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术教学中发现存在一些有自卑心理的学生,自卑心理是一种消极心理现象。本文分析了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原因及任课教师发挥学科特点,用个性化的教学帮助他们走出自卑,帮助他们展示自己,快乐的生活。
美术教学自卑心理自信自卑,顾名思义,就是自己瞧不起自己,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一种消极的情感体验。在心理学上,自卑属于性格的一种缺陷,它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评价过低。自卑感的产生,往往并非认识上的不同,而是感觉上的差异。
美术学习中的自卑心理是指学生由于画得不好、创新能力等原因导致美术成绩差而产生轻视自己,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现象。
一、学生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一)片面的自我认识
学生经常会根据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和对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但是,有些学生却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自己,忽视了自己的优点,同时放大了自己的不足,从而过低估计了自己。在美术学习中,一个学生如果经常受到其他同学较低的评价(如“蠢驴”“笨猪”“太笨了!”“太差了!”“怎么这也不会?”“跟…一样”等),特别是集体的过低评价,就会影响这个学生对自己的正确认识,使他经常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只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过低地估计自己。如果他总是拿自己的不足与他人的优点作比较,就会会越比越泄气,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从而产生自卑的心理。
(二)消极的自我暗示
在绘画技法上学习中,学生总是根据经验来判断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有的学生乐于尝试,体验成功的喜悦;而有的学生因自我认识不足,常以为“我可能学不会、做不了”。这在我们美术课的教学和学生互动时尤其突出。如水墨画课中需要学生上台来试着画一画时,学生都不敢上来,有的绘画的不敢上来,有的索性发呆。又如老师布置有美术比赛需要报名参加时,有许多学生都不敢报,好些学生不仅自我暗示,同时伴有害怕的心理。由于这种消极的自我暗示,抑制了自信心,增加心理负担,产生消极情绪。
(三)生理缺陷和学习挫折的影响
在美术学习中,有的学生因色弱、色盲、或有残疾等原因,识别不了色彩,因而对美术教学失去兴趣。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预期目标一旦不能实现,难以正视挫折。先是产生恐惧感和焦性格外向的学生会变得少言寡语,不苟言笑;性格内向的学生会变得更加心灰意冷,消极悲观,放弃目标,逃避现实。
二、克服学生自卑心理的方法和措施
(一)关注弱势群体
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在上美术课时,往往上课不举手,总低着头躲着不被老师看到。动手操作课时,自己组合小组时,他们总是被其他同学遗忘,没有人和他一组,原因是和他一组,他不会做,会降低整体作品的效果。看到这些种种教师
不仅不应该不闻不问,而且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关怀和关爱,使他们觉得他们更被关注,而不是忽视;更被关怀而非漠视;更被关爱而产生亲近感。感情上的亲近,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让亮点点亮学生
作为一名以全面发展眼光与育人的教育工作者,应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所在,从而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尤其在基础差的学生教育问题上,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最后还有一个共同的愿望,让所有能够成材的学生成材,让所有可能成材的学生成材。无论哪一个学生,都有自己最突出的亮点,哪怕那个亮点在其他人眼里显得微不足道。教师应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亮点,鼓励学生要有独特的见解,开展有效研究性学习。如教师围绕着课堂中的学习内容,进行大量的实践性课的文艺活动,如听音乐、看画展、阅读文学、观看戏曲,活动中教师展示“导”的主体,达到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成效;引导学生做一个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心理健康的和谐人;引导学生做一个对他人、对自然环境、对社会有着关怀之心的人。
(三)帮助学生建立和增强自信心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句诗词,它告诉我们自信心是何等重要。建立自信心的关键是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有能力。
1.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自己觉得“我能行”。对自卑的孩子,教师更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醒学生埋藏的创新意识萌芽。
2.在教学中,应注意情景设置,及时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自己觉得“我真行”。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增强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要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要相信每一位学生只要通过努力都可以有所发展。首先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并及时激励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还要及时做出评价。并用简短而富有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你说的真好”,“画得真棒”,“真会动脑筋”,“你简直就是小画家”。这样既激发学生自身感觉到“我真行”,又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有时一个赞许的眼光或微笑,甚至有时来一个手势(如竖大拇指)他们都会觉得快乐.在学生出现思维障碍时鼓励学生:“不要着急,慢慢说”,“教师相信你明白了,一定能说好”,“这回画得真不错”,使每位同学都感到“我真行”,体验到品尝出胜利果能实的喜悦。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只要体验过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从而形成滋育创新意识的土壤。
3.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从内心发出“他行,我也行”。
心理研究指出:每个人自身存在的潜能是巨大的,只要有坚强的自信心和不屈的竞争意识,通過努力都获得成功。
4.教学中要注意信息交流的多向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形成集体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并能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学习和创新的过程。
教学不仅是师生双向的活动,而且存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这是教学信息的多向交流,使学生自信心得到增强,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弥补,共同完成学习过程,迸发出创新的智慧火花。例如,我教学《我的未来》一课,绘画我的未来是怎么的?我没有让学生马上回答,而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通过激烈的讨论,同学们举出了较贴切的例子,如我以后想成为科学家发明先进的武器,我想成为医生帮助病人减轻病魔的折磨等等,这样教学,在共同探讨的情境中,形成了和谐的课堂气氛,促进了学生间互相交流合作,主动参与学习,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四)放飞梦想
对于那些有经常受挫折或心理自卑的学生,可以引导学生采取两种心理补偿的方法:首先,用勤补拙,知道自己哪方面不足或有缺陷,不必背负思想包袱,用最大的决心和顽强的毅力去克服缺陷,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其次,扬长补短,拿破仑因身形矮小,就立志在军事上获得辉煌成就。此外,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美术方面的培训,帮助学生绘画水平的提高,并可以将学生作品贴在橱窗、或发布在各个网站杂志上,还可以设立一些奖项(如进步奖)等,让他们的长处展现在别人面前,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农村孩子有一些是来自单亲家庭,有一些是留守儿童,由于家庭、学习等原因而导致孩子在生活学习上产生自卑的心理,作为美术教师不能推卸责任,更不能视而不见。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及方法进行教育引导,让美术作品陪伴孩子走出自卑的世界,让他们重拾信心,重展笑容。
参考文献:
[1]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李力加.名师如何炼就名课.2010,(10).
[3]倪昌麟.如何克服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自卑心理.2012,(06).
美术教学自卑心理自信自卑,顾名思义,就是自己瞧不起自己,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一种消极的情感体验。在心理学上,自卑属于性格的一种缺陷,它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评价过低。自卑感的产生,往往并非认识上的不同,而是感觉上的差异。
美术学习中的自卑心理是指学生由于画得不好、创新能力等原因导致美术成绩差而产生轻视自己,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现象。
一、学生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一)片面的自我认识
学生经常会根据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和对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但是,有些学生却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自己,忽视了自己的优点,同时放大了自己的不足,从而过低估计了自己。在美术学习中,一个学生如果经常受到其他同学较低的评价(如“蠢驴”“笨猪”“太笨了!”“太差了!”“怎么这也不会?”“跟…一样”等),特别是集体的过低评价,就会影响这个学生对自己的正确认识,使他经常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只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过低地估计自己。如果他总是拿自己的不足与他人的优点作比较,就会会越比越泄气,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从而产生自卑的心理。
(二)消极的自我暗示
在绘画技法上学习中,学生总是根据经验来判断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有的学生乐于尝试,体验成功的喜悦;而有的学生因自我认识不足,常以为“我可能学不会、做不了”。这在我们美术课的教学和学生互动时尤其突出。如水墨画课中需要学生上台来试着画一画时,学生都不敢上来,有的绘画的不敢上来,有的索性发呆。又如老师布置有美术比赛需要报名参加时,有许多学生都不敢报,好些学生不仅自我暗示,同时伴有害怕的心理。由于这种消极的自我暗示,抑制了自信心,增加心理负担,产生消极情绪。
(三)生理缺陷和学习挫折的影响
在美术学习中,有的学生因色弱、色盲、或有残疾等原因,识别不了色彩,因而对美术教学失去兴趣。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预期目标一旦不能实现,难以正视挫折。先是产生恐惧感和焦性格外向的学生会变得少言寡语,不苟言笑;性格内向的学生会变得更加心灰意冷,消极悲观,放弃目标,逃避现实。
二、克服学生自卑心理的方法和措施
(一)关注弱势群体
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在上美术课时,往往上课不举手,总低着头躲着不被老师看到。动手操作课时,自己组合小组时,他们总是被其他同学遗忘,没有人和他一组,原因是和他一组,他不会做,会降低整体作品的效果。看到这些种种教师
不仅不应该不闻不问,而且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关怀和关爱,使他们觉得他们更被关注,而不是忽视;更被关怀而非漠视;更被关爱而产生亲近感。感情上的亲近,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让亮点点亮学生
作为一名以全面发展眼光与育人的教育工作者,应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所在,从而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尤其在基础差的学生教育问题上,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最后还有一个共同的愿望,让所有能够成材的学生成材,让所有可能成材的学生成材。无论哪一个学生,都有自己最突出的亮点,哪怕那个亮点在其他人眼里显得微不足道。教师应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亮点,鼓励学生要有独特的见解,开展有效研究性学习。如教师围绕着课堂中的学习内容,进行大量的实践性课的文艺活动,如听音乐、看画展、阅读文学、观看戏曲,活动中教师展示“导”的主体,达到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成效;引导学生做一个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心理健康的和谐人;引导学生做一个对他人、对自然环境、对社会有着关怀之心的人。
(三)帮助学生建立和增强自信心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句诗词,它告诉我们自信心是何等重要。建立自信心的关键是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有能力。
1.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自己觉得“我能行”。对自卑的孩子,教师更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醒学生埋藏的创新意识萌芽。
2.在教学中,应注意情景设置,及时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自己觉得“我真行”。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增强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要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要相信每一位学生只要通过努力都可以有所发展。首先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并及时激励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还要及时做出评价。并用简短而富有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你说的真好”,“画得真棒”,“真会动脑筋”,“你简直就是小画家”。这样既激发学生自身感觉到“我真行”,又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有时一个赞许的眼光或微笑,甚至有时来一个手势(如竖大拇指)他们都会觉得快乐.在学生出现思维障碍时鼓励学生:“不要着急,慢慢说”,“教师相信你明白了,一定能说好”,“这回画得真不错”,使每位同学都感到“我真行”,体验到品尝出胜利果能实的喜悦。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只要体验过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从而形成滋育创新意识的土壤。
3.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从内心发出“他行,我也行”。
心理研究指出:每个人自身存在的潜能是巨大的,只要有坚强的自信心和不屈的竞争意识,通過努力都获得成功。
4.教学中要注意信息交流的多向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形成集体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并能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学习和创新的过程。
教学不仅是师生双向的活动,而且存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这是教学信息的多向交流,使学生自信心得到增强,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弥补,共同完成学习过程,迸发出创新的智慧火花。例如,我教学《我的未来》一课,绘画我的未来是怎么的?我没有让学生马上回答,而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通过激烈的讨论,同学们举出了较贴切的例子,如我以后想成为科学家发明先进的武器,我想成为医生帮助病人减轻病魔的折磨等等,这样教学,在共同探讨的情境中,形成了和谐的课堂气氛,促进了学生间互相交流合作,主动参与学习,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四)放飞梦想
对于那些有经常受挫折或心理自卑的学生,可以引导学生采取两种心理补偿的方法:首先,用勤补拙,知道自己哪方面不足或有缺陷,不必背负思想包袱,用最大的决心和顽强的毅力去克服缺陷,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其次,扬长补短,拿破仑因身形矮小,就立志在军事上获得辉煌成就。此外,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美术方面的培训,帮助学生绘画水平的提高,并可以将学生作品贴在橱窗、或发布在各个网站杂志上,还可以设立一些奖项(如进步奖)等,让他们的长处展现在别人面前,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农村孩子有一些是来自单亲家庭,有一些是留守儿童,由于家庭、学习等原因而导致孩子在生活学习上产生自卑的心理,作为美术教师不能推卸责任,更不能视而不见。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及方法进行教育引导,让美术作品陪伴孩子走出自卑的世界,让他们重拾信心,重展笑容。
参考文献:
[1]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李力加.名师如何炼就名课.2010,(10).
[3]倪昌麟.如何克服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自卑心理.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