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

来源 :教育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以利用多种手段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创设情境,以境入情(二)以读为本,读中悟情(三)质疑导情,拓展移情。以此使学生披文入情,获得情感熏陶。
  【关键词】阅读; 情感; 文本Reading teaching to stimulate students' emotion
  Yang Xiaomei
  【Abstract】Reading teaching to stimulate students' emotion can use a variety of methods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 a ) the creation of context, to exit into the stands ( two) to read this, read the enlightenment stand (three ) questioned guide, develop empathy. In order to enable students to put the text into the situation, to obtain the emotions.
  【Key Words】Emotion; text reading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是由一篇篇内容各不相同的语言文字组成,包蕴着丰富的情感,具有较强的人文魅力。要使学生领悟文章的情感,使语文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心灵,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以文为本,披文入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情感。《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此可见,传授已经不再是教学的目的,真正的教学应该是以情感为依托和手段,充分地、完善地发挥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情境,以境入情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学生的情感活动与认识活动一样,要经历一个启动、维持和发展的过程,要调动学生认知的积极性,使其情感投入,就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利用各种手段渲染气氛从而帮助学生很快入境。
  1.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 多媒体课件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将形、声、光、色综合运用,能有效地渲染气氛,创设生动的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地体验课文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如我在教学《黄山奇松》一课时,播放轻松优美的音乐,多媒体出示黄山风景图,并动情地叙述带领学生进入情景中,激发起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充分地自由朗读后,请他们分别划出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并选择一种自由朗读后,配上一段钢琴曲请一名学生读给老师和同学听。这样,不仅学生的自主性充分发挥,而且渲染了一种美的氛围——图美、树奇、音纯,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同时,初步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为深入理解其内涵打下了基础。音乐与画面的结合能更快地帮助学生架起想像、联想的桥梁,顺利将学生带入情景。
  1.2组织表演,创设情景。 对课文进行表演是学生将语言文字进行加工、体验、内化并使之形象化的一个再创作过程。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表演,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而且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产生新的认识。如教学古诗《寻隐者不遇》,在学生吟颂、板画、默写的基础上,又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将整首诗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上台表演,这样发挥他们相互合作、协作和创作的精神。在讨论、表演的过程中,使学生对诗意有更深一层的了解。在各小组汇报表演后又从学生的评价中引导全班学生进一步理解诗人当时起伏的心情,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
  2以读为本,读中悟情
  我们以往的阅读教学,只注重对文章的分析,忽略了对文章的阅读和感悟。要知道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假若一味地分析讲解,不仅枯燥乏味,而且会减弱文章的情感色彩。“学习语言,不是一种纯客观的认识过程,而是一种带有主观色彩的感性与理性的感悟过程”。所以学习每一篇文章时,应该用不同形式的诵读,让学生潜心涵咏,充分感受语文,品味情感,以读悟情,以读融情。
  2.1教师范读,引发情感。 教师准确地把握课文,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感情地范读,能较有效地传情达意,很快地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感世界之中,使学生情感受到震憾,使人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引发情感共鸣。如在教学《在大海中永生》一课中,我以真挚、深沉、压抑的基调,以轻而缓的语气朗读道:“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银色的专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辽阔的大海。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学生随着教师的范读,很自然地进入了那个无限哀思的情境之中,更加深了对邓小平爷爷的怀念与尊敬。此外,在教师的范读中,学生不仅学习了教师的朗读技巧而且还在教师的情感引发下,通过对文章情感的领悟,积蓄了丰富而炽热的情感冲动,学生在实践朗读这一部分时情真意切,能很充分地把握文章的情感,并通过朗读表现得淋漓尽致。
  2.2入情品读,体味情感。  每一篇文章都有些最精彩的段落,优美的语句,高潮的部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品读,即让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诵读,涵咏咀嚼,仔细品味。这样,学生不仅从朗读中品味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而且培养了语感,加强了对语言的认识。如教学《在大海中永生》一课,在学生读流利的基础上,再精读细味,每个环节都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朗读。第一部分引导学生抓住“低低地、缓缓地、呜咽、痛悼”等关键词读出人们的悲痛不舍,也读出自己内心的不舍。第二部分是全文重点。感情凝重,气势恢宏。老师适时把补充材料溶入文本,并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骨灰送往不同地方的隐含意义,然后通过分组读,学生合作读,师生合作读等不同形式的朗读来展现情境,读出文章的内涵,读出小平影响的深远,读出人们的深情,既增强文章气势,更加深读者内心体验。第三部分紧扣小平爷爷那深情的话语——“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及最后一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揭示主题、挖掘内涵,并入情入境地读,读出小平爷爷的博大胸襟和高尚情怀,读出人们的无限怀念与美好祝愿!这样在读中落实了语言训练,培养了语感也加深了理解与体验,做到了意文兼顾。让整个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老师、文本、作者之间心灵深处的对话过程。
  2.3质疑导情,拓展移情。  在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时这些问题就是文章的重难点。在教学时,教师就应抓住这些难点问题让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发现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如在学习《少年王冕》一课中,当王冕的母亲要王冕休学放牛时,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此时引导学生思考:王冕真的觉得在学堂“也闷得慌”,放牛“倒快活些”吗?有的学生还质疑道:“王冕的母亲为什么这么狠心不让王冕读书?”一时学生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最后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到王冕的家境贫寒,父亲早逝,全靠母亲一个劳力已无力维持生计,是无可奈何地做出让王冕弃学的决定。而王冕从小懂事,体谅母亲,并非真的嫌学堂闷,而是怕母亲难过,才故意这么说。此时引导学生:“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学习态度,与王冕相比,你想说什么?”使学生认识到了王冕之刻苦与自己的不足,认识到自己在如此优越性的学习条件下,更应该努力学习,并从王冕的孝敬母亲想到自己应该孝敬长辈,文章的重难点得到轻松落实。
  其实,在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还有很多因素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能触及人的精神世界。”所以作为教师,应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导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唤醒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感悟,开启学生的智慧,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其他文献
我教学已经有十多年了,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提高课前预习,能使学生听课有目的性,减少盲目性,思维活跃,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预习呢?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正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的确,好习惯造就好人生,小学数学当然离不开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从实践来看,数学课前预习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1从形式上看,预习是学
期刊
语词汇量大自然也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但我们又必须让学生掌握,否则难以适应教材的要求。那么我们该采取什么方式来教学单词?  实践证明,传统教学中,靠讲解和机械操练掌握词汇的方法是不行的。尤其在当前中、小学英语脱节,词汇量大,教学任务重的形势下,我们更应注重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我认为我们应做好下列几点:  1重示范  在教单词时,要求教师自己示范到位,发音清晰,讲解发音要点。同时培养学生认真听,专心看
期刊
构建和谐校园,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更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学校的办学目标决定着其办学的方向,更决定着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湖南省汨罗市长乐镇初级中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结合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下发的目标管理责任书中关于素质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德育为切入点,以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载体,以校本课程为特色,从而构建和谐校园。  1德育精细管理,打造和谐校园  
期刊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汉语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的学生,他学学习汉语的兴趣浓厚,求知欲望强烈,英语语能力会得到快速发展。因此汉语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有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心理学表明,学习动机是可以迁移的。现实中,对英语学习有厌倦的学生,
期刊
近几年,中小学教师有年轻化的趋势,青年教师成为了学校的主力军。如何让这只主力军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作为一名教学的管理人员,工作中,在如何辅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这项工作上做了初步的探索,现在就谈一谈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做法。  1把脉定位找准目标  要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就必须了解青年教师。这样的辅助才会有的放矢。我发现,近几年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有着明显的特点,一是他们有三高:素质高、学历高、工作热情高。
期刊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农村的中学生,特别是生活在偏远地区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没有很好的开发,所以知识大部分都来源于课本内容,对于生活中数学知识很难理解,因此,大部分学生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作用。另外,家长多数都是文化水平很低,不懂得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也不懂得怎样教育子女,甚至还有很多家长交给儿女的是"学那么多干什么,会写字就行了",有些家长认为以后再生活中
期刊
【摘要】“常规教育”是我们幼儿教师常常说的话题,让幼儿活泼又有序是常规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儿常规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的成长[1]。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班级是其加入人生第一个正式的社会组织。在新的班级中,幼儿能逐步养成相应的组织意识、规范意识,并约束自己的行为,与群体生活要求的社会角色规范保持一致,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但小班幼儿的身心发展均处于低级阶段,在品德教育上处于他律时期,
期刊
汉语是一种交际工具,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我们在汉语教学中,要教会学生使用语言,而不仅仅是懂点汉语知识;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的同时,要使基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并发展成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怎样把教学活动和以汉语进行交际紧密地联系起来,使汉语课堂教学交际化,这是我们汉语教师时刻注意和认真考虑的问题。  1 利用学生学习汉语的 最佳时期,提高汉语教学效率  小学低年
期刊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一句话:“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前提,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才能自觉地、有规律地、有目的地进行科学的学习,同时也为教师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育人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作为班主任抓好学生的行为规范对学生成长成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就养成教育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1养成教育要从学生思想疏导做起  思
期刊
感恩是积极向上的思考和谦卑的心态。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颗和平的种子,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因子。学会感恩对幼儿一生都很重要。一个不知道感恩,不知道报答他人和社会的人,不是一个人格完整和心灵健康的人。  幼儿期是塑造良好品德的关键期,是良好行为规范养成的关键期,幼时的经验将影响到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各个方面,因而《新纲要》将培养优良的性格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幼儿期的重点。感恩是种发自内心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