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作文过程中,学生对写作材料的占有量对写好作文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会学生积累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基础环节。本文从观察自然、关注现实、回顾历史等几个方面论述了素材积累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写作材料 自然风光 社会生活 历史事件
不少学生觉得作文没有什么东西可写,写作文时,冥思苦想,搜肠刮肚,勉强凑足了字数,交上来的文章却往往空有观点或情感而没用实际内容。究其原因,还是写作素材贫乏。笔者认为,自然风光,社会现实,历史事件,都是学生写作的好“料”。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关注现实,反思历史,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用好这些“料”。
一、观察自然,写自然风光
莫泊桑年轻的时候向福楼拜请教怎么写作,福楼拜说要从观察开始,并告诉他,观察一棵树、一堆火,要盯着观察到发现这棵树、这堆火与其它的树、其它的火不一样为止。福楼拜的话启示我们:写作要静下心来观察,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面对荒芜的百草园,鲁迅写出了玩耍其间的无穷情趣;面对清华园的夜景,朱自清写出了月光下的荷塘;面对衰败的地坛,史铁生写出了活跃于其间的各种生物的勃勃生机;面对人间天堂般的西湖,余秋雨写出了美景中融解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格……这些都是作者区别于其他游玩者的独到发现。这是对学生写作很好的示范——学会在繁忙的学习之余给自然风光涂上审美的色彩:抬起头来看看蔚蓝的天空里漂浮着的白云舒卷随意,俯下身去欣赏阳光迈动着脚步在校园内漫游,闭上眼睛想象北方朔漠里轻骑驰骋的豪放惬意,敞开心扉享受南国水乡氤氲烟雨的柔情抚慰……只要学生学会观察自然,就会从这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资源中寻找到所需要的内容,借自然风光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见解。如山东高考满分作文《三月陌上花自开》:“当鹅黄隐约时,当绿芽萌动时,当冰消雪融时,燕子带着春的讯息传遍大地。朔风于是收起了凛冽的寒刃,取而代之的是那温暖柔和的春风,吹过脸颊,拂过发梢,暖上心头。自然在四季轮回中昭示着:顺其自然,三月陌上花自开。……三月陌上花自开,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是一种淡泊的人生观……更是一种从容的处事方式。”作者由三月到来,春花自然开满乡间小路,想到为人处世的达观、淡泊、从容,通过描写自然风光传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二、关注现实,写社会生活
罗曼·罗兰说:“生活,这是一切书籍中第一本重要的书。”写作植根于生活,这是前人的共识。教师必须教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深入地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社会现实中挖掘写作素材。二战时期,德国有一位名叫安娜·弗兰克的14岁小女孩,她全家遭到纳粹当局的追捕而不得不躲在小阁楼里栖身,随时都有被发现而丧命的危险。但她在日记里这样写:“我时常情绪低落,可是从来没有悲观过,我把我们这样隐秘的生活看成是一场惊险的、充满浪漫情趣的冒险事业。每天我都觉得自由临近了,大自然美极了,我身边的人好极了,我的冒险生活有趣极了。”在连性命都没有保障的险恶处境下,她这么乐观,这多么重要,也多么可贵啊!作为高三学生,要学习她这种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社会现实的精神,特别是面对紧张的复习备考,要学会用热情和赞美为现实涂抹激情,用发现的眼光寻找生活中的美,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如安徽高考满分作文《雨天读古诗》:“鉴开半亩方塘,拉上雨做的窗帘,便弥漫起一派古典的气息。无需绿荫长椅的悠闲与舒适,谢绝鸟语花香的繁华与热闹,只让绵绵纷纷的雨,滋润饥渴的心田。远离世人拥挤,甩掉一个‘累’字,独自钻进属于自己的三味书屋,让倦怠了尘俗的眼睛,在古诗的字里行间休憩。于是有相思泪,点点滴滴,湿了芭蕉;有故乡情,迷迷蒙蒙,笼上阡陌;有丝竹韵,淋淋漓漓,洒向驿路;于是有客舍有柳色有溪水有蛙鸣,有杏花村有酒旗风有巴山夜有西窗烛,有水村山郭有天街皇都有野径黑云有江船明火,有牧童的短笛有渔翁的箬笠有前山的翠微有南朝的楼台,有含春泪的芍药有卧晓枝的蔷薇,有夜上滩的鲤鱼有系垂杨的画舫舟;于是老杜春夜吟哦,小杜清明问路;陆放翁卧听夜阑,僧志南杖过桥东;易安居士叹绿肥红瘦,诚斋主人赏荷心呈珠;张志和泛舟垂钓不须归,苏东坡淡妆浓抹拟西湖。于是总是太多的于是,携一列各领风骚的代出才人,在沾衣欲湿的氛围中如燕斜翔……”这两段文字写一个学习生活片段——雨天读古诗。高密度地引用名篇名句的意思或意境,信手拈来,天衣无缝,让读者不仅丝毫感受不到细雨绵绵纷纷扰人心魂和古诗枯燥乏味伤人脾胃,反而觉得唇齿间充溢着书香古韵滋心养性。文字涌动着激情,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学生要先学会做生活的小我,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成长历程,享受并珍惜亲情、关爱和其它所拥有的一切,学会思考生命和人性,学会理解和感恩:父母的唠叨甚至责骂常常夹杂着深切的期盼,老师的严厉甚至责罚往往蕴含着殷切的希望。在此基础上学会做社会的大我,追踪社会热点,关注国家大事,了解国际形势,尽力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写作时,用搜集到的典型事例来支撑自己的看法,在文中阐释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彰显自己的社会责任心和道义感,展现自己的真知灼见。如上海高考优秀作文《美丽的流行,永恒的经典》:“我们是同时读着经典与流行成长起来的一代。我们在金庸的作品中寻找江湖义气、侠骨柔情,同时我们在李白和杜甫身上体味古人真实的豪迈或者沉郁;我们哼着《同桌的你》来纪念自己初长成的喜悦,祭奠我们终会逝去的青春岁月,同时我们也学习聆听莫扎特《小夜曲》的安宁和贝多芬《命运》中的悲怆。”这段文字写出了青年一代在流行与经典的碰撞中成长的历程,没有判经离道,狂妄不羁,文字传达的是对现实的关注与冷静的思考,体现了一种成熟的稳重和雍容,一种契合时代的真实与平和。
三、回顾历史,写历史事件
历史事件就是过去的社会生活,它同样是一笔宝贵的写作资源,可以在学生作文中焕发出新的意义:我们可以到爱琴海与苏格拉底论战,可以到波士顿与韩柯克和塞缪尔·亚当斯共同倾茶,可以到大别山脚下去凭吊刘邓大军,可以到中堡岛见证“高峡出平湖”的宏伟设想变现实……教师要启发学生回顾历史,或用历史事件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或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或对其进行的反思。比如,二战期间,对犹太人进行种族灭绝这种丧尽天良的事,通常认为只有那些偏执的民族主义者在少数战争狂人的蛊惑之下才做得出。可是,据后来的研究统计,竟约有20万普通人参与了屠杀,这其中有维护社会秩序的警察,有救死扶伤的医生,有教书育人的教师,就连逃学的学生也有参与者。龙应台在《普通人》中引用了德国《明镜》的首页报道:“马特纳,一个维也纳来的小警察,1941年在白俄罗斯执行勤务,就参与了枪毙2273名犹太人的任务。他当时给他的妻子写信:‘执行第一车的人时,我的手还发抖。到第10车,我就瞄得很准了,很镇定,把枪对准很多很多的女人和小孩,还有很多婴儿。’”作者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得出如下结论:“毕竟文明和野蛮的中隔线,薄弱,混沌,而且,一扯就会断。”这是对传统看法的颠覆,也是对今天仍处在战争威胁下的人类是一个警示。又如湖南安化第一中学的谌东同学写的《历史的反思》:“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虽烧出了片刻欢喜,却也吞噬了周朝的大好江山;怀王听信宠姬郑袖之诡辩,放走张仪,出兵攻秦,终落得个身死国灭的下场;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京师门户洞开,清兵铁蹄践踏明朝大地,历史开始了满清贵族长达三百年的封建统治。此三子者,皆为美色所诱,脱离历史的轨道,演绎了一出出悲剧,‘为天下笑’”。作者通过对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楚怀王宠幸南后郑袖、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等历史事件的反思,得出了美色诱惑害己、误国、殃民的结论,理据充分,充满说服力。
★作者单位:湖北省巴东县一中,湖北省巴东县一中。
【关键词】写作材料 自然风光 社会生活 历史事件
不少学生觉得作文没有什么东西可写,写作文时,冥思苦想,搜肠刮肚,勉强凑足了字数,交上来的文章却往往空有观点或情感而没用实际内容。究其原因,还是写作素材贫乏。笔者认为,自然风光,社会现实,历史事件,都是学生写作的好“料”。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关注现实,反思历史,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用好这些“料”。
一、观察自然,写自然风光
莫泊桑年轻的时候向福楼拜请教怎么写作,福楼拜说要从观察开始,并告诉他,观察一棵树、一堆火,要盯着观察到发现这棵树、这堆火与其它的树、其它的火不一样为止。福楼拜的话启示我们:写作要静下心来观察,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面对荒芜的百草园,鲁迅写出了玩耍其间的无穷情趣;面对清华园的夜景,朱自清写出了月光下的荷塘;面对衰败的地坛,史铁生写出了活跃于其间的各种生物的勃勃生机;面对人间天堂般的西湖,余秋雨写出了美景中融解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格……这些都是作者区别于其他游玩者的独到发现。这是对学生写作很好的示范——学会在繁忙的学习之余给自然风光涂上审美的色彩:抬起头来看看蔚蓝的天空里漂浮着的白云舒卷随意,俯下身去欣赏阳光迈动着脚步在校园内漫游,闭上眼睛想象北方朔漠里轻骑驰骋的豪放惬意,敞开心扉享受南国水乡氤氲烟雨的柔情抚慰……只要学生学会观察自然,就会从这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资源中寻找到所需要的内容,借自然风光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见解。如山东高考满分作文《三月陌上花自开》:“当鹅黄隐约时,当绿芽萌动时,当冰消雪融时,燕子带着春的讯息传遍大地。朔风于是收起了凛冽的寒刃,取而代之的是那温暖柔和的春风,吹过脸颊,拂过发梢,暖上心头。自然在四季轮回中昭示着:顺其自然,三月陌上花自开。……三月陌上花自开,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是一种淡泊的人生观……更是一种从容的处事方式。”作者由三月到来,春花自然开满乡间小路,想到为人处世的达观、淡泊、从容,通过描写自然风光传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二、关注现实,写社会生活
罗曼·罗兰说:“生活,这是一切书籍中第一本重要的书。”写作植根于生活,这是前人的共识。教师必须教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深入地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社会现实中挖掘写作素材。二战时期,德国有一位名叫安娜·弗兰克的14岁小女孩,她全家遭到纳粹当局的追捕而不得不躲在小阁楼里栖身,随时都有被发现而丧命的危险。但她在日记里这样写:“我时常情绪低落,可是从来没有悲观过,我把我们这样隐秘的生活看成是一场惊险的、充满浪漫情趣的冒险事业。每天我都觉得自由临近了,大自然美极了,我身边的人好极了,我的冒险生活有趣极了。”在连性命都没有保障的险恶处境下,她这么乐观,这多么重要,也多么可贵啊!作为高三学生,要学习她这种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社会现实的精神,特别是面对紧张的复习备考,要学会用热情和赞美为现实涂抹激情,用发现的眼光寻找生活中的美,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如安徽高考满分作文《雨天读古诗》:“鉴开半亩方塘,拉上雨做的窗帘,便弥漫起一派古典的气息。无需绿荫长椅的悠闲与舒适,谢绝鸟语花香的繁华与热闹,只让绵绵纷纷的雨,滋润饥渴的心田。远离世人拥挤,甩掉一个‘累’字,独自钻进属于自己的三味书屋,让倦怠了尘俗的眼睛,在古诗的字里行间休憩。于是有相思泪,点点滴滴,湿了芭蕉;有故乡情,迷迷蒙蒙,笼上阡陌;有丝竹韵,淋淋漓漓,洒向驿路;于是有客舍有柳色有溪水有蛙鸣,有杏花村有酒旗风有巴山夜有西窗烛,有水村山郭有天街皇都有野径黑云有江船明火,有牧童的短笛有渔翁的箬笠有前山的翠微有南朝的楼台,有含春泪的芍药有卧晓枝的蔷薇,有夜上滩的鲤鱼有系垂杨的画舫舟;于是老杜春夜吟哦,小杜清明问路;陆放翁卧听夜阑,僧志南杖过桥东;易安居士叹绿肥红瘦,诚斋主人赏荷心呈珠;张志和泛舟垂钓不须归,苏东坡淡妆浓抹拟西湖。于是总是太多的于是,携一列各领风骚的代出才人,在沾衣欲湿的氛围中如燕斜翔……”这两段文字写一个学习生活片段——雨天读古诗。高密度地引用名篇名句的意思或意境,信手拈来,天衣无缝,让读者不仅丝毫感受不到细雨绵绵纷纷扰人心魂和古诗枯燥乏味伤人脾胃,反而觉得唇齿间充溢着书香古韵滋心养性。文字涌动着激情,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学生要先学会做生活的小我,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成长历程,享受并珍惜亲情、关爱和其它所拥有的一切,学会思考生命和人性,学会理解和感恩:父母的唠叨甚至责骂常常夹杂着深切的期盼,老师的严厉甚至责罚往往蕴含着殷切的希望。在此基础上学会做社会的大我,追踪社会热点,关注国家大事,了解国际形势,尽力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写作时,用搜集到的典型事例来支撑自己的看法,在文中阐释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彰显自己的社会责任心和道义感,展现自己的真知灼见。如上海高考优秀作文《美丽的流行,永恒的经典》:“我们是同时读着经典与流行成长起来的一代。我们在金庸的作品中寻找江湖义气、侠骨柔情,同时我们在李白和杜甫身上体味古人真实的豪迈或者沉郁;我们哼着《同桌的你》来纪念自己初长成的喜悦,祭奠我们终会逝去的青春岁月,同时我们也学习聆听莫扎特《小夜曲》的安宁和贝多芬《命运》中的悲怆。”这段文字写出了青年一代在流行与经典的碰撞中成长的历程,没有判经离道,狂妄不羁,文字传达的是对现实的关注与冷静的思考,体现了一种成熟的稳重和雍容,一种契合时代的真实与平和。
三、回顾历史,写历史事件
历史事件就是过去的社会生活,它同样是一笔宝贵的写作资源,可以在学生作文中焕发出新的意义:我们可以到爱琴海与苏格拉底论战,可以到波士顿与韩柯克和塞缪尔·亚当斯共同倾茶,可以到大别山脚下去凭吊刘邓大军,可以到中堡岛见证“高峡出平湖”的宏伟设想变现实……教师要启发学生回顾历史,或用历史事件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或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或对其进行的反思。比如,二战期间,对犹太人进行种族灭绝这种丧尽天良的事,通常认为只有那些偏执的民族主义者在少数战争狂人的蛊惑之下才做得出。可是,据后来的研究统计,竟约有20万普通人参与了屠杀,这其中有维护社会秩序的警察,有救死扶伤的医生,有教书育人的教师,就连逃学的学生也有参与者。龙应台在《普通人》中引用了德国《明镜》的首页报道:“马特纳,一个维也纳来的小警察,1941年在白俄罗斯执行勤务,就参与了枪毙2273名犹太人的任务。他当时给他的妻子写信:‘执行第一车的人时,我的手还发抖。到第10车,我就瞄得很准了,很镇定,把枪对准很多很多的女人和小孩,还有很多婴儿。’”作者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得出如下结论:“毕竟文明和野蛮的中隔线,薄弱,混沌,而且,一扯就会断。”这是对传统看法的颠覆,也是对今天仍处在战争威胁下的人类是一个警示。又如湖南安化第一中学的谌东同学写的《历史的反思》:“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虽烧出了片刻欢喜,却也吞噬了周朝的大好江山;怀王听信宠姬郑袖之诡辩,放走张仪,出兵攻秦,终落得个身死国灭的下场;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京师门户洞开,清兵铁蹄践踏明朝大地,历史开始了满清贵族长达三百年的封建统治。此三子者,皆为美色所诱,脱离历史的轨道,演绎了一出出悲剧,‘为天下笑’”。作者通过对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楚怀王宠幸南后郑袖、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等历史事件的反思,得出了美色诱惑害己、误国、殃民的结论,理据充分,充满说服力。
★作者单位:湖北省巴东县一中,湖北省巴东县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