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修订) 》的颁布,标志了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为贯彻新课程标准,推进思想品德课改革,笔者结合我校实际,进行了实践式教学的探究与尝试。
一、实践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性学习等方式进行教学,从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改进和创新,增强教学的时代感,加强教学的实效性。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使思想品德课教学与时俱进,这就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为改变以往思想品德课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状况,改变课堂教学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状况,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新课程标准强化了实践环节。实践活动的开展,既有利于学生获得新知、理解知识、转变情感,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中,笔者积极展开课内实践活动与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探索,并对实践式教学的主要环节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究,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实践式教学的主要环节
根据我的实践探索,我认为在实践式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四个环节。
(一)准备工作
实践式学习的探究主要包括教师的准备和学生的准备。
教师的准备。一是要选好实践式学习的课题。最好能选择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比较贴近,在思想、认知、情感、行为上比较容易接受和较易操作的课题,这样,活动起来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二是备好实践活动方案。它应包括实践的目的、实践形式、实践步骤、实践总结、效果评估这五个环节,各个环节应尽量详细、准备充分。三是教师在实践活动课前先提出一些实践活动课的纲要问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些问题搜集资料,以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学习和参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学生的准备。实践式学习能否取得成功,学生的准备工作相当关键。如果学生缺乏准备,那实践活动将很难开展起来,因此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生的准备大体包括:一是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学生在认真阅读教材、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当前所学的知识,积极搜集资料。学生搜集资料的渠道不限,可以从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体和互联网、调查问卷、图书等渠道搜集资料。二是实践活动中所要利用的材料、工具、活动器材等的充分准备,最好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课前先进行排练磨合、模拟演示,以保证实践活动顺利进行。三是开展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如环保活动、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还要求学生能在充分讨论、论证的基础上,准备活动方案、调查提纲、发言提纲等。准备工作的进行,是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主体性的重要过程,也是教师充分发挥指导作用的过程,因此准备工作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互相促进。
(二)实践过程
实践过程是实践式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因此,对实践过程要精心组织。课内实践与课外社会实践过程不同,但总的来说,要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实践的目的、要求和任务要明确。每一次实践活动课都有不同的目的、要求和任务,教师和学生都要为达到既定的目的、要求和任务而展开活动,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二,实践的主体不要单一。根据实际情况,实践活动的主体可以是班内分成的若干个小组,可以是一个班的学生,也可以是一个年级的学生,甚至可以是全校性的学生活动。主体的多样性,可以实现由点到面,达到实践式学习活动的最佳效果。
第三,实践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实践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开展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公益活动,也可以在课堂上搞主题班会、课堂辩论、模拟法庭、小品表演、漫画展示、小记者采访等,还可以是实践式学习的成果展览、经验交流、小论文评比等。如我在教授九年级(全一册)第二课中“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这一课时,我给学生设计了一个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等不同场所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并要求采用小品表演的形式,请几位学生表演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等不同场所,充当不同的、形态各异的社会角色。学生一方面能够将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表演出来,满足了自己的表现欲望,另一方面又能引发思考,使学生真正领会到在不同的社会场所,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从而让他们认识到应该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负责任的公民。学生在课后作业中写道:“在家做到孝敬老人、尊重体贴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在学校做到遵守纪律、勤奋学习、尊重老师、团结同学等”,“在社会做到讲公德、守秩序、有礼貌、爱护公共设施、保护环境等”。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体验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等不同场所该承担的责任,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既能促进学生各方面才能的发展,又能使学生开动思维,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同时,还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第四,突出教师在实践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实践式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但并不是让教师当“甩手掌柜”,而是要求教师将舞台还给学生,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因此教师的主导地位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更显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导学,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线索;明确重点难点,引导质疑和争论,解答自学困惑;提供活动建议,协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与社会的关系等。
(三)实践总结
实践活动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接受教育、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因此教师要尤其重视实践总结这一环节。每次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帮助学生总结这次实践活动应掌握哪些知识,得出什么结论,形成什么思想,达到何种能力。要及时表扬在实践活动中认真搜集资料、积极参与活动、有独到见解、敢于创新、表现突出的学生,树立学生中的榜样,鼓励学生在每一次的实践活动中踊跃参与。同时也要敢于指出学生中存在的不足,帮助学生明确应努力的方向。实践总结还可让学生共同讨论并得出结论,享受实践式学习的成果,体验实践式学习的乐趣。
(四)效果评估
每一次实践活动课后,教师一定要进行效果评估。详细地记录实践式学习中成功的经验或不足之处、改进办法等,并写下心得体会。还要认真地总结每次实践活动中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接受教育的效果、能力的培养、问题的发现及解决等。这样的效果评估,能帮助我们积累经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同时,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把实践式学习经验上升为理论,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
自开展实践式教学以来,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师生与生生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授《网络交往新空间》时,我选择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关系密切的“网络交往—— 一把锋利的双刃剑”这一内容开展实践式教学活动。活动形式是课堂辩论。主题为:上网对中学生学习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活动步骤:1.全班分成正、反两组,抽签选择论题,各自搜集、整理资料。2.课堂辩论。正反双方提出论点,利用所掌握的资料进行辩论。3.评委打分,确定胜方。评分依据主要是队员的辩论技巧、逻辑水平、随机应变能力等。4.总结评估。教师适当点明正反双方的优点、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表扬辩论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在这一活动中,我把工作重心主要放在指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指导学生掌握辩论的基本常识和技巧,总结评价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表现上,而课堂活动几乎完全由学生自主进行。同时,把听课的教师变成评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促进了师生的交流与合作。下课后,学生仍非常兴奋,情绪高涨。可见,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学习效果比教师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的情感体验比教师“赐予”的要深刻得多。
三、实践式教学的两点思考
思考一: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既然是实践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不能把自己当成是真理的占有者,应允许学生质疑真理、探索真理、发现真理。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解决,这就要求教师要知识丰富、能力全面、手段高明、方法灵活。也就是说教师要“多才多艺”。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世界丰富多彩,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积累新知识,掌握现代教育理念,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思考二:教师应该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教教科书”是把学生当成固定的教学对象,其实质是把学生当成一种接受知识的容器;而“用教科书教”却把学生看成是活的教学对象,其实质是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体现“以生为本”。长期以来,“教书”被认为是教师的职业,教师变成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内容的支配者,是知识权威的象征。教师把学生当成加工的对象,学生也习惯于把自己当成一个容器。学生只读到“书”,至于怎样做人、怎样处世、怎样面对困难,却不是很明白,遇到挫折更是无所适从。因此现代教育不能只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要育“人”,要转变观念,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大脑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用自身的体验去协调社会关系,用自己的能力去处理各种事务。
总之,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成功开展实践式学习,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导向,彻底转变教学理念,关注学生道德生活和人格的养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成和感悟,促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和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刘旭光.好教师必备的五项新技能[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
[2]孙全军.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学和谐课堂[N].光明日报,2008.
(责任编辑 袁 妮)
一、实践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性学习等方式进行教学,从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改进和创新,增强教学的时代感,加强教学的实效性。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使思想品德课教学与时俱进,这就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为改变以往思想品德课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状况,改变课堂教学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状况,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新课程标准强化了实践环节。实践活动的开展,既有利于学生获得新知、理解知识、转变情感,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中,笔者积极展开课内实践活动与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探索,并对实践式教学的主要环节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究,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实践式教学的主要环节
根据我的实践探索,我认为在实践式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四个环节。
(一)准备工作
实践式学习的探究主要包括教师的准备和学生的准备。
教师的准备。一是要选好实践式学习的课题。最好能选择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比较贴近,在思想、认知、情感、行为上比较容易接受和较易操作的课题,这样,活动起来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二是备好实践活动方案。它应包括实践的目的、实践形式、实践步骤、实践总结、效果评估这五个环节,各个环节应尽量详细、准备充分。三是教师在实践活动课前先提出一些实践活动课的纲要问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些问题搜集资料,以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学习和参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学生的准备。实践式学习能否取得成功,学生的准备工作相当关键。如果学生缺乏准备,那实践活动将很难开展起来,因此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生的准备大体包括:一是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学生在认真阅读教材、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当前所学的知识,积极搜集资料。学生搜集资料的渠道不限,可以从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体和互联网、调查问卷、图书等渠道搜集资料。二是实践活动中所要利用的材料、工具、活动器材等的充分准备,最好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课前先进行排练磨合、模拟演示,以保证实践活动顺利进行。三是开展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如环保活动、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还要求学生能在充分讨论、论证的基础上,准备活动方案、调查提纲、发言提纲等。准备工作的进行,是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主体性的重要过程,也是教师充分发挥指导作用的过程,因此准备工作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互相促进。
(二)实践过程
实践过程是实践式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因此,对实践过程要精心组织。课内实践与课外社会实践过程不同,但总的来说,要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实践的目的、要求和任务要明确。每一次实践活动课都有不同的目的、要求和任务,教师和学生都要为达到既定的目的、要求和任务而展开活动,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二,实践的主体不要单一。根据实际情况,实践活动的主体可以是班内分成的若干个小组,可以是一个班的学生,也可以是一个年级的学生,甚至可以是全校性的学生活动。主体的多样性,可以实现由点到面,达到实践式学习活动的最佳效果。
第三,实践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实践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开展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公益活动,也可以在课堂上搞主题班会、课堂辩论、模拟法庭、小品表演、漫画展示、小记者采访等,还可以是实践式学习的成果展览、经验交流、小论文评比等。如我在教授九年级(全一册)第二课中“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这一课时,我给学生设计了一个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等不同场所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并要求采用小品表演的形式,请几位学生表演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等不同场所,充当不同的、形态各异的社会角色。学生一方面能够将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表演出来,满足了自己的表现欲望,另一方面又能引发思考,使学生真正领会到在不同的社会场所,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从而让他们认识到应该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负责任的公民。学生在课后作业中写道:“在家做到孝敬老人、尊重体贴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在学校做到遵守纪律、勤奋学习、尊重老师、团结同学等”,“在社会做到讲公德、守秩序、有礼貌、爱护公共设施、保护环境等”。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体验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等不同场所该承担的责任,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既能促进学生各方面才能的发展,又能使学生开动思维,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同时,还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第四,突出教师在实践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实践式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但并不是让教师当“甩手掌柜”,而是要求教师将舞台还给学生,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因此教师的主导地位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更显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导学,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线索;明确重点难点,引导质疑和争论,解答自学困惑;提供活动建议,协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与社会的关系等。
(三)实践总结
实践活动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接受教育、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因此教师要尤其重视实践总结这一环节。每次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帮助学生总结这次实践活动应掌握哪些知识,得出什么结论,形成什么思想,达到何种能力。要及时表扬在实践活动中认真搜集资料、积极参与活动、有独到见解、敢于创新、表现突出的学生,树立学生中的榜样,鼓励学生在每一次的实践活动中踊跃参与。同时也要敢于指出学生中存在的不足,帮助学生明确应努力的方向。实践总结还可让学生共同讨论并得出结论,享受实践式学习的成果,体验实践式学习的乐趣。
(四)效果评估
每一次实践活动课后,教师一定要进行效果评估。详细地记录实践式学习中成功的经验或不足之处、改进办法等,并写下心得体会。还要认真地总结每次实践活动中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接受教育的效果、能力的培养、问题的发现及解决等。这样的效果评估,能帮助我们积累经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同时,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把实践式学习经验上升为理论,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
自开展实践式教学以来,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师生与生生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授《网络交往新空间》时,我选择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关系密切的“网络交往—— 一把锋利的双刃剑”这一内容开展实践式教学活动。活动形式是课堂辩论。主题为:上网对中学生学习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活动步骤:1.全班分成正、反两组,抽签选择论题,各自搜集、整理资料。2.课堂辩论。正反双方提出论点,利用所掌握的资料进行辩论。3.评委打分,确定胜方。评分依据主要是队员的辩论技巧、逻辑水平、随机应变能力等。4.总结评估。教师适当点明正反双方的优点、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表扬辩论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在这一活动中,我把工作重心主要放在指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指导学生掌握辩论的基本常识和技巧,总结评价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表现上,而课堂活动几乎完全由学生自主进行。同时,把听课的教师变成评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促进了师生的交流与合作。下课后,学生仍非常兴奋,情绪高涨。可见,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学习效果比教师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的情感体验比教师“赐予”的要深刻得多。
三、实践式教学的两点思考
思考一: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既然是实践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不能把自己当成是真理的占有者,应允许学生质疑真理、探索真理、发现真理。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解决,这就要求教师要知识丰富、能力全面、手段高明、方法灵活。也就是说教师要“多才多艺”。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世界丰富多彩,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积累新知识,掌握现代教育理念,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思考二:教师应该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教教科书”是把学生当成固定的教学对象,其实质是把学生当成一种接受知识的容器;而“用教科书教”却把学生看成是活的教学对象,其实质是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体现“以生为本”。长期以来,“教书”被认为是教师的职业,教师变成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内容的支配者,是知识权威的象征。教师把学生当成加工的对象,学生也习惯于把自己当成一个容器。学生只读到“书”,至于怎样做人、怎样处世、怎样面对困难,却不是很明白,遇到挫折更是无所适从。因此现代教育不能只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要育“人”,要转变观念,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大脑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用自身的体验去协调社会关系,用自己的能力去处理各种事务。
总之,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成功开展实践式学习,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导向,彻底转变教学理念,关注学生道德生活和人格的养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成和感悟,促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和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刘旭光.好教师必备的五项新技能[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
[2]孙全军.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学和谐课堂[N].光明日报,2008.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