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的影像特征及其良恶性鉴别

来源 :医学影像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chaowen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良、恶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的CT和MRI特征,探讨其对于IPM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0例IPMN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病理诊断将70例IPMN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筛选分析与鉴别IPMN良恶性相关的临床与影像特征,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其对良恶性IPMN的鉴别诊断效能,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70例中,良性组43例,恶性组27例.统计分析显示DWI弥散受限、CA199升高、主胰管径≥10 mm、病灶直径≥3 cm、肿瘤含实性成分、壁结节≥5 mm、肿瘤分型(主胰管型和分支胰管型)在良恶性IPMN中的分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分析显示ADC值、主胰管径、病灶直径鉴别良恶性IPMN的AUC分别为0.866、0.716、0.708(P<0.05),最佳界值为2.61×10-3 mm2/s、10.5 mm、3.05 cm;弥散受限、CA199升高、实性成分鉴别良恶性IPMN的AUC分别为0.788、0.759、0.650.联合使用上述征象鉴别良恶性IPMN的AUC为0.964(P<0.001),灵敏度为91.7%,特异性为90.9%.结论 影像学检查对IPMN的诊断、分型及良恶性鉴别具有重要价值,多征象综合分析可以有效提高诊断效能.
其他文献
为了解医学史的研究现状与热点,对医学史领域近十年的国家分布、引用期刊、研究热点进行了定量与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医学史期刊的文献类型种类较多,以书评居首,其次是文
著名教授叶澜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师面对的是有鲜明个性的学生,其个体性的差异,教师不可能在教学中面面俱到,肯定会有教学环节设计不合理、点拨不到位等问题出现,怎样查漏补缺,完成教学任务,这就需要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过程,明确失在何处,得在哪里,失之及时整改,完善;得之,予以发扬;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学习。我从以下几点谈谈自
在小学应用题练习作业中,在基本题练习之后,编者往往会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拔高题,以“想一想”等形式出现。这种类型的练习题,是基本题的加深和扩展,是学生“跳一跳”就能采摘的果实。引导学生解好这类应用题,既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好某一类型的解题技能,又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往往在老师的指点下,学生经过一番思索和探求,解出了难题,好似登山队员登上了又一个高峰,他们心中无不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