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关系到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而且其中还包含了很多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还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效果。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注重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通过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采用多种阅读方法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还要鼓励学生多阅读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这都有助于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措施
引言: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与经验的结晶,是留给我们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文化自信”中包含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初中语文新大纲指出“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由此,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挖掘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要采取有效教学措施,促进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的接纳与吸收。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
为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师应该立足于语文教材,注重深入挖掘教材中深厚的传统文化,在知识教学的同时进行渗透,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很多的古诗词和文言文,选入的作品都是名家的经典篇章,并且通过分析这些文章的创作背景,也能对当时的时代环境有一个更好的了解,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增加知识储备,提高文化素养和内涵。另外,通过对一些现代优秀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也能帮助学生了解其中的传统文化精神内涵,从而让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1]。例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这篇课文,就蕴含着作者对父亲深厚的爱,将中华民族的孝敬美德体现了出来,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重挖掘和把握这样的内涵,让学生们懂得體谅父母,感恩父母。
二、通过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情境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在教学中营造与创设一种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去学习。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时,也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来导入新课,让学生能更好地代入情境,从而导入文本的教学,更好地开展进一步的传统文化渗透教学[2]。情境的创设是情境教学法的关键所在,教师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学情与具体的课程内容,情景创设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借助于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就为情景的创设提供了很大便利,再就是对话情境也是最简单的运用方式。例如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这是一首意境悠远、充满恬静雅致的田园诗歌,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诗词的经典之作,其中蕴含着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哲理所思。为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得到情感上的熏陶,感受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魅力,笔者采取对话的方式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诗人吗?他不屑名利,不事权贵,向往恬静安宁的田园生活,他耕种于山野,一生喜爱菊花。千年过去了,他的诗歌还在流传,大家想一想,我说的这位诗人是谁呢?”通过笔者的语言引导,学生们很容易被代入情境,对要学习的诗歌产生了兴趣,也为笔者进一步开展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提供了好的基础与前提。
三、采用多种阅读方法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
阅读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有精读、泛读、朗读、默读、批注式阅读等多种,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要讲授的文本与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选择适当的阅读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代入文本情境,在文本的阅读中逐步理解文本蕴含的情感与思想、文化与内涵,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3]。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互动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品格。笔者在讲授《富贵不能淫》时,考虑到这是孟子的名篇,闪耀着思想与人格的光辉,在历史上也影响了不少仁人志士,也是传统儒家文化的经典。为了让学生感受并受到传统文化的感染,笔者先让学生通过查看注释、查阅工具书等手段来对一些不懂的古汉语字词的含义有所了解,对一些关键的词句笔者会加以阐释。然后让学生先进行泛读,在学生了解文意的基础上,细细品读文本,特别是文本中的排比句式,学生要反复诵读与咀嚼,感受文本的气势与其中蕴含的思想哲理,认识到大丈夫之道是对仁、义、礼的坚守。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的应用,学生们能逐步被文本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所感染,理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也对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起到了隐性的教育作用。
四、鼓励学生多阅读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相关的传统文化经典书籍,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修身养性,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可以整理推荐一些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传统文化书籍书目清单,让学生们进行批注式阅读,定期收回学生们的阅读笔记或阅读感悟[4]。笔者为在班里营造阅读传统文化书籍的氛围,经常会根据课程内容与学生学情来推荐传统文化书籍,如《论语》《孟子》等思想类传统文化典籍,诗词等传统文化文学书籍等,笔者还在班里组织一些读书沙龙活动,让学生们相互分享与交流在阅读传统文化书籍中的心得与收获,逐步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结束语: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在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创新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将传统文化内容与语文知识充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将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植根于学生心中。
参考文献:
[1]盛华玲.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以古诗教学为例[J].新课程(中学),2018(11):214-215.
[2]王昕喆. 渗透传统文化 彰显别样风采——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10):178.
[3]孙小明.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J].新课程(中),2018(09):223.
[4]董朝辉.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16):38.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措施
引言: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与经验的结晶,是留给我们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文化自信”中包含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初中语文新大纲指出“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由此,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挖掘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要采取有效教学措施,促进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的接纳与吸收。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
为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师应该立足于语文教材,注重深入挖掘教材中深厚的传统文化,在知识教学的同时进行渗透,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很多的古诗词和文言文,选入的作品都是名家的经典篇章,并且通过分析这些文章的创作背景,也能对当时的时代环境有一个更好的了解,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增加知识储备,提高文化素养和内涵。另外,通过对一些现代优秀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也能帮助学生了解其中的传统文化精神内涵,从而让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1]。例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这篇课文,就蕴含着作者对父亲深厚的爱,将中华民族的孝敬美德体现了出来,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重挖掘和把握这样的内涵,让学生们懂得體谅父母,感恩父母。
二、通过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情境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在教学中营造与创设一种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去学习。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时,也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来导入新课,让学生能更好地代入情境,从而导入文本的教学,更好地开展进一步的传统文化渗透教学[2]。情境的创设是情境教学法的关键所在,教师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学情与具体的课程内容,情景创设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借助于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就为情景的创设提供了很大便利,再就是对话情境也是最简单的运用方式。例如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这是一首意境悠远、充满恬静雅致的田园诗歌,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诗词的经典之作,其中蕴含着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哲理所思。为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得到情感上的熏陶,感受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魅力,笔者采取对话的方式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诗人吗?他不屑名利,不事权贵,向往恬静安宁的田园生活,他耕种于山野,一生喜爱菊花。千年过去了,他的诗歌还在流传,大家想一想,我说的这位诗人是谁呢?”通过笔者的语言引导,学生们很容易被代入情境,对要学习的诗歌产生了兴趣,也为笔者进一步开展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提供了好的基础与前提。
三、采用多种阅读方法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
阅读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有精读、泛读、朗读、默读、批注式阅读等多种,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要讲授的文本与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选择适当的阅读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代入文本情境,在文本的阅读中逐步理解文本蕴含的情感与思想、文化与内涵,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3]。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互动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品格。笔者在讲授《富贵不能淫》时,考虑到这是孟子的名篇,闪耀着思想与人格的光辉,在历史上也影响了不少仁人志士,也是传统儒家文化的经典。为了让学生感受并受到传统文化的感染,笔者先让学生通过查看注释、查阅工具书等手段来对一些不懂的古汉语字词的含义有所了解,对一些关键的词句笔者会加以阐释。然后让学生先进行泛读,在学生了解文意的基础上,细细品读文本,特别是文本中的排比句式,学生要反复诵读与咀嚼,感受文本的气势与其中蕴含的思想哲理,认识到大丈夫之道是对仁、义、礼的坚守。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的应用,学生们能逐步被文本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所感染,理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也对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起到了隐性的教育作用。
四、鼓励学生多阅读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相关的传统文化经典书籍,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修身养性,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可以整理推荐一些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传统文化书籍书目清单,让学生们进行批注式阅读,定期收回学生们的阅读笔记或阅读感悟[4]。笔者为在班里营造阅读传统文化书籍的氛围,经常会根据课程内容与学生学情来推荐传统文化书籍,如《论语》《孟子》等思想类传统文化典籍,诗词等传统文化文学书籍等,笔者还在班里组织一些读书沙龙活动,让学生们相互分享与交流在阅读传统文化书籍中的心得与收获,逐步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结束语: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在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创新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将传统文化内容与语文知识充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将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植根于学生心中。
参考文献:
[1]盛华玲.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以古诗教学为例[J].新课程(中学),2018(11):214-215.
[2]王昕喆. 渗透传统文化 彰显别样风采——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10):178.
[3]孙小明.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J].新课程(中),2018(09):223.
[4]董朝辉.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