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国耻意识不仅是历史教师的任务,思想政治教师也应该站在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的高度上,对广大青少年进行国耻意识教育。
从清朝末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人的命运始终与“国耻”意识紧密交织在一起,它既是民族主义思潮的催化剂,又是其重要表征之一。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上,教师既要让学生明白“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时刻牢记国耻,具有国耻意识,又要激励学生“以史为鉴”,努力学习,报效国家。下面,笔者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上,培养学生国耻意识应注意的事项。
一、注重“国荣意识”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国荣意识”教育是利用中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国防建设及科教发展实力取得的辉煌成就教育青少年,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国荣意识”,增强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对曾经创造及正在创造世界文明的伟大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产生对祖国和人民无限热爱的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心。
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可以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辉煌成果教育学生,让学生明白当下成绩来之不易,中国GDP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且仍然在以高速度增长着教师还要告诉学生美国为了扼杀中国经济,采取了各种卑劣手段,但中国前进的脚步是任何人、任何国家都阻挡不了的。教师要把这些素材提供给学生,让他们知道“国荣我荣”。一直以来,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自尊心,却忽视了培养国耻意识。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固然重要,然而“国荣意识”教育也不能忽视,它能帮助学生树立国耻意识与危机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教育,青少年能做到自信而不自大,知耻而不自卑,培养了谦虚谨慎的精神。
二、既让学生“知耻”,又让学生“明耻”,防止学生产生悲观情绪
在新形势下,教师加强国耻教育,能让学生树立国耻意识,牢记勿忘国耻,旨在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使命感、责任感、危机意识,知耻而后勇。笔者认为,只有讓学生懂得耻辱历史成因,才能为国学耻,为国争光。
近代屈辱史已成为不可更改的事实,但中国一直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国家,在历史长河中取得过辉煌的成就,只是在近代遭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在教学中国近代史时,教师要教导学生不要过于悲观和失望,因为现在的中国已经站起来了。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加强国耻意识教育的意义重大,弘扬民族精神刻不容缓。国耻教育使人永远铭记国耻,这种刻骨铭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巨大的精神力量和坚不可摧的意志,催人奋进,所以教师要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通过国耻教育,学生可以从沉痛的思想政治教训中懂得“国荣我荣,国耻我耻”的道理,让学生知道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我们坚持并取得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从而唤起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学生形成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三、国耻教育不囿于政治课内,而应开拓各种形式
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上,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国耻意识”,加强各民族团结的力量,使学生能够自觉捍卫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在生活中,如果出现有损民族和谐、危害国家尊严的行为,每位中学生都有责任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但教师也要告诉学生只有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才能想办法、找对策。在国际交往中,如果有外国人出言不逊,侮辱谩骂中国,每一位炎黄子孙都有义务维护民族尊严,维护国家利益,教师要让学生认清国荣与国耻的本质。
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国耻教育。如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布置作业,并提问:“在周一举行的全校师生升旗仪式上,你的感想是什么?”再如教师可以播放国耻纪录片,让学生从历史中感悟国耻,增强学生的国耻意识。
四、正确处理“知耻”“明耻”和“雪耻”的关系
“知耻”和“明耻”让学生明白落后就会挨打,促使学生发愤图强“雪耻”。爱国主义教育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但爱国主义教育要理性地进行,不能盲目排外,防止学生产生狭隘的民族意识,学生能牢记国耻,以史为鉴。总而言之,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共同体,提倡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学生应自觉维护世界各民族平等、团结,防止产生狭隘的民族主义意识。
参考文献:
[1]晨曦.新时期国耻教育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8,(74).
[2]李里峰.在民族与阶级之间:中共早期的“国耻”论述[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
(作者单位:甘肃省积石山县吹麻滩初级中学)
从清朝末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人的命运始终与“国耻”意识紧密交织在一起,它既是民族主义思潮的催化剂,又是其重要表征之一。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上,教师既要让学生明白“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时刻牢记国耻,具有国耻意识,又要激励学生“以史为鉴”,努力学习,报效国家。下面,笔者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上,培养学生国耻意识应注意的事项。
一、注重“国荣意识”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国荣意识”教育是利用中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国防建设及科教发展实力取得的辉煌成就教育青少年,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国荣意识”,增强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对曾经创造及正在创造世界文明的伟大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产生对祖国和人民无限热爱的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心。
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可以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辉煌成果教育学生,让学生明白当下成绩来之不易,中国GDP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且仍然在以高速度增长着教师还要告诉学生美国为了扼杀中国经济,采取了各种卑劣手段,但中国前进的脚步是任何人、任何国家都阻挡不了的。教师要把这些素材提供给学生,让他们知道“国荣我荣”。一直以来,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自尊心,却忽视了培养国耻意识。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固然重要,然而“国荣意识”教育也不能忽视,它能帮助学生树立国耻意识与危机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教育,青少年能做到自信而不自大,知耻而不自卑,培养了谦虚谨慎的精神。
二、既让学生“知耻”,又让学生“明耻”,防止学生产生悲观情绪
在新形势下,教师加强国耻教育,能让学生树立国耻意识,牢记勿忘国耻,旨在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使命感、责任感、危机意识,知耻而后勇。笔者认为,只有讓学生懂得耻辱历史成因,才能为国学耻,为国争光。
近代屈辱史已成为不可更改的事实,但中国一直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国家,在历史长河中取得过辉煌的成就,只是在近代遭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在教学中国近代史时,教师要教导学生不要过于悲观和失望,因为现在的中国已经站起来了。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加强国耻意识教育的意义重大,弘扬民族精神刻不容缓。国耻教育使人永远铭记国耻,这种刻骨铭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巨大的精神力量和坚不可摧的意志,催人奋进,所以教师要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通过国耻教育,学生可以从沉痛的思想政治教训中懂得“国荣我荣,国耻我耻”的道理,让学生知道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我们坚持并取得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从而唤起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学生形成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三、国耻教育不囿于政治课内,而应开拓各种形式
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上,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国耻意识”,加强各民族团结的力量,使学生能够自觉捍卫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在生活中,如果出现有损民族和谐、危害国家尊严的行为,每位中学生都有责任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但教师也要告诉学生只有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才能想办法、找对策。在国际交往中,如果有外国人出言不逊,侮辱谩骂中国,每一位炎黄子孙都有义务维护民族尊严,维护国家利益,教师要让学生认清国荣与国耻的本质。
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国耻教育。如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布置作业,并提问:“在周一举行的全校师生升旗仪式上,你的感想是什么?”再如教师可以播放国耻纪录片,让学生从历史中感悟国耻,增强学生的国耻意识。
四、正确处理“知耻”“明耻”和“雪耻”的关系
“知耻”和“明耻”让学生明白落后就会挨打,促使学生发愤图强“雪耻”。爱国主义教育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但爱国主义教育要理性地进行,不能盲目排外,防止学生产生狭隘的民族意识,学生能牢记国耻,以史为鉴。总而言之,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共同体,提倡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学生应自觉维护世界各民族平等、团结,防止产生狭隘的民族主义意识。
参考文献:
[1]晨曦.新时期国耻教育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8,(74).
[2]李里峰.在民族与阶级之间:中共早期的“国耻”论述[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
(作者单位:甘肃省积石山县吹麻滩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