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释放自己的声音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y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活动,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开展有个性的、具有生活化的语文活动,充分张扬学生阅读的个性,为构建起学生完美的人格奠下基础。
  【关键词】阅读;个性化;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已正式颁布,其中尊重个性,重视个性发展是课程改革突出的新理念。爱因斯坦说:“任何一种伟大高尚的事物,无论是艺术还是科学成就都来源于独立的个性。”改革后的课程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语文是人类思想交际的重要工具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这一特征更决定了它在生命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它应当更能体现个性的培养和心灵的解放。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更为关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活动,充分张扬学生阅读的个性,追求学习主体的个性和潜能的发展。
  1.个性化阅读的特点
  什么是个性化阅读?近年来许多专家对此进行了阐述,一般来说,主要是指能够反映学生个性的开放式阅读,有人解释为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受注意力、兴趣、以往的经验和基础、课文的特点、教师的指导及拓展方法等影响,而产生的独特见解。我认为个性化阅读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1 阅读主体的自主性。真正有效的阅读,必须依靠阅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才能通过对书面符号的感知和理解,把握其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意义,达到阅读的目的。这个行为是受阅读者自身的阅读目的所支配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同时阅读一篇教材,教师有其教学目的,学生也各有其不同的搜索、处理信息的学习目的,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这种选择正是个性化阅读的具体反映。
  1.2 阅读实践的探究性。读物提供的信息除了字面显示之外,常常还有更深层的信息,这些隐含的潜在信息密码需要读者去发现、去破解。而学生由于受到心智水平、认知经验的限制,在发现、破解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的疑难和困惑,尤其是当文本所表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与学生的“阅读期待”不一致或相矛盾时,其疑难和困惑就更为突出,成为阅读理解的障碍,必须对此来一番分析、推理和探究。
  1.3 阅读过程的调控性。个性化的阅读过程是一个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强调最终要“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阅读是一种从书面符号中获取意义的复杂的心理过程,要经历感知(看到文字,读出字音)──理解(把单词转化为意义)──反应(领会作者说的是什么)──综合(与实际联系的应用)四个阶段。这使得学生的阅读理解需要在阅读过程中,及时、不断地加以监控和调节,从而实现对课文的理解。
  1.4 阅读结果的差异性。阅读认知理论认为,阅读主体大脑贮存的相似模块各不相同,因而即使是阅读同一文本,也形成各自不同的相似选择与相似匹配,进而产生见仁见智的个性化理解。学生阅读的文本内容,渗透进了个人的感情、态度、价值观、人生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除了尊重文本作者和教师的理解外,还要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经历去理解文本的内容。
  2.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
  阅读是个体活动,要想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彰显个性的风采,前提就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学生在文章中所感悟到的,是他自己以独特的感性和经验模式参与解读才能感悟的,他通过文本与作者的“对话”是极富个性化的,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阅读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就阅读教学而言,教师应采取促使学生个性化阅读实践使其提升的有效策略,我认为主要有以下方面。
  2.1 激活学生的相似积累。我们说一个学生懂了一篇文章,说明学生的信息贮存中具备了与该文章相似性的信息模块,并且这个相似模块被迅速激活,提供了对该文章各个方面的一致性的解释说明。学生大脑贮存的相似模块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生活、知识积累,激活学生的相似模块,成为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核心。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对话的主体应该有三个:一是文本作者,一是教师,一是学生,三者的交融沟通就会产生真正的阅读行为。个性化阅读教学要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新旧知识、生活认知对话,与同学、老师对话。只有这样,学生阅读的个性才能得以充分的张扬,同样,也只有在辩论交流中实现相互认可,才能进一步体现自我,认知自我,发展自我,欣赏自我,也随之得以提升健康的人格情感!
  2.2 创设自由的交流氛围。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由于受心智水平、认知经验的限制,其理解、体验往往不能一步到位,甚至会产生偏差、谬误,有时还可能遇到些疑难和困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若能给学生创设自由交流的氛围,学生在体验的交流中、观点的碰撞中,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判断与目标的差距,反思自己及他人见解的合理性、完善性和正确性,并采取各种帮助自己思考和增进理解的策略,最终实现对课文的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2.2.1 注意阅读情景的设计,以激发学生个性阅读的兴趣、情趣或营造富有阅读个性的氛围。注意多鼓励、多启发、多引导,拨动一切可发挥的情智因素,酝酿“未成曲调先有情”“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的自尊、好奇、成功探索的欲望、情趣已建构。例如,在教学《背影》时,我提出问题:“你们的父母爱不爱你们?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他们是爱你的?”有的说自己生病时,父母深夜冒雨送自己看病,一直守到天亮;有的说母亲深夜里还在为自己打毛线;有的说看见母亲在冬天凌晨五点钟到自家的包子店揉面,等到把冻硬的面揉软,她常常是满头大汗,双手通红……到这时,学生的情绪慢慢地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在仔细回想对自己的深爱,以前一直以为是理所应当的事此刻才体会到其间饱含了亲人对自己的关爱。再鼓励阅读课文,畅谈学习的感受。这样,阅读情景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探究课文的兴趣,调动了学生自我发现、感受课文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学生成功学习及实现自我认知价值的健康情趣。
  2.2.2 注意设计并应用探究性的问题。为让学生阅读更充分、更深入、更具个性,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探究性问题的设计。与其它学科相比,语文学科特别具有模糊性。因为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是个性和创造性的体现。因此探究性的问题应具有个体的张扬性,答案避免唯一性,尽量做到丰富多彩。可容学生个体的经验,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发散探究。探究的问题往往是学生学习、认知作更深层的思考、研究的疑点。例如:《社戏》一文,学生在个性话题的交流中能达成疑难话题,即:为什么“迅哥儿”难忘那夜并不尽兴的社戏和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引导学生解读自己共识的探究题,事实上远比教师备课时设计的更具有实际意义,因为学生阅读思考更具有探究的主动性、直接性、情感性。   2.2.3 注意读写链接。学生在阅读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与文本交流,与同学、老师乃至生活的对话,在内容情感上都会不同程度地有所共鸣,有所感悟。教师应据学生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动机与主观能动性上鼓励学生捕捉学习信息,让学生多积累,多品悟,多表达,并把自己的独特的体验、感受写下来。这样,不仅有利于将个性阅读导向深入,而且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经历一次心灵的颤动。
  2.3 运用个性化的阅读评价。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因为任何他人都无法替代阅读主体的阅读感受。个体的禀赋、素养,时代文化的差异,在阅读过程中会暴露无遗。教师作为阅读结论、反馈的中介和评价者,所传达出的信号必须是真诚的,负责任的,激励的和向上的。珍视独特性个体阅读体验,要做到“三重三轻”。
  重过程轻结论。只要学生认真阅读研习了,思维自然会得到历练和激活,创新之火就会时有闪现,在阅读过程中,阅读主体对文本信息要思考要筛选要组合要表述,结论也许几近乎对或几近乎错,这些都无关紧要,只要出于至诚,饱蘸真情,阅读个体的收益和感动远比单纯某一个结论重要得多。
  重肯定轻否定。鼓励好比春天的阳光,禾苗感到的不仅仅是温暖,还有愉快的成长。一个心理和生理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时时企盼的就是对个体阅读价值的肯定,在肯定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快乐中不断地向上成长。
  重发展轻静止。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学生看问题或许有些片面、偏激,得出的结论可能有悖于真理,岂能就下其得不出真理性的结论呢?人的发展潜能巨大,个性化阅读体验是无法复制的体验,它的珍贵就体现在是个体的是独特的。
  3.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意义
  3.1 个性化阅读实现学生发展的个性化。叶澜教授认为学生不仅仅是“认知体”,而首先应该是“生命体”。只有富有个性、充满创造力的生命,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最大空间。二十一世纪的现代教育就是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现代教育把个性化作为重要出发点,重视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能优势,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智能潜力,满足每一个孩子的学习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个性化阅读就是实现学生发展的个性化很好途径。
  3.2 个性化阅读实现语文教学的个性化。教育专家如是说:“21世纪最需要的是什么?是创新。创新的土壤是什么?是个性,而课堂则是最好的生长个性的土壤!” 每一堂语文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兴趣、灵感参与课堂,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了灵性、生成性和丰富性。只有在语文课堂上充分关注学生个体的独特感受,才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品质的形成,才能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个性化。
  收稿日期:2013-04-02
其他文献
【摘 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高中数学学科的有效教学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这使得数学教学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多媒体技术成为数学有效教学中的基本要素,它能使抽象的数学形象化,成为教数学、学数学和做数学的有效工具。因此我们通过研究,提高数学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运用水平,创设和谐互动、整合创新的有效教学,优化数学学科课堂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高中数学;作
期刊
【摘 要】文言文是中国千百年来的文化精髓,是现代语文的基础,指导学生重视预习,学会自学;加强朗读、背诵;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可以提高文言文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预习;朗读;背诵;兴趣  文言文是现代语文的基础,现代语文是文言文的继承和发展 。我们虽然生活在现代汉语的语言环境之中,但我们赖以生存所用的现代汉民族语言却是在上千年的文言文的历史中孕育形成的,是在古代汉语这棵参天大树的庇护下成长起来的
期刊
【摘 要】农村学生相较于城里学生而言,他们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鲜事物稀少,社交能力更无法与城里孩子相比;他们眼界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他们的教学措施比较落后,没有电子白板的声音、图像、色彩,没有多媒体教学中的视频比较……一般的作文训练方法,运用在农村学生身上,必然要碰壁的。如果老师能灵活拨动学生灵感这根弦,使之思想活跃,激发兴趣,创新立意,作文教学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利用范文、利用想象、
期刊
【摘 要】随着课该实验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均发生了可喜变化。但也随之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教学理念转变不彻底;课堂上形式的东西多;没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基本功差;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不够等。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相应对策:教师应彻底转变观念,课堂上真正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采取多种方法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加强师资培训等。  【关键词】课堂现状;问题;对策 
期刊
【摘 要】情感是语言学习的基础,语文学习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学生只有在学习内容上产生情感,才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才能将学生引入高效率学习的境地,挖掘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好的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让学生在强烈求知欲的推动下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教”与“学”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情感;培养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世界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也是
期刊
【摘 要】课程整合,网络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课程整合  在新年的一次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的培训中,主讲的教授展示了一堂在广东省获奖的信息技术课。课的内容是运用画笔画图,教师在课中运用了作品欣赏、小组讨论、上台演示等各种教学手段,还让学生在黑板上用拼图展示怎么画好画,上课的气氛和学生的作品也都非常好。但看完了之后,却在教师中引起了不同的反应。以下是我对教师们的意见的分析和建议。  问题一
期刊
【摘 要】没有情感,就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在初中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情对行为起着巨大的作用。在教学中,若师生双方心意相通,便较易完成教学目标;若双方情感交流发生阻碍,那么知识的交流就会受到影响。因此,通过沟通思想,转变学生情绪是值得重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初中政治;现状;情感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主要是教师以政治课堂或者课堂讲授的内容作为载体,系统地将关于思想道德教育、自
期刊
教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一种潮流。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运用新颖、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技术,可以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优化课堂结构,改进一些陈旧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效率。而利用powerpoint,flash,au
期刊
【摘 要】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的作文教学也同阅读教学一样,缺乏对心理素质培养的要求,仍然是以培养学生语文表达能力为目标,缺乏对心理素质培养的要求,青少年的情感丰富,情绪具有强烈的冲动性和不稳定性,但他们又缺乏自我心理调控能力。生活给他们带来的郁闷需要宣泄,一吐为快;同样,生活给他们的喜悦也需要宣泄,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比较隐蔽,不喜形于色了。而作文,包括写周记、日记和心
期刊
【摘 要】小学生的可塑性非常强,其世界观常常因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努力培养他们的情感素质,就会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塑造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探讨了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教育重要方法,为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情感;培养  1.用故事触发学生情感  1.1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以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