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是一门时间多、事件多的学科。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还是为了教而教,只会照本宣科,不注重教法的改进,致使历史学科成为学生不乐意的一门课。为此,我提出以下几点拙见。
一、 理清思路
上历史课的老师必须认真学习、钻研教材,纵观教材全局,不要备一节课上
一节课,应该把整个教材内容揉合起来,再把它化为几个时间段进行教学。这样,就能让学生掌握整个教材的知识结构,学生才容易记准历史时间和历史事件,学起来比较轻松。
例如,初二的《历史》讲的是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首先,把近代史和现代史的时间段划分一下,即1840年至1949年为近代史,1949年至20世纪90年代为现代史。其次,把近代史和现代史划分为几个时期。用图表表示为:1840年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49年(1919年北伐战争时期1927年土地革命时期1937年抗日战争时期1945年解放战争时期1949年)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6年出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等左的错误时期1966年“文革”时期1976年、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20世纪90年代。再次,用归纳法、穿串法分别去记每个时期的历史时间和历史事件。如,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至1919年)里的历史事件用归纳法归纳为:五次侵华战争、七次爱国运动。然后让学生记住哪五次侵华战争,哪七次爱国运动。再把五次侵华战争和七次爱国运动联系起来讲解。这就能使学生掌握整体知识。再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至1949年)里的历史时间和历史事件用穿串法把它穿为: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1920年,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第一次合作,黄埔军校建立。1925年,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国民政府改组,汪精卫任主席。1926年,国民党北伐。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宁汉合流。同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军队,毛泽东在湘赣边界地区发动秋收起义。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职”,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1929年,朱德、毛泽东开辟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1930年,共产党在全国共有大小根据地15个,红军发展到10万人。1931年,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召开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以瑞金为首都。同年9月18日,日本向我国发动了九·一八事变。1930年至1931年,毛泽东率领红军采取诱敌深入、各个击破,在运动中消灭敌人等战略战术,粉碎了蒋介石对中央根据地三次军事“围剿”。……1948年、1949年,共产党军队向国民党军队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1949年4月,共产党军队又向国民党军队发动渡江战役,统治了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被打垮,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胜利。这种穿串法易使学生接受,对历史的学习感兴趣,也便于给学生复习。
二、 上课时应抛开教案,对所讲的知识应成竹在胸,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出来
作为一名上历史课的教师,如果对所讲的内容不熟悉,看一下教案讲一句,
甚至照本宣科,到头来恐怕连自己都不知道讲什么,怎么能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呢?
三、 上课时力求表达艺术
我们老师上课是否能吸引学生,就要看老师的表达能力是否强。如果我们老师上课时表达的语言简洁、准确、生动、形象、幽默,加上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不带口头禅,讲出美感来,就能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否则,我们所讲的内容就对学生失去了吸引力,上课就意味着不成功。
四、 树立“学生是课堂主人”的观点
在传统教学中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一节课上教师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听得乏味,死气沉沉,时间长了,学生厌倦,其积极性、创造性就没了,影响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上活历史课,就必须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一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法,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
五、 要理论联系实际
如,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现代
文化和社会生活”这些章节时,要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要组织学生观看反映新中国成立前后历史状况的电影或电视剧。让学生形象地感受丰富的历史知识,拓展历史思维。
2、进行“文革”经历访谈。访问长辈,了解他们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经历,听取长辈对“文革”的看法,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关“文革”的历史知识,了解“文革”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乃至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深刻影响。
3、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调查,使学生更好地感受生活,了解改革开放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感情。
总之,我们历史老师要想上好历史课,必须注意以上五个问题,学会以重大线索整体把握历史知识,并能自行归纳历史事件的纵横联系。这样,我们对历史的教学水平才能逐步得到提高。
一、 理清思路
上历史课的老师必须认真学习、钻研教材,纵观教材全局,不要备一节课上
一节课,应该把整个教材内容揉合起来,再把它化为几个时间段进行教学。这样,就能让学生掌握整个教材的知识结构,学生才容易记准历史时间和历史事件,学起来比较轻松。
例如,初二的《历史》讲的是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首先,把近代史和现代史的时间段划分一下,即1840年至1949年为近代史,1949年至20世纪90年代为现代史。其次,把近代史和现代史划分为几个时期。用图表表示为:1840年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49年(1919年北伐战争时期1927年土地革命时期1937年抗日战争时期1945年解放战争时期1949年)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6年出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等左的错误时期1966年“文革”时期1976年、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20世纪90年代。再次,用归纳法、穿串法分别去记每个时期的历史时间和历史事件。如,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至1919年)里的历史事件用归纳法归纳为:五次侵华战争、七次爱国运动。然后让学生记住哪五次侵华战争,哪七次爱国运动。再把五次侵华战争和七次爱国运动联系起来讲解。这就能使学生掌握整体知识。再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至1949年)里的历史时间和历史事件用穿串法把它穿为: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1920年,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第一次合作,黄埔军校建立。1925年,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国民政府改组,汪精卫任主席。1926年,国民党北伐。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宁汉合流。同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军队,毛泽东在湘赣边界地区发动秋收起义。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职”,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1929年,朱德、毛泽东开辟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1930年,共产党在全国共有大小根据地15个,红军发展到10万人。1931年,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召开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以瑞金为首都。同年9月18日,日本向我国发动了九·一八事变。1930年至1931年,毛泽东率领红军采取诱敌深入、各个击破,在运动中消灭敌人等战略战术,粉碎了蒋介石对中央根据地三次军事“围剿”。……1948年、1949年,共产党军队向国民党军队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1949年4月,共产党军队又向国民党军队发动渡江战役,统治了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被打垮,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胜利。这种穿串法易使学生接受,对历史的学习感兴趣,也便于给学生复习。
二、 上课时应抛开教案,对所讲的知识应成竹在胸,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出来
作为一名上历史课的教师,如果对所讲的内容不熟悉,看一下教案讲一句,
甚至照本宣科,到头来恐怕连自己都不知道讲什么,怎么能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呢?
三、 上课时力求表达艺术
我们老师上课是否能吸引学生,就要看老师的表达能力是否强。如果我们老师上课时表达的语言简洁、准确、生动、形象、幽默,加上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不带口头禅,讲出美感来,就能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否则,我们所讲的内容就对学生失去了吸引力,上课就意味着不成功。
四、 树立“学生是课堂主人”的观点
在传统教学中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一节课上教师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听得乏味,死气沉沉,时间长了,学生厌倦,其积极性、创造性就没了,影响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上活历史课,就必须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一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法,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
五、 要理论联系实际
如,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现代
文化和社会生活”这些章节时,要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要组织学生观看反映新中国成立前后历史状况的电影或电视剧。让学生形象地感受丰富的历史知识,拓展历史思维。
2、进行“文革”经历访谈。访问长辈,了解他们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经历,听取长辈对“文革”的看法,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关“文革”的历史知识,了解“文革”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乃至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深刻影响。
3、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调查,使学生更好地感受生活,了解改革开放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感情。
总之,我们历史老师要想上好历史课,必须注意以上五个问题,学会以重大线索整体把握历史知识,并能自行归纳历史事件的纵横联系。这样,我们对历史的教学水平才能逐步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