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关于科学教育专业建设大都是基于必要性的讨论,而从就业角度来分析专业发展的并不多见,而且在分析就业时总是乐观地从中学科学学生人数来讨论,但是纵观这几年除了浙江省与上海是全面推行初中科学课程之外,其他的省份均是个别城市开设,而且一直以来传统分科教学所积累的师资数量是比科学课程所需要的师资多,这就导致了理论上科学专业学生应该有很好的就业情景,而实际上真正毕业后从事科学教育专业的人数并不多,对口就业的人数很少。虽然我们坚信在全国初中推行科学综合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但对于科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和择业时的困惑却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如何引导学生适应这一环境,顺利就业则成了一个很重要的现实问题。本文从我院科学教育专业近四届毕业生的就业特点出发,分析了科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适应性,提出了加强适应性教育,提高就业适应性的策略。
一、科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特点
(一)就业向生源地回流。
从近四年的就业情况来看,我院毕业生除考取研究生之外回到生源地就业的比例加大,2008届的毕业生除了考研的之外,有70%的学生回到了生源地,而2009、2010、2011届则有84%、86%、89%的毕业生回到了生源地,这一就业特点说明科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回生源所在地教育部门成了就业趋势的主流,这是成功就业导向的结果。
(二)教师职业是大部分毕业生的首选。
我院2008-2011届毕业生中从事教师职业的分别为67%、80%、82%、86%,这与师范院校教师的培育目标是直接相关的,同时也说明普教系统仍是师范院校毕业生优势就业领域。
从就业的学科来看,目前地理、物理教师为多,化学、生物教师为少。这也恰好说明了科学教育专业所依托的专业不同,其专业发展的重点有侧重,由于我院科学教育专业是以生物学专业为依托,故在课程设置上较倾向于生物科学与技术,自然毕业生出去后在生物教学方面更占优势。另外由于地理教师资源的短缺,使得我院科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地理学科教学上也有较大的优势,故在教师资格申请时大部分学生倾向于生物教师或地理教师,而就业的选择也就以二个方向为主。
(三)专业对口就业率低。
我院近四届的教师岗位的毕业生最后从事小学科学教学的人并不多,只占教师岗位总人数的6.5%,造成这种局面主要原因有:浙江省各小学均开设科学课,但我们的毕业生并不愿意到小学去任教,他们认为他们的岗位在中学,去了小学感觉无用武之地,所以应聘的范围局限于中学。
二、科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适应性分析
从科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他们是有一定的就业适应性的,虽然中学科学教师的岗位缺少,但高就业率说明了科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能够正确面对就业形势。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其适应性还存在着一定的被动性,学生对就业的满意度不高,如2011届的毕业生虽然就业率很高,但是从就业的流向来看大部分都是回到生源地,接受当地教育局的再次分配,这种分配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的被动性,这是因为部分学生经历了多次面试、找工不成后的最后选择,这类学生在就业时带有一定的无奈,这一心境势必会造成其就业时的不适应。
三、加强适应性教育,提高就业适应能力
(一)渗透师德教育,培养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是其职业价值观的核心部分,对于将为人师的师范生来说其职业价值观教育要从师德教育入手。
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当具有的道德观念与道德品质,师德教育是教师教育的灵魂,是坚定教师职业信念的基础。当前关于教师教育专业课程大都从普通文化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三个方面来设置。80%的毕业生在回顾自己大学四年时的学习生活时,常常会觉得在大学一、二年级时对自己今后的教师职业规范和要求所知不多。
(二)提供实践活动,加强专业能力的培养。
从当前的成功应聘就业案例来看,师范生的专业能力即教师职业能力非常重要,即师范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要从师范生技能训练和职业意识的养成二个方面展开,师范生技能训练是学生形成教学能力的核心,为其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打下基础,当前在高师院校中的师范生微格教学训练就是针对学生的教学技能设计的一门训练课程,一般都是在大三才开设,这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师范生的职业意识会促使其为顺利就业做出努力和准备,是主动锻炼教学技能、形成教学能力的前提,当前公认的养成职业意识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当前大部分教师教育专业的实践活动(见习、实习)大都是在大三以后设置的,由此学生对于教师职业的理解和自己就业的看法也在大三才开始触及,这对于学生就业适应性的培养来说是可能会晚一些,我们主张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应该有组织、有计划地到中小学去参加教育实践活动,从而引导学生在专业能力、学科知识与技能等方面努力学习,为今后的就业做好准备。
一、科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特点
(一)就业向生源地回流。
从近四年的就业情况来看,我院毕业生除考取研究生之外回到生源地就业的比例加大,2008届的毕业生除了考研的之外,有70%的学生回到了生源地,而2009、2010、2011届则有84%、86%、89%的毕业生回到了生源地,这一就业特点说明科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回生源所在地教育部门成了就业趋势的主流,这是成功就业导向的结果。
(二)教师职业是大部分毕业生的首选。
我院2008-2011届毕业生中从事教师职业的分别为67%、80%、82%、86%,这与师范院校教师的培育目标是直接相关的,同时也说明普教系统仍是师范院校毕业生优势就业领域。
从就业的学科来看,目前地理、物理教师为多,化学、生物教师为少。这也恰好说明了科学教育专业所依托的专业不同,其专业发展的重点有侧重,由于我院科学教育专业是以生物学专业为依托,故在课程设置上较倾向于生物科学与技术,自然毕业生出去后在生物教学方面更占优势。另外由于地理教师资源的短缺,使得我院科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地理学科教学上也有较大的优势,故在教师资格申请时大部分学生倾向于生物教师或地理教师,而就业的选择也就以二个方向为主。
(三)专业对口就业率低。
我院近四届的教师岗位的毕业生最后从事小学科学教学的人并不多,只占教师岗位总人数的6.5%,造成这种局面主要原因有:浙江省各小学均开设科学课,但我们的毕业生并不愿意到小学去任教,他们认为他们的岗位在中学,去了小学感觉无用武之地,所以应聘的范围局限于中学。
二、科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适应性分析
从科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他们是有一定的就业适应性的,虽然中学科学教师的岗位缺少,但高就业率说明了科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能够正确面对就业形势。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其适应性还存在着一定的被动性,学生对就业的满意度不高,如2011届的毕业生虽然就业率很高,但是从就业的流向来看大部分都是回到生源地,接受当地教育局的再次分配,这种分配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的被动性,这是因为部分学生经历了多次面试、找工不成后的最后选择,这类学生在就业时带有一定的无奈,这一心境势必会造成其就业时的不适应。
三、加强适应性教育,提高就业适应能力
(一)渗透师德教育,培养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是其职业价值观的核心部分,对于将为人师的师范生来说其职业价值观教育要从师德教育入手。
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当具有的道德观念与道德品质,师德教育是教师教育的灵魂,是坚定教师职业信念的基础。当前关于教师教育专业课程大都从普通文化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三个方面来设置。80%的毕业生在回顾自己大学四年时的学习生活时,常常会觉得在大学一、二年级时对自己今后的教师职业规范和要求所知不多。
(二)提供实践活动,加强专业能力的培养。
从当前的成功应聘就业案例来看,师范生的专业能力即教师职业能力非常重要,即师范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要从师范生技能训练和职业意识的养成二个方面展开,师范生技能训练是学生形成教学能力的核心,为其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打下基础,当前在高师院校中的师范生微格教学训练就是针对学生的教学技能设计的一门训练课程,一般都是在大三才开设,这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师范生的职业意识会促使其为顺利就业做出努力和准备,是主动锻炼教学技能、形成教学能力的前提,当前公认的养成职业意识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当前大部分教师教育专业的实践活动(见习、实习)大都是在大三以后设置的,由此学生对于教师职业的理解和自己就业的看法也在大三才开始触及,这对于学生就业适应性的培养来说是可能会晚一些,我们主张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应该有组织、有计划地到中小学去参加教育实践活动,从而引导学生在专业能力、学科知识与技能等方面努力学习,为今后的就业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