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改革误区,促进成效提升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bz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绝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能准确把握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结合教学情况,紧扣新课程改革的要点开展工作。但也有相当部分的教师片面理解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在贯彻执行的过程中走进了误区。针对这种现状,我认真分析总结,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满堂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一部分教师因此全盘否定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设计一套自学提纲让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基本上不讲解。这种模式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不管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有多高,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有多强,都不能离开教师的点拨和引导,这是因为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思维能力有限,还有许多的问题解决不了。如在《凡尔赛宫》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向学生提问:“你对镜廊一段列举的数有什么感想?凡尔赛宫的历史逸事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课文的理解仅仅是描述了富丽堂皇的凡尔赛宫,这样的理解无疑是很片面的。如果教师能从统治阶级的角度对学生加以点拨,学生就可以得出:统治者是如何的奢侈、腐败和嫉妒。所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改进“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不是说在教学的过程中一言不发,而是让教师由“不讲”到“精讲”,注重点拨和引导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方向。
  二、适当设计思考探究内容,不能一味追求深奥
  初中语文教学应以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为主,教师在设计探究思考题时,应以达成教学目标为目的,所以教学探究题不仅是引导思维开展的线索,而且体现了教学目标。部分老师在设计教学探究题时,由于未能结合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实际情况,错误地认为难度和深度体现了对教学目标的完成程度,结果适得其反,学生的思维跟不上高难度的探究题,制约了课堂探究活动的深入开展,最后还是以传统的“满堂灌”才可以完成教学过程。教师应考虑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思维学习能力,探究题的难度应以适度为宜,不能一味地要求难度和深度。例如教学《宇宙里有些什么》一文时,教师应紧密结合课文的内容,在设计探究题时可适当拓展,但是不能过于追求高深,学生对专业性很强的天文知识不明所以,根本无法深入地开展探究学习活动。在设计探究思考题时,教师还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探究题的前后联系,让学生的思维可以依据探究题深入开展。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做到收放自如
  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会开展合作探究教学活动。学生可以与组内学生开展合作讨论活动,通过取长补短,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提高语文教学成效。“合作”是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核心,但部分教师对“合作”的理解出现偏差,存在误区。他们认为,小组合作探究就是让学生自己或是和小组成员之间开展探究完成的,所以,一切的疑点和难点都应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找出答案。在这样错误的教学理念下,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活动是不可能顺利开展的。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活动时,教师应将“放”和“收”充分结合在一起,有效地掌控全程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我的老师》一文时,老师引导学生围绕着探究题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其实教师应通过巡视随时掌握学生学习活动的进度,发现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及时点拨和引导,确保教学活动可以按照教师所设定的方向顺利完成。另外,教师在分组时应注意学生的均衡分配,这样在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时,优秀生可以给后进生起到帮带的作用,强化指导他们的思维方式,促进初中语文成效的整体提升。
  四、指导学生梳理学习成果,全面科学地进行归纳
  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除了引导学生顺利地完成自主探究活动,还应帮助学生总结完善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这个归纳环节,有些教师只是对学生简单地提出几个问题,并将这些问题简单地罗列出来,草率地结束这一环节。这样归纳出来的学习成果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更达不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所以教师不应充当裁判员的角色,而应帮助学生自主归纳整理,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内推介一个代表汇报小组的学习成果,并在汇报结束之后,引导全班学生对汇报的情况开展评价和探讨,通过学生的集体智慧纠正和完善学习的成果,使成果更科学、更全面。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归纳组织能力,也能科学全面地完善学习的成果。
  五、实施激励性评价,针对不相层面制定相对的标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认为激励性的评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转化后进生方面,更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教师开展激励性评价的前提是学生的学习取得进步或者取得其他的成绩,不管有多小,但一定要有。但是,在实行积极评价的过程中,有些教师没能准确地把握好“度”,一会儿表扬你,一会儿表扬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表扬激励的标准。这样激励面是扩大了,但是表扬的激励性成效却降低了,达不到表扬的激励作用。想要正确实施这一教学手段,最基本就是要坚持激励的标准,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制定相应的标准。面对优秀生时,教师应拔高激励标准,促使学生付出更大的努力,取得更优异的成绩才给予肯定和表扬;而面对后进生时,激励标准则应适当降低,挖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并及时肯定,给予表扬。需要注意的是,适当的降低标准不等于没有标准,彻底放松,否则会降低激励评价所起到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教师应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走进上述的改革误区,应全面深刻地领悟新课程理念,正确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成效的迅速提升。
其他文献
近年来,高考语文试卷花样不断翻新,出现了许多新题型,但在病句考查方面依然力度不减。考生在答题时可能会注意到,有些病句具有特殊的标志,如在一些病句中常出现并列成分,此时,就要多加留心,因为很可能这个并列成分就存在问题。  判断病句练习中如果出现并列成分,一般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否语序错位  并列短语内部,词与词之间虽然关系是并列的,但由于它们在表达意义上范围有大小、时间有先后、程度有轻重等
摘 要: 应用题是数学教学的难点之一。文章重点就数学中的“和差问题”、“和倍问题”、“行程问题”及“盈亏问题”进行例题分析。  关键词: 和差问题 和倍问题 行程问题 盈亏问题 解题对策    在数学中,应用题的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认真分析应用题的类型,剖析其解题对策,不仅能有效地促进应用题的教学,而且能让学生更好地将数学合理地运用于实践,达到新课程中解决问题的最终
本文通过仔猪试验性感染PCV2,动态测定血清中急性期蛋白浓度和肝脏急性期蛋白表达的变化,并观察了调控这些蛋白的2条主要通路IL-1R-NF-κB和IL-6R-NF-KB的变化,为PCV2相关疾
摘 要: 作者针对在量子力学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了关于量子力学教学改革的研究。  关键词: 量子力学 教学方法改革 创新思维    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科学,自诞生以来它就成功地说明了原子及分子的结构、固体的性质、辐射的吸收与发射、超导等物理现象。作为物理学专业的专业理论课,量子力学在物理学专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现代物理学的各个分支,如高能物理、固体物理、核物理、天体物理
化学计算型题目是高中化学常见的一类题型。要想快速准确地解决这类题目就要选择一个好的解题方法。守恒法就是常用的一种解题方法,如果我们能掌握它的实质,并加以灵活运用,就可以使许多问题得以简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中阶段常见的守恒法有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守恒、原子守恒等。下面我就分类举例,加以说明。  1.质量守恒:指反应物总质量等于生成物总质量  例1:在一容积为100mL臭氧发生器中,加入标况
摘 要: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是高职高专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是一门平台课程。它的学习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一切与计算机相关的课程的学习,所以重要性不容忽视。如何让学生学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是本文讨论的重点。作者从教学过程中实际遇到的问题着手,通过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改革 教学方法    在全球信息迅猛膨胀的今天,
摘 要: 《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电气类等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作者在调研该课程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几种增强教学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 《模拟电子技术》 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模式    一、课程现状  《模拟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它的课程性质决定了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难点:①模拟电路中构成电路的基本元件均为非线性元件,因而分析和计算围绕非线性电路进行。②模拟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