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六合拳学习感受

来源 :搏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hen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拜入马雷石老师门下之后,我对武术特别是传统武术的理解日益加深,马老师的教学就像日常的聊天,娓娓道来,让人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未跟马老师学习之前就曾听说,心意六合拳“入门先练三年踩鸡步”,古谱也说“打遍天下老鸡形”。所以我在开始学习之时,便自以为是的认为,学习的开始阶段肯定是学习心意六合拳的“鸡腿”,练习踩鸡步,已经做好了吃大苦耐大劳、不怕枯燥寂寞的思想准备。可是马老师从传统武术聊到发力,绝口不提学习“鸡腿”,到后来教我先练习的竟是一套“少林易筋经”,我一听当时就有点发懵,怎么学心意六合拳开始要先学易筋经呢。马老师微笑着跟我讲解,这是一套秘传的易筋经,跟市面上流传的不同,并且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心意拳的六艺配合以这套易筋经打基础,上功比传统的方式更快,是摸索出来的好方法。这套易筋经动作简单易学,但是有很多东西是和心意六合拳六艺相通的。通过短短几天易筋经的练习,就给身法六艺的“虎抱头”打下了基础,由虎抱头再发展到鸡腿、龙身等其他六艺,步步为营,层层打基础,最后水到渠成。“虎抱头”为心意六合拳身法总体法则之一,头可领全身之劲,鸡腿、龙身、熊膀、鹰捉、必须在虎抱头的领导之下,才能发出心意六合拳的整体内劲,即拳谚所说“势势不离虎扑”。拳经云:“打法定要先上身,手脚齐到是为真。”头领起身,以身带胯、胯带膝、膝带脚,以身带步则形成鸡腿,转身拧腰胯裹,周身一体则形成龙身,六艺合一是整体内劲的先决条件。头领顶为上劲,胯沉坐为下劲,上下劲对争。含胸拔背,形成熊膀的左右劲对争,沉肩坠肘形成鹰捉劲,此为由熊膀左右劲变为手脚的前后劲对争。在头的领下,可发出前后、左右、上下的六方浑圆整体内劲以及六艺合一与内外三合相合。可达到以身带步,以身催手,上中下三节贯为一气之妙用。经马老师的讲解,打消了我的疑问,一步步按照马老师的次序开始了训练,到现在,越来越发现马老师的教学安排是极其科学的。
  马老师的语言形象易懂,生动质朴,有时候一句不经意的话就让人有种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感觉,一下子就解开了你的疑惑。在练习“虎抱头”中,我一直对“头有冲天之雄”的“顶劲”把握不准,把脖子向上顶的生硬,总有种不得劲的感觉,向前向后还是向正上方,抓不住要领,把自己练得别别扭扭。马老师看我的演练后,又亲自演示给我看,后见我还不得要领,就转变方式跟我聊天,讲南阳一带的老拳师怎么讲发力的,逐步给我以启发。“发力好比担担子上山”,又启发我说:“你说担着一副重挑子上山时是怎么做的?”然后又说:“用劲如背袋子,你想想背着一袋子粮食,你怎么用力?”然后还引用了济源《神拳拳谱》里的话:“一头冲破天,盖言身欲起伏,如鸟将飞,虎将扑,力从呼穴出。”电光火石间,我一激灵,言下开悟,对呀,南阳一带把初生婴儿颅门上随呼吸而动的软骨称为“呼吸顶”,这就是方言的“呼穴”,经马老师这一点拨,马上找到了劲意,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从那以后,只要有空我就会去找马老师,有时候也不学什么新东西,就是聊聊天,不一定从哪句话里得到启示,就会有新的领悟了。
  后来我在练习“鸡腿”的时候又遇到了麻烦,鸡腿为心意六合拳六艺之一,为一切行动之根本,步法不仅要随身法变化而变化,而且还必须与手法相呼应才能运用自如而内外六合相合。心意六合拳以步最为难盘,自古就有“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师傅”一说,一是表明武术的保守,其次也表明步法的重要性。鸡腿是心意六合拳中的重要步法,鸡步始终贯串于心意六合拳每一把艺中。心意六合拳认为,无好的步法再高明的招法也难以发挥。拳经有云:前脚不到后脚追,硬打硬上无阻拦。足打七分手打三,五行四梢要合全,足踩中门夺地位,就是神仙也难防。起脚好似卷地风,足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在后脚蹬。打法定要先上身,手脚齐到方为真。总之,拳以论势,而握要者在步。活乎不活固在于步,灵乎不灵亦在于步。可见步法在心意六合拳中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拳谱说“步步不离鸡腿”,说起来容易,可是练习起来就没那么轻松了,仅一个简单的“三尖照”就难住了我,我一直把“三尖照”理解为“鼻尖、肩尖、脚尖”在一条垂线上,可是在实际的“踩鸡步”中,任凭我怎么做都照不到,一头大汗也不管用,后来我就去找马老师,经马老师一示范,我马上意识到我错了,不是垂线,原来是指的是在一条平面上。踩鸡腿时又要求摸镜磨胫,手摩内五行,是打通经络,练习内功的重要方法,不仅有三摩,还要下势秀身,左右拧转,前伸后裹,很多细微之处,让人自顾不暇,每一处没有明师指点都是寸步难行。有些要点马老师挂在嘴边,反反复复的叮嘱,要言不烦,其实也是潜移默化,苦口婆心。
  在跟马老师学习的过程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每一个不理解的动作,马老师都会亲自示范给我看,有时让我在他身上摸劲、找感觉。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学习,我很庆幸,相比那些还在武术的海洋里苦苦挣扎,苦于无门无师的武术爱好者,我真是找到一位好老师。
其他文献
几年前,有幸与和式太极拳传人和有禄相识并拜在其门下系统学习和式太极拳。在这些年的学习和练习过程中,有一些体会,愿与大家分享。  和式太极拳又称“带理架”,完备的理论是指导练好和式太极拳的基础。  我在练习和辅导和式太极拳的时候,首先认真练习拳架,一丝不苟从外形入手尽量使拳架规范,以和式太极拳的拳理为指导准则,不贪多,每一动作争取做到位。,例如:金刚三大对:首先要求做到头直、身直、小腿直。这样就能体
期刊
一、起式    1.八字静立  演练者面南背北而立,丽脚成90度并立,身体中正安舒,下颌微收,上下成一直线。舌顶上腭,谷道微提(以下各式,也要做到这样,下文不再重复)。两手自然下垂,双肩松沉。目视前方    2.扣脚左转  右脚尖翘起,以脚跟为轴,半面向左转左脚成45度。同时身体微向左转,面向左前方。两眼平视前方。(图2)  [说明]  王宗岳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太极拳论》)。所以学者首先
期刊
来自全国16个省市的47支代表队的500多名和式太极拳运动员与各式太极拳爱好者参加了这次活动,活动项目有和式太极拳传统套路及器械比赛、男女青年组和中老年组推手表演、全国功力大赛项目——桩上徒搏、纪念和式太极拳创始人和兆元诞辰200周年和式太极拳学术研讨会(即高峰论坛)。  历时三天的活动,来自各地的太极拳爱好者欢聚在一起,进行着感情交流、信息交流和技术交流。大家称这次活动为一次创造和谐的盛会、一次
期刊
1 拥、捋、挤、按    (1)甲乙面对面并步站立(图1)。  (2)甲乙左脚迈出成三体式,右小臂相搭,左手按于对方右肘部(图2)。  (3)甲重心前移,双手前按乙小臂:乙重心后移,左小臂贴于右小臂内侧,两肘弯曲折叠,右手在外左手在内,右掌心朝内,左掌心朝外,两小臂胸前平举,做棚的动作(图3)。  (4)甲重心前移成弓步,右手掌附于左小臂内侧向前做挤的动作:乙重心后移,左手抓握甲左腕,右手按于甲左
期刊
孙式太极拳的产生    孙式太极拳是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朵艳丽的奇葩,是中国近代著名武术家、一代宗师孙禄堂先生集形意、八卦、太极之大成,冶三家于一炉,所创立的太极拳流派之一。  孙禄堂(1860-1933),名福全,字禄堂,号涵斋,河北省完县人(今属望部县)。孙禄堂幼从李奎元读书并兼修形意拳,后经李奎元推荐跟随李奎元之师郭云深深造,后又从八卦掌大师董海川弟子的程庭华研习八卦掌。1912年,孙禄堂52岁
期刊
一、起势  1、并步直立,沉肩坠肘,静心松体,目视前方。(图1)  2、松胯曲膝,左脚开立,脚与肩宽,两掌外开,向上划弧,合至面前,自然落下,松体沉气,目视前方。(图2、3、4)      二、金刚三大对  1、重心右移,左脚进步,身体右侧,两手上朋,高与胸齐,目视前方。(图5)  2、重心后移,成右弓步,身体右转,两掌后捋,目视前方。(图6)  3、重心前移,成左弓步,身体左转,两掌向前,目视前
期刊
1 单鞭    (1)甲乙面对面并步站立(图1)。  (2)乙上右步出右拳击打甲胸(图2)。  (3)甲重心下降上右步,身体右转出右手握乙左手腕,左手护于胸前(图3)。  (4)甲上左步插入乙后方,右手握乙右手腕,左手插于乙下颚向后发力(图4)。    2 白鹤亮翅    (1)甲乙面对面并步站立(图5)。  (2)乙上左步出右拳击打甲胸(图6)。  (3)甲重心下降,左手握乙右手腕,右手护于胸前
期刊
预备式    甲乙二人相向站立,距离约3步,左右相距约4米,身体直立,足跟并拢成90度,两臂自然下垂,左手持剑,平剑直靠于左臂后面,目视前方(图1)。  1 甲乙起势  两手同时抬起,由两侧向前划弧,在胸前相合,两手心向下,剑身横于胸前,剑尖向左,右手顺势接剑(图2)。  2 甲乙白鹤亮翅  右手接剑后,两手向两侧分开,沿原弧线收回身体两侧,至两肋处,剑尖向前,左手成剑指。同时,右脚向后撤步,身体
期刊
地震无情 太极有爱——和式太极拳带给地震灾区人民心灵的慰藉
期刊
我来自老子故里——安徽涡阳,是一名退伍军人,复员后在南方城市打工,接触了很多精通武术的保安朋友,在交流中开阔了眼界,也激发了我儿时的武术梦想,也是机缘巧合,我在杂志上看到了邓州心意六合拳马雷石先生公开授徒的信息,于是我便和心意六合拳结下了不解之缘。杂志上的武术广告琳琅满目,我却单单选中了语言质朴的马先生的心意六合拳,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缘分。  然而对于成年人能否再练习武术我是充满疑惑的,担心学习不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