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如何使数学课堂变为有用知识的传播地的思考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ke_le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知识就是力量”,“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铮铮有响。但数学知识传播的主战场——数学课堂有时却成了知识传播的“滑铁卢”。学生怕学,厌学,逃学的现实性存在令每一个教师不得不深思:数学知识有用吗?本文就数学知识的丰富性、有用性、有趣性展开课堂知识传播式的探讨与思考。
  【关键词】知识的丰富性、有用性、有趣性;知识传播方式简化;人性对知识的取向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4-0021-02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这话我信。但若说所有知识都是有力量的,我不信。我相信“丰富”的知识比单调的知识更有力量;我相信“有用”的知识比无用的知识更有力量;我相信“有趣”的知识比无趣的知识更有力量。我对这三个知识假设比较有信心。这三个假设合起来,就形成另外一个结论:若知识是丰富的、有用的、有趣的,那么,“知识就是力量”。
  1 良好的教育首先显示为课程资源(包括知识资源)“丰富”
  我相信丰富的知识比单调的知识更有力量。尽管丰富的知识也还不能保证“知识就是力量”,但至少可以断定,若知识是单调的,那么,“知识就是乏味”,“知识就是无力”。
  丰富的知识总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的冲动,单调的知识让学生感觉沉闷、无聊、无助而孤独。丰富的知识对学生是一种馈赠。
  真实的知识也从来就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情态,单调的知识虽然也保留了知识的名义,但它只是知识的零头或压缩,不是知识的完整形象。知识的真相是丰富,因为“丰富”对知识的力量影响最大,但这一点最容易被误解,因为丰富也可能意味着纷繁“复杂”。丰富是知识的真相,复杂也是知识的真相。
  有时,数学教材斩断了公式和定理的来龙去脉,只剩下掐头去尾的“中段”。于是,数学课本总是无例外地显得“结构简单”。数学家的困惑看不见了,历届世界数学大会的不同声音退到背后,甚至消失。数学课本理所当然地显示为“数学原理”,绝不呈现为“数学历史”。为了教学的简单,数学可以集中在数学的解题技巧上,而不用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种简单的数学虽然给学生也带来营养,但它惯常以“压缩饼干”的方式提供。压缩饼干确实含有营养,可它丢失了丰富。压缩饼干也是可以充饥的,却不能激起人的食欲。
  掌握了一些“简洁的知识结论”或“正确的大道理” 的教师,也曾经是一个丰富的学习者,在丰富中历经了复杂、混乱、犹豫、错误、痛苦等等。可是,教师一旦掌握了“简洁的知识结论”或“正确的大道理”,容易误以为这些“简洁的知识结论”或“正确的大道理”就是有力量的知识,于是教育就变成了知识教育,进而知识教育又变成了知识“说教”的事业。
  知识一旦成为说教的主题,知识也就开始贬值。知识贬值的现象难道不是一直在流行吗?教师自以为“正确的大道理”是有意义的,可是学生不当一回事;教师苦口婆心地讲解“简洁的知识结论”,可是学生并不为之动容。
  不良的教育首先是不顾“知识源于生活”这一基本事实,紧接着是不顾“知识的真相是丰富”这一基本事实。所以历来的教育问题,总显示为知识教育与生活实践的离开。当知识教育逃离了生活实践,学校中的学生便开始酝酿着如何逃离知识教育。这是一种无意识的教育复仇情结。知识教育犯规之后,学生便以不同的反抗形式报复它的母校(称为“父校”似乎更合适,学生逃学是“弑父”情结)。
  这样看来,若断言知识是重要的,也只是说,丰富的知识是重要的。若断言知识就是力量,也只是说,丰富的知识就是力量。
  2 有用的知识比无用的知识更有力量
  如果知识是有用的,“知识就是力量”。若知识是无用的,“知识就是无力”。 这是很明白的道理,可是,当某些“无用知识”以“基础知识”的名义占据教材时,甚至当知识以考试大纲的名义进入教室时,这却成为一个难题。难点就在总有人会忘记知识教育和知识学习的根本使命,而以为知识本身就是教育或学习的目的。当知识本身被当作目的时,学校便可能成为生产书呆子的加工厂,或成为收容废品或次品的收购站。
  并非所有的知识都有力量,这是一个事实。只有当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策略时,知识才显示出它的力量。诸葛亮舌战群儒时嘲弄孙权帐下的一群书呆子:“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如果所有的知识都是有力量的,何以有人会“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按照诸葛亮的说法,“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的原因就在于“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说白了,是说这些知识原本“用处”有限或基本“无用”。
  知识是否有用,取决于它是否使人因求知而善于解决生活问题;取决于它是否使人因求知而变得更有智慧;取决于它是否使人因求知而变得更有人格魅力。
  知识是否有用,除了看它是否有助于人解决问题或使人因此而更有智慧,还取决于它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人格。斯宾塞所谓的“科学”当然有助于人格魅力的形成,但科学对于学生人格的影响,仍然有限。
  知识对于学生人格的效用,亦如知识之于学生的智慧效用,无论对于求知者的人格还是智慧,知识并非越多越好。关键在求知者是否有所领悟、有所体验。看武侠小说的读者会有一种感受:江湖上武功最好的人并不是那些能够记住大量武术知识的人。贪多而无领悟,反而会走火入魔,对修炼是个障碍,佛家说这是“知识障”。有很多人知识不少,很有学问,花言巧语,但他就是做人不好,或者不智慧,这些知识反而成了他修炼的障碍。有时卸掉了知识,反而提高了一个境界。
  我期待教育有一天做一些改变,认定知识的力量不在于它的数量,而在于它在学生那里是否被体验、是否被使用、是否在使用的过程中转化为智慧和人格魅力。
  3 有趣的知识比无趣的知识更有力量
  除了丰富,除了有用,知识的力量取决于知识是否能够引起求知者的兴趣。知识本身并没有用处,知识本身也没有趣味。只是知识因人而有趣或无趣。如果有一种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让学生自愿迷恋,那么此种知识对这个学生来说,就是有力量的;如果有一种知识长时间不能牵动学生的兴味,那么此种知识对这个学生来说基本没有什么力量。
  有趣是知识的最大力量,比有用更有力量。譬如已经具备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人总是为了有趣而活着,不只是为了有用而活着。“有趣”如此重要,却较难估计究竟有多少教师会认真地考虑和尊重学生的兴趣。我时常有些怀疑:教育领域的人,是否因为很多人都不具备基本的生存条件,竟然为了知识的“有用”而牺牲知识的“有趣”?以至于学生视学校的生活为苦役?
  如果人的知识学习一直出于艰苦努力而不是因为觉得有趣,而这学习又要花费人生的近一半的时光,这即使不是一悲剧,至少也是在为悲剧做准备。有人建议说:“千万不要在你没兴趣的领域追求成功,因为你得跟那些真有兴趣的人竞争。没有兴趣,你怎么争得过人家?”这话说得有理。
  教育的真实使命,是让学生学会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也因此而让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领域。如果《婚姻》是一门课程,那么,这门课程最大的使命,也就是让学生学会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人,拥有自己喜欢的伴侣。
  若知识在学生那里是有趣的,学生会主动追求知识。这是常识。其实教育学要研究的,也不过是一些常识,可是这些常识容易被人忘记,教育学于是只能不断地“永恒轮回”式地提出一些恳求。教育学说到底,也只能发出一些恳求。
  以我对周围人群的观察,即使是有用的、基础的知识,如果无趣,是很难保证学习的效率的。学习的差异主要不取决于意志力的强弱,毋宁说是一场兴趣的较量。知识既可以显示为枯燥乏味,与学生的兴趣毫无关联;也可以显示为丰富、有用而且有趣。有些知识很有意思,有些知识没什么意思,一点意思也没有,可是总有人觉得其乐无穷。
  知识可以是严谨的,但知识也可以是欢乐的、活泼的。人有时需要努力地、刻苦地、艰辛地、谨小慎微地求知,但更多的时候更需要热情地、活泼地、欢乐地求知。
  教育的主要目的,难道不是为了让人过得有趣(或快乐)?让受过教育的人觉得这个世界那么丰富,那么开阔,那么奇妙,那么好玩?
  小结:如果知识是丰富的、有用的、有趣的,那么,“知识就是力量”。这一点我始终坚信不疑!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教学管理意指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心理和行为进行组织、引导和控制,使之朝着有利于接受和理解教学信息的方向运转,极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的操作活动。良好的课堂管理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最有力的因素之一。  【关键词】教学管理;课堂结构;课堂教学;现代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4-0006-01    新课标的颁发,我国基础教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4-0010-01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历经十载,刻画出了新世纪中国教育光辉灿烂的远景。在改革实验中我们体会到校本教研是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途径。校本研究是现实教学改革和学校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与进步的需要。  教师是研究者。这是校本研究的第一理念。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姿态出现在教育的舞台上,
期刊
【摘要】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艺术性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从要思想上充分重视,其次是要工作方法得当。班主任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一个班级学生思想觉悟的高低、组织能力的好坏、学习成绩的优劣、学生素质的高低,多半与班主任的工作态度、教育的艺术水平、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自身修养有关。在这里,谈点个人的体会和做法。  【关键词】人格魅力;班级管理;课外活动;和谐班级  【中图分类号】G635.1 【
期刊
【摘要】时下对阅读教学中的“理性”分析批判得过多,有不少老师认为语文重在体现人的“情感”,主张以“感悟”“体验”的感性方式来理解文本,弱化理性,甚至否定理性分析在理解文本中的作用。这无异于放弃语文教学。呼吁:语文阅读教学应把握住感性和理性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阅读教学 把握“两性” 辩证关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2-02
期刊
【摘要】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必须要切实抓好教学常规的过程管理,建立健全常规管理制度,牢固树立“常规立校,质量立校”的思想,进一步增强常规管理工作的实效性,确保学校工作有序开展,使学校的教学管理逐步规范化、科学化。  【关键词】教导处;教学管理;师资质量;教育科研  【中图分类号】G6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4-0008-01    教导处是一所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4-0005-01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舵手,是学生成才的导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又是德育工作。我有许多体会,现将我的体会汇报如下:  1 抓住教育时机,促进学生发展  抓住教育学生的“时机”,就是要求班主任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和运用最适合的方法和手段,在最有效、最易发生作用的时间
期刊
【中图分类号】G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4-0009-01    通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和学习,对班主任工作,特别是班级管理工作方面积累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在班级管理中,要有热心、爱心  你无论身处哪个部门,哪种职业,只要有热心、友爱心,只要肯钻研,你将会成功。因为爱可以把最坚固的冰雪融化。从事教育事业的班级管理,同样离不开
期刊
【摘要】加强学校德育,正确引导和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也关系着国运兴衰和民族复兴的重大问题。本文浅述了在德育走向生活化、个性化、科学化的今天,如何在劳动技术教学中通过提高师德修养找准切入点、抓住生活细节寻求突破点、优化课堂教学突出结合点、组织实践活动把握实效点来有机渗透德育的点滴体会。  【关键词】师德修养 生活细节 课堂教学 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93 【
期刊
【摘要】对于学生来说,大部分时间都在教室中度过,班主任要充分利用教室这块学习主阵地,带领学生精心布置,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良好的班风一旦形成,对学习和生活在这个班级中的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着强大的精神感染力和班级凝聚力。  【关键词】良好班风;学习环境;班委会;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4
期刊
【摘要】感悟教学是区别于其他教学的一种与新型学习方式相匹配的教学方法。是介于这两种模式之间的教学方法,是师生在共同互动的状态下完成教学任务,是一种师生在充分感受知识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领悟的一种学习方法。它突出两个字:感与悟。感:让学生在初步感知基础上,充分感受。悟:让学生在充分感受基础上,心有所感而醒悟。它有自身特有的基本流程,其教学模式与教学结构与其他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差异。  【关键词】感悟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