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迎来了教育的重大变革。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在实践过程中,清楚地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师”这一角色赋予了新的内涵。
1 教师是学习动机的激发者——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而学习情景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有效的教学活动,必然有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学习情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情景,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今天,教师更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本身的优势来创设适合的学习情景,激起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奋点”,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例如在执教《林海》一课时,课文描写的是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这对于孩子来说,从未见过、去过那里,很难想象并理解文章所描述的情景,显然文本和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距离。我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多场景多角度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和作者一同到“大兴安岭”欣赏美丽的风光。随着画面的出现,音乐的响起,学生的兴致油然而生,信息技术的使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崭新的语文教学广阔时空,完全把学生带到了那美丽的地方,使他们看到了从没看到过的景象,激起他们强烈的探知欲,充分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们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体验情感。
2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主动探究,化解教学难点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破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
如《称象》一文时,曹冲“以船代秤、以石代象”的称象办法充分体现了他的聪明智慧,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称象办法?他是怎样称出大象的重量的?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难点。单凭教师对文字的解释很难突破。惟有通过信息技术,将学生带人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化抽象为具体,才能起到突破教学重点和化解教学难点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播放动画充分展示曹冲的称象过程:在河面上出现一艘装有大象的大船,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然后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一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利用动画演示,动静结合的效果,无须教师的任何解释,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深入讨论,完全明白其中的道理: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并从内心产生对曹冲的敬佩之情。正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巧妙运用。才将学生引向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前台,使教学内容化难为易。
3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促进者——选取有利信息。丰富教学内容
过去的教学就课文讲课文,教学缺乏应有的广度和深度,难以提高教学效率。当今时代,知识激增,信息爆炸,要获取丰富的知识,就必须拥有丰富的信息。而运用信息技术,则能够不受时空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事物、现象、过程等全部再现于课堂。提供丰富的教学信息,让学生从中获取知识,认识世界。此时。教师必须做好信息海洋中的导航者,从中选取有利信息,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3.1提供背景资料。《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但是,由于受时空等众多因素的制约,很多时候学生不能形成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这种时候,适时地使用背景资料,能很好地帮助学生领悟文本的精髓所在。《半截蜡烛》一文,记叙的是半个多世纪以前发生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妇女伯诺德妇人家围绕藏着情报的“半截蜡烛”发生了一个斗智斗勇、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二次世界大战对如今的学生来说非常陌生,上课伊始,从介绍二次世界大战背景人手,播放有关内容片断,让学生了解当时有无数的人们英勇机智地与德国纳粹做不懈的斗争,这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3.2扩大阅读容量。阅读量太少,是小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的原因之一。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教学中,我们必须根据“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所学课文有相通之处”这样的原则,大量引进课外读物。这样既可以大量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可以运用学习迁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则给大量引进课外读物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如学习了《称象》一文,为了进一步理解曹冲的聪明伶俐、智慧过人,教师通过网上资源向学生展示另外两则反映曹冲机敏聪明的传说故事《山鸡起舞》、《鼠咬马鞍》,学生们通过阅读,不仅拓宽了知识面,而且也促进了阅读能力的提高。
3.3促进读写结合。从“读”学“写”,以“读”促“写”。进行读写结合,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写作因素,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创设写作情景,提供写作材料,促进读写结合。《黄山奇石》中有这么一段:黄山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石头,正等着你去给他们起名字呢!“黄山奇石”的样子是这篇课文的想象点,也是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材料。教师可以运用技术展示各种黄山奇石,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让学生来当一回小作家。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有学生这样说道:在一座高高的山上,有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狗,它蹲在地上,抬着头。全神贯注地望着天上的月亮,好像在说:“要是我能到天上看看嫦娥姐姐和玉兔妹妹,那该多好啊!”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天狗望月”。以上练笔,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画面,把他们带入写作境地,通过写一写黄山奇石的样子,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这样训练不仅丰富了文本的内涵,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真可谓一举两得。
4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利用技术平台,促进互动交流
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丰富的教与学的资源环境,提供了一个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平台。我们要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平台促进师生互动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实现学生思维的创新。
《神秘的恐龙》是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该文以科学家们关于“灭绝”的说法为线索,介绍了恐龙灭绝的几种原因。我在执教这篇课文时,首先首先播放一段“恐龙”录像,让学生的思维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两亿年前的恐龙世界。接着提问:你能猜测恐龙灭绝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有什么假设?并根据学生的猜想和假设把学生分成几组,各组先在网络上查找资料,寻找证据,然后让学生以辩论会的形式进行辩论。为了降低学生上网查询的难度,提高单位时间内的课堂效率,教师课前设计了一个专题栏目,把网上有关恐龙的资料集中到这个专题网页中,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充分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养成敏锐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追求证据的科学态度,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21世纪将是信息的时代,信息技术将成为最活跃、与人们生活最密切相关的科技领域。作为一名教师,应该重新审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教师角色,承担起新的使命,在追求传统教学艺术的同时,努力追求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科学整合的新境界,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1 教师是学习动机的激发者——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而学习情景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有效的教学活动,必然有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学习情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情景,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今天,教师更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本身的优势来创设适合的学习情景,激起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奋点”,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例如在执教《林海》一课时,课文描写的是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这对于孩子来说,从未见过、去过那里,很难想象并理解文章所描述的情景,显然文本和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距离。我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多场景多角度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和作者一同到“大兴安岭”欣赏美丽的风光。随着画面的出现,音乐的响起,学生的兴致油然而生,信息技术的使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崭新的语文教学广阔时空,完全把学生带到了那美丽的地方,使他们看到了从没看到过的景象,激起他们强烈的探知欲,充分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们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体验情感。
2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主动探究,化解教学难点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破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
如《称象》一文时,曹冲“以船代秤、以石代象”的称象办法充分体现了他的聪明智慧,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称象办法?他是怎样称出大象的重量的?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难点。单凭教师对文字的解释很难突破。惟有通过信息技术,将学生带人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化抽象为具体,才能起到突破教学重点和化解教学难点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播放动画充分展示曹冲的称象过程:在河面上出现一艘装有大象的大船,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然后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一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利用动画演示,动静结合的效果,无须教师的任何解释,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深入讨论,完全明白其中的道理: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并从内心产生对曹冲的敬佩之情。正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巧妙运用。才将学生引向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前台,使教学内容化难为易。
3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促进者——选取有利信息。丰富教学内容
过去的教学就课文讲课文,教学缺乏应有的广度和深度,难以提高教学效率。当今时代,知识激增,信息爆炸,要获取丰富的知识,就必须拥有丰富的信息。而运用信息技术,则能够不受时空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事物、现象、过程等全部再现于课堂。提供丰富的教学信息,让学生从中获取知识,认识世界。此时。教师必须做好信息海洋中的导航者,从中选取有利信息,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3.1提供背景资料。《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但是,由于受时空等众多因素的制约,很多时候学生不能形成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这种时候,适时地使用背景资料,能很好地帮助学生领悟文本的精髓所在。《半截蜡烛》一文,记叙的是半个多世纪以前发生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妇女伯诺德妇人家围绕藏着情报的“半截蜡烛”发生了一个斗智斗勇、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二次世界大战对如今的学生来说非常陌生,上课伊始,从介绍二次世界大战背景人手,播放有关内容片断,让学生了解当时有无数的人们英勇机智地与德国纳粹做不懈的斗争,这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3.2扩大阅读容量。阅读量太少,是小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的原因之一。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教学中,我们必须根据“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所学课文有相通之处”这样的原则,大量引进课外读物。这样既可以大量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可以运用学习迁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则给大量引进课外读物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如学习了《称象》一文,为了进一步理解曹冲的聪明伶俐、智慧过人,教师通过网上资源向学生展示另外两则反映曹冲机敏聪明的传说故事《山鸡起舞》、《鼠咬马鞍》,学生们通过阅读,不仅拓宽了知识面,而且也促进了阅读能力的提高。
3.3促进读写结合。从“读”学“写”,以“读”促“写”。进行读写结合,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写作因素,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创设写作情景,提供写作材料,促进读写结合。《黄山奇石》中有这么一段:黄山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石头,正等着你去给他们起名字呢!“黄山奇石”的样子是这篇课文的想象点,也是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材料。教师可以运用技术展示各种黄山奇石,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让学生来当一回小作家。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有学生这样说道:在一座高高的山上,有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狗,它蹲在地上,抬着头。全神贯注地望着天上的月亮,好像在说:“要是我能到天上看看嫦娥姐姐和玉兔妹妹,那该多好啊!”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天狗望月”。以上练笔,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画面,把他们带入写作境地,通过写一写黄山奇石的样子,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这样训练不仅丰富了文本的内涵,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真可谓一举两得。
4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利用技术平台,促进互动交流
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丰富的教与学的资源环境,提供了一个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平台。我们要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平台促进师生互动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实现学生思维的创新。
《神秘的恐龙》是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该文以科学家们关于“灭绝”的说法为线索,介绍了恐龙灭绝的几种原因。我在执教这篇课文时,首先首先播放一段“恐龙”录像,让学生的思维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两亿年前的恐龙世界。接着提问:你能猜测恐龙灭绝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有什么假设?并根据学生的猜想和假设把学生分成几组,各组先在网络上查找资料,寻找证据,然后让学生以辩论会的形式进行辩论。为了降低学生上网查询的难度,提高单位时间内的课堂效率,教师课前设计了一个专题栏目,把网上有关恐龙的资料集中到这个专题网页中,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充分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养成敏锐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追求证据的科学态度,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21世纪将是信息的时代,信息技术将成为最活跃、与人们生活最密切相关的科技领域。作为一名教师,应该重新审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教师角色,承担起新的使命,在追求传统教学艺术的同时,努力追求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科学整合的新境界,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