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家训》:律己修身垂训后世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z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柏庐(1627—1698年),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清顺治二年(1645年),其父朱集璜在守昆山城抵御清军时遇难,他上侍奉母亲,下抚育弟妹,辗转流离,备极艰辛。待局势稍定,方返故里。因敬仰晋人王裒在父亲墓前搭草庐而居、攀柏树悲号之义,自号柏庐。在《清史稿》《清史列传》和《孝义篇》中,朱柏庐都无一例外被列为“孝义第一”。朱柏庐始终未入仕,早年居乡教授学生,潜心治学,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他深感当时的教育方法使学生难以学到真正的学问,遂撰写《辍讲语》,反躬自责,语颇痛切。曾用精楷手写数十本教材用于教学。
  《朱子家训》——这篇仅仅500多字的治家格言,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它的作者朱柏庐,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朱柏庐,原名朱用纯,字致一,明末清初,出生于江南的一个书香世家,在家乡苏州昆山,他度过了无忧而又富足的童年。然而,时运不济,他的人生也随之发生转变。
  公元1645年,朱柏庐19岁。这年农历八月,清军攻破昆山城。朱柏庐的父亲朱集璜以一介书生之身,也毅然上阵,挥刀杀敌。城破后,朱集璜投水殉国。年轻的朱柏庐带着母亲和4个弟弟逃出昆山城,从此家道败落。
  朱柏庐所著《治家格言》,世称《朱子家训》,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尊为“治家之经”,在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朱子家训》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其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格言警句,尤为脍炙人口。
  《治家格言》问世后,得到有识之士的认同和赞许,纷纷争相传抄。朱柏庐去世后,全国各地相继将此文梓刻成书,各种家训选本也无不收录此篇,善书者写成字帖,使之广为流传,家喻户晓。
  朱柏庐先生一生在家乡从事教育工作,他甘守清贫,那么他的人生追求是什么呢?一方面,是继承朱氏家族一贯的家风,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所以《清史稿》《清史列传》《孝义篇》等等,都把他称之为清代的“孝义第一”。另一方面,他在教学之余埋头做学问,所以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著作。
  他的晚年声望日隆。许多人请他撰写序文和碑志,其中包括了《顾亭林先生集》这样重要的著作。
  他还是一位极有成就的教育家,一生设馆教书,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弟子就有40余人。直至72岁离世,归葬太湖之东的阳山祖坟,朱柏庐一生笔耕不辍,著述等身。
  公元1720年,在朱柏庐已离世22年之久后,人们仍然记得他,将他的塑像请入了家乡的三贤祠。这时的人们并不知道,终生清贫的朱柏庐还悄悄地留下了一份遗产。这份遗产,惠泽世人300余年,一直传颂到了今天。
  从本质上来看,《朱子家训》传承和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文化,经过它的提炼和加工,更加通俗化、具体化。它体现了我们的先人尚文崇德的优良传统,短短500余字,涵盖了劝勤勉学、励志自强、谦和体恤、明理向善、本分守常、修身累德等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诸多方面,朴素又精练地体现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对修身立世的要求。
  时光回到300多年前,教书先生朱柏庐伏案凝思写下这部《治家格言》,谁也不知道他写了多久。
  他只不过为了在清贫的生活中维继家风、教育学童,写了些自己平常行事做人的经验和准则。但他也许没想到,这短短500余字会成为律己修身的范本,垂训后世。
  朱柏庐的《朱子家训》遵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道德理念,结合人们的日常生活,教诲人们尊崇常道,抑恶扬善,提出了适合当时社会为人处事的道德标准和是非概念,成为人们约束规范自己行为举止的参照、追求人生品格气质的标尺。它虽然只有短短500多字,却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为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理想与追求,更注重贴近普通家庭和广大民众的生活实际和规范需求。
  《朱子家训》尽管是为本家族所立,但它所展示的内容都是与当时民众日常行为举止、家庭社会各种交往密切相关的,适应了社会家庭和广大群众道德启蒙教育的普遍需要。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自奉必须俭约”的节俭持家思想,“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的敬老意识,“嫁女择佳婿,勿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的婚嫁主张,“莫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的清廉心态,“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多温恤”的体恤情怀,“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的交友选择,“施惠勿念,受恩莫忘”的感恩情结,“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见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的人格风骨,“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的自警自省意识,“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的家庭教育理念,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朱子家训》将立德作为一切之本,把育人放在首位,主张做事先要做人。其秉持和折射的中华传统道德理念和处事原则,至今没有过时,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透发出厚重的人文力量。
   (摘自中华善德网2018年12月22日)
其他文献
如今,太多爸妈怕孩子吃亏,从小教育孩子“要打回去”“凭什么让着同学”,似乎自己从小被父母教育太多谦和忍让,实在需要矫枉过正一下。  “吃亏是福”,是我们中国人的古训。我想起三毛在她书中提到的一件往事,她说小时候父母总教育她“退一步海阔天空”,她当时怎么也想不通,退一步怎么反倒会海阔天空呢,但是长大后她发现,这是了不起的人生智慧。  古训“吃亏是福”也一样,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生活智慧。为什么这样说呢?
老妈今年87岁。多年来,她一直奉行的是“节氣喝汤食疗养生法”,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前些年,老妈身体一度出现了多病现象。后来,在医院工作的大姐给她开出了以喝汤为主要内容的“节气喝汤食疗养生法”,即根据节气的变化,挑选一些时令保健营养汤来提高身体的抵抗能力,增加身体的营养成分,从而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老妈也非常听话地按大姐给出的方子做。  清明时节,天气乍暖还寒,老年人吃得过饱、过多,就会影响胃液的
和林先生“相遇”的时候,我尚且在读大学。那时候在太原,正经历着痛苦的考研。到现在,我也一直把那段日子称之为“艰难的日子”。只是现在回头看看,自己多么幸运,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读到了“林清玄”。  那还是2013年,我在龙城太原上大学,在考研成绩出来之前,我一直都觉得,这座古城厚重的历史、包容的文化、善良的人们,是我在这座城市留下的美好时光。相比于很多人的“在路上”,其实我更喜欢“心在路上”。学校的
规则意识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期是规则意识形成的关键期。把握好关键期,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体育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游戏中制定了严格的规则,这些规则是游戏顺利开展并达到预期目标的保障。本文针对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及现存的问题,提出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策略。  规则是指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必须遵守科学、合理、合法的行为规范和准則,在人一生的发展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由此可见,游戏活动在幼儿教育中有着重要地位。教师要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幼儿在户外主题游戏中的参与情况,关注游戏区域的设置与特点,发现户外主题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在主题游戏活动的环境创设中积累设计经验。  幼儿园的教育目的并不是让幼儿学到多少静态知识,而在于让幼儿以他们感兴趣的方式和手段了解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帮助他们获取各种经验,促进其
天气转暖,卖卤菜的摊位多了起来,卤鸡、卤鸭、卤猪肚、卤豆腐、卤鸡蛋等应有尽有。卤菜具有美观的色泽、醇厚的口感、香鲜的味道,为各地食客所津津乐道。有经常光顾者,也有担心健康卫生问题的犹豫者。那么,卤菜这种中国传统的美食,到底安全还是不安全呢?卤菜高盐需警惕  卤菜是用盐和香料进行卤制加工后的食物,其含盐量较高,这就给爱吃卤菜的人们带来了潜在的健康隐患。  2013年1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新指
盈依博士生入学的日子和她腹中胎儿的预产期是同一天。这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读博和生娃是相冲突的。前不久,科学网的一篇博文《女博士的生育困境》引发了关于女博士生生育问题的热烈讨论。目前为止,仅该网站已有十多篇相关博文陆续发表。  教育部发布的《2016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女博士生人数为132132,占博士生总数的38.63%。教育追求和生育本能之间的矛盾投射到这一高知女性群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区域游戏是促进其成长的重要因素。因此,游戏应渗透于教育的每个领域当中。幼儿园是幼儿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场所,区域性游戏活动是确保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游戏化对幼儿的培养,教师要合理利用园内空间,实现区域游戏的价值,从幼儿角度出发,营造良好游戏氛围,让幼儿通过游戏发掘自身的潜力,实现自我完善和成长。区域游戏中材料的使用  (一)根据年龄因素划分  教师在开展幼儿
水井,连接了天与人的关系,是充满温情的大地之眼。  那年月,我家单独住在一个叫甘溪沟的山里,背面与对面都是大山,当门是一湾水田,春夜听取蛙声一片,夏夜的流萤则让山沟里到处闪烁着晶亮的童话,让儿时的我平添了许多美好遐想。一条清澈的小溪从大山里幽然淌来,从没有干涸过,轻松可得小鱼、螃蟹,最难忘我的童年生活是多么的欢快和无邪。沿溪疯长的扁竹根让小溪充满了生机,后来我才知道,那就是生长在《诗经》里的菖蒲,
“谁都可以在上面筹款,不管有钱没钱。”有护士这么吐槽。  “平台确实帮到了我们,但没有接到过关于家庭经济情况和款项使用情况的审核。”有病人如实相告。  对于各大网络筹款平台志愿者们来说,医院重症病房的病人是他们的重点“关注”对象。这些被劝说过以及使用过筹款平台的患者们又是如何看待网络筹款这件事呢?《钱江晚报》记者在浙江省肿瘤医院走访了30位住院病人,做了一次小范围内的调查。被访的30位病人都被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