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沉井在深基础施工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由于施工不当引起的质量问题也十分常见,本文提出了沉井工程的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沉井;质量问题;防治措施。
Common quality problems and its prevention of caisson engineering
Sun Jian-gang, Xia Tong-xing
(Zhejiang Yongyang Construction Co., Ltd Shaoxing Zhejiang 312000)
【Abstract】Sunk in deep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applications, due to quality problems caused by improper construction is also very common, This article caisson engineering quality problems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Key words】Caisson;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沉井是深基础施工的一种常用方法。其特点是:将位于地下一定深度的建筑物基础或构筑物,先在地面以上制作,形成一个筒状结构。然后在筒内不断挖土。借助井体自重而逐步下沉。下沉到预定设计标高后。进行封底,构筑筒内底板、梁、楼板、内隔墙、顶板等构件,最终形成一个地下建筑物基础或构筑物。沉井一般由井壁、刃脚、内隔墙。凹糟、封底及顶盖等部分组成。井孔即为井壁内由隔墙分成的空腔。有时沉井还配有射水管系及探测管等其他部分。沉井由于施工不当引起的质量问题还是十分常见的,本文注意讨论沉井工程的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1.沉井外壁粗糙、鼓涨
1.1 现象、危害性:沉井浇筑混凝土脱模后,外壁表面粗糙、不光滑,尺寸不准,出现鼓胀,增大与土的摩阻力,影响顺利下沉。
1.2 防治措施:
1.2.1 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浇水湿润,清洗干净,钢模脱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少于两遍,不得漏刷;模板接缝、拼缝要严密,如有缝隙,应用油毡条、塑料条、纤维板或刮腻子堵严,防止漏浆。
1.2.2 模板必须支撑牢固,支撑应有足够的刚度,如支撑在软土地基上应经加固,并有排水措施,防止浸泡。
1.2.3 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浇筑,严防下料过厚及漏振、过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2. 井壁孔洞在下沉前不作封闭处理。
2.1 现象、危害性:下沉时泥土和地下水大量涌人井内,影响施工操作,对较大孔洞,会造成沉井每边的重量不等,影响重心偏移,下沉过程容易发生沉井倾斜。
2.2 防治措施:
对于较大孔洞,在制作时,可在洞口预埋钢框、螺栓,用钢板或方木封闭,中填与空洞混凝土重量相等的砂石或铁块配重。
3. 沉井出现超沉或欠沉
3.1 现象、危害性:沉井下沉完毕后,刃脚平均标高大大超过或低于设计深度,相应沉井 预留孔洞及预铁件的标高,也大大超过规范允许的偏差范围,给施工造成困难。
3.2 防治措施:
3.2.1 在井壁底梁交接处,设砖砌制动台,在其上面铺方木,使梁底压在方木上,以防过大下沉。
3.2.2 沉井下沉至距设计标高0.1m时,停止挖土和井内抽水。使其完全靠自重下沉至设计或接近设计标高。
3.2.3 采取减小或平衡动水压力和使动水压力向下措施,以避免流沙现象发生。3.2.4 沉井下沉趋于稳定 (8h的累计下沉量不大于l0mm底时),始进行封底。
4. 水下浇筑沉井地板时,导管进水
4.1 现象。危害性:导管进水后,混凝土不能顺利排出导管,且混凝土内隔有泥水,水下浇筑混凝土条件被破坏。
4.2 防治措施。
4.2.1 初灌漏斗的容量要经过计算,保证第一斗混凝土灌人后导管底端能埋人混凝土中0.8~1.3m。
4.2.2 导管内的阻水装置用橡胶球、混凝土塞。木球等;宜设于第一节法兰以下500 mm处、初灌后球排出管外,保证在导管下筑成小堆,把导管埋人混凝士内,建立水下混凝土灌筑条件。
4.2.3 浇筑过程导管下端应埋在混凝土中1~1.5m。
4.2.4 混凝土平均升高速度不小于0.25m/h。
4.2.5 水下混凝土每浇灌l0m2,做两组试块,其中一组ld后拆模,放到水下进竹同等條件养护,另一组置于标准养护室养护,水下混凝土封底达到设计强度后,才准从井内抽水。
5. 完工后井圈上表面混凝土浮浆处埋不干净
5.1 现象。危害性混凝土浮浆是一层强度低于捣实混凝土强度的软弱层。外圈井壁接高前。已施工完成的井圈上表面混凝土浮浆不处埋干净,容易造成在软弱层中发生渗漏。
5.2 防治措施:
井壁厚度较薄防水要求不高,施工缝可用平缝,当防水要求高时可在井壁中心埋设止水钢板或橡胶止水条。井壁厚度较大时用凸式或凹式施工缝,凸式容易清洗凿毛,凹式缝清洗不容易,浇筑方便。凸、凹、平缝在浇筑上一层混凝土前,下面的混凝土面均须凿毛,扫清凿下的粒屑,用水湿润混凝土面,铺浆l0~l5mm,然后浇筑混凝土。保证新、老混凝土强度足够,无浮浆、浮粒存在。
参考文献
[1] GB 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JGJ79─9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3] 高大钊,土力学与基础处理工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文章编号]1006-7619(2011)01-18-034
[作者简介] 孙建钢(1975.11-), 男,浙江绍兴人,单位:浙江永洋建设有限公司,工程师职称,研究方向: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关键词】沉井;质量问题;防治措施。
Common quality problems and its prevention of caisson engineering
Sun Jian-gang, Xia Tong-xing
(Zhejiang Yongyang Construction Co., Ltd Shaoxing Zhejiang 312000)
【Abstract】Sunk in deep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applications, due to quality problems caused by improper construction is also very common, This article caisson engineering quality problems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Key words】Caisson;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沉井是深基础施工的一种常用方法。其特点是:将位于地下一定深度的建筑物基础或构筑物,先在地面以上制作,形成一个筒状结构。然后在筒内不断挖土。借助井体自重而逐步下沉。下沉到预定设计标高后。进行封底,构筑筒内底板、梁、楼板、内隔墙、顶板等构件,最终形成一个地下建筑物基础或构筑物。沉井一般由井壁、刃脚、内隔墙。凹糟、封底及顶盖等部分组成。井孔即为井壁内由隔墙分成的空腔。有时沉井还配有射水管系及探测管等其他部分。沉井由于施工不当引起的质量问题还是十分常见的,本文注意讨论沉井工程的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1.沉井外壁粗糙、鼓涨
1.1 现象、危害性:沉井浇筑混凝土脱模后,外壁表面粗糙、不光滑,尺寸不准,出现鼓胀,增大与土的摩阻力,影响顺利下沉。
1.2 防治措施:
1.2.1 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浇水湿润,清洗干净,钢模脱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少于两遍,不得漏刷;模板接缝、拼缝要严密,如有缝隙,应用油毡条、塑料条、纤维板或刮腻子堵严,防止漏浆。
1.2.2 模板必须支撑牢固,支撑应有足够的刚度,如支撑在软土地基上应经加固,并有排水措施,防止浸泡。
1.2.3 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浇筑,严防下料过厚及漏振、过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2. 井壁孔洞在下沉前不作封闭处理。
2.1 现象、危害性:下沉时泥土和地下水大量涌人井内,影响施工操作,对较大孔洞,会造成沉井每边的重量不等,影响重心偏移,下沉过程容易发生沉井倾斜。
2.2 防治措施:
对于较大孔洞,在制作时,可在洞口预埋钢框、螺栓,用钢板或方木封闭,中填与空洞混凝土重量相等的砂石或铁块配重。
3. 沉井出现超沉或欠沉
3.1 现象、危害性:沉井下沉完毕后,刃脚平均标高大大超过或低于设计深度,相应沉井 预留孔洞及预铁件的标高,也大大超过规范允许的偏差范围,给施工造成困难。
3.2 防治措施:
3.2.1 在井壁底梁交接处,设砖砌制动台,在其上面铺方木,使梁底压在方木上,以防过大下沉。
3.2.2 沉井下沉至距设计标高0.1m时,停止挖土和井内抽水。使其完全靠自重下沉至设计或接近设计标高。
3.2.3 采取减小或平衡动水压力和使动水压力向下措施,以避免流沙现象发生。3.2.4 沉井下沉趋于稳定 (8h的累计下沉量不大于l0mm底时),始进行封底。
4. 水下浇筑沉井地板时,导管进水
4.1 现象。危害性:导管进水后,混凝土不能顺利排出导管,且混凝土内隔有泥水,水下浇筑混凝土条件被破坏。
4.2 防治措施。
4.2.1 初灌漏斗的容量要经过计算,保证第一斗混凝土灌人后导管底端能埋人混凝土中0.8~1.3m。
4.2.2 导管内的阻水装置用橡胶球、混凝土塞。木球等;宜设于第一节法兰以下500 mm处、初灌后球排出管外,保证在导管下筑成小堆,把导管埋人混凝士内,建立水下混凝土灌筑条件。
4.2.3 浇筑过程导管下端应埋在混凝土中1~1.5m。
4.2.4 混凝土平均升高速度不小于0.25m/h。
4.2.5 水下混凝土每浇灌l0m2,做两组试块,其中一组ld后拆模,放到水下进竹同等條件养护,另一组置于标准养护室养护,水下混凝土封底达到设计强度后,才准从井内抽水。
5. 完工后井圈上表面混凝土浮浆处埋不干净
5.1 现象。危害性混凝土浮浆是一层强度低于捣实混凝土强度的软弱层。外圈井壁接高前。已施工完成的井圈上表面混凝土浮浆不处埋干净,容易造成在软弱层中发生渗漏。
5.2 防治措施:
井壁厚度较薄防水要求不高,施工缝可用平缝,当防水要求高时可在井壁中心埋设止水钢板或橡胶止水条。井壁厚度较大时用凸式或凹式施工缝,凸式容易清洗凿毛,凹式缝清洗不容易,浇筑方便。凸、凹、平缝在浇筑上一层混凝土前,下面的混凝土面均须凿毛,扫清凿下的粒屑,用水湿润混凝土面,铺浆l0~l5mm,然后浇筑混凝土。保证新、老混凝土强度足够,无浮浆、浮粒存在。
参考文献
[1] GB 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JGJ79─9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3] 高大钊,土力学与基础处理工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文章编号]1006-7619(2011)01-18-034
[作者简介] 孙建钢(1975.11-), 男,浙江绍兴人,单位:浙江永洋建设有限公司,工程师职称,研究方向:建筑工程施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