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zi8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必要性
  2012年4月至6月,我校通过知识测试、个别访谈、集体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本校学生的权利责任意识、道德信仰意识等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和分析。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现代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公民意识,表现在对国家历史、国情常识有一定了解,比较关注社会发展,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民主意识等。同时,中学生在现代公民意识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光说不做,说到做不到。
  中学生对公民意识的认识更多停留在书本上和口头上,没有真正内化为个人意识,更不能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出应有的公民素质。一个人道德知识不论有多么渊博,若无切身体验或情感的介入,就不会有任何行动;或者一个人光有善意,却无坚决执行善意的性格力量,那也只不过是一种伪善;即使有道德知识和道德情感,不付诸行动,依然构成不了一种美德。
  2.生活圈子小,缺少责任感。
  现代公民意识强调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良好的公民意识也必须包括正确的权利与义务意识。中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这个小天地中,对社会的关注不多,不太关心政府解决社会问题的相关政策,更缺少对公民应有的权利和义务等知识的了解,因而他们对社会缺乏责任心,做事情缺乏主动性。
  3.价值观模糊,缺少现代公民意识。
  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得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强。社会上出现的观望、自保、冷漠等现象,对中学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以致他们中的不少人价值观模糊、缺乏现代公民意识。为此,我们必须加强“自主、公心、宽容、理解、同情、正义、责任、参与、奉献”等风尚教育。
  二、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可行性
  1.组织安排的可行性。
  因为所有活动主要在学校与班级范围内展开,所以非常便于采用发放调查问卷、访谈、案例教学的方式进行。研究小组可与学校德育处、团委联系,组织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性社会实践活动,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与热情。
  2.时间、空间的可行性。
  因为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所以在时间、地点的安排上有充足的选择余地。同时,这样的活动适应了国家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能够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参与了学校各项活动的组织安排,突出以公民教育为主线,全面提升了本校学生的公民意识与素养。
  3.社会实践活动的可行性。
  课题组选择的多组活动案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得到了家长、学校和有关部门的支持。案例的选择与设计既关注了学生生活实际,又联系了社会常见的问题。在研究过程中更是邀请到很多家长、社会人士参与案例的分析与研究,让学生在实践生活中学会透过社会现象看问题本质,了解有关公共政策的实施情况以及对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倾听公众的心声,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一些公共政策提出可行性建议。这既有利于相关政策的更好实施,也有利于切实保障居民的利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在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几点思考
  1.宽容学生,让他们在活动中感悟生活。
  “在实践中你尽力参与了吗?在实践过程中你看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做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中学生的阅历经验、知识结构、基本技能以及所掌握的社会资源等毕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宽容地对待他们,让他们在不断的实践活动中感悟生活、提高自己。
  2.引导学生,把他们从课本中解放出来。
  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摒弃了一直以来传统教育要求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陈旧观念和不关心社会生活、社会存在等弊端,它要求学生走出课堂和书本,走向社会,倡导学生睁眼睛观察社会、动脑筋思考问题、用智慧改变现状、以双手构建未来。
  3.激发学生,让他们在反思中学会成长。
  公民教育活动的最终目的在于让学生直面现实的社会问题,亲身参与解决这些问题的研究工作,激发社会责任感,形成健康、积极、互助的人生态度,学会反思,从而逐步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L
其他文献
初中生的特点是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所以他们对图片的感知能力比对文字的感知能力更强由于初中历史的内容纷繁复杂,年代、人名、史实颇多,学生很难记住,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利用初中历史课本中的插图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那么如何利用历史图片进行历史教学呢?  一、利用图片培养学生兴趣  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学生对此感觉十分头疼,但是一遇到图片的时候,学生就会很感兴
当今是一个经济迅速发展、文化丰富多彩、物质极具诱惑的时代。由于受社会价值多元因素的影响,学生群体中出现了理想信念自我化、道德行为功利化、个性心理庸俗化等不良现象。在这一形势下,以何种形式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使其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是需要广大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学校以节假日为载体,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开展“五心”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具体化、常态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
图片和文字都是记录历史的重要载体,是人类了解历史的重要手段。在现行中学历史教材中,图片所占的篇幅越来越大,图文结合越来越受到重视。近些年来,图片也越来越多地进入各地高考试卷,并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  以下是笔者将历史图片运用于教学中的两则案例。  一、案例呈现  1.案例一:高中人教版必修二第5课《开辟新航路》。  在学习“新航路开辟过程”的内容时,我充分运用了教材中“新航路开辟示意图”进行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古人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用,然后能自强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进行反思,提高教学效果和自身
教学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它被历史和社会赋予了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使命。二十余年的一线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只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创新教学方式,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当前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创新教学方式。  一、历史教学现状  长久以来,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听讲,死记硬背历史知识。在这种课堂中,由于教师占用了大部分的时间,因而无法
地理是一门自然学科,地理教材中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图片。地理图片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将地理图片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增强地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趣味性,有利于学生快速理解知识,提高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一、初中地理图片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1.地理图片教学的重要性。  地理图片包括地图、地理景观图、地理示意图、地理统计图等,这些图片囊括了大量的地理信息,具有重要的教学应用价
思品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它主要是以提高初中思品课的实践性为目的,增强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对课堂投入更深的情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生活化课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下面笔者就对生活化思维在初中思品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探讨与研究。  一、初中思品课堂生活化的基本概念  生活化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