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分制是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重要革新,它以选课制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前国内高校对学分制的推行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立足实施现状提出改革意见,以期对完善国内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学分制;高校教学管理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7.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221-01一、学分制的内涵及实施现状
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计量学生学习分量的单位,以取得最低必要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是一个以选修制为主体的较完善、内容丰富的系统。[1]学分制是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重要革新,强调以学生个人为本位,尊重学生的学习自由和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这种教学管理制度源于德国选课制度,后被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创立,现已被大多数国家采纳应用。在我国,学分制最早由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倡导实行,但解放后这种教学管理制度被学年制替代,1978年之后学分制又开始在我国高校推行。但学分制在我国的推行“缺乏配套体制,管理制度仍搞学年制,课程开设按固定学期、学生自主选课的范围很小,学籍管理也很不方便,因而对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自觉性的作用不明显,学分制的优越性未得到充分发挥“[2]。因而当前我国高校所实行的学分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而是“学年学分制”。
二、我国高校学分制下教学管理制度特点及存在问题
(一)学分制下教学管理制度的特点
学分制在学业规划、课程选择、学习时限等方面都给与了学生极大的自主权,这些特性也决定了学分制下的教学管理制度具备以下特点:
1.灵活性。学分制下学生在选课方面具有较大的自主权,这就要求课程设置灵活,能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学生不同的学业和课程规划要求教学管理灵活,减少对学生的限制,但不松懈对学生的要求;学生在第二学位、双学位、学习时限以及毕业时间等方面的自由选择要求学籍管理要更加灵活。
2.复杂性。学校要在课程安排、教师安排以及选课系统等方面配合学生选课以及学习时间的灵活性,这就要求教务工作、学籍管理等工作更加细化复杂,因而教学管理制度需具备复杂性。
3.现代化。教学管理的复杂对教学管理手段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才能完成复杂的选课、学籍管理、信息查询等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为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保驾护航。
(二)学分制下教学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学分制在高校的推行带来了人才培养理念的革新,同时对教学管理制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高校学分制下教学管理制度存在以下问题:
1.教育资源共享不足。学分制尊重学生的学习自由和个性发展,强调教育资源共享和学科融合,但由于我国“高校之间、系科之间经济独立性强,经济实力差别较大”[3],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共享程度也尚未达到学分制对资源共享的要求。
2.课程体系不完备。学分制以选课制为核心,要求打破传统课程安排和授课模式,创新课程实现学科交叉融合,但目前高校存在选课资源匮乏、门类单一,“质”和“量”均不能完全满足学生自由选课需求的情况。
3.师资力量不足。新的课程结构和授课模式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师的数量、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直接决定学生选课学习的学习质量和效果。而目前我国高校的优质师资数量尚未达到推行完全学分制的要求。
4.教学管理滞后。学分制的推行使得高校教学进度不再是统一的学前安排,不再是固定化、长久性的教学课程,同时弱化了传统的固定的行政班级管理。这一系列变化需要教学管理突破从前的整齐规划,更加细化和灵活。当前高校仍需协调好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制定出契合新发展新需求的教学管理制度。
三、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
学分制的推进和发展要立足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实情,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改革道路。
(一)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管理思想
“高校的教育观念要从传统教育强调群体的一致性而否认个体的差异性转变过来,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4]学分制是对传统教学管理制度的一项革新,高校要改革必先转变育人者的教育观念,更新教育管理思想,加强理论和实践知识学习,为改革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引和坚定的信念支持。
(二)加强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核心,而课程和师资是选课制的关键。高校需加大力度优化课程体系,丰富课程资源,需要在传统课程基础上加强学科融合,拓展学科知识范围,同时严把课程质量关,为学生的自由选课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撑,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种类多样的优质课程。同时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不断提升学科理论和教学实践水平,以胜任新的课程体系和授课模式,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学科相关知识,开设更多优质课程。
(三)完善教学管理机制
学分制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发展需求,实现学生选课自由,这也对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更好的推进学分制,高校需要根据学分制的特性优化教学计划,增加教学计划弹性,使其能适应灵活的教学过程;完善选课制度,保证自由选课可以有序进行;开发新的选课、学籍管理、信息查询等系统,用先进的教学管理手段为新的教学管理机制的运行提供技术支持;改革学生成绩评价体系,探索学生考核标准,以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方式;构建质量监控体系,在新的教学管理制度下为学生提供有力的制度监督。
参考文献:
[1]吕向虹.论学分制内涵体系及其制度设计理念[J].高教探索,2007(2)
[2]冀兆良,周孝清.时代呼唤完全学分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2)
[3]祗新生,张君维,周振军.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5(3)
关键词:学分制;高校教学管理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7.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221-01一、学分制的内涵及实施现状
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计量学生学习分量的单位,以取得最低必要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是一个以选修制为主体的较完善、内容丰富的系统。[1]学分制是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重要革新,强调以学生个人为本位,尊重学生的学习自由和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这种教学管理制度源于德国选课制度,后被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创立,现已被大多数国家采纳应用。在我国,学分制最早由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倡导实行,但解放后这种教学管理制度被学年制替代,1978年之后学分制又开始在我国高校推行。但学分制在我国的推行“缺乏配套体制,管理制度仍搞学年制,课程开设按固定学期、学生自主选课的范围很小,学籍管理也很不方便,因而对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自觉性的作用不明显,学分制的优越性未得到充分发挥“[2]。因而当前我国高校所实行的学分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而是“学年学分制”。
二、我国高校学分制下教学管理制度特点及存在问题
(一)学分制下教学管理制度的特点
学分制在学业规划、课程选择、学习时限等方面都给与了学生极大的自主权,这些特性也决定了学分制下的教学管理制度具备以下特点:
1.灵活性。学分制下学生在选课方面具有较大的自主权,这就要求课程设置灵活,能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学生不同的学业和课程规划要求教学管理灵活,减少对学生的限制,但不松懈对学生的要求;学生在第二学位、双学位、学习时限以及毕业时间等方面的自由选择要求学籍管理要更加灵活。
2.复杂性。学校要在课程安排、教师安排以及选课系统等方面配合学生选课以及学习时间的灵活性,这就要求教务工作、学籍管理等工作更加细化复杂,因而教学管理制度需具备复杂性。
3.现代化。教学管理的复杂对教学管理手段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才能完成复杂的选课、学籍管理、信息查询等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为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保驾护航。
(二)学分制下教学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学分制在高校的推行带来了人才培养理念的革新,同时对教学管理制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高校学分制下教学管理制度存在以下问题:
1.教育资源共享不足。学分制尊重学生的学习自由和个性发展,强调教育资源共享和学科融合,但由于我国“高校之间、系科之间经济独立性强,经济实力差别较大”[3],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共享程度也尚未达到学分制对资源共享的要求。
2.课程体系不完备。学分制以选课制为核心,要求打破传统课程安排和授课模式,创新课程实现学科交叉融合,但目前高校存在选课资源匮乏、门类单一,“质”和“量”均不能完全满足学生自由选课需求的情况。
3.师资力量不足。新的课程结构和授课模式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师的数量、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直接决定学生选课学习的学习质量和效果。而目前我国高校的优质师资数量尚未达到推行完全学分制的要求。
4.教学管理滞后。学分制的推行使得高校教学进度不再是统一的学前安排,不再是固定化、长久性的教学课程,同时弱化了传统的固定的行政班级管理。这一系列变化需要教学管理突破从前的整齐规划,更加细化和灵活。当前高校仍需协调好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制定出契合新发展新需求的教学管理制度。
三、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
学分制的推进和发展要立足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实情,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改革道路。
(一)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管理思想
“高校的教育观念要从传统教育强调群体的一致性而否认个体的差异性转变过来,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4]学分制是对传统教学管理制度的一项革新,高校要改革必先转变育人者的教育观念,更新教育管理思想,加强理论和实践知识学习,为改革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引和坚定的信念支持。
(二)加强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核心,而课程和师资是选课制的关键。高校需加大力度优化课程体系,丰富课程资源,需要在传统课程基础上加强学科融合,拓展学科知识范围,同时严把课程质量关,为学生的自由选课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撑,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种类多样的优质课程。同时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不断提升学科理论和教学实践水平,以胜任新的课程体系和授课模式,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学科相关知识,开设更多优质课程。
(三)完善教学管理机制
学分制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发展需求,实现学生选课自由,这也对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更好的推进学分制,高校需要根据学分制的特性优化教学计划,增加教学计划弹性,使其能适应灵活的教学过程;完善选课制度,保证自由选课可以有序进行;开发新的选课、学籍管理、信息查询等系统,用先进的教学管理手段为新的教学管理机制的运行提供技术支持;改革学生成绩评价体系,探索学生考核标准,以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方式;构建质量监控体系,在新的教学管理制度下为学生提供有力的制度监督。
参考文献:
[1]吕向虹.论学分制内涵体系及其制度设计理念[J].高教探索,2007(2)
[2]冀兆良,周孝清.时代呼唤完全学分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2)
[3]祗新生,张君维,周振军.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