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一些村庄发展得法、成绩斐然,各项工作都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因之集各种荣誉于一身,百姓俗称为“明星村”。但是,记者走访部分这样的先进村发现,高光之下,“明星村”也有自己的烦恼,不止一位村支书向记者倾诉了他们当“盆景”的辛苦。
打造“明星村”,是要种一盆面子好看的“盆景”,还是耐心培植一片光彩长存的“风景”?
在一般人看来,“明星村”十分风光,村支书有资源、有门路,可实际上,“村村有本难念的经”,“明星村”的烦恼也真不少,可归纳为“一难三多”。
“一难”即是写总结难。“那可是个技术活,表扬自己固然重要,恰到好处地表扬上级更重要。要是没领会上级领导的意思,就是自己给自己挖坑。”一位村支书如是说。他举例说,有一次他们村接到通知,参加某项工作的省际经验交流会。这项工作主要是村里自发组织干的,被省里安排作典型发言,大家挺意外。于是,汇报内容基本写的他们村如何如何。材料拿到县里,县里一看,怎么没有写我们如何支持的?于是又添加了县里的关心过问。材料再报到市里,市里说,市里对你的工作也不是没管啊,于是加上市里有关部门如何大力推进。后来一想,毕竟是省际会议,怎么能不写上省里如何支持?于是,不待省里有关部门要求,他们就在材料上加上了省级层面如何统筹支持。
“哪层不加也不行啊,不点到就是不尊重,不尊重就是没处理好上下关系,以后各种荣誉可能就与我们无缘了。”这位村支书以无奈的叹息结束了回忆。
来观摩的多。某省一个以乡村旅游著称的“明星村”,每天都会迎来大量观摩团。村支书说,每天都有人来指导工作,感觉村里没有一件工作不是在人眼皮底下干的。
记者赴某“明星村”采访,抵达时已经是下午5点,先到村史馆参观,讲解员的声音格外沙哑。一问才知道,这个讲解员一天要讲十几遍。由于村里接待太多,所以定好了一条路线,食宿分包到户,村史馆则是所有路线的“总枢纽”,无怪讲解员如此疲乏。
要赞助的多。一些“明星村”经济基础相对较好,找各种借口来要赞助的就多起来。一位村干部说,村里曾经开过制药企业,当年红火的时候,各种行业峰会、论坛的组织者踏破了门,来了先夸赞村里企业做得大,再说论坛如何高端,最后话锋一转——“正好还有一个赞助单位的名额,留给你们吧,很多企业想要我们都不给呢。”如果确属自己需要,参加一下倒没什么,可问题在于,这些组织者有的是上级领导的关系,有的是业内协会的“分身”,都不敢得罪,只能硬着头皮答应。
想采访的多。村里没名气的时候,来个媒体就很高兴。随着名气大了,“幸福的烦恼”就来了。一位“明星村”村干部说,以前有媒体以曝光要挟,抓住村里一些鸡毛蒜皮不放,非得榨点“油水”出来。现在这类现象少了,但一到节日、纪念日等时间节点,各路媒体就来了,因为村子是县里市里乃至省里的“名片”。来了媒体还不算,媒体身后往往是上级布置的“重大活动”,有的村子实在吃不消,也得想方设法配合。
多位“明星村”村支书不约而同的一点感触是:村子能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基本靠的是村里人自己努力,在需要雪中送炭的时候,没有人搭理;村子成了“典型”,不少人就想过来沾点光、分杯羹,领导的新想法新思路也就纷至沓来了。
某省北部有一个闻名远近的“明星村”,这几年忽然开始推行“互联网+农业”,对外宣传要打造“信息社会第一村”。但记者走到村子深处,听到更多的是吐槽。几位农妇说,新推出的这些东西“高大上”,但对她们的生活没什么帮助。项目征了大量的地,村民的收入来源却没有替代品。“现在俺们想在路边卖点橘子都不行喽。”
有些“明星村”和地方领导的政绩绑在了一起,也让村子的发展道路多了起伏。
某县级市的一个村子,2011年至2013年期间,是市委书记的联系点,“省级为民办实事示范村”和“市级新农村示范村”的牌子都挂了起来。那几年新建了村部,修了水泥路和水利设施,村子面貌一新。但几年过去,地方换届,没有领导联系此村,“明星村”的光环就黯淡了许多。村支书说,现在再向上面要项目和资金,相比以前就困难得多了。
“明星村”对于乡村振兴具有示范引领的作用,其价值不可低估。只是必须注意的是,一方面对“明星村”的发展道路,上级政府不能干预过多,增加村民负担;另一方面,更不应提倡为求政绩打造“盆景”式“明星村”,以不可复制、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形成一时的“吸睛效应”,却于广大基层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无补。
具体来说,对于经过一定历史积累逐步兴盛起来的“明星村”,要认识到其发展壮大的经验是基层大胆尝试、勇于探索的结果,值得总结和鼓励的是这种首创精神和持久干劲,而不是贪基层之功为己有,在层层包装中令基层迷失自我。此外,更应该为“明星村”的发展提供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同时本着合情合理、尊重法律的原则对其发展予以必要的监督引导。
在各项评比活动中涌现的先进典型,也有可能成为“明星村”。需要注意的是,评审考核必须接地气、讲规矩,要在精準有效的制度设计上下功夫,要提高督查、考核的科学性,选出真典型,让典型可持续。唯有在这两方面共同发力,才能让基层“明星村”成为田野上长久的“风景”,而非只是上级办公室里好看的“盆景”。(资料来源:《半月谈》)
打造“明星村”,是要种一盆面子好看的“盆景”,还是耐心培植一片光彩长存的“风景”?
“一难三多”心里苦
在一般人看来,“明星村”十分风光,村支书有资源、有门路,可实际上,“村村有本难念的经”,“明星村”的烦恼也真不少,可归纳为“一难三多”。
“一难”即是写总结难。“那可是个技术活,表扬自己固然重要,恰到好处地表扬上级更重要。要是没领会上级领导的意思,就是自己给自己挖坑。”一位村支书如是说。他举例说,有一次他们村接到通知,参加某项工作的省际经验交流会。这项工作主要是村里自发组织干的,被省里安排作典型发言,大家挺意外。于是,汇报内容基本写的他们村如何如何。材料拿到县里,县里一看,怎么没有写我们如何支持的?于是又添加了县里的关心过问。材料再报到市里,市里说,市里对你的工作也不是没管啊,于是加上市里有关部门如何大力推进。后来一想,毕竟是省际会议,怎么能不写上省里如何支持?于是,不待省里有关部门要求,他们就在材料上加上了省级层面如何统筹支持。
“哪层不加也不行啊,不点到就是不尊重,不尊重就是没处理好上下关系,以后各种荣誉可能就与我们无缘了。”这位村支书以无奈的叹息结束了回忆。
“三多”说的又是啥?
来观摩的多。某省一个以乡村旅游著称的“明星村”,每天都会迎来大量观摩团。村支书说,每天都有人来指导工作,感觉村里没有一件工作不是在人眼皮底下干的。
记者赴某“明星村”采访,抵达时已经是下午5点,先到村史馆参观,讲解员的声音格外沙哑。一问才知道,这个讲解员一天要讲十几遍。由于村里接待太多,所以定好了一条路线,食宿分包到户,村史馆则是所有路线的“总枢纽”,无怪讲解员如此疲乏。
要赞助的多。一些“明星村”经济基础相对较好,找各种借口来要赞助的就多起来。一位村干部说,村里曾经开过制药企业,当年红火的时候,各种行业峰会、论坛的组织者踏破了门,来了先夸赞村里企业做得大,再说论坛如何高端,最后话锋一转——“正好还有一个赞助单位的名额,留给你们吧,很多企业想要我们都不给呢。”如果确属自己需要,参加一下倒没什么,可问题在于,这些组织者有的是上级领导的关系,有的是业内协会的“分身”,都不敢得罪,只能硬着头皮答应。
想采访的多。村里没名气的时候,来个媒体就很高兴。随着名气大了,“幸福的烦恼”就来了。一位“明星村”村干部说,以前有媒体以曝光要挟,抓住村里一些鸡毛蒜皮不放,非得榨点“油水”出来。现在这类现象少了,但一到节日、纪念日等时间节点,各路媒体就来了,因为村子是县里市里乃至省里的“名片”。来了媒体还不算,媒体身后往往是上级布置的“重大活动”,有的村子实在吃不消,也得想方设法配合。
造出“盆景”不好养
多位“明星村”村支书不约而同的一点感触是:村子能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基本靠的是村里人自己努力,在需要雪中送炭的时候,没有人搭理;村子成了“典型”,不少人就想过来沾点光、分杯羹,领导的新想法新思路也就纷至沓来了。
某省北部有一个闻名远近的“明星村”,这几年忽然开始推行“互联网+农业”,对外宣传要打造“信息社会第一村”。但记者走到村子深处,听到更多的是吐槽。几位农妇说,新推出的这些东西“高大上”,但对她们的生活没什么帮助。项目征了大量的地,村民的收入来源却没有替代品。“现在俺们想在路边卖点橘子都不行喽。”
有些“明星村”和地方领导的政绩绑在了一起,也让村子的发展道路多了起伏。
某县级市的一个村子,2011年至2013年期间,是市委书记的联系点,“省级为民办实事示范村”和“市级新农村示范村”的牌子都挂了起来。那几年新建了村部,修了水泥路和水利设施,村子面貌一新。但几年过去,地方换届,没有领导联系此村,“明星村”的光环就黯淡了许多。村支书说,现在再向上面要项目和资金,相比以前就困难得多了。
莫为“盆景”伤“风景”
“明星村”对于乡村振兴具有示范引领的作用,其价值不可低估。只是必须注意的是,一方面对“明星村”的发展道路,上级政府不能干预过多,增加村民负担;另一方面,更不应提倡为求政绩打造“盆景”式“明星村”,以不可复制、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形成一时的“吸睛效应”,却于广大基层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无补。
具体来说,对于经过一定历史积累逐步兴盛起来的“明星村”,要认识到其发展壮大的经验是基层大胆尝试、勇于探索的结果,值得总结和鼓励的是这种首创精神和持久干劲,而不是贪基层之功为己有,在层层包装中令基层迷失自我。此外,更应该为“明星村”的发展提供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同时本着合情合理、尊重法律的原则对其发展予以必要的监督引导。
在各项评比活动中涌现的先进典型,也有可能成为“明星村”。需要注意的是,评审考核必须接地气、讲规矩,要在精準有效的制度设计上下功夫,要提高督查、考核的科学性,选出真典型,让典型可持续。唯有在这两方面共同发力,才能让基层“明星村”成为田野上长久的“风景”,而非只是上级办公室里好看的“盆景”。(资料来源:《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