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股指期货的临近,A股市场的大盘蓝筹股出现了较大的涨幅。有市场观点认为,股指期货加强了大盘股的稀缺性,推升机构买进成分股的意愿。那么,该观点能否在海外市场得到证实?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又会如何演变呢?我们以中国台湾市场的经验进行分析参考。
上市前涨,上市后跌,长期趋势不改变
中国台湾于1998年7月21日推出第一个股指期货——台湾加权指数期货,1999年7月21日又推出分盘指数期货——电子股指数期货与金融股指数期货。从长期趋势看,加权指数期货是熊市时推出,电子股指数期货和金融股指数期货是牛市时推出。不论推出时机如何,三个指数都表现出“上市前涨、上市后跌、长期趋势不改变”的特征(图1)。但是,深入分析,我们需要回答:第一,指数是否确实上市前溢价、上市后折价?第二,如果第一项成立,那么行情主要出现在哪些股票,蓝筹股还是所有股票?第三,这种现象是谁推动的,机构还是所有的投资人?
首先,我们将上市的指数与参照系进行对比,判断上市指数本身的估值水平是否改变。将台湾加权指数对比日经225指数可以看到,1998年1月以前,二者的走势接近。但是从股指期货上市前半年开始,台湾加权指数出现一段大幅溢价,上市后二者又回归相近的水平,台湾加权指数“上市前涨、上市后跌”的看法得到印证。电子股指数方面,中国台湾作为全球高科技产业链的一环,电子股指数长期与纳斯达克指数联动,二者走势接近。但是从台湾电子股指数期货上市前两个月开始,台湾电子股指数的溢价越来越高,而上市后溢价又逐渐收敛。台湾的金融股指数方面,与所有非金融股市值指数相比,在金融股指数期货上市前半年开始溢价,上市后又转为折价,也就是说,市场倾向于上市前买金融股,上市后卖金融股。
其次,股指期货对市场买卖意愿的改变可以从市盈率得到客观的回答。台湾加权指数的市盈率受金融风暴影响,从1998年初就一路下跌,但是在股指期货上市前一个月,估值水平逆势上扬,从当年6月12日的28.75倍上升到7月20日的最高点32.67倍,之后又恢复下跌格局。可见熊市中上市的股指期货还是引发了股市的买气。有趣的是,市盈率的中期高点出现在台湾加权指数期货上市前一天,时间点非常巧合(图2)。台湾电子股和金融股的市盈率变化也都说明,股指期货上市前估值水平上升,上市后下降。
蓝筹股是折溢价的主角,QFll是蓝筹股行情的推手
指数是由许多股票的表现组成的,那么股指期货行情是反映在所有的成分股上吗?答案是否定的,行情主要出现在蓝筹股。考察代表台湾蓝筹股的摩台指(MSCI台湾指数)与台湾加权指数之间的关系不难发现,摩台指的市盈率原本低于台湾加权指数,在股指期货上市前三个月,摩台指的估值水平高出台湾加权指数,但在上市后,摩台指的估值水平再次低于台湾加权指数。所以,“上市前涨、上市后跌”的特性,在具有指数话语权的蓝筹股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以台湾市值最大的股票台积电(2330.TW)为例,在加权指数期货上市前的半年,其涨幅高于指数20%以上,而在期货上市后,又转变为小幅折价。
台湾股市的三大机构分别是QFII、基金、证券自营商。考察最具代表性的OFII持仓不难发现,在电子股指数期货上市前,QFII一直增持台湾的电子股,上市后又快速调减。对电子股中市值最大的台积电,QFII也是在指数期货上市前增持,上市后减持。金融股期货上市也有类似的现象。
作者为东方证券研究所分析师
上市前涨,上市后跌,长期趋势不改变
中国台湾于1998年7月21日推出第一个股指期货——台湾加权指数期货,1999年7月21日又推出分盘指数期货——电子股指数期货与金融股指数期货。从长期趋势看,加权指数期货是熊市时推出,电子股指数期货和金融股指数期货是牛市时推出。不论推出时机如何,三个指数都表现出“上市前涨、上市后跌、长期趋势不改变”的特征(图1)。但是,深入分析,我们需要回答:第一,指数是否确实上市前溢价、上市后折价?第二,如果第一项成立,那么行情主要出现在哪些股票,蓝筹股还是所有股票?第三,这种现象是谁推动的,机构还是所有的投资人?
首先,我们将上市的指数与参照系进行对比,判断上市指数本身的估值水平是否改变。将台湾加权指数对比日经225指数可以看到,1998年1月以前,二者的走势接近。但是从股指期货上市前半年开始,台湾加权指数出现一段大幅溢价,上市后二者又回归相近的水平,台湾加权指数“上市前涨、上市后跌”的看法得到印证。电子股指数方面,中国台湾作为全球高科技产业链的一环,电子股指数长期与纳斯达克指数联动,二者走势接近。但是从台湾电子股指数期货上市前两个月开始,台湾电子股指数的溢价越来越高,而上市后溢价又逐渐收敛。台湾的金融股指数方面,与所有非金融股市值指数相比,在金融股指数期货上市前半年开始溢价,上市后又转为折价,也就是说,市场倾向于上市前买金融股,上市后卖金融股。
其次,股指期货对市场买卖意愿的改变可以从市盈率得到客观的回答。台湾加权指数的市盈率受金融风暴影响,从1998年初就一路下跌,但是在股指期货上市前一个月,估值水平逆势上扬,从当年6月12日的28.75倍上升到7月20日的最高点32.67倍,之后又恢复下跌格局。可见熊市中上市的股指期货还是引发了股市的买气。有趣的是,市盈率的中期高点出现在台湾加权指数期货上市前一天,时间点非常巧合(图2)。台湾电子股和金融股的市盈率变化也都说明,股指期货上市前估值水平上升,上市后下降。
蓝筹股是折溢价的主角,QFll是蓝筹股行情的推手
指数是由许多股票的表现组成的,那么股指期货行情是反映在所有的成分股上吗?答案是否定的,行情主要出现在蓝筹股。考察代表台湾蓝筹股的摩台指(MSCI台湾指数)与台湾加权指数之间的关系不难发现,摩台指的市盈率原本低于台湾加权指数,在股指期货上市前三个月,摩台指的估值水平高出台湾加权指数,但在上市后,摩台指的估值水平再次低于台湾加权指数。所以,“上市前涨、上市后跌”的特性,在具有指数话语权的蓝筹股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以台湾市值最大的股票台积电(2330.TW)为例,在加权指数期货上市前的半年,其涨幅高于指数20%以上,而在期货上市后,又转变为小幅折价。
台湾股市的三大机构分别是QFII、基金、证券自营商。考察最具代表性的OFII持仓不难发现,在电子股指数期货上市前,QFII一直增持台湾的电子股,上市后又快速调减。对电子股中市值最大的台积电,QFII也是在指数期货上市前增持,上市后减持。金融股期货上市也有类似的现象。
作者为东方证券研究所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