一次分文分理的考试。我心里希望:别再考第一。她那么在乎,在乎得不顧周边的一切。未考第一,早点摔一跤,早一点醒过来。否则,她背负的壳会越来越重,会摔得越来越惨。
事实如我愿,不仅第一飞了,而且排在了年级第六。对W来说,那还得了——曾经全年级里都可以排第一的,在文科生堆里却是第六,远远不能接受的数字。我还未来得及找她,她却主动地站在我面前,只是丧气得人站着都不成形。我盯着她,眼泪瞬间豆子般滚下。
“为什么?”
“没能得第一。”W哭诉她的努力。
我淡定极了,甚至对她的哭没有显出同情。在她看来,“我努力是为了第一,既然努力了就一定该第一”。我给她指出两点。一,她的努力看似很付出吃了苦,其实是愚蠢的努力。课间不休息,晚上熬夜看书,不值得夸耀,因为这样的行为对结果没有直接帮助。为什么不既顾身体又保证效率,作有价值的努力?二,别想次次第一,那是神话——除非有一天她具备强大的能力与内心。而一个除了听课作业,把自己限于自我圈里,没有学生该有的正常生活,没有从外界获得一丝成长营养的人,是不可能强大起来的。况且,付出和结果往往不一定立竿见影,也是现实。
我的话,她接收领会了多少?庆幸的是,有一天她半夜生病,寝室里同学无怨地送她去医院,输液回来已近凌晨四点。她与同学间渐渐有了改变。
2014年1月,学校进行了期末考试。她名列文科年级第二。成绩出来的时候,她已经回到开县家里。说实话,想到有她父母在一起,我真忽视了她对成绩的反应。而且,三好生评选,我把名额有意放在了一个各方面表现优秀同时很肯帮助同学的孩子身上,而非是她。评优应该是评选大家认同的孩子,不仅自己优秀,也带领别人优秀。我公开宣讲这样的话,就是为了讲给她听的。
三、“第一名”的蜕变
2014年2月,迎来了新学期。大约半期前的两周,W在外打工的父亲给我打来电话,说孩子打过几次电话,一打电话就哭,执意叫他们回来陪她。
事情总多磨。
找到一个机会,告诉她给她安排了每学期1000元的国家困难补助金,同时替她找了每月200的私人赞助。再谈起她最近的学习生活。上期两次考试都未能第一,心生害怕,担心有不堪的结果,说到底,她如其父所说,是一个好强的女孩。争取优秀是值得肯定的,可是W心里“在意第一”的心结还未解开。
又一次耐心的谈话。我表达我的观点:按正确的方法坚持学习,积累能量。一个人最可贵的能力,是我们所付出的努力没有获得即时回馈,甚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没有任何收获,却能坚持直到积累到了一定的阶段后,忽然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即经历了足够的量变终于引起质变时拥有的技能。而且,在这漫长的积累过程中,我们还必须得承受跌倒摔跤,必须得承受疼痛。傅佩荣的《哲学和人生》,提到人生的三点意义,其中一点就是“有痛可以受”,这样的生命才是真实有意义的。
半期、期末、高考,创业、恋爱、腾达,只不过是我们生命里的一个个片断,一个个细微的节点。如果我们把全部人生的希望都孤注一掷到未来的某个节点上,而忽略了生活的本身,这是很愚蠢的事情。哪怕我们以后真正实现了那个执念中的目标,才会发现它远远没我们想的那么美好。生命中有很多东西要学,要体验。童年,初中,高中,每一段岁月都有它存在的价值,都不应该被辜负。在学校寝室里与大家同学分吃可乐的快乐,是以后咖啡厅里与闺蜜一起品咖啡替代不了的;在球场上挥洒汗水的淋漓痛快也绝对有别于以后朋友相聚高尔夫球会所的潇洒尽情。
“重视生命过程,选择一个正确的方向,哪怕无法立即获得回报,依然能付出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和热情,你终能出类拔萃。”这是我给她的最后建议。
事实证明,W是喜欢说话的,不仅与我,也与同学们。
2014年12月29日,W出现在元旦汇演T台秀舞台上。我依然意外,一打听,居然是她主动申请参加的,我长松一口气。看着她欢快地在台上挥衣舞袖,那份美好,在我心中,胜过她考年级第一。
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