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式太极拳的产生
孙式太极拳是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朵艳丽的奇葩,是中国近代著名武术家、一代宗师孙禄堂先生集形意、八卦、太极之大成,冶三家于一炉,所创立的太极拳流派之一。
孙禄堂(1860-1933),名福全,字禄堂,号涵斋,河北省完县人(今属望部县)。孙禄堂幼从李奎元读书并兼修形意拳,后经李奎元推荐跟随李奎元之师郭云深深造,后又从八卦掌大师董海川弟子的程庭华研习八卦掌。1912年,孙禄堂52岁时结识了太极拳家郝为桢。嗣后,郝为桢病困于北京,孙禄堂慷溉救援而使其以康复,得知孙禄堂正在研究比较各家拳术,郝为桢遂将所学之太极拳相授。孙禄堂在总结比较各派拳术之后,认为形意、八卦、太极三拳本为一理,三者在拳式理法上经改善可互补完备,构成所有拳术的技能基础,在此基础上,结合三家之长,创立了融太极拳、八卦、形意三拳为一体的孙式太极拳。
1918年,孙禄堂宗老子自然之道,合易筋洗髓两经之义,用周子太极图之形,取河洛之理依先后易之数,融合形意、八卦、太极三门拳术之真谛系统创立孙式太极拳之理法。同年,开始撰写《太极拳学》。在《太极拳学》一书中,孙禄堂从传统哲学层面出发,全面系统阐述了太极拳名称的由来。指出,“太极即一气,一气即太极”,即太极是一种高度有序状态,并且,这种状态因时空而变,是一种随时适应时空变化的高度有序态。这种有序态的标志性特点即是协调,就是“随曲就伸,无过不及”。用孙禄堂先生的话讲,就是“一气之伸缩”。也就是说,因为孙式太极拳从运动形式和心意状态而言,已经具备了太极文化的这种特征,故此名之为太极拳。1919年《太极拳学》一书出版,标志着孙式太极拳理论与技术体系的完善。
孙禄堂武艺超群,品德高尚。不仅驰名燕赵,而且闻名大江南北,被称为“虎头少保,天下第一名手”。时人赞其技为:“矫健轻灵,身荇飞燕,技至精纯”;赞其德:“忠义之心,肝胆相照,尤非常人可比”。
1888年孙禄堂在河北完县创立了“蒲阳拳社”,该拳社长期坚持教学活动,积极传播传统武术。民国初年,徐世昌任总统时,聘孙禄堂为总统府武承宣官。1928年3月,中央国术馆成立,孙禄堂被聘为教务主任兼武当门门长。同年6月,江苏省国术馆成立,孙禄堂任被聘为教务主任,后被聘为副馆长兼教务长。1929年1月,浙江省政府与中央国术馆共同举办“浙江国术游艺大会”,孙禄堂被聘为副评判委员长。“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孙禄堂返回北平。1933年10月返回完县老家,同年12月16日,无疾而终。
孙禄堂一生弟子众多。有担任中央国术馆教务处长的朱国富,上海国术馆教务主任的靳云亭,致柔拳社创始人陈微明,代表中国参加柏林奥运会武术表演、曾任中国武术协会第三任主席的郑怀贤,云南省武术队教练沙国政等等,他们中的很多人成为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传统武术的中坚力量。孙禄堂的儿子孙存周、女儿孙剑云亦均能继承父业,积极传播孙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的传承
(一)孙存周
孙存周(1893-1963),是孙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的次子,名焕文,号二可,孙式太极拳的第二代传人。他自幼秉承家教,又敏而好学,深得太极、形意、八卦诸拳之精髓,文武兼修,尤以武术击技闻名于世。
孙存周的父亲是武学大师、素有武圣之誉的孙禄堂先生。据说孙存周6岁时开始揣摩父亲练拳,并喜欢玩弄弹弓。由于孙禄堂常年在外,孙存周很少能见到父亲,1909年开始正式随父习武。苦修三年,日以继夜,得孙氏形意、八卦之精粹。遂访京津及燕赵等地名家切磋技艺,名声鹊起。
艺成后,孙存周只身南下,游历各地,遍访名师、高手,比较武艺,未遇其匹。返回北京后,孙存周对父亲谈及其游历见闻,孙禄堂先生训日:“凡求道艺者务要虚心,虚心则心明,心明则性真。有若无,实若虚,远浮名。凡遇有一技之长者,无论其功夫高低皆要拜为师友,虚心求教,海纳百川。”
1918年,孙禄堂入住总统府后,孙存周再次返回南方,经常与三弟务滋相会,共同研究孙氏拳学,相互启发,技艺更加精纯。1924年,孙存周在与其盟兄弟打台球时,伤及左目导致失明。此后,练拳更为刻苦,技艺渐臻化境。1926年,叶大密在上海成立武当太极拳社,聘请孙存周为顾问。积极传播了孙式太极拳。1928年12月,上海举行国术游艺大会,孙存周演练的八卦拳被行家们誉为“得乃父之髓,已臻炉火纯青之候。”1930年1月,孙存周与妹孙剑云跟李景林学习武当剑。1931年孙禄堂返回北方后,江苏省国术馆的职务完全由孙存周代理。抗战期间,孙存周常年隐居乡下,教授乡人武技,用以自卫。解放后,孙存周居住北京,每日习练武术,教授学生。1963年,因患心肌梗塞不幸去世。
作为孙式太极拳的主要传承人,孙存周不仅技艺高超,还深入研究太极拳理论,为孙式太极拳的传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孙剑云
孙剑云(1914-2003),名贵男,字书庭,是孙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之嫡女,孙式太极拳第二代传人。
孙剑云7岁始随父亲习练武功,至1931年已有所成,随父赴镇江国术馆任女子武术班教习。1931年随父赴江苏省国术馆任教。1957年被聘为中国武术表演赛国家名誉裁判。1959年任第一届全运会武术比赛裁判长。1962年和1963年在北京市举办的两届武术表演赛中被聘为副总裁判长兼裁判长。1982年作为特邀代表出席武术工作会议,并做了关于《武术与道德》的专题发言。1983年,为继承和发扬其父的武学体系与武学思想,恢复其父曾创建的蒲阳拳社活动,并将该组织更名为蒲阳同学会。同年创立孙式太极拳研究会,被选为会长,并出任北京市形意拳研究会的第一任会长,北京市武术协会副主席。1984年任北京市西城区政协委员。在1982年、1984年,参加了南京、武汉两届国际太极拳表演,其功架纯正、内涵丰富,受到武术界人士的好评。1983年组建了北京市武术协会孙式太极拳研究会,并以此为基础,与海内外孙式太极拳传人广泛取得联系。多次到上海、广州、南京等地传艺授徒。并担任四民武术研究社名誉副社长。1985年,孙剑云老师赴日本表演太极拳,在东京、大阪等七个城市讲学,受到日本武术界的高度重视。《孙式太极拳》一书翻译成日文在日本发行。1986年孙剑云虽已73岁高龄,又应邀东渡日本讲学。在她的帮助和指导下国内、国外相继建立了孙式太极拳组织或研究会。1988年,在广州举办了孙式太极拳骨干培训班。1991年,在蒲阳国际传统武术大会上,任主席团成员。同年,还出席了河北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1992年,中国武术协会、国家武术研究院在北京体育学院召开太极拳推手研讨会,孙剑云老师以耄耋之龄应邀前往,并与到会的诸 位名家进行推手交流,在场名家对她推手功夫的技巧精湛、功力浑厚无不叹服。1982年至1993年,孙剑云老师曾两下广州,六赴江南,数出关外,授艺教拳,为武术的普及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94年,孙剑云老师赴香港参加国际武术观摩大会,在大会上表演了孙式太极拳。1995年,在首届”中华武林百杰”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为加快孙式太极拳的普及,孙剑云先后编写出版了《孙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简化套路》等专著。
孙剑云的弟子遍及海内外。在中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香港、澳门、台湾及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瑞典、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均有孙式太极拳研究会。她曾多次赴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教学及表演。孙剑云倾毕生之精力,为继承、发扬孙式太极拳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孙叔容
孙叔容(1918-2005),生于北京,孙禄堂之孙女,孙存周之女儿,孙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
幼承家学,得祖父、父亲教导,获益良多。1953年即随父在北海公园习武授徒。1963年其父孙存周去世后,改往北京月坛公园定点义务教拳授徒,6年来从学者200多人。1979年被聘为开封市武术协会顾问,在河南大学传授孙式太极拳,习拳者先后数万人,正式拜师学艺者数十人。1984年被聘为“北京孙式太极拳研究会”顾问。1988年被河南大学聘为“特约拳师”,同时担任该校体育系武术专修班形意拳教练。1988年山河南体育运动委员会授予“河南省武术老拳师”称号,并颁发征书。1990年11月创立“开封市孙氏拳研究会”并任会长。
多年来孙叔容搜集整理祖传武学资料,发表了《孙氏太极剑》、《孙氏太极剑对练》合订本,出版了《孙禄堂武学著作大全简注》、《孙禄堂武学著作大全》等著作。
孙叔容老师毕生致力于孙式太极拳的发展。通过她数十年的辛勤耕耘,为孙式太极拳的传播培养了一大批骨干,使孙式太极拳不断发扬光大。
(四)孙婉容
孙婉容(1928-),孙禄堂之孙女,孙存周之女儿,孙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
195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原北京体育学院洲练竞赛科科长、副教授、射箭国际裁判,河南省开封市孙氏拳研究会理事。
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市海淀区开办孙式太极拳学习班,辅导员培训班,并为日、美等国来访的太极拳代表团授课,还曾在外出工作间隙为四川、河南、广西等地练习者进行辅导。辅导站学习的学员在参加全国、省市级比赛中曾获的优异成绩。
在继承发扬的基础上与其姐孙叔容、其弟孙宝亨等合编了《孙禄堂武学著作大全》、《孙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教与学》、《孙氏太极剑及孙氏太极剑对练》等书。拍摄了孙式太极拳传统套路、简化套路以及竞赛套路的教学录象带。
(五)孙宝亨
孙宝亨(1933-),孙禄堂之孙,孙存周之子,孙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
幼承庭训,习练孙式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及孙式太极剑、八卦剑、刀术等。1957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本科,现任河南省开封市孙氏拳研究会顾问。20世纪70年代在唐山铁路医院工作时,曾传授多人习练孙式太极拳。
著述有《孙禄堂武学著作大全》、《孙式太极拳竞赛教与学》、《孙氏太极剑》并曾在《武魂》、《武林》、《体育与科技》等刊物上发表过多篇有关拳术及运动医学方面的论文。
孙式太极拳是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朵艳丽的奇葩,是中国近代著名武术家、一代宗师孙禄堂先生集形意、八卦、太极之大成,冶三家于一炉,所创立的太极拳流派之一。
孙禄堂(1860-1933),名福全,字禄堂,号涵斋,河北省完县人(今属望部县)。孙禄堂幼从李奎元读书并兼修形意拳,后经李奎元推荐跟随李奎元之师郭云深深造,后又从八卦掌大师董海川弟子的程庭华研习八卦掌。1912年,孙禄堂52岁时结识了太极拳家郝为桢。嗣后,郝为桢病困于北京,孙禄堂慷溉救援而使其以康复,得知孙禄堂正在研究比较各家拳术,郝为桢遂将所学之太极拳相授。孙禄堂在总结比较各派拳术之后,认为形意、八卦、太极三拳本为一理,三者在拳式理法上经改善可互补完备,构成所有拳术的技能基础,在此基础上,结合三家之长,创立了融太极拳、八卦、形意三拳为一体的孙式太极拳。
1918年,孙禄堂宗老子自然之道,合易筋洗髓两经之义,用周子太极图之形,取河洛之理依先后易之数,融合形意、八卦、太极三门拳术之真谛系统创立孙式太极拳之理法。同年,开始撰写《太极拳学》。在《太极拳学》一书中,孙禄堂从传统哲学层面出发,全面系统阐述了太极拳名称的由来。指出,“太极即一气,一气即太极”,即太极是一种高度有序状态,并且,这种状态因时空而变,是一种随时适应时空变化的高度有序态。这种有序态的标志性特点即是协调,就是“随曲就伸,无过不及”。用孙禄堂先生的话讲,就是“一气之伸缩”。也就是说,因为孙式太极拳从运动形式和心意状态而言,已经具备了太极文化的这种特征,故此名之为太极拳。1919年《太极拳学》一书出版,标志着孙式太极拳理论与技术体系的完善。
孙禄堂武艺超群,品德高尚。不仅驰名燕赵,而且闻名大江南北,被称为“虎头少保,天下第一名手”。时人赞其技为:“矫健轻灵,身荇飞燕,技至精纯”;赞其德:“忠义之心,肝胆相照,尤非常人可比”。
1888年孙禄堂在河北完县创立了“蒲阳拳社”,该拳社长期坚持教学活动,积极传播传统武术。民国初年,徐世昌任总统时,聘孙禄堂为总统府武承宣官。1928年3月,中央国术馆成立,孙禄堂被聘为教务主任兼武当门门长。同年6月,江苏省国术馆成立,孙禄堂任被聘为教务主任,后被聘为副馆长兼教务长。1929年1月,浙江省政府与中央国术馆共同举办“浙江国术游艺大会”,孙禄堂被聘为副评判委员长。“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孙禄堂返回北平。1933年10月返回完县老家,同年12月16日,无疾而终。
孙禄堂一生弟子众多。有担任中央国术馆教务处长的朱国富,上海国术馆教务主任的靳云亭,致柔拳社创始人陈微明,代表中国参加柏林奥运会武术表演、曾任中国武术协会第三任主席的郑怀贤,云南省武术队教练沙国政等等,他们中的很多人成为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传统武术的中坚力量。孙禄堂的儿子孙存周、女儿孙剑云亦均能继承父业,积极传播孙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的传承
(一)孙存周
孙存周(1893-1963),是孙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的次子,名焕文,号二可,孙式太极拳的第二代传人。他自幼秉承家教,又敏而好学,深得太极、形意、八卦诸拳之精髓,文武兼修,尤以武术击技闻名于世。
孙存周的父亲是武学大师、素有武圣之誉的孙禄堂先生。据说孙存周6岁时开始揣摩父亲练拳,并喜欢玩弄弹弓。由于孙禄堂常年在外,孙存周很少能见到父亲,1909年开始正式随父习武。苦修三年,日以继夜,得孙氏形意、八卦之精粹。遂访京津及燕赵等地名家切磋技艺,名声鹊起。
艺成后,孙存周只身南下,游历各地,遍访名师、高手,比较武艺,未遇其匹。返回北京后,孙存周对父亲谈及其游历见闻,孙禄堂先生训日:“凡求道艺者务要虚心,虚心则心明,心明则性真。有若无,实若虚,远浮名。凡遇有一技之长者,无论其功夫高低皆要拜为师友,虚心求教,海纳百川。”
1918年,孙禄堂入住总统府后,孙存周再次返回南方,经常与三弟务滋相会,共同研究孙氏拳学,相互启发,技艺更加精纯。1924年,孙存周在与其盟兄弟打台球时,伤及左目导致失明。此后,练拳更为刻苦,技艺渐臻化境。1926年,叶大密在上海成立武当太极拳社,聘请孙存周为顾问。积极传播了孙式太极拳。1928年12月,上海举行国术游艺大会,孙存周演练的八卦拳被行家们誉为“得乃父之髓,已臻炉火纯青之候。”1930年1月,孙存周与妹孙剑云跟李景林学习武当剑。1931年孙禄堂返回北方后,江苏省国术馆的职务完全由孙存周代理。抗战期间,孙存周常年隐居乡下,教授乡人武技,用以自卫。解放后,孙存周居住北京,每日习练武术,教授学生。1963年,因患心肌梗塞不幸去世。
作为孙式太极拳的主要传承人,孙存周不仅技艺高超,还深入研究太极拳理论,为孙式太极拳的传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孙剑云
孙剑云(1914-2003),名贵男,字书庭,是孙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之嫡女,孙式太极拳第二代传人。
孙剑云7岁始随父亲习练武功,至1931年已有所成,随父赴镇江国术馆任女子武术班教习。1931年随父赴江苏省国术馆任教。1957年被聘为中国武术表演赛国家名誉裁判。1959年任第一届全运会武术比赛裁判长。1962年和1963年在北京市举办的两届武术表演赛中被聘为副总裁判长兼裁判长。1982年作为特邀代表出席武术工作会议,并做了关于《武术与道德》的专题发言。1983年,为继承和发扬其父的武学体系与武学思想,恢复其父曾创建的蒲阳拳社活动,并将该组织更名为蒲阳同学会。同年创立孙式太极拳研究会,被选为会长,并出任北京市形意拳研究会的第一任会长,北京市武术协会副主席。1984年任北京市西城区政协委员。在1982年、1984年,参加了南京、武汉两届国际太极拳表演,其功架纯正、内涵丰富,受到武术界人士的好评。1983年组建了北京市武术协会孙式太极拳研究会,并以此为基础,与海内外孙式太极拳传人广泛取得联系。多次到上海、广州、南京等地传艺授徒。并担任四民武术研究社名誉副社长。1985年,孙剑云老师赴日本表演太极拳,在东京、大阪等七个城市讲学,受到日本武术界的高度重视。《孙式太极拳》一书翻译成日文在日本发行。1986年孙剑云虽已73岁高龄,又应邀东渡日本讲学。在她的帮助和指导下国内、国外相继建立了孙式太极拳组织或研究会。1988年,在广州举办了孙式太极拳骨干培训班。1991年,在蒲阳国际传统武术大会上,任主席团成员。同年,还出席了河北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1992年,中国武术协会、国家武术研究院在北京体育学院召开太极拳推手研讨会,孙剑云老师以耄耋之龄应邀前往,并与到会的诸 位名家进行推手交流,在场名家对她推手功夫的技巧精湛、功力浑厚无不叹服。1982年至1993年,孙剑云老师曾两下广州,六赴江南,数出关外,授艺教拳,为武术的普及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94年,孙剑云老师赴香港参加国际武术观摩大会,在大会上表演了孙式太极拳。1995年,在首届”中华武林百杰”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为加快孙式太极拳的普及,孙剑云先后编写出版了《孙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简化套路》等专著。
孙剑云的弟子遍及海内外。在中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香港、澳门、台湾及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瑞典、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均有孙式太极拳研究会。她曾多次赴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教学及表演。孙剑云倾毕生之精力,为继承、发扬孙式太极拳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孙叔容
孙叔容(1918-2005),生于北京,孙禄堂之孙女,孙存周之女儿,孙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
幼承家学,得祖父、父亲教导,获益良多。1953年即随父在北海公园习武授徒。1963年其父孙存周去世后,改往北京月坛公园定点义务教拳授徒,6年来从学者200多人。1979年被聘为开封市武术协会顾问,在河南大学传授孙式太极拳,习拳者先后数万人,正式拜师学艺者数十人。1984年被聘为“北京孙式太极拳研究会”顾问。1988年被河南大学聘为“特约拳师”,同时担任该校体育系武术专修班形意拳教练。1988年山河南体育运动委员会授予“河南省武术老拳师”称号,并颁发征书。1990年11月创立“开封市孙氏拳研究会”并任会长。
多年来孙叔容搜集整理祖传武学资料,发表了《孙氏太极剑》、《孙氏太极剑对练》合订本,出版了《孙禄堂武学著作大全简注》、《孙禄堂武学著作大全》等著作。
孙叔容老师毕生致力于孙式太极拳的发展。通过她数十年的辛勤耕耘,为孙式太极拳的传播培养了一大批骨干,使孙式太极拳不断发扬光大。
(四)孙婉容
孙婉容(1928-),孙禄堂之孙女,孙存周之女儿,孙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
195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原北京体育学院洲练竞赛科科长、副教授、射箭国际裁判,河南省开封市孙氏拳研究会理事。
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市海淀区开办孙式太极拳学习班,辅导员培训班,并为日、美等国来访的太极拳代表团授课,还曾在外出工作间隙为四川、河南、广西等地练习者进行辅导。辅导站学习的学员在参加全国、省市级比赛中曾获的优异成绩。
在继承发扬的基础上与其姐孙叔容、其弟孙宝亨等合编了《孙禄堂武学著作大全》、《孙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教与学》、《孙氏太极剑及孙氏太极剑对练》等书。拍摄了孙式太极拳传统套路、简化套路以及竞赛套路的教学录象带。
(五)孙宝亨
孙宝亨(1933-),孙禄堂之孙,孙存周之子,孙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
幼承庭训,习练孙式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及孙式太极剑、八卦剑、刀术等。1957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本科,现任河南省开封市孙氏拳研究会顾问。20世纪70年代在唐山铁路医院工作时,曾传授多人习练孙式太极拳。
著述有《孙禄堂武学著作大全》、《孙式太极拳竞赛教与学》、《孙氏太极剑》并曾在《武魂》、《武林》、《体育与科技》等刊物上发表过多篇有关拳术及运动医学方面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