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电影领域中,电影是否具有语言性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如格雷姆·特纳认为:“电影当然不是一种语言,但是,它确实通过一套类似语言系统(摄影、声音剪辑等)创造意义。”电影符号家麦茨也认为,,“不要把它与‘电影语言系统’相混,后者的概念在我看来是不能采用的”。实际上,这表明了电影语言并不具有词语语言的约定性的抽象符号系统。电影语言是利用影像作为表现手段,而不是抽象的词语符号。
【关键词】:剧本阐述;影视语言;微电影;经典剪辑
随着不断的拍摄剪辑微电影,一些剪辑技巧及规则的实践和运用,使我们不断的掌握电影剪辑的方法和规则。随着经典剪辑的不断运用,我们也开始深入讨论经典剪辑的规则及运用,下面我通过我的毕业作品《一八二二》来作分析。
一、《一八二二》前期阐述
之所以在毕业前满怀激情的拍摄这个微电影,起初该只是很自私的想记录下一个所谓青春的东西,而且只属于我的青春。就开始筹划写一个剧本,又不想落入熟套的写青春爱情故事,就想着勾画出一个关于青春疼痛,选择的故事,因为我觉得青春可以不同,但疼痛都会拥有,选择更是无处不在。青春的疼痛就在于我们如何选择,且如何去接受和承担选择之后的结果。所以我把故事定位在“选择”。把选择作为支撑点。
《一八二二》,我想表达的是从18岁到22岁的青春年华,我觉得在这段时间我们经历最懵懂和最纠结的年华。我们有欢笑,有泪水,有期待,有纠结,有期待,有失望。最美的年华我们疯狂,我们狂妄,所以我们以为那是青春。
这是初衷,也是为什么写这个剧本的原因。然后我把主人公设定为一个青春期的女生,矛盾设定了对爱情和友情的选择与迷茫。故事的情节就是三个人之间错综的关系,他们面临爱情,友情所作出的选择即释放。所以三个角色的关系是,两个女孩是闺蜜。男孩是女主人公的男朋友,后来男孩发现女主角的闺蜜竟是自己很久前喜欢的一个人,所以开始了三个人错综的感情,他们不想伤害女主角,就选择了隐瞒,可是感情最终是听心底的声音的。接着就开始了他们的选择及忘却。
面对角色的设定和故事的发展还是很值得推敲的,有个编剧说如果你想围绕一个主题写一个故事,那么你脑袋里出现第一个故事的时候否定它,第二个还要否定,第三个差不多就
可以了,因为前两个你能想到,别人也可以。第三个的时候多少就有些脱俗了。所以再三构思,三天左右的时间写出了剧本及分镜头脚本。
编剧是一个重要的桥梁作用,亲身体验了一把编和导的作用。深深的感受到了剧本对后期拍摄和剪辑所带来的影响。
二、微电影《一八二二》的拍摄进展阶段
剧本定稿后我开始准备阶段的工作,首先开始选演员,需要一个男生两个女生,男生我想找一个调皮又不失稳重的人,帅气又不失雅致。就找了我们工作室6组的一个学弟,11电编的易天驰,两个女生是他帮我联系的,同是11级的,一个叫魏美超,一个叫刘妍很清秀的两个小姑娘。很活泼也很聪明。然后通过易天驰联系我们四个见了一个面,讨论了下微电影的拍摄计划,安排了进程,我们有KTV,索菲亚,校园,松花江边,天桥5场戏,我们按距离远近,先把校园和KTV两场戏拍摄了,我觉得拍摄过程是最费心的,首先,应该是地点的选择及时间安排,要考虑到每个人因为的时间问题。还要考虑到天气问题,拍在江边的一场戏的因为当时风太大,收音又不好再后期剪辑的时候整场戏都废掉了,觉得很可惜,这些问题以后都得注意。然后就是配合度的问题,一定要商量好,这样配合好,就等于节省了时间和费用。
最后,拍摄最该注意的就是拍摄的质量和构图,质量涉及到调制,拍摄之前一定要注意白平衡,光线,这些基本的问题,才能保证拍摄的质量。调整白平衡使摄像机能够正确的重现颜色,进而也可以正确的还原颜色。构图又涉及到取景,画内空间,画外空间等。我们看到的所有的影视作品,都是在一个有实际边框的银幕或屏幕中呈现出来的,这个边框就是景框,电影摄影的第一步就是将被摄物放放入景框中,这一过程被称为取景,电影是一种在对杂乱和多义的现实世界中选取有意义的,重要的或富于表现力的影像操作方式。大卫.波德威尔说:“可以从一定‘有利的位置’选择影像里的内容。规定了影像的范围。”这实质上是一种“局部凸显”的表现方式,也就是说,景框内所有的视觉内容都是被精选过的,这是一项被组织和加工过的视觉图式,它能有效的传达某种涵义。因此,取景是影视语言的表意系统的最初环节。
画内空间与画外空间,画面内的空间就是“画内空间”,可见的空间。电影观众首先面对的是一个可见的空间。这种“画内空间”的独特性在电影银幕上会更加突出。在一个黑暗的影院里,观众面对明亮的银幕,很容易进入一个虚幻的世界,这个虚幻的界与外部的现实世界是隔绝的(暂时的)。 观众在这样的情境下观看电影,必然会在心理上做好准备,并主动去理解与建构可见空间中呈现的各种信息,因此“画内空间”是影视语言表意生成的直接场所。然而,经过选取的“画内空间”的视觉内容以及所呈现出来的形式系统,在电影中并非是静态的、恒定的或封闭的。实际上,电影的“画内空间”与“画外空间”有着紧密联系。
做好画内空间和画外空间的联系有多种方法,比如,银幕中角色的出画入画(走进景框、走出景框),暗示画外空间的存在。另外,景框中人物向外投射的视线也会与画外空间取得积极的联系。特写镜头显示的是一个局部形象,完整的形象也会存在于观众的意识中。声音也会暗示更大的空间的存在。电影的叙事也会利用“画内空间”和“画外空间”的关联性来创造某种戏剧性效果。《一八二二》里拍摄的时候特别注意内外空间的联系,在KTV那场戏中,门内和门外就用到了空间联系。
再主要就是構图了,物像的位置安排:物像置于画面内中心或边缘的位置、或上活下,以及前景和背景的关系等:此外还有物像形状的大与小、色彩关系等因素。实际上,构图就是处理影像的空间关系,他与上面的“画内空间”和“画外空间”的概念有密切关系。物像置于画面中心位置比边缘看上去重要,特别是在群像的布局中,中心位置是视觉最先关注的地方,然而,在上与下的构图关系中,画面上半部分的事物看上去更加重要,画面中形体的大与小也会被用来暗示某些涵义。画面构图也可以在结构上有所作为,如封闭结构或开放结构。最应该主意的是景的大小和镜头焦距因此,景别的大小,起到不同的效果,焦距的长短也会影响效果。还要主意镜头视角,光线等问题。 场面调度,也是不可忽略的问题,电影的场面调度是对视听语言的各种元素的综合调度,因此涉及所有视听元素,如场景的调度、摄影机的调度、服装道具调度以及演员调度,等等。最为重要的是演员的走位与摄影机运动的配合,即“人际运动”的场面调度。
在我的微电影《一八二二》中,充分运用了各种元素的调度,比如,在KTV的那场戏中,利用KTV的音乐来衬托气氛。即显得和谐,又显得自然。
三、后期剪辑的规则及主意事项——连贯性剪辑
语言应当归属于一种“惯习规则”。电影语言或“惯习规则”并非在电影诞生之前就存在,而是在一次次的探索和实践过程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当格里菲斯将一个场已景中的剧情动作分割成若干个镜头来呈现时,就取得了与舞台戏剧不一样的效果,镜头演变为影像表现的基本单位,然后利用剪辑(逻辑的)将个别镜头加以组织,就可以获得一个 完整的影响意义,格里菲斯的表现方式经过后人的一次次实践和改造,最后形成一种经典剪辑的“惯习规则”。然而经典剪辑也只是多种“惯习规则”中的一种,却是我们在校园或各种实践,如公益广告、微电影中常用的,在我的微电影《一八二二》中,就是遵循经典剪辑的规则,即连贯性的剪辑。
经典剪辑,也称古典剪辑,是指由美国好莱坞电影制作体系发展起来的剪辑技术,经典剪辑包括:空间的连贯性——“180度轴线”系统,“180度轴线”系统与场面调度关系密切,是导演与摄影师在规划镜头调度中所需要遵循的一种策略。“180度轴线”系统的策略,是确保电影分镜下影像空间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在《一八二二》中所有的镜头都遵循这个原则。
“三镜头法”,是经典剪辑系统中剧情动作的分镜方法,即主镜头加“正反打”镜头。在主镜头中,对话的两个人物均出现在画面上,而且两个人物的空间布局较为均衡。在“三镜头法”中,主镜头为建立镜头,是为局部镜头提供一个空间框架,以及在镜头的组合中起到保持空间稳定的作用。
另外剪辑还应该注意动作顺接和视线顺接,视线顺接,是指上下两个镜头之间,通过人物视线的方向进行连接,视线顺接能够保证镜头之间剪辑的连贯性,也可以营造出场面的戏剧性气概。视线顺接非常符合经典剪辑的“期待与满足”心理模式。所谓动作顺接,是指上下两个镜头中的动作应当保持其连贯感,
我们还会用到省略剪辑,省略剪辑有很多方法如动作顺接,插入空镜头后和“叠画”的方法。此外,还有蒙太奇段落,,它是指一系列较短镜头的组合,用于对某一事件或情节的快速呈现。蒙太奇段落也可以用来营造某种气氛和状态。此外,蒙太奇段落也可以用来营造某种气氛和状态。蒙太奇段落也是一种省略剪辑的方式,常常用来表示时间消逝。在我的微电影《一八二二》中,多处用到了省略剪辑,例如天桥上的一场戏,男主角跟闺蜜在天桥穿着不同的衣服,走过的好几个来回,用变换的衣服,表示时间的流逝。
剪辑可以借助空镜头表现氛围,比如《一八二二》开场的火车,暗示流逝的时光,穿流的车辆也预示时间的流逝,在后期的剪辑中,我对故事的时间顺序也是做了调整的,把男主角和女孩闺蜜的相识放在了后面,就是想让大家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他们早认识,慢慢解开一场场的误会,然后寻找解开的点。对音乐的选举也是精心挑选,寻找一个最合适的的音乐,切合场景,不仅能衬托氛围,还能更好的表达感情。
四、微电影创作的分析与经验
随着移动新媒体的发展和网络视频业务的壮大,微电影引发的狂潮正在席卷中国,近几年,优秀的微电影大量涌出,各大网站也纷纷开启微电影计划,“娱乐、文化和欣赏活动的多样化本来跟观众的年龄分化关系不大,但微小的差别被喜欢讨好观众的创作者们无限扩大,结果就形成了这样的循环:电影观众有点年轻化,那我就做年轻人爱看的电影,老年观众越来越没有爱看的电影,观众就只剩下年轻人,那我只能拍给年轻人看的电影。”“这个过程是难以逆转的、任何国家的电影都无法逃避。在法国乃至西欧的电影史中,‘新浪潮’在这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将老年人赶走,把青年人留住。虽然现阶段,微电影的发展还不够成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但是,微电影的未来发展道路,必定会变得更为广阔,也会给互联网帶来更多的挑战和竞争力,不过,微电影得到了网络和受众的欢迎,理论的指导以及专业化的制作技能也是需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健康的发展。
经过拍摄《一八二二》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在实践中理论更好的结合,还懂得了很多小细节的东西,知道了从剧本,到拍摄再到剪辑中的很多问题,知道了剧本写作需要不断地修改,要尽量跟现实结合,才能运用到实践中,拍摄过程中,要注意不断地配合,默契。注意取景,构图,焦距,光线等等问题,否则,后期剪辑会遇到很多问题。
剪辑是一个大工程,后期剪辑遇到的问题最多,要不素材有问题要不就是剪辑软件遇到问题,再不就是剪辑遇到的难题,问题到处都在,以后不管拍摄还是剪辑,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为后期做好工作,还能起到节约时间,人力,无力的作用。
《一八二二》从开始写,到剪辑完成,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结合了很多人的创意和意见以及老师的指导,很感谢这次的成长和大家的陪伴,这是一个青春的话题,是一个疼痛的选择,也学到很多,希望他是大学一个值得纪念的美好回忆。
参考文献:
[1] 关大我:《影视语言》,东北师范大学。
[2] 大卫[2] ·波德威尔,克里斯汀·汤姆森 电影艺术:形势与风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15
[3] 马塞尔·马尔丹 电影语言【M】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37.
作者简介:范晓利(1991-),女,硕士,研究方向:工业设计工程,声音技术。
【关键词】:剧本阐述;影视语言;微电影;经典剪辑
随着不断的拍摄剪辑微电影,一些剪辑技巧及规则的实践和运用,使我们不断的掌握电影剪辑的方法和规则。随着经典剪辑的不断运用,我们也开始深入讨论经典剪辑的规则及运用,下面我通过我的毕业作品《一八二二》来作分析。
一、《一八二二》前期阐述
之所以在毕业前满怀激情的拍摄这个微电影,起初该只是很自私的想记录下一个所谓青春的东西,而且只属于我的青春。就开始筹划写一个剧本,又不想落入熟套的写青春爱情故事,就想着勾画出一个关于青春疼痛,选择的故事,因为我觉得青春可以不同,但疼痛都会拥有,选择更是无处不在。青春的疼痛就在于我们如何选择,且如何去接受和承担选择之后的结果。所以我把故事定位在“选择”。把选择作为支撑点。
《一八二二》,我想表达的是从18岁到22岁的青春年华,我觉得在这段时间我们经历最懵懂和最纠结的年华。我们有欢笑,有泪水,有期待,有纠结,有期待,有失望。最美的年华我们疯狂,我们狂妄,所以我们以为那是青春。
这是初衷,也是为什么写这个剧本的原因。然后我把主人公设定为一个青春期的女生,矛盾设定了对爱情和友情的选择与迷茫。故事的情节就是三个人之间错综的关系,他们面临爱情,友情所作出的选择即释放。所以三个角色的关系是,两个女孩是闺蜜。男孩是女主人公的男朋友,后来男孩发现女主角的闺蜜竟是自己很久前喜欢的一个人,所以开始了三个人错综的感情,他们不想伤害女主角,就选择了隐瞒,可是感情最终是听心底的声音的。接着就开始了他们的选择及忘却。
面对角色的设定和故事的发展还是很值得推敲的,有个编剧说如果你想围绕一个主题写一个故事,那么你脑袋里出现第一个故事的时候否定它,第二个还要否定,第三个差不多就
可以了,因为前两个你能想到,别人也可以。第三个的时候多少就有些脱俗了。所以再三构思,三天左右的时间写出了剧本及分镜头脚本。
编剧是一个重要的桥梁作用,亲身体验了一把编和导的作用。深深的感受到了剧本对后期拍摄和剪辑所带来的影响。
二、微电影《一八二二》的拍摄进展阶段
剧本定稿后我开始准备阶段的工作,首先开始选演员,需要一个男生两个女生,男生我想找一个调皮又不失稳重的人,帅气又不失雅致。就找了我们工作室6组的一个学弟,11电编的易天驰,两个女生是他帮我联系的,同是11级的,一个叫魏美超,一个叫刘妍很清秀的两个小姑娘。很活泼也很聪明。然后通过易天驰联系我们四个见了一个面,讨论了下微电影的拍摄计划,安排了进程,我们有KTV,索菲亚,校园,松花江边,天桥5场戏,我们按距离远近,先把校园和KTV两场戏拍摄了,我觉得拍摄过程是最费心的,首先,应该是地点的选择及时间安排,要考虑到每个人因为的时间问题。还要考虑到天气问题,拍在江边的一场戏的因为当时风太大,收音又不好再后期剪辑的时候整场戏都废掉了,觉得很可惜,这些问题以后都得注意。然后就是配合度的问题,一定要商量好,这样配合好,就等于节省了时间和费用。
最后,拍摄最该注意的就是拍摄的质量和构图,质量涉及到调制,拍摄之前一定要注意白平衡,光线,这些基本的问题,才能保证拍摄的质量。调整白平衡使摄像机能够正确的重现颜色,进而也可以正确的还原颜色。构图又涉及到取景,画内空间,画外空间等。我们看到的所有的影视作品,都是在一个有实际边框的银幕或屏幕中呈现出来的,这个边框就是景框,电影摄影的第一步就是将被摄物放放入景框中,这一过程被称为取景,电影是一种在对杂乱和多义的现实世界中选取有意义的,重要的或富于表现力的影像操作方式。大卫.波德威尔说:“可以从一定‘有利的位置’选择影像里的内容。规定了影像的范围。”这实质上是一种“局部凸显”的表现方式,也就是说,景框内所有的视觉内容都是被精选过的,这是一项被组织和加工过的视觉图式,它能有效的传达某种涵义。因此,取景是影视语言的表意系统的最初环节。
画内空间与画外空间,画面内的空间就是“画内空间”,可见的空间。电影观众首先面对的是一个可见的空间。这种“画内空间”的独特性在电影银幕上会更加突出。在一个黑暗的影院里,观众面对明亮的银幕,很容易进入一个虚幻的世界,这个虚幻的界与外部的现实世界是隔绝的(暂时的)。 观众在这样的情境下观看电影,必然会在心理上做好准备,并主动去理解与建构可见空间中呈现的各种信息,因此“画内空间”是影视语言表意生成的直接场所。然而,经过选取的“画内空间”的视觉内容以及所呈现出来的形式系统,在电影中并非是静态的、恒定的或封闭的。实际上,电影的“画内空间”与“画外空间”有着紧密联系。
做好画内空间和画外空间的联系有多种方法,比如,银幕中角色的出画入画(走进景框、走出景框),暗示画外空间的存在。另外,景框中人物向外投射的视线也会与画外空间取得积极的联系。特写镜头显示的是一个局部形象,完整的形象也会存在于观众的意识中。声音也会暗示更大的空间的存在。电影的叙事也会利用“画内空间”和“画外空间”的关联性来创造某种戏剧性效果。《一八二二》里拍摄的时候特别注意内外空间的联系,在KTV那场戏中,门内和门外就用到了空间联系。
再主要就是構图了,物像的位置安排:物像置于画面内中心或边缘的位置、或上活下,以及前景和背景的关系等:此外还有物像形状的大与小、色彩关系等因素。实际上,构图就是处理影像的空间关系,他与上面的“画内空间”和“画外空间”的概念有密切关系。物像置于画面中心位置比边缘看上去重要,特别是在群像的布局中,中心位置是视觉最先关注的地方,然而,在上与下的构图关系中,画面上半部分的事物看上去更加重要,画面中形体的大与小也会被用来暗示某些涵义。画面构图也可以在结构上有所作为,如封闭结构或开放结构。最应该主意的是景的大小和镜头焦距因此,景别的大小,起到不同的效果,焦距的长短也会影响效果。还要主意镜头视角,光线等问题。 场面调度,也是不可忽略的问题,电影的场面调度是对视听语言的各种元素的综合调度,因此涉及所有视听元素,如场景的调度、摄影机的调度、服装道具调度以及演员调度,等等。最为重要的是演员的走位与摄影机运动的配合,即“人际运动”的场面调度。
在我的微电影《一八二二》中,充分运用了各种元素的调度,比如,在KTV的那场戏中,利用KTV的音乐来衬托气氛。即显得和谐,又显得自然。
三、后期剪辑的规则及主意事项——连贯性剪辑
语言应当归属于一种“惯习规则”。电影语言或“惯习规则”并非在电影诞生之前就存在,而是在一次次的探索和实践过程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当格里菲斯将一个场已景中的剧情动作分割成若干个镜头来呈现时,就取得了与舞台戏剧不一样的效果,镜头演变为影像表现的基本单位,然后利用剪辑(逻辑的)将个别镜头加以组织,就可以获得一个 完整的影响意义,格里菲斯的表现方式经过后人的一次次实践和改造,最后形成一种经典剪辑的“惯习规则”。然而经典剪辑也只是多种“惯习规则”中的一种,却是我们在校园或各种实践,如公益广告、微电影中常用的,在我的微电影《一八二二》中,就是遵循经典剪辑的规则,即连贯性的剪辑。
经典剪辑,也称古典剪辑,是指由美国好莱坞电影制作体系发展起来的剪辑技术,经典剪辑包括:空间的连贯性——“180度轴线”系统,“180度轴线”系统与场面调度关系密切,是导演与摄影师在规划镜头调度中所需要遵循的一种策略。“180度轴线”系统的策略,是确保电影分镜下影像空间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在《一八二二》中所有的镜头都遵循这个原则。
“三镜头法”,是经典剪辑系统中剧情动作的分镜方法,即主镜头加“正反打”镜头。在主镜头中,对话的两个人物均出现在画面上,而且两个人物的空间布局较为均衡。在“三镜头法”中,主镜头为建立镜头,是为局部镜头提供一个空间框架,以及在镜头的组合中起到保持空间稳定的作用。
另外剪辑还应该注意动作顺接和视线顺接,视线顺接,是指上下两个镜头之间,通过人物视线的方向进行连接,视线顺接能够保证镜头之间剪辑的连贯性,也可以营造出场面的戏剧性气概。视线顺接非常符合经典剪辑的“期待与满足”心理模式。所谓动作顺接,是指上下两个镜头中的动作应当保持其连贯感,
我们还会用到省略剪辑,省略剪辑有很多方法如动作顺接,插入空镜头后和“叠画”的方法。此外,还有蒙太奇段落,,它是指一系列较短镜头的组合,用于对某一事件或情节的快速呈现。蒙太奇段落也可以用来营造某种气氛和状态。此外,蒙太奇段落也可以用来营造某种气氛和状态。蒙太奇段落也是一种省略剪辑的方式,常常用来表示时间消逝。在我的微电影《一八二二》中,多处用到了省略剪辑,例如天桥上的一场戏,男主角跟闺蜜在天桥穿着不同的衣服,走过的好几个来回,用变换的衣服,表示时间的流逝。
剪辑可以借助空镜头表现氛围,比如《一八二二》开场的火车,暗示流逝的时光,穿流的车辆也预示时间的流逝,在后期的剪辑中,我对故事的时间顺序也是做了调整的,把男主角和女孩闺蜜的相识放在了后面,就是想让大家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他们早认识,慢慢解开一场场的误会,然后寻找解开的点。对音乐的选举也是精心挑选,寻找一个最合适的的音乐,切合场景,不仅能衬托氛围,还能更好的表达感情。
四、微电影创作的分析与经验
随着移动新媒体的发展和网络视频业务的壮大,微电影引发的狂潮正在席卷中国,近几年,优秀的微电影大量涌出,各大网站也纷纷开启微电影计划,“娱乐、文化和欣赏活动的多样化本来跟观众的年龄分化关系不大,但微小的差别被喜欢讨好观众的创作者们无限扩大,结果就形成了这样的循环:电影观众有点年轻化,那我就做年轻人爱看的电影,老年观众越来越没有爱看的电影,观众就只剩下年轻人,那我只能拍给年轻人看的电影。”“这个过程是难以逆转的、任何国家的电影都无法逃避。在法国乃至西欧的电影史中,‘新浪潮’在这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将老年人赶走,把青年人留住。虽然现阶段,微电影的发展还不够成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但是,微电影的未来发展道路,必定会变得更为广阔,也会给互联网帶来更多的挑战和竞争力,不过,微电影得到了网络和受众的欢迎,理论的指导以及专业化的制作技能也是需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健康的发展。
经过拍摄《一八二二》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在实践中理论更好的结合,还懂得了很多小细节的东西,知道了从剧本,到拍摄再到剪辑中的很多问题,知道了剧本写作需要不断地修改,要尽量跟现实结合,才能运用到实践中,拍摄过程中,要注意不断地配合,默契。注意取景,构图,焦距,光线等等问题,否则,后期剪辑会遇到很多问题。
剪辑是一个大工程,后期剪辑遇到的问题最多,要不素材有问题要不就是剪辑软件遇到问题,再不就是剪辑遇到的难题,问题到处都在,以后不管拍摄还是剪辑,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为后期做好工作,还能起到节约时间,人力,无力的作用。
《一八二二》从开始写,到剪辑完成,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结合了很多人的创意和意见以及老师的指导,很感谢这次的成长和大家的陪伴,这是一个青春的话题,是一个疼痛的选择,也学到很多,希望他是大学一个值得纪念的美好回忆。
参考文献:
[1] 关大我:《影视语言》,东北师范大学。
[2] 大卫[2] ·波德威尔,克里斯汀·汤姆森 电影艺术:形势与风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15
[3] 马塞尔·马尔丹 电影语言【M】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37.
作者简介:范晓利(1991-),女,硕士,研究方向:工业设计工程,声音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