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现状,提出在高校实施心理健康的同时,家庭教育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并对大学阶段实施家庭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所持有的目标、应遵循的原则及存在的障碍等进行探讨,提出合理可行的方法使大学生心理得以健康发展。
[关键词]家庭教育 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障碍
一、教育的缺陷: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1.家庭教育认识的误区
目前社会上及教育界所提倡的家庭教育,主要针对的是0-18岁的青少年与儿童,把大学生排除在家庭教育的对象之外,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
(1)受所处环境的影响。(2)受大学生“成人思想”的影响。(3)受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水平皆不高的影响。(4)受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发达的地区能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新的教育观,而经济落后的地区受到传媒不发达的影响,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难以在那里推广。
大学生年龄上正处于青年中期,心理发展是正在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完全成熟,说大学生已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成年人还为时过早。同时,大部分学生并非是经济独立的,学费与生活费几乎全由家庭承担,在心理上,大学生对家庭仍有依赖,大学生与家庭的联系依然是千丝万缕。在这种情况下忽略家庭教育所能产生的作用,是不合理的。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家庭应该发挥其必不可少的作用。
2.学校教育领域的空白
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基础教育阶段,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一情况主要表现在:(1)心理咨询机构不健全。此外,对该机构的存在需要一定的宣传,否则心理咨询室便形同虚设。(2)对心理障碍认识不足。
学校教育在心理教育上的空白在短期内是不可能弥补的,咨询机构的完善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这个问题不可能依靠社会力量来解决,因此需要大学生的家庭在这一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协助学校一起填补空缺。
二、教育的出路:家庭教育的可行性
1.尽管目前的家庭教育主要还停留在依靠经验实施的阶段,没有上升到理论化的高度,但是由于每个家庭的背景、经济状况、家长素质、家庭文化不同,也确实很难归结出一套适用于所有家庭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方法,因此提出家庭教育需要遵循的总的原则与目标,每个家庭依照自己的情况,在不违背这些原则与目标的情况下,采取适合的方法,是目前能够解决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2.大学生是受过高等教育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具有较强的能力,“当代大学生有较好的知识基础,但在真正的科学精神、治学品质、人际相处、求实进取意识方面均存在一定缺陷。”因此,大学阶段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完善大学生的人格,进行成人教育,“最重要的是基本的思想道德品德教育,包括责任感、全面的科学精神、使命感、孝敬心、进取心以及关心他人、关心环境、关心未来的心态等。”对他们而言,家庭教育的作用已不是像中小学一样由家长辅导、监督其学习了,而是家长如何引导他们认识社会、走向社会。家长具有更多的社会经验,“在道德教育、价值引导方面,家长完全可以充分运用自己多年的人生体验,对子女开展生动的熏染与教化。”
3.大学生已是“准成年人”,他们即将踏上社会,比起初高中阶段,他们心理更加成熟,为人处世更加理智,思维更加活跃,眼界也更加开阔。他们与家长的交流也不再局限于只探讨升学的问题,而可以是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事业发展的讨论;其形式也不再是家长权威式的说教,而是更加民主和谐,二者地位平等地展开对话,这种氛围也有利于家庭教育的开展。
三、教育的方向:家庭教育的目标
根据大学生性格心理发展规律和他们所背负的社会期望值的要求,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概括为以下7项。
1.有较浓厚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学习成绩相对稳定。
2.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
3.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
4.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
5.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
6.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上述标准也是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目标,也就是说,家长要引导大学生向上述标准发展。大学生主要的心理障碍的表现有:厌学、心理承受力差、人际交往能力欠缺、环境适应能力差、意志薄弱。
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家长应予以警觉,一方面要求孩子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另一方面也要追溯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有:学习负担过重,对大学学习生活难以适应,同学间相互竞争的压力加大,对所选择专业的失望,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和问题,社会环境带来的冲击与影响,个人生活方面的挫折,个体心理品质的缺陷与主观因素方面的原因。
此外,还有应试教育导致家长、学校的过度保护,学生缺乏应对困难及心理承受力的锻炼等原因。这些原因,有些是在进入大学之后才产生的,而有些则可以追溯到进入大学之前,无论是哪种原因,如果在大学阶段仍不加以制止,长此以往,对于大学生的学习以及毕业后的工作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四、教育的实质:家庭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1.民主平等。要求父母将孩子看成与自己地位平等的成年人,民主地与孩子对话,尽可能与孩子商量问题,而不是命令。
2.充分信任。大学生已经有相当的能力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家长应该信任他们的能力,不要对任何事情都进行干预,更不要强行插手。
3.科学引导。根据上文所说大学阶段不可能也不应该实施家长强制的手段,因此采取引导的手段更能得到大学生的认可与赞同。
4.人本主义。指移情、无条件积极关注、真诚三点,要求家长理解、欣赏孩子的感情,不要求孩子的绝对服从,坦诚相待,以此改善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进行引导教育。
五、清除教育的障碍:家庭与学校联手
应该说在现阶段,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所起的作用都是不完全的,存在局限性,学校不能惠及所有学生而家庭缺少专业的、科学的教育手段,因此,学校与家庭联手才能更有效率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
1.学校可以做如下工作:
(1)为每个学生构件心理档案,并向家长反馈;
(2)完善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辅导讲座或选修课;
(3)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2.家长可以做如下工作:
(1)关注学生心理情况,如发现异常向学校反映;
(2)学习家庭教育与心理学理论;
(3)协助学校的工作。
大学生背负极高的社会期望值,他们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是极大的,处于青春年华的大学生不应该被心理障碍所困扰,家庭也不应放弃所负的责任,也应发挥所能,使大学生成为能适应社会、发挥所学知识、造福社会的人。
参考文献:
[1]林正苑.大学心理学[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2]李有华,段虹,郭玉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中国林业出版社.
[3]家庭教育辞典[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
[4]李丽.浅谈当前家庭教育的特点[J].当代教育论坛,2004,(02).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光电学院)
[关键词]家庭教育 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障碍
一、教育的缺陷: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1.家庭教育认识的误区
目前社会上及教育界所提倡的家庭教育,主要针对的是0-18岁的青少年与儿童,把大学生排除在家庭教育的对象之外,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
(1)受所处环境的影响。(2)受大学生“成人思想”的影响。(3)受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水平皆不高的影响。(4)受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发达的地区能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新的教育观,而经济落后的地区受到传媒不发达的影响,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难以在那里推广。
大学生年龄上正处于青年中期,心理发展是正在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完全成熟,说大学生已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成年人还为时过早。同时,大部分学生并非是经济独立的,学费与生活费几乎全由家庭承担,在心理上,大学生对家庭仍有依赖,大学生与家庭的联系依然是千丝万缕。在这种情况下忽略家庭教育所能产生的作用,是不合理的。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家庭应该发挥其必不可少的作用。
2.学校教育领域的空白
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基础教育阶段,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一情况主要表现在:(1)心理咨询机构不健全。此外,对该机构的存在需要一定的宣传,否则心理咨询室便形同虚设。(2)对心理障碍认识不足。
学校教育在心理教育上的空白在短期内是不可能弥补的,咨询机构的完善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这个问题不可能依靠社会力量来解决,因此需要大学生的家庭在这一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协助学校一起填补空缺。
二、教育的出路:家庭教育的可行性
1.尽管目前的家庭教育主要还停留在依靠经验实施的阶段,没有上升到理论化的高度,但是由于每个家庭的背景、经济状况、家长素质、家庭文化不同,也确实很难归结出一套适用于所有家庭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方法,因此提出家庭教育需要遵循的总的原则与目标,每个家庭依照自己的情况,在不违背这些原则与目标的情况下,采取适合的方法,是目前能够解决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2.大学生是受过高等教育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具有较强的能力,“当代大学生有较好的知识基础,但在真正的科学精神、治学品质、人际相处、求实进取意识方面均存在一定缺陷。”因此,大学阶段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完善大学生的人格,进行成人教育,“最重要的是基本的思想道德品德教育,包括责任感、全面的科学精神、使命感、孝敬心、进取心以及关心他人、关心环境、关心未来的心态等。”对他们而言,家庭教育的作用已不是像中小学一样由家长辅导、监督其学习了,而是家长如何引导他们认识社会、走向社会。家长具有更多的社会经验,“在道德教育、价值引导方面,家长完全可以充分运用自己多年的人生体验,对子女开展生动的熏染与教化。”
3.大学生已是“准成年人”,他们即将踏上社会,比起初高中阶段,他们心理更加成熟,为人处世更加理智,思维更加活跃,眼界也更加开阔。他们与家长的交流也不再局限于只探讨升学的问题,而可以是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事业发展的讨论;其形式也不再是家长权威式的说教,而是更加民主和谐,二者地位平等地展开对话,这种氛围也有利于家庭教育的开展。
三、教育的方向:家庭教育的目标
根据大学生性格心理发展规律和他们所背负的社会期望值的要求,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概括为以下7项。
1.有较浓厚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学习成绩相对稳定。
2.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
3.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
4.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
5.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
6.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上述标准也是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目标,也就是说,家长要引导大学生向上述标准发展。大学生主要的心理障碍的表现有:厌学、心理承受力差、人际交往能力欠缺、环境适应能力差、意志薄弱。
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家长应予以警觉,一方面要求孩子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另一方面也要追溯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有:学习负担过重,对大学学习生活难以适应,同学间相互竞争的压力加大,对所选择专业的失望,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和问题,社会环境带来的冲击与影响,个人生活方面的挫折,个体心理品质的缺陷与主观因素方面的原因。
此外,还有应试教育导致家长、学校的过度保护,学生缺乏应对困难及心理承受力的锻炼等原因。这些原因,有些是在进入大学之后才产生的,而有些则可以追溯到进入大学之前,无论是哪种原因,如果在大学阶段仍不加以制止,长此以往,对于大学生的学习以及毕业后的工作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四、教育的实质:家庭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1.民主平等。要求父母将孩子看成与自己地位平等的成年人,民主地与孩子对话,尽可能与孩子商量问题,而不是命令。
2.充分信任。大学生已经有相当的能力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家长应该信任他们的能力,不要对任何事情都进行干预,更不要强行插手。
3.科学引导。根据上文所说大学阶段不可能也不应该实施家长强制的手段,因此采取引导的手段更能得到大学生的认可与赞同。
4.人本主义。指移情、无条件积极关注、真诚三点,要求家长理解、欣赏孩子的感情,不要求孩子的绝对服从,坦诚相待,以此改善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进行引导教育。
五、清除教育的障碍:家庭与学校联手
应该说在现阶段,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所起的作用都是不完全的,存在局限性,学校不能惠及所有学生而家庭缺少专业的、科学的教育手段,因此,学校与家庭联手才能更有效率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
1.学校可以做如下工作:
(1)为每个学生构件心理档案,并向家长反馈;
(2)完善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辅导讲座或选修课;
(3)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2.家长可以做如下工作:
(1)关注学生心理情况,如发现异常向学校反映;
(2)学习家庭教育与心理学理论;
(3)协助学校的工作。
大学生背负极高的社会期望值,他们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是极大的,处于青春年华的大学生不应该被心理障碍所困扰,家庭也不应放弃所负的责任,也应发挥所能,使大学生成为能适应社会、发挥所学知识、造福社会的人。
参考文献:
[1]林正苑.大学心理学[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2]李有华,段虹,郭玉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中国林业出版社.
[3]家庭教育辞典[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
[4]李丽.浅谈当前家庭教育的特点[J].当代教育论坛,2004,(02).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光电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