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相信,世界上很多尚未解决的、困扰人类的全球性问题中,还没有足够多与之相匹配的解决方案。尽管全球最优秀的顶尖人才在为我们工作,但这远远不够。我们希望你们加入,来协助我们解决那些棘手的全球性问题。
—— Google Solve for X 项目主管PuneetAhira
2015年10月2日,年仅10岁的沈知涵从上海来到清华大学X-lab创客空间,迎接他的是这样一份来自Google Solve for X项目的邀请。与他一起来到清华X-lab的,还有20多位9到13岁的上海MZ极客豆学院的同伴。在接下来两天的时间里,他们与北京的极客豆们一起完成了一项Google Solve for X射月计划的挑战。
播种使命
Google Solve for X 射月计划鼓励人们思考足以“射月”的解决方案,去解决那些困扰我们的全球性问题。它的议题必须是三大领域的交集:重大的问题、疯狂的解决方案和突破性的技术。而一个“射月”的解决方案,必然是一个革命性的解决方案。比如,智能隐形眼镜、无人驾驶汽车、谷歌气球……无疑,射月计划是一个让创意得以实现的舞台,会真正推动那些能解决世界重大问题的项目最终实现。此时,极客豆们接受的挑战是——使用最新的科技,为困扰十多亿中国人的“雾霾”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浇灌智慧
在观看了柴静纪录片《穹顶之下》后,孩子们对雾霾从哪里来、该怎么解决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时,不同专业背景的导师登台亮相,并分别介绍各自的专长。他们的职责是为孩子们提供信息,让他们有充分的知识储备,为第二天的头脑风暴和小组讨论做铺垫。尽管他们来自不同的领域:建筑、农业、化学、生物等,但都与雾霾息息相关。喵爪CEO张红对导师人选的要求是“他们可以来源多样,但不能是老师”。她认为这样会更有利于发散孩子们的思维。同样,活动地点选在清华大学X-lab创客空间——这个鼓励清华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基地,也是希望这里更能激发出孩子们的创意。
有了与导师的互动,孩子们异常活跃起来。他们的提问大胆尖锐,张扬自信。面对孩子连珠炮式的发问,有的导师竟有些招架不住。看起来,“对付”这些“小豆子”可不是件容易事儿。随后,导师们分散到不同的会议室,孩子们则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到不同的房间继续向导师深入提问。
导师吴夏蕊博士的房间主题是“植物大战PM2.5”。孩子们围坐在她的身边,认真听她讲解植物在减少PM2.5中发挥的作用。在她的笔记本电脑上,还有生动的PPT演示。
拥有药物化学背景的导师汤智丰,一进屋就画起了思维导图。满屏的化学分子式“吓”走了小女生,却也吸引了几个高个子男生跟他一起讨论。
热衷Scratch编程的孩子们,则在向导师演示自己编写的程序作品,询问怎样用传感器检测PM2.5。
对于高中时代就创立公司并赚取人生第一桶金的导师吕晓宁,孩子们好像对她的创业经历更感兴趣。
……
看上去,这就像一个让信息充分流动的集市,学生能各取所需,并在提问中学习。与平时上课不同的是,课堂上教师会给出答案,让他们记住,但在这里,导师只回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学生们只有竭尽所能地向这些不同领域的优秀前辈提问,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萌发创意
第二天,孩子们又聚集到了一起。他们的终极挑战是,要在这一天的时间内,寻找解决雾霾的办法,并给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活动一开始,空气中便弥漫着紧张的味道。孩子们首先要在5分钟内形成自己最想从哪个角度解决问题的想法,带着这个想法再与其他学生讨论交流,找到志同道合者,组建团队头脑风暴,并在团队中最终形成一两个最棒的创意。
最开始,形成一致意见、合理分工和合作对某些学生来说非常困难。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孩子间互相不服气、争吵的现象。在导师的引导下,有些团队达成了一致意见,但还有个别团队直到最终的展示环节都没有形成共识。这是活动中的一个小插曲,也让孩子们在组建团队或成功或挫败中的体验中多了一份思考。
经过头脑风暴,孩子们的创意不断相互激发,很快他们就组成了8支队伍并有序地上台展示。每支队伍都有一个别致的队名,如“极客种子队”“雪樱队”“雾霾克星队”“头脑风暴队”“X次元小分队”等。展示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相互学习和借鉴的过程。换句话说,如果觉得其他团队的主意不错,完全可以借鉴过来对自己团队的创意进行快速迭代。
在这个开放创意的环节,张红不断鼓励他们“脑洞开得再大一些”,并做出承诺,对于好的项目,可以放进孵化器孵化。接下来,各个团队又分散到不同的房间,分头完善他们的解决方案。他们首先得将自己的想法放到一个“影响力-技术复杂度”的二维坐标中,确定可能的解决方案,并思考这个解决方案后面的技术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个解决方案,需要做什么。最终,他们要将自己的解决方案展示出来,让评委们做出评定。 “头脑风暴队”罗列了十多种治理雾霾的想法,最后在“用粘土盖房子”还是“洋流发电”这两个方案上举棋不定。他们邀请当建筑师的孔祥栋导师帮他们分析方案。经过推敲,他们最终选择了“高技术-高影响力”的“洋流发电”。
沈知涵所在的“X次元小分队”似乎从雾霾治理中嗅到了商机。他们打算成立一个有机农产品的创业公司,他们推选有领导力潜质的沈知涵做CEO,带领大家分工协作,对公司如何运作进行了详细的成本效益分析。
绽放精彩
“见证奇迹”的时刻终于到来了。在展示提问环节,极客豆们给出了一份也许不那么专业,却令人惊喜的答卷。
最让人感到惊喜的是“雪樱队”提出的解决方案“用涂料解决雾霾”。这组完全由女生组成的团队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巾帼不让须眉”。“雪樱队”希望能发明一种新型涂料,这些涂料可以涂在交通工具、大楼等经常暴露在室外的物体的表面。它需要具备以下特点:表面积大,可以吸附很多PM2.5颗粒;不会被雨水冲洗掉,需要特殊的清洗剂才会被清除;清洗下来的PM2.5可以回收。导师汤智丰非常喜欢这个项目,他评价道:“这个想法也许没有其他想法那么异想天开,却是唯一通过促进基础科学的发展去解决问题的。”
“头脑风暴队”提出的“洋流发电”解决方案也让人眼前一亮。5个小男孩想利用洋流来解决电力问题,这样就可以消灭用煤炭发电而制造雾霾的电厂,并且可以促进电动交通工具的发展。他们发现墨西哥湾流是三峡大坝流量的2600倍,这么多的能源无穷无尽,如果可以在这里建造一个水电站的话,一年的发电量可以供全世界的人们使用40年以上。导师孔祥栋评价这个项目说:“这个设想本身如此的震撼人心。许多伟大的人物我想最初都是抱着一个看似无法实现的理想开始自己人生的吧。一个人的想法真的是可以改变全人类。”
除了这两个方案以外,还有很多有趣的想法,如“植物基因改造”“脚踏汽车”“除霾蔬菜大棚”等。版面所限,就不一一列举了。
这些精彩的解决方案离最终“结果”或许还有不小的距离,但他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去了解和讨论雾霾,让更多人可以知道和关注它。就像投入水面的一粒石子,没有引起风浪,却有涟漪伸向了远方。
—— Google Solve for X 项目主管PuneetAhira
2015年10月2日,年仅10岁的沈知涵从上海来到清华大学X-lab创客空间,迎接他的是这样一份来自Google Solve for X项目的邀请。与他一起来到清华X-lab的,还有20多位9到13岁的上海MZ极客豆学院的同伴。在接下来两天的时间里,他们与北京的极客豆们一起完成了一项Google Solve for X射月计划的挑战。
播种使命
Google Solve for X 射月计划鼓励人们思考足以“射月”的解决方案,去解决那些困扰我们的全球性问题。它的议题必须是三大领域的交集:重大的问题、疯狂的解决方案和突破性的技术。而一个“射月”的解决方案,必然是一个革命性的解决方案。比如,智能隐形眼镜、无人驾驶汽车、谷歌气球……无疑,射月计划是一个让创意得以实现的舞台,会真正推动那些能解决世界重大问题的项目最终实现。此时,极客豆们接受的挑战是——使用最新的科技,为困扰十多亿中国人的“雾霾”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浇灌智慧
在观看了柴静纪录片《穹顶之下》后,孩子们对雾霾从哪里来、该怎么解决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时,不同专业背景的导师登台亮相,并分别介绍各自的专长。他们的职责是为孩子们提供信息,让他们有充分的知识储备,为第二天的头脑风暴和小组讨论做铺垫。尽管他们来自不同的领域:建筑、农业、化学、生物等,但都与雾霾息息相关。喵爪CEO张红对导师人选的要求是“他们可以来源多样,但不能是老师”。她认为这样会更有利于发散孩子们的思维。同样,活动地点选在清华大学X-lab创客空间——这个鼓励清华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基地,也是希望这里更能激发出孩子们的创意。
有了与导师的互动,孩子们异常活跃起来。他们的提问大胆尖锐,张扬自信。面对孩子连珠炮式的发问,有的导师竟有些招架不住。看起来,“对付”这些“小豆子”可不是件容易事儿。随后,导师们分散到不同的会议室,孩子们则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到不同的房间继续向导师深入提问。
导师吴夏蕊博士的房间主题是“植物大战PM2.5”。孩子们围坐在她的身边,认真听她讲解植物在减少PM2.5中发挥的作用。在她的笔记本电脑上,还有生动的PPT演示。
拥有药物化学背景的导师汤智丰,一进屋就画起了思维导图。满屏的化学分子式“吓”走了小女生,却也吸引了几个高个子男生跟他一起讨论。
热衷Scratch编程的孩子们,则在向导师演示自己编写的程序作品,询问怎样用传感器检测PM2.5。
对于高中时代就创立公司并赚取人生第一桶金的导师吕晓宁,孩子们好像对她的创业经历更感兴趣。
……
看上去,这就像一个让信息充分流动的集市,学生能各取所需,并在提问中学习。与平时上课不同的是,课堂上教师会给出答案,让他们记住,但在这里,导师只回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学生们只有竭尽所能地向这些不同领域的优秀前辈提问,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萌发创意
第二天,孩子们又聚集到了一起。他们的终极挑战是,要在这一天的时间内,寻找解决雾霾的办法,并给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活动一开始,空气中便弥漫着紧张的味道。孩子们首先要在5分钟内形成自己最想从哪个角度解决问题的想法,带着这个想法再与其他学生讨论交流,找到志同道合者,组建团队头脑风暴,并在团队中最终形成一两个最棒的创意。
最开始,形成一致意见、合理分工和合作对某些学生来说非常困难。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孩子间互相不服气、争吵的现象。在导师的引导下,有些团队达成了一致意见,但还有个别团队直到最终的展示环节都没有形成共识。这是活动中的一个小插曲,也让孩子们在组建团队或成功或挫败中的体验中多了一份思考。
经过头脑风暴,孩子们的创意不断相互激发,很快他们就组成了8支队伍并有序地上台展示。每支队伍都有一个别致的队名,如“极客种子队”“雪樱队”“雾霾克星队”“头脑风暴队”“X次元小分队”等。展示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相互学习和借鉴的过程。换句话说,如果觉得其他团队的主意不错,完全可以借鉴过来对自己团队的创意进行快速迭代。
在这个开放创意的环节,张红不断鼓励他们“脑洞开得再大一些”,并做出承诺,对于好的项目,可以放进孵化器孵化。接下来,各个团队又分散到不同的房间,分头完善他们的解决方案。他们首先得将自己的想法放到一个“影响力-技术复杂度”的二维坐标中,确定可能的解决方案,并思考这个解决方案后面的技术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个解决方案,需要做什么。最终,他们要将自己的解决方案展示出来,让评委们做出评定。 “头脑风暴队”罗列了十多种治理雾霾的想法,最后在“用粘土盖房子”还是“洋流发电”这两个方案上举棋不定。他们邀请当建筑师的孔祥栋导师帮他们分析方案。经过推敲,他们最终选择了“高技术-高影响力”的“洋流发电”。
沈知涵所在的“X次元小分队”似乎从雾霾治理中嗅到了商机。他们打算成立一个有机农产品的创业公司,他们推选有领导力潜质的沈知涵做CEO,带领大家分工协作,对公司如何运作进行了详细的成本效益分析。
绽放精彩
“见证奇迹”的时刻终于到来了。在展示提问环节,极客豆们给出了一份也许不那么专业,却令人惊喜的答卷。
最让人感到惊喜的是“雪樱队”提出的解决方案“用涂料解决雾霾”。这组完全由女生组成的团队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巾帼不让须眉”。“雪樱队”希望能发明一种新型涂料,这些涂料可以涂在交通工具、大楼等经常暴露在室外的物体的表面。它需要具备以下特点:表面积大,可以吸附很多PM2.5颗粒;不会被雨水冲洗掉,需要特殊的清洗剂才会被清除;清洗下来的PM2.5可以回收。导师汤智丰非常喜欢这个项目,他评价道:“这个想法也许没有其他想法那么异想天开,却是唯一通过促进基础科学的发展去解决问题的。”
“头脑风暴队”提出的“洋流发电”解决方案也让人眼前一亮。5个小男孩想利用洋流来解决电力问题,这样就可以消灭用煤炭发电而制造雾霾的电厂,并且可以促进电动交通工具的发展。他们发现墨西哥湾流是三峡大坝流量的2600倍,这么多的能源无穷无尽,如果可以在这里建造一个水电站的话,一年的发电量可以供全世界的人们使用40年以上。导师孔祥栋评价这个项目说:“这个设想本身如此的震撼人心。许多伟大的人物我想最初都是抱着一个看似无法实现的理想开始自己人生的吧。一个人的想法真的是可以改变全人类。”
除了这两个方案以外,还有很多有趣的想法,如“植物基因改造”“脚踏汽车”“除霾蔬菜大棚”等。版面所限,就不一一列举了。
这些精彩的解决方案离最终“结果”或许还有不小的距离,但他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去了解和讨论雾霾,让更多人可以知道和关注它。就像投入水面的一粒石子,没有引起风浪,却有涟漪伸向了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