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就这样平淡如水、相安无事地过去了。当新年的第一道阳光从窗棂照进来时,人们发现2013年已悄无声息地来了,什么“玛雅预言”、“世界末日”还真不靠谱。但是,至少让“2012”这一特殊的年份或数字成为生活在这一时代的人们有趣的共同记忆。
其实,与历史上任何新旧年交接一样,从2012年到2013年的过渡亦是平凡得如昼夜交替,各行各业的人们习以为常地在忙碌中辞旧迎新,年复一年,莫不如此。当然,茶与人组成的茶界亦不例外。2012年茶界的风云变幻,亲历或见证,茶界中人都会感同身受,或悲或喜,或愁或叹,“牵一发而动全身”。然而,2012年终究已成为“过去时”,而2013年却在一分一秒地进行着,人们一边在如数家珍地总结回味,一边在天马行空地憧憬畅想:在新的一年里茶界会是怎样的?
为此,本刊邀请海峡两岸五位资深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把脉茶界,与大家一道感受新年新气象,“眺望”新趋势,把握新动向,寄寓新希望。
《海峡茶道》:红茶还会继续走红吗?
王庆:红茶近年来发展得比较快,以福建金骏眉为代表的红茶之创制和研发,使产品结构有创新,新产品受消费者的喜爱,这是非常正常的。2011年底,全国红茶的产量是12万吨,然而在此之前的两三年,全国的红茶产量只有3~4万吨,增长比例是非常快的,内销的持续上涨说明红茶很有市场。据我个人的判断,红茶在我们的宣传、推进以及产品的创新下,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会持续走俏。
《海峡茶道》:哪一类(种)茶会成为消费新宠?
王庆:这个行业的潮流是热点不断,有几年很流行黑茶。有几年很流行乌龙茶,有些年很流行绿茶,这些年流行红茶。但是在目前这个阶段看,感觉红茶的氛围更热烈一些。
《海峡茶道》:电子商务是否也会像零售业那样影响传统的茶叶销售?
王庆:我觉得肯定会的。因为电子商务的成本低、流通成本低、无需店铺销售,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上的价格也低,方便快捷,大家接受起来更快。电子商务的前景非常好,但是要解决的问题还是有的,比如产品的质量问题,还有诚信经营的问题。
《海峡茶道》:茶叶深加工会在整个茶产业链中的比例会持续增加吗?
王庆:会。我们茶叶的产能在不断增长,而原茶产品的消费快速增长是比较困难的,只能慢慢地稳步增长。但是这些涉茶的深加工产品,比如茶食品、茶饮料、茶叶提取物,这些产品产量的增长会是呈台阶式的,因为它的适用人群范围更广泛。故此,茶叶深加工会在整个茶产业中占越来越大的比例。
《海峡茶道》:该如何从根本上提升茶叶的安全卫生质量?
郑国建:提升茶叶质量安全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应培育优良品种和特色茶种,增强茶树的抗病虫害能力;改造现有茶园,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其次,要科学用药施肥。禁止在茶树上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不用标准中要求严格(限量值口0.01mg/kg)的农药,少用必须使用的化学农药,并严格按照病虫害防治指标用药,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规定。第三,积极实施GAP、GMP、HACCP、IS02200、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论证,建立追溯体系。第四,加大技术培训、素质教育和全过程质量监管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质量意识和诚信度。
《海峡茶道》:在面临诸如茶叶安全卫生问题之类的公关危机时,茶企该如何很好地化解并解决?
郑国建:不少企业对突如其来的质量安全事件不知所措,盲目应对,结果往往造成越来越大的损失。茶企应对质量安全事件的对策是四个字:慎言、敏行。慎言。是指在没有搞清全部情况时,千万不要乱表态、乱声明,否则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敏行,是指事件发生后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首先要停止销售问题产品,尽快联系质检部门和检验机构,对问题产品及其它同类产品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召回、销毁等措施。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有一颗对消费者负责的心,不能推卸责任。另外,要在第一时间向专家、协会求助。
《海峡茶道》:当前,业界有不少^质疑我国“国标”的权威性,能否给我们解释下国标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郑国建:我国将于今年3月1日起实施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763-2012《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这是我国包括茶叶在内的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唯一强制性国家标准。其中规定了25项茶叶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这些残留限量是根据我国农药残留田间试验数据、农产品中农药残留例行监测数据和居民膳食消费结构情况,充分对接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在开展风险评估基础上确定的。同时,还征求了社会公众和相关行业部门的意见,并接受了世界贸易组织ONTO)成员对标准科学性的评议。所以,该新标准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适应性。
《海峡茶道》:经历过茶市“地震”后,普洱茶会再度走高吗?
范增平:普洱茶经历过茶市“地震”后,价格开始渐趋理性。然而,部分普洱茶(老班章、冰岛)的价格又有所上扬,这是市场波动的正常现象。茶产业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普洱茶也不例外。历史上地震不会只发生一次,发生一次地震之后,重建紧跟而来,一次又一次的地震发生,一次又一次的重建也会跟随而来。因此,普洱茶是会再次迎来一个春天的。
《海峡茶道》:哪一类(种)茶会成为消费新宠?
范增平:白茶、花茶。
《海峡茶道》:渐趋占据高位的—线茶企与越发高端的产品定位与价格,是否会因为大众消费方面的制约而利润空间小?
范增平:在茶叶品牌化趋势下,一线茶企渐趋占据高位,产品定位与价格越发高端,是因为社会发展的结果,消费者的品味要求提高,名牌效应的影响,茶叶消费逐渐成为一个人身份的象征,这与大众消费无直接关系。
《海峡茶道》:两岸茶业除了文化、展会的交流外,还有没有更深入、更实质性的交流方式? 范增平:茶,同是中国的国饮。敞开两岸交流大门,是两岸茶业交流更深入、更实质性的方式,譬如。可以从人员交往、技术交流、信息交换、产品交换、茶文化交流等方面入手。台湾茶文化的空前发达,显示了年轻—代主导茶业的力量,大陆方面应该重视这个现象。并寄以希望开创出更灿烂的中华茶文化。大陆茶叶产量大、产品丰富,相对售价普遍低廉,台湾方面应该开放大陆茶叶正式进口,这是发展台湾茶业的明智之举。
《海峡茶道》:红茶还会继续走红吗?
舒曼:一时“红”,不等于长期“红”,没有了历史渊源和文化因素的“绿改红”是站不住脚的。除非是中国茶产业完全进入工业化生产,但这又是多么不现实的事情。3年前,我曾预言,红极一时的“信阳红”还会重新回归、梳理和投入到“信阳毛尖”这一家喻户晓的传统历史名茶运作程序上来,不可能守着“金山”去想入非非而开发没有历史渊源和文化附加值的茶类。
《海峡茶道》:经历过茶市“地震”后,普洱茶会再度走高吗?
舒曼:不管是哪种茶,理性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长期以来,普洱茶一直在“民俗饮茶”习惯和“科学饮茶”标准下纠结“度日”。普洱茶还是要回到理性消费—饮茶才是根本。而非是等着茶慢慢变“老”。
《海峡茶道》:哪一类(种)茶会成为消费新宠?
舒曼:哪个能成为新宠很难说,就看炒作者和投机者在2013年“工作”忙不忙?是否有无利益可图?六大茶类本就没有新宠可言,说得雅一些,是消费者喝惯了一种茶只是变一变口味而已,没有必要大惊小怪。有—个现象很能说明问题:占据中国茶叶消费市场(70%以上)排在第一位的始终是绿茶。而且从未改变过。目前在世界研究茶类报告中,绿茶作为首选,联合国卫生组织通过对许多国家的调查,把绿茶排在了世界六大饮料之首。但为什么绿茶成不了新宠?认识了这一点,一切都会变得愈发理性。当然,我仅是从中国茶产业大环境中来认识所谓茶叶新宠的。
《海峡茶道》:电子商务是否也会像零售业那样影响传统的茶叶销售?
舒曼:由于电子商务为当今世界商业模式开辟了一条新路,在全球电子商务的大趋势下,这是一个任何产业都无法抗拒的潮流。它同样也成为茶叶销售的有效平台,任何茶企都可以用更低廉的成本,依靠电子商务经营他们的产品和服务。这种非传统渠道上的商务往来,的确带给所有的产业一个很大的冲击,茶叶零售业也不例外。人们同样可以清楚地看到,电子商务一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对中国茶产业整体发展应该是有好处的。
《海峡茶道》:茶叶深加工会在整个茶产业链中的比例会持续增加吗?
舒曼:茶叶朝着深加工方向发展是必然趋势。另外。由于饮茶可从生物学的一些重要环节来达到养生和健康的目的,因而随着国内外临床医学对茶的养生研究有了新的突破,今后作为第二产业的茶叶深加工会在整个茶产业链中的比例将会持续增加。
《海峡茶道》:红茶还会继续走红吗?
蒋同:2013年,红茶的风潮不会太有新的变化,局部小打小闹有,但是像金骏眉、信阳红这样高举高打的不会出现了。因为时空发生了变化,有能力的企业都露出来了,中国茶业的基本格局已经定了,未来的产业王者会在目前的Top50强内产生,不会有大变化。
《海峡茶道》:哪一类(种)茶会成为消费新宠?
蒋同:理论上,任何茶类都会成为潮流,但是能否做起来,要看商业运作能力。黄茶会是未来几年的新宠。一是保健效果明显,更重要的是一上来就是几个省一起做,湖南的君山黄茶、四川的蒙顶黄茶、安徽的霍山黄芽已经结成了产业联盟,抱团合作扩大黄茶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海峡茶道》:电子商务是否也会像零售业那样影响传统的茶叶销售?
蒋同:电子商务是趋势,但是绝对取代不了线下销售的主流位置。三五年内,电子商务只是茶企渠道的—个补充。电子商务目前最大的规模是一个多亿的销售额,再往上走,业绩很难有大幅度提升。原因很简单,目前的电子商务其战略不清楚,或者说没有战略,还是依靠产品差价获得利润,并没有创新的商业模式。电子商务的本质是创新,现在的茶业电子商务严格来说还不能是电子商务,只能说是电商渠道。
《海峡茶道》:茶叶深加工会在整个茶产业链中的比例会持续增加吗?
蒋同:肯定会的。中国茶产业的科技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遗憾的是,目前中国茶产业还缺乏真正有科技水准的深加工企业。
《海峡茶道》:两岸茶业除了文化、展会的交流外,还有没有更深入、更实质性的交流方式?
蒋同:台湾企业管理、品牌运作、行销,以及对产品质量的负责都值得大陆企业好好学习,而不只是茶艺、茶文化。此外,台湾经济这些年不景气,有志向的大陆企业可以去台湾挖优秀的人才。
其实,与历史上任何新旧年交接一样,从2012年到2013年的过渡亦是平凡得如昼夜交替,各行各业的人们习以为常地在忙碌中辞旧迎新,年复一年,莫不如此。当然,茶与人组成的茶界亦不例外。2012年茶界的风云变幻,亲历或见证,茶界中人都会感同身受,或悲或喜,或愁或叹,“牵一发而动全身”。然而,2012年终究已成为“过去时”,而2013年却在一分一秒地进行着,人们一边在如数家珍地总结回味,一边在天马行空地憧憬畅想:在新的一年里茶界会是怎样的?
为此,本刊邀请海峡两岸五位资深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把脉茶界,与大家一道感受新年新气象,“眺望”新趋势,把握新动向,寄寓新希望。
《海峡茶道》:红茶还会继续走红吗?
王庆:红茶近年来发展得比较快,以福建金骏眉为代表的红茶之创制和研发,使产品结构有创新,新产品受消费者的喜爱,这是非常正常的。2011年底,全国红茶的产量是12万吨,然而在此之前的两三年,全国的红茶产量只有3~4万吨,增长比例是非常快的,内销的持续上涨说明红茶很有市场。据我个人的判断,红茶在我们的宣传、推进以及产品的创新下,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会持续走俏。
《海峡茶道》:哪一类(种)茶会成为消费新宠?
王庆:这个行业的潮流是热点不断,有几年很流行黑茶。有几年很流行乌龙茶,有些年很流行绿茶,这些年流行红茶。但是在目前这个阶段看,感觉红茶的氛围更热烈一些。
《海峡茶道》:电子商务是否也会像零售业那样影响传统的茶叶销售?
王庆:我觉得肯定会的。因为电子商务的成本低、流通成本低、无需店铺销售,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上的价格也低,方便快捷,大家接受起来更快。电子商务的前景非常好,但是要解决的问题还是有的,比如产品的质量问题,还有诚信经营的问题。
《海峡茶道》:茶叶深加工会在整个茶产业链中的比例会持续增加吗?
王庆:会。我们茶叶的产能在不断增长,而原茶产品的消费快速增长是比较困难的,只能慢慢地稳步增长。但是这些涉茶的深加工产品,比如茶食品、茶饮料、茶叶提取物,这些产品产量的增长会是呈台阶式的,因为它的适用人群范围更广泛。故此,茶叶深加工会在整个茶产业中占越来越大的比例。
《海峡茶道》:该如何从根本上提升茶叶的安全卫生质量?
郑国建:提升茶叶质量安全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应培育优良品种和特色茶种,增强茶树的抗病虫害能力;改造现有茶园,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其次,要科学用药施肥。禁止在茶树上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不用标准中要求严格(限量值口0.01mg/kg)的农药,少用必须使用的化学农药,并严格按照病虫害防治指标用药,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规定。第三,积极实施GAP、GMP、HACCP、IS02200、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论证,建立追溯体系。第四,加大技术培训、素质教育和全过程质量监管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质量意识和诚信度。
《海峡茶道》:在面临诸如茶叶安全卫生问题之类的公关危机时,茶企该如何很好地化解并解决?
郑国建:不少企业对突如其来的质量安全事件不知所措,盲目应对,结果往往造成越来越大的损失。茶企应对质量安全事件的对策是四个字:慎言、敏行。慎言。是指在没有搞清全部情况时,千万不要乱表态、乱声明,否则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敏行,是指事件发生后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首先要停止销售问题产品,尽快联系质检部门和检验机构,对问题产品及其它同类产品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召回、销毁等措施。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有一颗对消费者负责的心,不能推卸责任。另外,要在第一时间向专家、协会求助。
《海峡茶道》:当前,业界有不少^质疑我国“国标”的权威性,能否给我们解释下国标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郑国建:我国将于今年3月1日起实施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763-2012《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这是我国包括茶叶在内的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唯一强制性国家标准。其中规定了25项茶叶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这些残留限量是根据我国农药残留田间试验数据、农产品中农药残留例行监测数据和居民膳食消费结构情况,充分对接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在开展风险评估基础上确定的。同时,还征求了社会公众和相关行业部门的意见,并接受了世界贸易组织ONTO)成员对标准科学性的评议。所以,该新标准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适应性。
《海峡茶道》:经历过茶市“地震”后,普洱茶会再度走高吗?
范增平:普洱茶经历过茶市“地震”后,价格开始渐趋理性。然而,部分普洱茶(老班章、冰岛)的价格又有所上扬,这是市场波动的正常现象。茶产业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普洱茶也不例外。历史上地震不会只发生一次,发生一次地震之后,重建紧跟而来,一次又一次的地震发生,一次又一次的重建也会跟随而来。因此,普洱茶是会再次迎来一个春天的。
《海峡茶道》:哪一类(种)茶会成为消费新宠?
范增平:白茶、花茶。
《海峡茶道》:渐趋占据高位的—线茶企与越发高端的产品定位与价格,是否会因为大众消费方面的制约而利润空间小?
范增平:在茶叶品牌化趋势下,一线茶企渐趋占据高位,产品定位与价格越发高端,是因为社会发展的结果,消费者的品味要求提高,名牌效应的影响,茶叶消费逐渐成为一个人身份的象征,这与大众消费无直接关系。
《海峡茶道》:两岸茶业除了文化、展会的交流外,还有没有更深入、更实质性的交流方式? 范增平:茶,同是中国的国饮。敞开两岸交流大门,是两岸茶业交流更深入、更实质性的方式,譬如。可以从人员交往、技术交流、信息交换、产品交换、茶文化交流等方面入手。台湾茶文化的空前发达,显示了年轻—代主导茶业的力量,大陆方面应该重视这个现象。并寄以希望开创出更灿烂的中华茶文化。大陆茶叶产量大、产品丰富,相对售价普遍低廉,台湾方面应该开放大陆茶叶正式进口,这是发展台湾茶业的明智之举。
《海峡茶道》:红茶还会继续走红吗?
舒曼:一时“红”,不等于长期“红”,没有了历史渊源和文化因素的“绿改红”是站不住脚的。除非是中国茶产业完全进入工业化生产,但这又是多么不现实的事情。3年前,我曾预言,红极一时的“信阳红”还会重新回归、梳理和投入到“信阳毛尖”这一家喻户晓的传统历史名茶运作程序上来,不可能守着“金山”去想入非非而开发没有历史渊源和文化附加值的茶类。
《海峡茶道》:经历过茶市“地震”后,普洱茶会再度走高吗?
舒曼:不管是哪种茶,理性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长期以来,普洱茶一直在“民俗饮茶”习惯和“科学饮茶”标准下纠结“度日”。普洱茶还是要回到理性消费—饮茶才是根本。而非是等着茶慢慢变“老”。
《海峡茶道》:哪一类(种)茶会成为消费新宠?
舒曼:哪个能成为新宠很难说,就看炒作者和投机者在2013年“工作”忙不忙?是否有无利益可图?六大茶类本就没有新宠可言,说得雅一些,是消费者喝惯了一种茶只是变一变口味而已,没有必要大惊小怪。有—个现象很能说明问题:占据中国茶叶消费市场(70%以上)排在第一位的始终是绿茶。而且从未改变过。目前在世界研究茶类报告中,绿茶作为首选,联合国卫生组织通过对许多国家的调查,把绿茶排在了世界六大饮料之首。但为什么绿茶成不了新宠?认识了这一点,一切都会变得愈发理性。当然,我仅是从中国茶产业大环境中来认识所谓茶叶新宠的。
《海峡茶道》:电子商务是否也会像零售业那样影响传统的茶叶销售?
舒曼:由于电子商务为当今世界商业模式开辟了一条新路,在全球电子商务的大趋势下,这是一个任何产业都无法抗拒的潮流。它同样也成为茶叶销售的有效平台,任何茶企都可以用更低廉的成本,依靠电子商务经营他们的产品和服务。这种非传统渠道上的商务往来,的确带给所有的产业一个很大的冲击,茶叶零售业也不例外。人们同样可以清楚地看到,电子商务一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对中国茶产业整体发展应该是有好处的。
《海峡茶道》:茶叶深加工会在整个茶产业链中的比例会持续增加吗?
舒曼:茶叶朝着深加工方向发展是必然趋势。另外。由于饮茶可从生物学的一些重要环节来达到养生和健康的目的,因而随着国内外临床医学对茶的养生研究有了新的突破,今后作为第二产业的茶叶深加工会在整个茶产业链中的比例将会持续增加。
《海峡茶道》:红茶还会继续走红吗?
蒋同:2013年,红茶的风潮不会太有新的变化,局部小打小闹有,但是像金骏眉、信阳红这样高举高打的不会出现了。因为时空发生了变化,有能力的企业都露出来了,中国茶业的基本格局已经定了,未来的产业王者会在目前的Top50强内产生,不会有大变化。
《海峡茶道》:哪一类(种)茶会成为消费新宠?
蒋同:理论上,任何茶类都会成为潮流,但是能否做起来,要看商业运作能力。黄茶会是未来几年的新宠。一是保健效果明显,更重要的是一上来就是几个省一起做,湖南的君山黄茶、四川的蒙顶黄茶、安徽的霍山黄芽已经结成了产业联盟,抱团合作扩大黄茶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海峡茶道》:电子商务是否也会像零售业那样影响传统的茶叶销售?
蒋同:电子商务是趋势,但是绝对取代不了线下销售的主流位置。三五年内,电子商务只是茶企渠道的—个补充。电子商务目前最大的规模是一个多亿的销售额,再往上走,业绩很难有大幅度提升。原因很简单,目前的电子商务其战略不清楚,或者说没有战略,还是依靠产品差价获得利润,并没有创新的商业模式。电子商务的本质是创新,现在的茶业电子商务严格来说还不能是电子商务,只能说是电商渠道。
《海峡茶道》:茶叶深加工会在整个茶产业链中的比例会持续增加吗?
蒋同:肯定会的。中国茶产业的科技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遗憾的是,目前中国茶产业还缺乏真正有科技水准的深加工企业。
《海峡茶道》:两岸茶业除了文化、展会的交流外,还有没有更深入、更实质性的交流方式?
蒋同:台湾企业管理、品牌运作、行销,以及对产品质量的负责都值得大陆企业好好学习,而不只是茶艺、茶文化。此外,台湾经济这些年不景气,有志向的大陆企业可以去台湾挖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