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有幸拜读了2010年第9期《体育教学》中“改编‘长江一黄河’游戏”一文,非常钦佩王老师的创新思想。在仔细品读文章之后,笔者认为原文有的地方需要商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笔者利用体育课进行了教学验证。另外,笔者又对这则传统游戏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下面,成以拙文,愿与广大同仁商讨。
一、游戏一:“两队向前齐步走,在行进间听信号相互追逐”欠公平
游戏一中的第二点提出改变起始动作,笔者认为这一举措非常好,可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但作者提出“两队向前齐步走,在行进间听信号相互追逐”,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在游戏组织中一定要体现公平性原则,作者的这一提议有失公平:听到信号后,被追逐方可以直接加速前跑,而追逐方要先停下来,再转身加速前跑,加上原本追逐方和被追逐方之间已经有了一定的距离,这大大加大了追逐者的难度。几轮游戏下来,许多追逐者都主动放弃,锻炼效果不好。
游戏建议:选择“起始动作”时要慎重,要体现公平性原则,可以在游戏场地中间画两条相距1.5-2米的平行中线,游戏双方相向站在、蹲在、坐在各自中线后,也可以在各自中线后(相向)做高抬腿、小步跑等原地活动,听到信号后进行追逐。
二、游戏二:“两个学生抢占一个圆圈”存在安全隐患
游戏二的变化非常巧妙,把原游戏中“黄河长江”的直接追逐对抗变成了抢占圆圈的间接对抗。在游戏中发现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游戏场面非常热闹,同时,笔者也发现一个“小问题”,即两个实力相当的学生在抢占圆圈的时候很容易发生冲撞,存在安全隐患。
游戏建议:在游戏场地中间画两排相距1.5-2米的圆圈,这样学生各自抢占自己的圆圈,可以避免“撞车”事件的发生。
三、游戏二:缺少“抢占圆圈成功的判断标准”
原文中没有对何谓抢占圆圈成功进行描述,一只脚站在圆圈中算不算抢占成功?半只脚站在圆圈中算不算抢占成功?由于惯性,脚踩在圆圈中后又出去了,然后再站在圆圈中,第一次算不算抢占成功?这些都给游戏评判带来了麻烦,游戏中,学生为此争论不休。
游戏建议:游戏前一定要向学生讲明游戏规则,在判断何谓抢占圆圈成功时,一定要给出明确的、准确的、唯一的判断标准。笔者认为,征求学生意见后的判断标准最佳,因为学生才是游戏的真正主体,“双脚完全站在圆圈中算抢占成功”,这是笔者征求学生意见后给出的判断标准。由于是各自抢占各自的圆圈,是间接对抗,此时可以安排第三方进行游戏评判,以增加评判的公正性、说服性。
四、游戏组织的进一步思考
1.同一角色之间(黄河之间,长江之间)的左右间距要保持在2米左右,同一游戏小组的两名“黄河长江”学生要对齐。在追逐中,严禁被追逐者跑曲线(当快被追到时为了避免被拍击到,被追逐者往往会突然变向,这样就存在安全隐患),游戏前要加强安全教育,明确游戏规则,对在游戏中仍故意跑曲线者要严格处罚。当然也有学生是非故意跑曲线的(短跑教学中经常发现有学生跑错道,这应该是学生的能力问题),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塑胶跑道(直道)上组织游戏,让学生踩着跑道线跑,跑道线的直观视觉效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没有塑胶跑道的学校也可以利用白灰自画“奔跑直线”,或者进一步加大同一角色之间的左右间距。
2.确保同一游戏小组的两名“黄河长江”学生实力相当。只有在实力相当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和竞争力,提高学生的努力度。否则,如果两名学生实力相差太大,游戏结果很容易出现一边倒的倾向,在“尽力与不尽力都是输”的消极心理作用下,弱者会在游戏中表现得消极,锻炼效果不是很好。
3.改变游戏规则,鼓励弱者向强者挑战。具体方法(见图):中线1处站的是弱者,中线2处站的是强者,双方相向而站(也可以做其它起始动作),当强者追逐弱者时,如果弱者跑过线1(双脚过线1),在中线1与线1之间强者没有拍击到弱者,则判弱者胜,如果强者拍击到弱者,则判强者胜;当弱者追逐强者时,如果在强者没有跑过线2(双脚过线2)之前,弱者跑过线1(双脚过线1),则判弱者胜,如果强者已跑过线2(双脚过线2),而弱者没有跑过线1(双脚过线1),则判强者胜。
温馨提示:线1与线2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可以安排第三方进行游戏评判,以提高游戏结果的公正性,尤其在弱者追逐强者的时候(间接对抗),第三方评判的游戏结果显得更为准确、公正,更具有说服性。
一、游戏一:“两队向前齐步走,在行进间听信号相互追逐”欠公平
游戏一中的第二点提出改变起始动作,笔者认为这一举措非常好,可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但作者提出“两队向前齐步走,在行进间听信号相互追逐”,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在游戏组织中一定要体现公平性原则,作者的这一提议有失公平:听到信号后,被追逐方可以直接加速前跑,而追逐方要先停下来,再转身加速前跑,加上原本追逐方和被追逐方之间已经有了一定的距离,这大大加大了追逐者的难度。几轮游戏下来,许多追逐者都主动放弃,锻炼效果不好。
游戏建议:选择“起始动作”时要慎重,要体现公平性原则,可以在游戏场地中间画两条相距1.5-2米的平行中线,游戏双方相向站在、蹲在、坐在各自中线后,也可以在各自中线后(相向)做高抬腿、小步跑等原地活动,听到信号后进行追逐。
二、游戏二:“两个学生抢占一个圆圈”存在安全隐患
游戏二的变化非常巧妙,把原游戏中“黄河长江”的直接追逐对抗变成了抢占圆圈的间接对抗。在游戏中发现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游戏场面非常热闹,同时,笔者也发现一个“小问题”,即两个实力相当的学生在抢占圆圈的时候很容易发生冲撞,存在安全隐患。
游戏建议:在游戏场地中间画两排相距1.5-2米的圆圈,这样学生各自抢占自己的圆圈,可以避免“撞车”事件的发生。
三、游戏二:缺少“抢占圆圈成功的判断标准”
原文中没有对何谓抢占圆圈成功进行描述,一只脚站在圆圈中算不算抢占成功?半只脚站在圆圈中算不算抢占成功?由于惯性,脚踩在圆圈中后又出去了,然后再站在圆圈中,第一次算不算抢占成功?这些都给游戏评判带来了麻烦,游戏中,学生为此争论不休。
游戏建议:游戏前一定要向学生讲明游戏规则,在判断何谓抢占圆圈成功时,一定要给出明确的、准确的、唯一的判断标准。笔者认为,征求学生意见后的判断标准最佳,因为学生才是游戏的真正主体,“双脚完全站在圆圈中算抢占成功”,这是笔者征求学生意见后给出的判断标准。由于是各自抢占各自的圆圈,是间接对抗,此时可以安排第三方进行游戏评判,以增加评判的公正性、说服性。
四、游戏组织的进一步思考
1.同一角色之间(黄河之间,长江之间)的左右间距要保持在2米左右,同一游戏小组的两名“黄河长江”学生要对齐。在追逐中,严禁被追逐者跑曲线(当快被追到时为了避免被拍击到,被追逐者往往会突然变向,这样就存在安全隐患),游戏前要加强安全教育,明确游戏规则,对在游戏中仍故意跑曲线者要严格处罚。当然也有学生是非故意跑曲线的(短跑教学中经常发现有学生跑错道,这应该是学生的能力问题),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塑胶跑道(直道)上组织游戏,让学生踩着跑道线跑,跑道线的直观视觉效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没有塑胶跑道的学校也可以利用白灰自画“奔跑直线”,或者进一步加大同一角色之间的左右间距。
2.确保同一游戏小组的两名“黄河长江”学生实力相当。只有在实力相当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和竞争力,提高学生的努力度。否则,如果两名学生实力相差太大,游戏结果很容易出现一边倒的倾向,在“尽力与不尽力都是输”的消极心理作用下,弱者会在游戏中表现得消极,锻炼效果不是很好。
3.改变游戏规则,鼓励弱者向强者挑战。具体方法(见图):中线1处站的是弱者,中线2处站的是强者,双方相向而站(也可以做其它起始动作),当强者追逐弱者时,如果弱者跑过线1(双脚过线1),在中线1与线1之间强者没有拍击到弱者,则判弱者胜,如果强者拍击到弱者,则判强者胜;当弱者追逐强者时,如果在强者没有跑过线2(双脚过线2)之前,弱者跑过线1(双脚过线1),则判弱者胜,如果强者已跑过线2(双脚过线2),而弱者没有跑过线1(双脚过线1),则判强者胜。
温馨提示:线1与线2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可以安排第三方进行游戏评判,以提高游戏结果的公正性,尤其在弱者追逐强者的时候(间接对抗),第三方评判的游戏结果显得更为准确、公正,更具有说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