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久前,香港财政局推出了极具争议性的新一年度财政预算,实行广泛地节流而有限地开源:先把大多数现有税率推高到1.5个百分点,再开征新税,大幅增加奢侈品的税率,再加上变卖一些政府资产;在节流里最主要的板斧是削减公务员整体薪金水平6个百分点,分段进行,并减低政府的一般援助金。这一增一减本来就是财政预算主要甚至唯一的手段,又为何搅得沸沸扬扬呢?
首先,香港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一切受基本法所规范。其中第107章提到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要尽量保持财政收支平衡,避免赤字,以支持香港的经济繁荣,这就是上述疑问的答案:香港不能因环境需要而利用赤字(即加大财政支出)去刺激经济。这本来是出于谨慎理财的原则,在经济逆转的时候,反倒成了香港特区政府的一大羁绊。
其次,为何香港不采取刺激经济措施去解困局,反而从加大税收着手呢?而这正是香港经济结构独特地方:香港是一个开放型经济,更是严重倚靠出口的经济体系,因此任何经济刺激措施所带来的需求增加,都会外流到进口上;加上老百姓进出没有管制,其消费效应亦会因此流到周近地方去。所以,一旦香港碰上经济疲弱,相对来说香港财政局是比较缚手缚脚的。
但问题是,加税真的能增加收入吗?在一般薪水上增加税率,可谓十拿九稳,但增加企业所得税的话,可能促使企业逃税,在消费品上增加税率让用者自付,却可能因此减低个人消费意愿,得不偿失。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存在这种想法可谓大有人在。内地则恰恰相反,中央政府从2000年时便开始构想如何刺激内需,从黄金周到不断的上调公务员薪水,到改税等,目的是增加老百姓的消费意愿;加上入世后廉价的进口刺激消费,另一方面又有外商投资的猛涨支撑。内需的拉动对中国经济已经变得日益重要。此举极有利中国经济抵消周边经济下滑所带来的冲击。
而反观香港,更积极的措施则应该尽早引入。以期望外国直接投资金额的增加而增加本地需求,虽然香港财政局的上述政策方向正确,但执行起来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见效。难怪香港财政局长开宗明义说明财政赤字要到2006~2007年才可能平衡!
值得注意是,在今年新的政府领导下,中国的经济走向极有可能转趋紧缩方向。原因如下:一、特别国债总额已从去年目标1500亿人民币下调至1400亿,先不论下半年会否察觉形势不对掉头增加,最基本的讯息是缩减;二、国资委的成立原则上是打破资产转让的限制,但其后果则可能让资产价格随市场浮动,即下调空间很大;三、政府一再强调房地产泡沫如箭在弦,要把它搅破就要向它的根源着手——即收紧银根,银行贷款一旦收紧,则可能社会银根整体收紧,这对通缩及消费欲望都不是好事,所以投资者不能不提防下半年通缩恶化的可能性。投资选择自然要随之重新定位。抗价格下跌能力强的投资,食品、制药、港口及公路等;虽然汽车被视为奢侈品理应于通缩出现时受消费抑压,但由于老百姓已积存了大量消费能力,正在随着小康生活的来临而得以释放,加上汽车的产能仅新型号的推出及时,这一板块应还有大好前景!房地产则避开为妙!
(作者为摩根大通中国研究部主管)
首先,香港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一切受基本法所规范。其中第107章提到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要尽量保持财政收支平衡,避免赤字,以支持香港的经济繁荣,这就是上述疑问的答案:香港不能因环境需要而利用赤字(即加大财政支出)去刺激经济。这本来是出于谨慎理财的原则,在经济逆转的时候,反倒成了香港特区政府的一大羁绊。
其次,为何香港不采取刺激经济措施去解困局,反而从加大税收着手呢?而这正是香港经济结构独特地方:香港是一个开放型经济,更是严重倚靠出口的经济体系,因此任何经济刺激措施所带来的需求增加,都会外流到进口上;加上老百姓进出没有管制,其消费效应亦会因此流到周近地方去。所以,一旦香港碰上经济疲弱,相对来说香港财政局是比较缚手缚脚的。
但问题是,加税真的能增加收入吗?在一般薪水上增加税率,可谓十拿九稳,但增加企业所得税的话,可能促使企业逃税,在消费品上增加税率让用者自付,却可能因此减低个人消费意愿,得不偿失。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存在这种想法可谓大有人在。内地则恰恰相反,中央政府从2000年时便开始构想如何刺激内需,从黄金周到不断的上调公务员薪水,到改税等,目的是增加老百姓的消费意愿;加上入世后廉价的进口刺激消费,另一方面又有外商投资的猛涨支撑。内需的拉动对中国经济已经变得日益重要。此举极有利中国经济抵消周边经济下滑所带来的冲击。
而反观香港,更积极的措施则应该尽早引入。以期望外国直接投资金额的增加而增加本地需求,虽然香港财政局的上述政策方向正确,但执行起来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见效。难怪香港财政局长开宗明义说明财政赤字要到2006~2007年才可能平衡!
值得注意是,在今年新的政府领导下,中国的经济走向极有可能转趋紧缩方向。原因如下:一、特别国债总额已从去年目标1500亿人民币下调至1400亿,先不论下半年会否察觉形势不对掉头增加,最基本的讯息是缩减;二、国资委的成立原则上是打破资产转让的限制,但其后果则可能让资产价格随市场浮动,即下调空间很大;三、政府一再强调房地产泡沫如箭在弦,要把它搅破就要向它的根源着手——即收紧银根,银行贷款一旦收紧,则可能社会银根整体收紧,这对通缩及消费欲望都不是好事,所以投资者不能不提防下半年通缩恶化的可能性。投资选择自然要随之重新定位。抗价格下跌能力强的投资,食品、制药、港口及公路等;虽然汽车被视为奢侈品理应于通缩出现时受消费抑压,但由于老百姓已积存了大量消费能力,正在随着小康生活的来临而得以释放,加上汽车的产能仅新型号的推出及时,这一板块应还有大好前景!房地产则避开为妙!
(作者为摩根大通中国研究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