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激活物理课堂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H5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而“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在物理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无疑是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关键,是学生提升思维创新能力的前提和源泉。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紧密联系教学实际,结合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促时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必要性
  (一)物理学科的自身特点要求物理教学要创设问题情境。
  物理学的研究是以自然界的物质结构和普通的运动形式为基本内容。无论是概念的建立还是规律的发现、总结都需要思维的加工。对于复杂事物的研究,首先要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经过抽象概括成理想化“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模型”,发现其中的规律,建立新的概念。模型就是一种概括的发映,就是概念。有些概念由于学生无感性认识基础,不能通过做演示实验来体现,如:气体的压强、电场强度、电势、磁感应强度等。它们构成了教学中的一个个难点,但其在物理学中的作用又不可忽视,一方面它们能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把握好物理模型的思维,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困难所在。因此在概念教学中首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分析、探索中意识到引入新概念的必要性,更深刻地理解其含义,提升学生的认知思维。
  (二)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求物理教学要创设问题情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学生头脑中原有知识经验的作用,重视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直觉思维的训练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基础。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应该作出更多的努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主动地参加到学习中去、并且从个人方面体验到有能力来对待他的外部世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布鲁纳提倡采取发现学习的教学方式。他认为学习、了解一般的原理原则固然重要,但尤其重要的是发展一种态度,即探索新情境的态度,作出假设,推测关系,应用自己的能力,以解决新问题或发现新事物的态度。中学物理学习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认知过程,是学生个体与物理环境在相互作用中认识物理世界的过程。因此,物理学习的认知过程,是学生个体的认知结构与物理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任何一种学习活动都伴随着复杂的心里活动,要想提高学生的成果,提高课堂实效,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和情感规律。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义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由精美的问题设计来体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激活物理课堂。
  二、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
  (一)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加强实验探究,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更能促使学生领会实验设计思路,探究物理规律,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师可用趣味性、直观性强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处于质疑的思维状态,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运用“问题探究”模式讲解“电动势”一节时,先让学生做实验一:测几种不同型号的干电池和蓄电池断路时两极间的电压,引出电动势概念后,再让学生做实验二:测量接入小灯泡的闭合电路中旧干电池两极间的电压,学生发现这次测量的电压读数竟然比实验一中的测量结果小得多。由于学生的局限性认识与实验结果产生矛盾而激起悬念,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学生强烈要求知道如何解释。这时,再引入内、外电路的概念,学生就容易接受了。进一步趁热打铁,诱导学生探究:既然内、外电路都有电压,那么,内、外电路的电压与电动势有什么关系?然后做实验三:研究电动势与内外电路电压的关系。待学生得出E=U+U/?要求学生从能量转化和守恒角度作出分析,从而深化学生对电动势的理解。这节课由于问题设置得当,学生感受深刻,激发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顺利突破了教学难点。
  (二)利用趣味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
  物理学本身与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研究物理的目的是为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更好地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服务。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这种联系,在学习中亲身体验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这主要是因为这些例子大家很熟悉、很亲切,但平时却熟视无睹,不了解其内在的物理规律,自然会从内心产生一种探究的动力。如:在讲授“光的折射”时,教师往往这样提出问题:光在不均匀介质中是否沿直线传播?由于这样设置的问题理论起点较高,对中学生而言,他们对这类答案往往不感兴趣。如果我们换一角度来设置问题,比如我们可以先讲述海市蜃楼的自然景观,再提出问题:人们为什么能看到空中楼阁?接着学生,这与光在不均匀媒质中的传播有关。这样会使问题的设置的效果大为改观,因为学生对问题的答案产生深厚的兴趣后,自然会产生强烈的探求问题答案的欲望。再如:讲“摩擦力”一节课时,教师若照本宣科,学生觉得索然无味。若讲课前先在讲坛上用一个地拖进行拖地示范,学生一下子被这一意想不到的举动所吸引,接着提出问题:在拖地过程中,是推地拖时省力还是拉地拖时省力?学生反应相当热烈,每个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三)创设递进式问题情境。
  递进式情境创设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系列连续的情境,由浅入深,由简至繁,逐步使学生掌握所学物理知识,学会探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此情境要求层次清楚,要符合解释推理的逻辑性。如:磁通量的概念的讲解:磁感应强度B与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面积S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积的磁通量,定义式为φ=BS。如果面积S与磁感应强度B不垂直,可将磁感应强度B向着垂直于面积S和平行于面积S和方向进行正交分解,也可以将面积向着垂直于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投影。但是如果磁场不是匀强磁场就不能用这个公式。如:如图所示,两个同心放置的共面金属圆环a和b,一条形磁铁穿过圆心且与环面垂直,则穿过两环的磁通量Фa和Фb大小关系。学生根据公式一般会认为Фb大,这时先给出结论Фa大,给学生强烈的思维冲击。这时学生求知的兴趣就会很高,问:这是匀强磁场吗?答:不是。问:不是匀强磁场能不能用公式法?答:不能。那怎么办呢?原来磁通量的本质含义是磁感线的条数。磁通量虽是标量,但有正负之分。对于其中一个面来说,向上的磁感线条数全部通过这个面,而向下的磁感线条数面积越大的越多,抵消的也就越多,所以面积a的磁通量反而大。通过这种递进式问题情境,让学生牢牢记住磁通量的本质含义。
  (四)运用“悖论”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设置“悖论”,使学生处于思维的矛盾状态之中。利用同一问题导出两种不同的结论,它们的推导似乎逻辑严密、论据充足,但结论又不相容,有分歧或根本对立。在比较中必然产生疑问,从而产生了迫切解决思维矛盾的求知动力。例如:讲授“电功和电热”时,若先给学生出了一道题:一电源(电动势E=3V,内阻r=0.5)与一电阻R=1.5的电动机接成一闭合回路,当电动机运转时,电路中的电流强度I等于多少?大部分学生计算得:I=1.5A。然后让学生将实验器材连成实验电路,通过电流表测得,I=0.5A。看到测量结果,学生先是惊愕,接着议论纷纷,教师及时点拨,启发学生能否从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角度来分析实验的结果为何与计算不同?进而,通过学生的探究讨论理解在非纯电阻电路中电功与电热不等的原因,使学生理解电功和电热的内涵。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种自我建构的过程,也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让参与学生概念的建立、规律的归纳,要让学生成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主体。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提出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激发疑惑,诱导学生的探究心理,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充分暴露,并适时进行点拨、启发,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到进一步提高。教师应努力建立课堂的“情绪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出具有“提示规律”、“独创”、“发现”之特征、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通过学生对某一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讲述、板演及讨论等活动,提出与从不同、标新立异的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使之在争议、提炼、引申中提高认识,完善思维,激活课堂。
其他文献
辅导员既是教育教学管理的实施者,同时是育人艺术的探索者和设计者,辅导员作为一种职业,承担着一种责任,这种责任,要求辅导员承载的是对社会、对学校的忠诚,这种职业,要求辅导员能够时刻牢记“为人师表”的宗旨,而不只是把这种职业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辅导员的“传道”职责,要求我们从事辅导员职业的个人必须具备以下基本的素质,这些素质即是从事辅导员职业的必要条件。除了对道德素质的要求之外,辅导员还应该满足政治方
期刊
研究性学习的确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例如:它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以及学会倾听、学会批判和反思。研究性学习自开展以来,很多专家学者进行了充分的论证,认为探索是人的一种本能活动,尤其是儿童,天生具有很强好奇心,可以说天生就是探索者。探索是人类进步的原动力,是人类进步的一种象征;探索是学生了解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方法;亲身经历了探索过程之后,能
期刊
目前关于科学教育专业建设大都是基于必要性的讨论,而从就业角度来分析专业发展的并不多见,而且在分析就业时总是乐观地从中学科学学生人数来讨论,但是纵观这几年除了浙江省与上海是全面推行初中科学课程之外,其他的省份均是个别城市开设,而且一直以来传统分科教学所积累的师资数量是比科学课程所需要的师资多,这就导致了理论上科学专业学生应该有很好的就业情景,而实际上真正毕业后从事科学教育专业的人数并不多,对口就业的
期刊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中国文化自优羲氐画先天八卦而始,历经夏、商、周,至春秋形成诸子百家之繁盛局面,文化无一不在每一时期影响着当时的政治,经济,民俗及艺术创造等世俗生活。而随着地域、政治的统一,先秦时期所形成的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也被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单一局面所替代。任何创造难以脱离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艺术创造亦是如此。两汉时期以经学最盛,其思
期刊
一、加强学生干部培养的理论方法  随着学院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本溪校区的落成,学院的办学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由此将带来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同时,也给辅导员的管理驾驭能力带来了新挑战。因此,加强学生干部的培养,发挥学生干部的管理服务作用,有利于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层层落实,有利于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有利于和谐校园建设的不断推进。  (一)立足本职,制定本期队学生干部培养战略规划。  我
期刊
“对面落笔”也叫“落笔对面”,就是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作者不直接或不仅仅直接抒发对对方的思念之情,而是反弹琵琶,从对方着笔,这样,就使得作者或作品中的主人公怀远或思归之情,既显得生动形象,富有意境,又显得具体充实,富有深度。既深化感情,又强化主题。形式上,常常使用一些诸如“忆”、“想得”、“遥知”、“遥怜”之类领字来结构全篇。归结起来,在具体创作实践中,“落笔对面”的写法又有两种表现形式:可以
期刊
高职院校在今后应朝着什么方向发展的这一问题,实际上是高职院校在目前这一转折时期的发展战略规划问题。高职院校的发展战略规划是高职院校在一个时期内建设什么样的高职院校和怎样建设高职院校的指导性文件。它的制定既要有开拓性、前瞻性、科学性和战略性,又要结合高职院校所处的外部环境(包括所在地区、国家)以及市场的需要,还要结合高职教育的办学方针、高职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既顾眼前又瞻其后,远近结合、统筹兼顾,突
期刊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甚至有悲观论者提出“毕业即失业”的说法。究其原因,无外乎就业观念陈旧而不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及时转变,过于看重“专业对口”、“学有所用”,高校扩招而导致的毕业生数量激增,社会经济发展而就业渠道却反而减少,用人单位因选择余地大而要求偏高,就业信息不畅通,就业技能不高,适应性不强等诸多原因。如何拓宽就业门路,帮助高校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就成为高校就业
期刊
中国妇女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是受人压迫和奴役的对象,她们失去了独立的人格和尊严,头顶上戴着封建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条绳索,恪守着“三从四德”的封建礼封,依附在男权社会的威严之下,受人欺侮,是任人宰割的下人。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同时,也领导了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他把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的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开创了中国妇女解放的新时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一、妇
期刊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愚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