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信息之间的交流,更是一种对文本人文之美的赏析,具有一定的人文性和艺术性。正是在这样的教学要求下,注重语文教学的艺术,不仅能够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加深对文本知识的内化生成。这种教学艺术的运用,就是要在多元化教学思维模式的引领下,让学生能够更为自由、轻松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充分感知丰富的人文之美。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艺术策略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认为,语文学习就是要在发挥学生语文学习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注重学习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作用,依据教学文本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通过展现富有生活化的艺术情境教学,不仅可以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还有助于学生在充分的领略语文人文之美的基础上,深化学生的认识,真正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1.利用自主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新课程语文教学在关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基础上,特别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尤其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方法,是语文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来激活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一方面,注意调动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理解和感悟。
对此,笔者以为,运用适当的教学艺术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运用教学艺术:(1)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愿意进行自主学习;(2)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运用多元化的学习思维进行学习,特别是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来进行理解和感悟;(3)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身的学习才能,来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信心。
例如,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第二专题的“求学之道”韩愈的《师说》教学中,笔者为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运用了如下的教学艺术,要求学生围绕“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意思进行探究:(1)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知晓文章的大意;(2)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找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有关证据材料;(3)建议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并有所见解,要求他们能够写出自己的感受。这样的教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思维也得到了充分的激活,满足了他们学习发展的需要。
2.注重教学过程的艺术,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新课程语文教学认为,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展示自身才华的舞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以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教学主导作用,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思维模式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感悟文本知识,获得丰富的知识底蕴和文化内涵。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学过程的艺术,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主要体现在:(1)允许学生选用自己最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让他们有一定的自由学习空间;(2)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运用朗读、默读等多种方式对文本的内容进行理解感悟;(3)教师的妙语导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活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4)注重设计悬念,让学生能够在充满神奇的学习环境下,进一步思考感悟,获得正确的认识。
例如,在《声声慢》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为了激活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使学习过程更具丰富性和情感性,特运用了如下的教学艺术:(1)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来了解作者李清照及其艺术成就,让学生对她的词有一定的初步感受;(2)教师设置思考探究题目:①该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请利用词中语句进行回答;②该词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③词中的叠词运用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3)要求学生选用自己最喜欢的阅读方式进行阅读,并能够结合上述的思考题进行理解感悟;(4)鼓励学生在阅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过程中,说出自己的心理感受,进而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3.通过师生互动,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一位特级语文教师曾经说过:一堂语文课应该是书声朗朗、议论纷纷、感情深深。笔者以为,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模式的运用,一方面,便于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另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情感体验,促进他们知识的不断内化生成。
教师应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充当多面手的角色:像一个出色的导游,带领学生去领略文本中的处处美景;像一个睿智的演说家,引导学生去针砭文本中的各种弊端;还像一个优秀的乐手,时刻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中形象的情感达成和谐的共鸣。这样的互动模式,不仅是学生所期盼的,还是学生在今后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动力。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互动的教学模式来激活学生的学习激情。例如,在《雷雨》的学习过程中,笔者就通过师生分别扮演戏剧中角色的方式来进行师生互动,从教学的效果反映来看,此方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增强了他们的情感体验。这样的互动模式不仅让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还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提高了教学效果。
总之,丰富多彩的生活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藏,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妨用心灵去和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用我们宽阔的思维去领悟其中深邃的思想,用我们的激情去感悟其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这样的教学艺术正是新课程语文教学和学生学习发展需要所不可缺少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2]刘琼.语文教学与情感心理[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9,(5).
[3]曹明海.感应与塑造——语文审美教育论[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6.
[4]任桂平.文化视野中的语文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6.6.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艺术策略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认为,语文学习就是要在发挥学生语文学习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注重学习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作用,依据教学文本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通过展现富有生活化的艺术情境教学,不仅可以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还有助于学生在充分的领略语文人文之美的基础上,深化学生的认识,真正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1.利用自主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新课程语文教学在关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基础上,特别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尤其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方法,是语文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来激活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一方面,注意调动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理解和感悟。
对此,笔者以为,运用适当的教学艺术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运用教学艺术:(1)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愿意进行自主学习;(2)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运用多元化的学习思维进行学习,特别是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来进行理解和感悟;(3)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身的学习才能,来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信心。
例如,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第二专题的“求学之道”韩愈的《师说》教学中,笔者为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运用了如下的教学艺术,要求学生围绕“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意思进行探究:(1)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知晓文章的大意;(2)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找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有关证据材料;(3)建议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并有所见解,要求他们能够写出自己的感受。这样的教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思维也得到了充分的激活,满足了他们学习发展的需要。
2.注重教学过程的艺术,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新课程语文教学认为,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展示自身才华的舞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以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教学主导作用,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思维模式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感悟文本知识,获得丰富的知识底蕴和文化内涵。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学过程的艺术,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主要体现在:(1)允许学生选用自己最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让他们有一定的自由学习空间;(2)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运用朗读、默读等多种方式对文本的内容进行理解感悟;(3)教师的妙语导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活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4)注重设计悬念,让学生能够在充满神奇的学习环境下,进一步思考感悟,获得正确的认识。
例如,在《声声慢》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为了激活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使学习过程更具丰富性和情感性,特运用了如下的教学艺术:(1)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来了解作者李清照及其艺术成就,让学生对她的词有一定的初步感受;(2)教师设置思考探究题目:①该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请利用词中语句进行回答;②该词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③词中的叠词运用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3)要求学生选用自己最喜欢的阅读方式进行阅读,并能够结合上述的思考题进行理解感悟;(4)鼓励学生在阅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过程中,说出自己的心理感受,进而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3.通过师生互动,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一位特级语文教师曾经说过:一堂语文课应该是书声朗朗、议论纷纷、感情深深。笔者以为,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模式的运用,一方面,便于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另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情感体验,促进他们知识的不断内化生成。
教师应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充当多面手的角色:像一个出色的导游,带领学生去领略文本中的处处美景;像一个睿智的演说家,引导学生去针砭文本中的各种弊端;还像一个优秀的乐手,时刻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中形象的情感达成和谐的共鸣。这样的互动模式,不仅是学生所期盼的,还是学生在今后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动力。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互动的教学模式来激活学生的学习激情。例如,在《雷雨》的学习过程中,笔者就通过师生分别扮演戏剧中角色的方式来进行师生互动,从教学的效果反映来看,此方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增强了他们的情感体验。这样的互动模式不仅让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还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提高了教学效果。
总之,丰富多彩的生活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藏,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妨用心灵去和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用我们宽阔的思维去领悟其中深邃的思想,用我们的激情去感悟其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这样的教学艺术正是新课程语文教学和学生学习发展需要所不可缺少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2]刘琼.语文教学与情感心理[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9,(5).
[3]曹明海.感应与塑造——语文审美教育论[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6.
[4]任桂平.文化视野中的语文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