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的重要性勿庸置疑。然而文言文教学却不尽如人意。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文言文教学的实际效果,本文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力图运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轴,诵读为核心,活动为主线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对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作一些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文言文 有效教学
文言文,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简直是“天书”,深奥难懂,使许多学生望而生畏。然而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也是令老师们头疼的问题,投入多而收效微。教师不能不教,学生不能不学。语文大师叶圣陶告诫我们:“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文言文教学也应该“授之以渔”,教会方法,让学生受益。我们的文言文教学现状如何呢?由于时间的久远和语言形式的不同,文言文在教学中受到文字、读音、文意、句式、修辞、官名、典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老师在课堂上“字字落实,句句过关”,费力讲解,可教学效果仍不甚理想,学生也无法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有效方法。原因是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造成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厌学心理,以至于望而生畏。 为了有效的教学文言文,让学生养成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也为终身亲近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基础。我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读”字当先,激发兴趣。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咏诗也会吟”。在教学文言文时,给学生一个自由阅读、积极体验的空间至关重要。通过诵读可以培养语感,熟悉词汇和句式,体会语言中的思想感情。从纠正句读到有节奏,最后抑扬顿挫地表达感情,这不仅是积累语言的过程,也是一次审美过程。读法有多种,默读、吟读、诵读、个人读、集体读……但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学生的朗读和齐读是必不可少的。 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跟我们今天的现代汉语常见的读法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范读,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如《幼时记趣》的“项为之强”一句中的“强”不读“qiáng”也不读“qiǎng”,而应读“jiāng”。文言文中这些异音字的存在,使范读显得尤其重要。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掌握了音节的停顿,读得朗朗上口。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对照课文注释默读,在读懂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再指名朗读,组织齐读。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读多了,要求背诵就水到渠成,且能理解并体会语言中的思想感情。其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二、充分利用,疏通文本
一、文本分析:
九年级下册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古代历史名著《战国策》中的名篇,文字易懂,语句流畅,人物生动,故事性强,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教育意义,便于课堂上反复诵读,宜于在为人处事、交际修养等方面启迪学生心智。
课标参照:關于文言文阅读的阶段目标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对于阅读教学有这样的建议:“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由此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⑴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掌握实词和常见的文言句式。⑵引导学生探究课文的思想内涵,欣赏邹忌讽谏齐王的语言艺术,学习类比的说理方法。⑶从中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培养正确认识自我和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人生态度。分析:以上教学目标的设定体现了语文古文教学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追求。为实现本课有效教学的“三性”提供了良好的前提,以本教学目标为核心,围绕“建构性”、“生成性”、“有效性”,以下教学过程中的五个环节有机组合。
教学中要使学生有一种意识——主动学习,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要主动去解决。文言文的学习中要教会学生利用现有手头资料、字典、课文注释等获得一定的知识,解决一定的问题,如了解作者生平,扫清文字读音和释义的障碍,能够简单疏通文章大意,为最后的读懂文章奠定基础。这样就避免了“老师讲,学生记”的灌输式教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综合比较,触类旁通。 学习文言文难,表现在诸多方面,如实词方面,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比较归类,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如《马说》中有两个句子出现到“策”字,即“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这两个“策”词义各不相同,前者是“驱使”的意思,后者是“鞭子”的意思。这样加以综合,使学生能一目了然,便于理解。至于古今异义词,则把古义和今义加以对照、比较,加深印象。通假字则列成表格,分读音、通什么字、意义三格加强记忆。 文言文虚词教学更是难点,这就需要帮助学生找出规律,促其牢固掌握。虚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有“之、而、其、为、以”等字,这些虚词其实也是多义词。在教学中可以把这些字词列成表格加以归类,分用法和词义两部分,以加深学生对这些虚词的理解和记忆。
四、指导学生科学背诵,实现有效教学。
怎样的文言文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呢?其中有一条应该是大家共同认定的,那就是学生能把课文给背诵下来;否则,任何形式的出色都只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大部分初中学生学习并不自觉,基础多数也不太好。不能指望他们在接触课文一两天,才读了课文五六遍的情况下就去背,实在是超越了他们的能力。因此,在指导学生背默古诗文中应做到两点:1、帮助学生科学地安排背默时间和背默内容。可以设定背默的六个阶段:(1)课前预习读或抄读;(2)课堂上译读:讲解新课时以答疑为主,让学生边理解翻译边读,堂上保证诵读至少5遍。(3)背读:指导学生通过划分层次梳理脉络来背读,且能准确地说出重要的解释。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中,通过前面的解读阶段,学生已经明确课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邹忌为期三天的活动,三问三答:第二部分写的是邹忌讽谏齐王,进行三比;第三部分写齐王纳谏与纳谏后的措施效果,提出三赏。老师引导他们利用本文的结构和巧妙的写法“三”就可以达到很好的背诵效果。(4)课后检查背诵和默写。(5)定期巩固强化背诵内容。另外对于学习完全缺乏自觉性的差生来说,还需要帮助他们降低要求,缩小背默范围比如在背默内容中挑出一些重点,甚至于缩小到一篇文章只要求记十个实词,两句翻译,三句默写。学困生容易做到,就能激发他们对背默的信心和兴趣了,这也能帮助他们进入到学习的良性循环中去。2、重视指导学生自己总结背默方法。学生之间在学习习惯和方法方面均存在差异,利用每次默写后要求学生进行反思自己复习存在问题,改进方法,用学生自己总结的方法去指导学生能达到更有效的背诵效果。
另外,课后还要指导学生进行归类整理和再创造(例如扩写、改写),精选练习,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加强记忆,积累词汇,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五、生生互动,引发创新
有个人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可以在组内讨论解决,或把问题拿出与全班进行交流,或有疑难但已通过合作解决的,也可把解决的过程讲述出来,喜悦共享。讨论交流的内容不能局限于文章字、词、句的疏通、理解,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向文章的思想、写作背景的思考。放手让学生在讨论、合作中学习,但教师并不是完全放手,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不断巡查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也可抓住时机适当的加入讨论,在关键时刻起点拨作用,并对有创新、大胆的观点的个人或小组给予表扬、鼓励。 六、师生互动,有效促进 我认为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合作者、朋友的关系,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对话,才能促进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习文言文的课堂中,若能有合作、和谐、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老师与学生一起学,与学生共成长,则效果会更明显。 总之,文言文有效教学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但不管哪种方法,都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文言文的有效教学效果。只要我们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对文言文的教学进行科学的、人文的、有效的教学设计,就一定能在新课程改革中,在文言文有效教学方面迈出坚定的步伐。转
【关键词】文言文 有效教学
文言文,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简直是“天书”,深奥难懂,使许多学生望而生畏。然而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也是令老师们头疼的问题,投入多而收效微。教师不能不教,学生不能不学。语文大师叶圣陶告诫我们:“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文言文教学也应该“授之以渔”,教会方法,让学生受益。我们的文言文教学现状如何呢?由于时间的久远和语言形式的不同,文言文在教学中受到文字、读音、文意、句式、修辞、官名、典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老师在课堂上“字字落实,句句过关”,费力讲解,可教学效果仍不甚理想,学生也无法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有效方法。原因是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造成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厌学心理,以至于望而生畏。 为了有效的教学文言文,让学生养成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也为终身亲近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基础。我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读”字当先,激发兴趣。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咏诗也会吟”。在教学文言文时,给学生一个自由阅读、积极体验的空间至关重要。通过诵读可以培养语感,熟悉词汇和句式,体会语言中的思想感情。从纠正句读到有节奏,最后抑扬顿挫地表达感情,这不仅是积累语言的过程,也是一次审美过程。读法有多种,默读、吟读、诵读、个人读、集体读……但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学生的朗读和齐读是必不可少的。 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跟我们今天的现代汉语常见的读法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范读,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如《幼时记趣》的“项为之强”一句中的“强”不读“qiáng”也不读“qiǎng”,而应读“jiāng”。文言文中这些异音字的存在,使范读显得尤其重要。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掌握了音节的停顿,读得朗朗上口。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对照课文注释默读,在读懂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再指名朗读,组织齐读。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读多了,要求背诵就水到渠成,且能理解并体会语言中的思想感情。其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二、充分利用,疏通文本
一、文本分析:
九年级下册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古代历史名著《战国策》中的名篇,文字易懂,语句流畅,人物生动,故事性强,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教育意义,便于课堂上反复诵读,宜于在为人处事、交际修养等方面启迪学生心智。
课标参照:關于文言文阅读的阶段目标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对于阅读教学有这样的建议:“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由此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⑴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掌握实词和常见的文言句式。⑵引导学生探究课文的思想内涵,欣赏邹忌讽谏齐王的语言艺术,学习类比的说理方法。⑶从中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培养正确认识自我和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人生态度。分析:以上教学目标的设定体现了语文古文教学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追求。为实现本课有效教学的“三性”提供了良好的前提,以本教学目标为核心,围绕“建构性”、“生成性”、“有效性”,以下教学过程中的五个环节有机组合。
教学中要使学生有一种意识——主动学习,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要主动去解决。文言文的学习中要教会学生利用现有手头资料、字典、课文注释等获得一定的知识,解决一定的问题,如了解作者生平,扫清文字读音和释义的障碍,能够简单疏通文章大意,为最后的读懂文章奠定基础。这样就避免了“老师讲,学生记”的灌输式教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综合比较,触类旁通。 学习文言文难,表现在诸多方面,如实词方面,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比较归类,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如《马说》中有两个句子出现到“策”字,即“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这两个“策”词义各不相同,前者是“驱使”的意思,后者是“鞭子”的意思。这样加以综合,使学生能一目了然,便于理解。至于古今异义词,则把古义和今义加以对照、比较,加深印象。通假字则列成表格,分读音、通什么字、意义三格加强记忆。 文言文虚词教学更是难点,这就需要帮助学生找出规律,促其牢固掌握。虚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有“之、而、其、为、以”等字,这些虚词其实也是多义词。在教学中可以把这些字词列成表格加以归类,分用法和词义两部分,以加深学生对这些虚词的理解和记忆。
四、指导学生科学背诵,实现有效教学。
怎样的文言文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呢?其中有一条应该是大家共同认定的,那就是学生能把课文给背诵下来;否则,任何形式的出色都只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大部分初中学生学习并不自觉,基础多数也不太好。不能指望他们在接触课文一两天,才读了课文五六遍的情况下就去背,实在是超越了他们的能力。因此,在指导学生背默古诗文中应做到两点:1、帮助学生科学地安排背默时间和背默内容。可以设定背默的六个阶段:(1)课前预习读或抄读;(2)课堂上译读:讲解新课时以答疑为主,让学生边理解翻译边读,堂上保证诵读至少5遍。(3)背读:指导学生通过划分层次梳理脉络来背读,且能准确地说出重要的解释。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中,通过前面的解读阶段,学生已经明确课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邹忌为期三天的活动,三问三答:第二部分写的是邹忌讽谏齐王,进行三比;第三部分写齐王纳谏与纳谏后的措施效果,提出三赏。老师引导他们利用本文的结构和巧妙的写法“三”就可以达到很好的背诵效果。(4)课后检查背诵和默写。(5)定期巩固强化背诵内容。另外对于学习完全缺乏自觉性的差生来说,还需要帮助他们降低要求,缩小背默范围比如在背默内容中挑出一些重点,甚至于缩小到一篇文章只要求记十个实词,两句翻译,三句默写。学困生容易做到,就能激发他们对背默的信心和兴趣了,这也能帮助他们进入到学习的良性循环中去。2、重视指导学生自己总结背默方法。学生之间在学习习惯和方法方面均存在差异,利用每次默写后要求学生进行反思自己复习存在问题,改进方法,用学生自己总结的方法去指导学生能达到更有效的背诵效果。
另外,课后还要指导学生进行归类整理和再创造(例如扩写、改写),精选练习,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加强记忆,积累词汇,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五、生生互动,引发创新
有个人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可以在组内讨论解决,或把问题拿出与全班进行交流,或有疑难但已通过合作解决的,也可把解决的过程讲述出来,喜悦共享。讨论交流的内容不能局限于文章字、词、句的疏通、理解,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向文章的思想、写作背景的思考。放手让学生在讨论、合作中学习,但教师并不是完全放手,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不断巡查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也可抓住时机适当的加入讨论,在关键时刻起点拨作用,并对有创新、大胆的观点的个人或小组给予表扬、鼓励。 六、师生互动,有效促进 我认为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合作者、朋友的关系,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对话,才能促进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习文言文的课堂中,若能有合作、和谐、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老师与学生一起学,与学生共成长,则效果会更明显。 总之,文言文有效教学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但不管哪种方法,都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文言文的有效教学效果。只要我们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对文言文的教学进行科学的、人文的、有效的教学设计,就一定能在新课程改革中,在文言文有效教学方面迈出坚定的步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