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unwoai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众所周知,在传统教学理念中,高中阶段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便是考试成绩,高中教师也将自己的教学工作重点集中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但近些年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与落实,现在的高中各学科教学开始逐渐关注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意在通过改变之前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来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以高中化学学科为例,就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科;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一、關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简要介绍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学科核心素养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也是衡量当前学生群体综合能力与整体素质的重要指标。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形成的关键能力和品格,是其他任何学科教学都无法代替的。以下是笔者就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进行的阐述: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集中在三大层面,分别是化学学科特质的思想和方法,实践层面的创新精神和意识,认识化学学习更高层面的价值追求。首先,在化学学科特质的思想和方法层面,其又可以细化为三个方面:第一,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层次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认识到化学物质的多样化,逐渐使学生建立起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理念,指导学生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从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角度去观察和了解。第二,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下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对建立在充分证据基础上的物质组成、物质变化及结构变化等提出可能性的假设,并学会认知和处理观点、结论和证据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推理来构建模型,借助模型对化学现象做出解释。第三,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化学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物质的运动与变化,要渗透给学生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只有达到一定的条件时才会发生化学现象,才会出现能量之间的转化,也才会生成新的物质。其次,在实践层面的创新精神和意识上,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要适当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要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并尝试根据自己的问题自主设计探究方案,大胆进行实验探究,学会在实践探究中发现真理。还有,在认识化学学习更高层面的价值追求上,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化学教师要渗透给学生这样的思想:学习化学知识不仅是为了取得优异的成绩,学习化学知识也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自己谨慎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自己崇尚真理的意识,要学会应用自己学习到的化学知识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要让自己学有所用。
  二、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分析
  (一)大胆尝试和应用创新型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师基本上都会采用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每节课教师都会按照既定的教学大纲内容完成教学,学生在下面则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忆化学知识,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了这样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能力会随之减弱,对化学学习的学习积极性也会越来越低。这对于学生学习化学的效果而言是非常不利的,而且,学生长期处于这样的学习状态中,学习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很容易产生抵触和反抗情绪,甚至开始讨厌学习化学。随着新课程教学的改革,在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笔者建议高中化学教师应彻底摒弃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在实际教学中积极尝试和大胆应用各种创新型教学方式和手段,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新鲜感,重新唤醒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重新设置化学教学目标
  之前因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化学教师都将自己的教学工作与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紧密联系在一起,更是将化学教学目标定位于此,这就使得高中化学教学氛围非常压抑,教师成了看管学生学习的监督者,学生成了学习化学知识的机器。为转变此情况,化学教师必须结合实际教学要求,重新调整和设置化学教学目标,在化学教学中融入更多的因素,不再将关注点全部集中到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上,而是要兼顾学生的学习感受及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并根据学生在化学课堂中的学习表现,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维护好学生参与化学学习的积极性。
  (三)融入更多探究活动,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
  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要下意识地激发和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为学生争取更多参与探究活动的机会。而且,在近年来的化学高考试卷中,与化学实验探究相关的内容比重也变得越来越高,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在这里,笔者建议化学教师尝试将探究活动的权利全部交到学生手中,由学生自己负责探究方案设计、操作和验证的全过程,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化学知识,感知化学世界,认识到化学知识的价值和作用,进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化学核心素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化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建立起来的一种品格和能力,高中化学教师要积极承担起这份责任和使命,结合高中化学的实际教学需求及学生的学习状态,制定出更加完善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方案,帮助和引导学生在提高化学成绩的同时,全面建立起其化学核心素养与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德聪.谈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8(56):165
  [2]钟辉生,谢名军,姜建文.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考试题分析———评2017年全国高考I卷理综化学试题[J].化学教学,2018(5):75-80
  [3]孙尚军.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的策略解析[J].新课程,2019(12):59
  [4]张德华.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研究[J].中华少年,2018(27):182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江苏南通226600)
其他文献
【摘要】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中核心概念的理解是试题正确求解的前提,本文立足物质变化、发生的场所,通过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归纳出核心概念的表示方法,帮助学生有效消除学习上的理解误区。  【关键词】高考设置;理解误区;教学策略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是生物界中两大极为重要的生命活动,其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较为复杂,是历年高考的常青树,在教学中,教师可采取逐层推进的办法,使学生理解知识的实质
【摘要】当前处于核心素养教育时代,应加强对课程内容、目标及评价的改革。高中化学知识点多而复杂,学生在做题中会遇到许多难题,导致化学成绩停滞不前。高中化学习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需要学生具备全面的知识体系、灵活的思维体系及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在化学习题开发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以优质的习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化学;习题开发;解题能力  教育改革的深入
【摘要】信息化教学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微课是一类全新的教育形式,其优势是多样化,是提高信息化教学实效性的助推器。因此,本文立足见“微”知效,从不同角度入手,客观探讨了微课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期在激活传统数学教学的同时,深度衔接教与学两大层面,让学生在信息化情境中高效学习数学知识及技能,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及信息素养的同步发展。  【关键词】见“微”知效;巧用;小学数学;微课技术 
1数据和方法1.1研究区域介绍长江流域位于北纬24°27’-35°54’,东经90°13’-122°19’,南北跨11个纬度,东西距32个经度,呈东西长、南北短的流域平面形状。流域
【摘要】目前,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提倡课程内容的生活化,但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开发和教学实施主要集中于常规课,鲜少在实验课中体现。生物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存在很多问题:缺乏系统的实验设计;忽视实验的“生活化”应用等。本文以“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为例,浅谈如何对高中生物实验进行生活化设计。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改进;生活化  1.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指出,
【摘要】高中数学对于学生而言,是难度比较高的一门学科。提升高中数学的学习效率也将是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明晰高中数学概念性质,提升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以此来推动高中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这也是当前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提升的一个重要突破点。作者在本文中研究了在
【摘要】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充分体现了我国的软实力。现如今也有很多学科都越来越重视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初中生物学科也不例外。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优且真实的生命现象、令人深省的人生社会感悟和实用性技能,符合生物学科提出的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生命观念及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的目标。对此,本文从多方面分析在生物教学中应用传统文化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物;中国传统文化;应用策略  中国传统文化从诸子百家到琴
在分析研究关系数据库上关联规则挖掘现有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化查询语言SQL的多值多层关联规则挖掘新方法。采用了一种新的根据概念分层的编码方法对多值属性进
【摘要】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个特殊的单元———习作单元,主题为“想象”。作为专门的习作单元,单元的结构安排体现了习作的核心价值。在本单元中,其他版块的安排都为达成习作这一核心目标服务。因此,在研读教材时,教师必须要有单元整体意识,注意前后内容的链接,凸显单元语文要素,这样方能放飞学生的想象之翼。  【关键词】统编新教材;语文要素;习作;想象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每册独立编排一个以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