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的方法和过程一直是人们争论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不爱学习语文,不爱上语文课,语文成绩不好,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文成绩,习惯的养成显然很重要,本文将具体阐述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价值、范畴以及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学习习惯 价值 范畴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习惯,既是在长时间内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也是在人的大脑皮质建立起来的一种“动力定型”的心理现象。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使人形成良好的品格和道德,促进事业的成功;不好的行为习惯则有害于人的身心健康,阻碍人的发展进步。我国教育家叶圣陶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①由此可知,语文教育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1 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价值
(1)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仅有助于语言功能的发展,语文能力的提高,而且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例如,一个学生天天写日记,背诵一首诗歌,读书,看新闻,时间长了,就会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即使遇到阻碍,也会自动排除,从而使习惯得以实现。这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必然产生良好的语文学习效果。相反一个不爱读书,不爱动笔,上课注意力总是分散这样的学生语文学习效果是不会好的,可见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2)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可以发展语文学习的各项能力。例如,良好的听话习惯有助于发展听话能力,良好的说话习惯有助于发展口头表达能力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发展阅读能力,良好的写作习惯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一般说来青少年学生语文能力的差异,主要不是智力因素,而是语文学习习惯的差异。
(3)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还有助于智力的发展,有助于理想、道德、品质、心理尤其是其它各科的均衡发展。例如,学生每天阅读写字,接触到的是无限的时空,这样会使学生思维缜密,思路开拓,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就会相应增强,学生的道德品质就会有所提高,心理更加健康。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如此多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在教学中决然不能忽视语文及至所有学科学习习惯的养成。
2 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内涵
我们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用意在于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势和行为定势,从而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语文水平。根据语文教学大纲和教学实践的要求,中学生要具备下列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从语文课内教学而言学生应养成制订学习计划的习惯,养成课前主动预习和自学的习惯,养成专心致志听课的习惯,养成独立思考,反复思考,学会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习惯,养成勤记笔记,积极参与讨论的习惯。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养成先细心思索然后再做练习的习惯,养成善于积累知识并及时转化为能力的习惯,养成自我检测和自我总结的习惯,养成主动运用知识的习惯。
从语文学习能力的方面而言,学生应养成良好的听话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写作习惯等等。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十分有利于人的各方面素质的发展的提高。叶圣陶主张:“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②
3 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
3.1 读书、读报习惯的养成
培养学生养成读书、读报的习惯,其实也是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的兴趣和能力。在今天科技迅猛发展,信息爆炸的时代里,知识不断更新,会读书,会学习尤为重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有些书必须精读,有些书可以略读,有些书只知道故事情节就可以了,语文课可以在某一学期专门开设三分钟新闻、读书活动,让学生讲述看到的新闻,会讲述学过的书的主要内容,或者是某一个精彩的片段等,语文教师也要向学生推荐好书、美文,学校要加强图书馆、阅览室建设,适当安排时间对学生开放,教室里也应该有图书角、报刊专栏,为学生提供阅读条件,让学生在学校养成爱读书文报刊的习惯。
3.2 朗读、背诵习惯的养成
语文听、说、读、写四项能力的训练中,读居于首要地位,在各种形式的读中朗读占居着最基础最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信息吸收的过程,也是锻炼说感的过程。所以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要从朗读能力抓起,在朗读训练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说普通话能力的习惯的培养。朗读训练与口语表达训练结合,使读有利于说。朗读随时可以进行,对新课文的学习需要朗读,对熟悉的课文也可以经常朗读,教师要创设让学生朗读的机会,读就要大声地进行,可全班也可分组,还可个别朗读,当然最好教师能对一些感情充沛的文章进行范读,让学生也想像老师那样,声情并茂。教师还要教给学生不同篇章的不同读法,通过朗读,学生可以品味文章的思想内涵,并持之以恒,步步升华,最终达到通过朗读对文章再创造的程度。
背诵,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储存大量的知识信息。可以开发、强化学生的记忆能力,还有助于提高语文素养。古今中外大作家、大政治家、大学问家,都是得益于年少时大量的背诵。现行语文课本中选取了大量古今中外文情并茂的文章,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当然教师要对这些文章进行精选,以免加重学生负担,有些要熟背,有些可以熟读成诵。有些要背诵全篇,有些则可以背诵精彩的片段。
3.3 听话、说话习惯的养成
听话的习惯,首先是课堂听讲的习惯,老师要训练学生做到积极主动、认真专注地听教师讲课,学生回答问题。品评讲话者所讲内容的是非、正误、优劣、深浅。适时质疑问难,要尊重讲话者,不轻易打断讲话者的讲述,对自认为不理想的讲述不表示鄙夷、嘲笑的神情和姿态,不随便插话、接话,不窃窃私语,不能因为不爱听而一概拒听,良好的听话习惯不只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也是一种良好的道德修养。
语文课堂教学要加强对学生口头表达的训练,教师要训练学生不怯场,怎么想就怎么说,不要怕说错,语文课就要畅所欲言,训练学生三思而后发表意见,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训练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敢于争辩,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设计有价值、高水平的问题:坚持课前三五分钟的演讲,师生可以互评,引导学生讨论争辩,教师要多表扬,多鼓励,坚持教师示范性原则。
3.4 写日记、记笔记习惯的养成
日记,内容广泛,形式自由灵活,日记是个人心理流程的如实记录,字里行间可以展示出个人的观点、意见、主张、认识等。教师要教给学生记日记的方法,适时提出要求,老师在训练初期可督促、检查,但对学生的所谓“隐私”必须保守秘密,以免学生自尊心、积极性受到挫伤。对日记中出现的错误观点,语病,以及学生透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要及时耐心的纠正。
写读书笔记,是读书与写作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广泛搜集和积累丰富的知识,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成自然,有助于对所读内容深入理解,促使认真反复阅读,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历史上由写读书笔记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人比比皆是,《资本论》是马克思对既往经济学理论认真总结和长期参与社会实践的结晶,这一创造也利益于他十几年间坚持在大英博物馆里读书、查阅资料,认真撰写读书笔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是在1000多万字读书笔记的基础上完成的。教师可以叫学生摘录抄写,但必须抓住要点,可以指导学生写心得笔记,还可以指导学生作读书卡片、提要卡片等等。教师除了及时给予方法指导外,还要加强督促、检查、鼓励学生坚持持久不断提高,养成不动笔不读书的好习惯,学生将会受益终生。
3.5 写作修改习惯的培养
古今中外大量写作的范例告诉我们,好的文章、作品,都离不开无数次的修改,如王安石的《泊船瓜州》, 千古流传,脍炙人口,其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便修改了十几次,又如唐代诗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中“僧敲月下门”推敲的故事的流传,被列宁称为俄国沙皇专制时代的“一面镜子”的《复活》,创作期间中断了多年,作者托尔斯泰从主题的开掘与确立到故事的描写和人物形象的典型化,几经更易,修改,才使之成为不朽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马克思写《资本论》也几经修改而后付梓,正如朱自清所说,好的文章、作品是修改出来的。
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写完作文之后弄清文章的主旨是否明确,观点是否正确,材料是否充分,结构是否合理,语言是否有文采,要从这几个方面重读文章,进行修改,要对学生修改文章进行训练、指导。让学生既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又要勇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撰文到反复修改,把思维锻炼得活跃、敏捷而又严谨、缜密。教师在指导学生修改时要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例如引导学生写成初稿之后先读后改,再边读边改,问题较大之处集中修改,改动较大时重写。
语文习惯还有很多,比如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勤学好问习惯的养成查阅工具书习惯的养成等等,总之不论是不良的语文学习习惯的矫正,还是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都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严格要求,决不可一曝十寒,各种良好语文习惯的养成就是在这种严格,持久的训练中形成的。只有经过这样的训练,语文学习就会变成自觉的行动,就会使学生喜欢语文,爱上语文,进而提高语文学习成绩。
注释
①叶圣陶谈教育的目的. 人民日报,1980.8.5.
②中学生.复刊词.
参考文献
[1]王丽编.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2]素质教育的目标与实施方法.时事出版社,1996.
[3]朱绍禹.中学语文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吴德升.语文教学最优化探索.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关键词语文学习习惯 价值 范畴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习惯,既是在长时间内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也是在人的大脑皮质建立起来的一种“动力定型”的心理现象。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使人形成良好的品格和道德,促进事业的成功;不好的行为习惯则有害于人的身心健康,阻碍人的发展进步。我国教育家叶圣陶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①由此可知,语文教育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1 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价值
(1)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仅有助于语言功能的发展,语文能力的提高,而且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例如,一个学生天天写日记,背诵一首诗歌,读书,看新闻,时间长了,就会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即使遇到阻碍,也会自动排除,从而使习惯得以实现。这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必然产生良好的语文学习效果。相反一个不爱读书,不爱动笔,上课注意力总是分散这样的学生语文学习效果是不会好的,可见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2)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可以发展语文学习的各项能力。例如,良好的听话习惯有助于发展听话能力,良好的说话习惯有助于发展口头表达能力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发展阅读能力,良好的写作习惯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一般说来青少年学生语文能力的差异,主要不是智力因素,而是语文学习习惯的差异。
(3)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还有助于智力的发展,有助于理想、道德、品质、心理尤其是其它各科的均衡发展。例如,学生每天阅读写字,接触到的是无限的时空,这样会使学生思维缜密,思路开拓,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就会相应增强,学生的道德品质就会有所提高,心理更加健康。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如此多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在教学中决然不能忽视语文及至所有学科学习习惯的养成。
2 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内涵
我们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用意在于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势和行为定势,从而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语文水平。根据语文教学大纲和教学实践的要求,中学生要具备下列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从语文课内教学而言学生应养成制订学习计划的习惯,养成课前主动预习和自学的习惯,养成专心致志听课的习惯,养成独立思考,反复思考,学会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习惯,养成勤记笔记,积极参与讨论的习惯。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养成先细心思索然后再做练习的习惯,养成善于积累知识并及时转化为能力的习惯,养成自我检测和自我总结的习惯,养成主动运用知识的习惯。
从语文学习能力的方面而言,学生应养成良好的听话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写作习惯等等。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十分有利于人的各方面素质的发展的提高。叶圣陶主张:“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②
3 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
3.1 读书、读报习惯的养成
培养学生养成读书、读报的习惯,其实也是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的兴趣和能力。在今天科技迅猛发展,信息爆炸的时代里,知识不断更新,会读书,会学习尤为重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有些书必须精读,有些书可以略读,有些书只知道故事情节就可以了,语文课可以在某一学期专门开设三分钟新闻、读书活动,让学生讲述看到的新闻,会讲述学过的书的主要内容,或者是某一个精彩的片段等,语文教师也要向学生推荐好书、美文,学校要加强图书馆、阅览室建设,适当安排时间对学生开放,教室里也应该有图书角、报刊专栏,为学生提供阅读条件,让学生在学校养成爱读书文报刊的习惯。
3.2 朗读、背诵习惯的养成
语文听、说、读、写四项能力的训练中,读居于首要地位,在各种形式的读中朗读占居着最基础最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信息吸收的过程,也是锻炼说感的过程。所以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要从朗读能力抓起,在朗读训练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说普通话能力的习惯的培养。朗读训练与口语表达训练结合,使读有利于说。朗读随时可以进行,对新课文的学习需要朗读,对熟悉的课文也可以经常朗读,教师要创设让学生朗读的机会,读就要大声地进行,可全班也可分组,还可个别朗读,当然最好教师能对一些感情充沛的文章进行范读,让学生也想像老师那样,声情并茂。教师还要教给学生不同篇章的不同读法,通过朗读,学生可以品味文章的思想内涵,并持之以恒,步步升华,最终达到通过朗读对文章再创造的程度。
背诵,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储存大量的知识信息。可以开发、强化学生的记忆能力,还有助于提高语文素养。古今中外大作家、大政治家、大学问家,都是得益于年少时大量的背诵。现行语文课本中选取了大量古今中外文情并茂的文章,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当然教师要对这些文章进行精选,以免加重学生负担,有些要熟背,有些可以熟读成诵。有些要背诵全篇,有些则可以背诵精彩的片段。
3.3 听话、说话习惯的养成
听话的习惯,首先是课堂听讲的习惯,老师要训练学生做到积极主动、认真专注地听教师讲课,学生回答问题。品评讲话者所讲内容的是非、正误、优劣、深浅。适时质疑问难,要尊重讲话者,不轻易打断讲话者的讲述,对自认为不理想的讲述不表示鄙夷、嘲笑的神情和姿态,不随便插话、接话,不窃窃私语,不能因为不爱听而一概拒听,良好的听话习惯不只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也是一种良好的道德修养。
语文课堂教学要加强对学生口头表达的训练,教师要训练学生不怯场,怎么想就怎么说,不要怕说错,语文课就要畅所欲言,训练学生三思而后发表意见,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训练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敢于争辩,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设计有价值、高水平的问题:坚持课前三五分钟的演讲,师生可以互评,引导学生讨论争辩,教师要多表扬,多鼓励,坚持教师示范性原则。
3.4 写日记、记笔记习惯的养成
日记,内容广泛,形式自由灵活,日记是个人心理流程的如实记录,字里行间可以展示出个人的观点、意见、主张、认识等。教师要教给学生记日记的方法,适时提出要求,老师在训练初期可督促、检查,但对学生的所谓“隐私”必须保守秘密,以免学生自尊心、积极性受到挫伤。对日记中出现的错误观点,语病,以及学生透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要及时耐心的纠正。
写读书笔记,是读书与写作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广泛搜集和积累丰富的知识,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成自然,有助于对所读内容深入理解,促使认真反复阅读,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历史上由写读书笔记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人比比皆是,《资本论》是马克思对既往经济学理论认真总结和长期参与社会实践的结晶,这一创造也利益于他十几年间坚持在大英博物馆里读书、查阅资料,认真撰写读书笔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是在1000多万字读书笔记的基础上完成的。教师可以叫学生摘录抄写,但必须抓住要点,可以指导学生写心得笔记,还可以指导学生作读书卡片、提要卡片等等。教师除了及时给予方法指导外,还要加强督促、检查、鼓励学生坚持持久不断提高,养成不动笔不读书的好习惯,学生将会受益终生。
3.5 写作修改习惯的培养
古今中外大量写作的范例告诉我们,好的文章、作品,都离不开无数次的修改,如王安石的《泊船瓜州》, 千古流传,脍炙人口,其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便修改了十几次,又如唐代诗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中“僧敲月下门”推敲的故事的流传,被列宁称为俄国沙皇专制时代的“一面镜子”的《复活》,创作期间中断了多年,作者托尔斯泰从主题的开掘与确立到故事的描写和人物形象的典型化,几经更易,修改,才使之成为不朽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马克思写《资本论》也几经修改而后付梓,正如朱自清所说,好的文章、作品是修改出来的。
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写完作文之后弄清文章的主旨是否明确,观点是否正确,材料是否充分,结构是否合理,语言是否有文采,要从这几个方面重读文章,进行修改,要对学生修改文章进行训练、指导。让学生既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又要勇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撰文到反复修改,把思维锻炼得活跃、敏捷而又严谨、缜密。教师在指导学生修改时要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例如引导学生写成初稿之后先读后改,再边读边改,问题较大之处集中修改,改动较大时重写。
语文习惯还有很多,比如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勤学好问习惯的养成查阅工具书习惯的养成等等,总之不论是不良的语文学习习惯的矫正,还是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都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严格要求,决不可一曝十寒,各种良好语文习惯的养成就是在这种严格,持久的训练中形成的。只有经过这样的训练,语文学习就会变成自觉的行动,就会使学生喜欢语文,爱上语文,进而提高语文学习成绩。
注释
①叶圣陶谈教育的目的. 人民日报,1980.8.5.
②中学生.复刊词.
参考文献
[1]王丽编.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2]素质教育的目标与实施方法.时事出版社,1996.
[3]朱绍禹.中学语文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吴德升.语文教学最优化探索.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