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依恋红毯子

来源 :祝你幸福·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L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子两岁两个月了,识得400多个字,会讲故事,在自理能力方面表现也不错,比如收拾玩具、洗脸、穿鞋、自己吃饭等,比同龄孩子要做得好些。可是就在半年前,我却为儿子辞掉了工作,因为儿子患上了孤独症。
  此事还得从儿子一周岁说起。这之前,都是我一个人带,到他满周岁时,我准备上班,只得将儿子送到老家,让爷爷奶奶带。开始的一段日子,公公婆婆怕我们担心,总说孩子一切都好,也说起儿子的一些趣事,并提到儿子睡觉时要抱着被子才能入睡。两个月后,婆婆终于说出了实情:儿子自到老家后,经常哭,不爱吃东西。他们担心这样下去,孩子会生病,最后婆婆决定来我们这里带孙子。
  仅仅两个月,儿子的小脸变得尖瘦,让我自责不已;而儿子忧伤的眼神及淡漠的表情,更让我心痛得发抖。
  不可思议的是,儿子回到家并没有对我表现出特别的依恋,却对一条儿童红毯子特别喜爱,总是抱着它,白天在家里拖着满屋子走,晚上睡觉必须把它紧紧抱在怀里,并用手不停地来回抚摸着才能安睡。如果把红毯子拿去洗,儿子会拼命地哭闹。家里来了客人,儿子竟会躲到房里抱着红毯子不出来,我生气时若责骂他,他就会把红毯子盖在头上。去亲戚家做客,儿了到了人家门口不进去,因为别人家里没有红毯子……
  有一次儿子住院,无论怎样哄劝都无法让他安然入睡。丈夫突然想起,孩子是不是要红毯子?赶紧回家拿来,儿子一见红毯子,立即露出笑容,抱着它,一会儿就沉沉睡去。同病房的病友都笑了,说妈妈不如一条红毯子,当时我心里不但伤感,而且有种异样的感觉,觉得儿子对红毯子的依恋应该不那么简单。
  儿子出院的那天,我悄悄把红毯子藏了起来,结果他哭闹不休,水米不进,丈夫责怪我不该“夺人之爱”。婆婆心疼地把红毯子拿给儿子,儿子一见红毯子,抢来紧紧地抱着,他从来也没有对我表现出如此的依恋。
  等儿子睡着时,我拿走了红毯子,然后坐在一旁观察。当儿子在翻身摸不到红毯子时,突然一下坐起来,用一种恐慌、尖锐的声音哭喊着“红毯子”。我希望可以温柔地抱着儿子哄劝他,可儿子连踢带打,不让我靠近。
  两个月过去了,我仍然无法从儿子那里拿走红毯子,作为一个母亲,我无法代替红毯子在儿子心中的位置。我知道不能再轻视儿子的表现,这已经是一种病态了。我看了很多育儿方面的书,又询问了医生,得知儿子的异常是一种轻微的孤独症的表现,可能与儿子一周岁时突然离开父母、缺乏安全感有关。我毅然决定辞职,我要走进儿子的内心世界,让儿子走出封闭的自我,重新成为健康快乐的孩子。
  我有计划地安排每一天,着重在拥抱及抚摸方面与儿子多接触。我不再让儿子像以前那样总在家看电视,而是带着沙滩玩具到海边玩沙,玩海水。我用夸张、刺激的方式与儿子玩耍,让儿子用小桶装水来淋我,然后拍打着海水追儿子。我发现儿子从淡漠、退缩到渐渐有了点热情,一上午的时间里,我终于看到,儿子几个月来第一次露出了笑容。
  晚上,以前儿子与婆婆睡,现在按计划与我睡。睡前我拿了几本彩色画报放在床上,用夸张的语气讲故事。开始儿子只是抱着红毯子,躲在墙角看着我。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强行把他抱出来,而是不停地讲故事,以吸引他靠近我,后来他慢慢向我靠拢来。儿子求知欲很强,要我不停地讲。这是几个月来,儿子与我最亲密、最自然的接触,也是我的第二步成功。
  那天晚上我让儿子尽情玩,不停地做游戏和讲故事,不再像以前那样要求他必须在9点钟睡觉。等儿子筋疲力尽抱着红毯子准备睡觉时,我一边讲故事一边抚摸儿子的背。儿子慢慢地放松了,不再嚷着要我“走开”,他不时格格地笑,最后在我的抚摸下酣然睡去。
  我知道,要让儿子走出封闭的天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我要努力,我一定能成功。连续几天,我带着儿子去种花,玩泥土,教给他知识,让儿子接触大自然。在与儿子相处时,我经常用夸张的表情及声音唱儿歌,做些滑稽的动作,让儿子感觉妈妈快乐的心。看着儿子格格地笑,只有经历过失去的我,才懂得什么是失而复得的感动。
  接下来,该锻炼儿子与小朋友相处的胆量和能力了。我带儿子到公园玩,许多小朋友在欢快地滑滑梯,开始儿子不敢上前,若是哪个小朋友兴奋地尖叫,儿子就惊恐万分,哭着要回家。我知道他又在想红毯子,在他心里只要有了红毯子,才是安全的。我搂抱儿子,轻声安慰并鼓励他。为了增加儿子与人接触,与小朋友一起协调地做游戏,我几乎每天都带着他到公共场所与小朋友玩耍。儿子从退缩到怯怯地靠近,直到与小朋友嬉笑着追逐。我每时每刻都在观察儿子的情绪变化,适时地用手势鼓励他,或及时地去安抚他。我的经验是,当他极度恐慌时,千万不要勉强孩子,若仅仅有些退缩,就要安慰并鼓励他,或者将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但不能间断对孩子的锻炼及安抚。
  两个月后,儿子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他会主动来抱我,亲我,我常常感动得热泪盈眶。我知道,儿子已经渐渐地走出了他封闭的心灵世界。
  半年过去了。在这段时间里,我从不让儿子单独玩耍,不让儿子处于“精神饥饿”状态,总是让他有事可干,以防他无聊时再去抱红毯子。如今,儿子活泼调皮又不失分寸,像个快乐的小天使,红毯子依然还是儿子的“朋友”,但他已不再对它过度依恋了。
  (编辑:乌耕)
  
   幸福感悟
  根据精神分析学,人的种种精神疾患,往往源于幼年的心灵创伤。
  根据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求理论,安全感排在第一位。
  一条红毯子,其中埋藏着复杂的精神密码。这位母亲解开了这些密码,读来饶有趣味又令人感动,同时给人启迪。
其他文献
莱斯丽在中国爱上了一个比她小的来自农村的青年,这段恋情让她泪流满面。    在密苏里大学学习期间,前几个月每天上午都安排语言课,我们共有两个老师。  一位名叫莱斯丽,她身材粗壮,五官有德国日尔曼民族的特征,精明干练。第一次上课,莱斯丽作自我介绍,说她曾在马来西亚、尼泊尔、中国的长沙等地作过英语外教,在中国度过的那两年使她对世界和生活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给自己的一生带来重大影响。  我们每个人分别
期刊
NO.1咱们幸福花园的新地图  为了让幸福花园更美丽更温馨,让大家多一些参与方式,暂时决定要划分为三大板块了。  第一大板块,当然还是咱们的“编读往来”。一直以来,咱们的读者与各位编辑书信、电话、邮件往来,其乐融融,我们荣幸成为一些读者朋友亲密的私人“顾问”,谢谢大家的信任。在您方便的时间,在您需要的时候,欢迎大家继续与我们保持联系。  第二大板块,是咱们的“读者、作者之星”。欢迎读者朋友在此展示
期刊
孔雀开屏了,婆婆像个孩子一样大叫:“凤凰,凤凰!”。    “我在家里天天跟鸡狗鹅鸭打交道,花那冤枉钱”  从对门传出婆婆洪亮如铜钟般的大嗓门:“自己家种的红薯,不值几个钱,别嫌孬就行,别嫌孬就行……”  不一会,对门大嫂笑盈盈地把她送出来,还说了一大堆感谢的话,我站在一旁只有尴尬地笑。  晚上和老公说起此事,他对婆婆说了城里和农村的区别,婆婆却不以为然。  第二天一大早,对门大嫂送过来三张动物园
期刊
男人也撒娇,新鲜吗?其实这已经是生活中经常上演的“剧目”,只是男人们顾及自己“强者”的面子不愿公开罢了。  男人撒娇有不同的原因和心态,但归结起来,无非以下几种:    犯懒荫榆的老公生得一副威风凛凛的大男人形象,但撒娇的本领却不亚于小女生。本来周五的晚饭应该他做,可他只买了菜回来,便蹙眉噘嘴地躺进沙发不起来了。荫榆问他怎么了,他有气无力地说:“没事,有点头痛。”荫榆忙着找药,他却缓缓地说:“唉,
期刊
每次拎着母亲宰好的鸡兔,和儿子在弯弯曲曲的乡间小道上走很久,我都不敢回头。我怕控制不住自己,因为我知道,身后的母亲还在张望和挥手……    春,那年我6岁  乡村的夜总是来得很早,风呼啸着穿过弄堂,桌上的煤油灯忽闪了几下。一旁的残垣上,凹凹凸凸,到处是泥巴掉了的痕迹,突兀的沙石上,煤油灯的影子被拉得老长。  "娃,快去把门关上。"是母亲有气无力的声音。  母亲已有好多日子没吃上一顿饱饭了,家里唯一
期刊
口诉/娟子  整理人/高中梅    我8岁那年,妈妈与爸爸离婚了。    我从来没喊过他一声“爸爸”  我10岁时,妈妈同我商量:“娟子,我该给你找个爸爸了,你看行吗?”我沉默了好长时间后说:“妈,我们这样不是挺好吗?”妈妈叹了一口气说:“傻孩子,这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哪,我们母女的生活也需要人照应呀。”我很不情愿地点了点头。  继父比妈妈大三岁,和妈妈在一个单位,是学校食堂里的厨师。听妈妈说,继父结
期刊
生命是一场华美的演出,爱是千年的宴席。如今各自是归人,若你也曾想起我,不如忘却。    那年的初秋,升高二,分文理科,换了新教室在五楼,朝阳的房间。  一个人背了大大的包,小心绕过一屋子的零乱嘈杂,挑个边角的位置安安静静坐下。那天穿了白衬衣蓝裙子,白跑鞋,是学校里若干单调女生中最普通的那个。  陈梓从一堆人里面悠闲地晃到我身边,两只手插在裤袋里,黑色的T恤,明亮的眼睛,坏坏地笑着问:“做你的同桌好
期刊
去年我嫁给了我们公司的老总,同时成为一个7岁女孩的妈妈。我发现自从我走进这个家庭,她对我表现出了很强的敌意和排斥。无论我怎么对她好,给她买礼物,她都不接纳我。最近我发现她总是从我的钱包里拿钱,我不知道该怎样处理这个问题。  上海 丽娜    这的确是个两难的情境:你不声张怕养成孩子偷拿的习惯;如果你内心有敌意,会感觉女儿的行为是对你的欺负和攻击;如果你告诉先生,他知道并训斥了女儿,你们可能会结下“
期刊
上期我们刊登了张津瑞的文章,他驾驭文字的能力,他深邃的思维,阳光般的心态,令人叹服。很多读者打电话或写信询问,张津瑞的父母是怎样教育孩子的?为此,我们采访张津瑞及他的父母,分享了孩子的成长过程。    温馨与快乐的成长  张津瑞的家,宽大的窗台下,放置着一个大大的鱼缸,阳光照进来,鱼儿自由地畅游。  清晨,张津瑞的妈妈曲秀锦起床后,第一件事拉开窗帘,让阳光洒满房间,“孩子,该吃饭了!”妈妈对金鱼说
期刊
下班回到家里,看见岳母正坐在沙发上垂泪,一问,才知道是她二姐家的女儿去世了,年龄还不到四十岁,留下俩十多岁的孩子。听岳母说,她去世的这个外甥女,端庄贤淑,为人善良,又能吃苦,只是身体不好。前几年病倒后,开始丈夫还能照料她,后来便疏远了,自己在外面开了一家小工厂,渐渐家也不回了,还和另外一个女人好上了,两个孩子也送到私立的寄宿制学校读书。因为丈夫不出钱,病就有一搭无一搭地治着,娘家人虽尽力接济,但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