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任弼时党性理论的主要贡献集中体现在重新阐释党性概念、深刻剖析增强党性的必要性、全面论述增强党性的内容等诸多方面。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任弼时党性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任弼时;党性理论;贡献;价值
任弼时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卓越组织家、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他一生著述甚丰,涉及党的建设、青年运动、军队工作和根据地建设等方面。而在任弼时党建学说中独树一帜、贡献颇多、价值较大的,则是他所创立的党性理论。
一、任弼时党性理论的主要贡献
任弼时党性理论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整风运动前后。延安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整风运动把端正党的指导思想作为首要任务,明确提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归根到底是要使全党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增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具备的党性。作为当时党中央的核心成员和毛泽东的亲密助手,任弼时协助毛泽东领导了整风运动。为整风运动作准备,早在1941年3月1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就提议任弼时写一篇关于党性的文章。同年7月1日,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了《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任弼时不仅参与了《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的制订,而且随即撰写了《关于增强党性问题的报告大纲》,并于1942年7月14日在中央党校作了《为什么要作出增强党性的决定》和《反对宗派主义》等报告,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增强党性的一系列理论观点,构成了其党性理论的基本思想。
任弼时党性理论是一个内容丰富、思想深邃的理论体系。其主要贡献和特点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新阐释了党性概念。我们党至延安整风时已有20 多年的历史,但从建党起就致力于紧张的革命战争,没有条件对全党进行系统的党性教育,不少党员对于什么是党性并不清楚,而存在模糊的认识,以为只要“服从领导”、“按时到会”、“缴纳党费”,就是有了党性。有鉴于此,任弼时首先对党性的内涵和本质作了科学的论述,明确指出:“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无产阶级最高度的阶级觉悟和阶级意识”,“党性是以党员的思想意识、政治观点、言论行动来作标志,来测量的。” [1]任弼时强调党性是一种自觉的阶级意识,党员对本阶级的“无限的忠诚性和坚定性”都来自这种自觉性。而这种阶级觉悟是“慢慢地教育成的、培养成的和锻炼成
的”。[1](P233)这样,任弼时就对“党性”概念作了全新的解释,赋予了“党性”以全新的涵义,使之成为共产党人建党学说的重要范畴。
(二)深刻剖析了增强党性的必要性。任弼时深刻分析了党的现状,阐释增强党性的必要性。1.我们党生存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处在既落后又复杂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各阶级、阶层不同的思想意识必然会影响我们的党和广大党员。2.我们党的组织基础的特征是小资产阶级成分——农民和知识分子出身的所占比重较大,因此便会把资产阶级的和小资产阶级的意识带进党内来。3.中国的无产阶级本身的意识也未完全无产阶级化,还常常受到小资产阶级甚至资产阶级意识的影响。4. 由于民主革命的性质,尤其是抗日战争的历史任务,我们党还需要与资产阶级甚至地主阶级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这就又使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增加了可能性,国民党内的反共顽固势力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千方百计地分化瓦解我们的党。因此,“我们的党比任何时候更加需要内部的统一团结,更加需要思想一致、行动一
致”。[1](P239)我们党之所以在成立 20 周年纪念日作出《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要求全党党员加紧锻炼党性,提高党性,培养党性,增强党性,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在今天的环境中,在目前的条件下,……是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的”。[1](P232)任弼时的以上分析,既阐明了增强党性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也揭露了曾经发生“左”右倾错误的社会根源。
(三)全面论述了增强党性的内容。任弼时提出增强党性锻炼、加强党性修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要深刻地认识和了解无产阶级的利益是我党的最高利益,应该用无限的忠实性和坚定性为这个利益服务。”[1](P233)强调只有同自己的旧的非无产阶级意识作长期的斗争,“战胜它,克服它,排斥它”,才能具备无产阶级的高度的阶级觉悟和阶级意识。2.“要在领悟马列主义理论方面修养自己培植自己,坚定自己。”[1](P234)强调“要灵活地、切乎实际地去运用马列主义”,即“以马列主义的原则,以马列主义的立场去观察问题、处理问题”,而不是“不顾实际情况,只唱高调,套公式”。[1](P234)3.“要以马列主义的原则指导自己的实际活动”。[1](P235)强调必须“把个人的利益服从于全党的利益,把党的利益放得高于一切的地位,为党的统一,为党的团结而斗争”。[1](P235)4.“要遵守党的统一的纪律”。[1](P235)强调“我们党的基本组织原则是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党的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的各个组织服从中央的民主集中制。这对于任何一个党员都是毫无例外的”。[1](P235-236)5.“要与群众建立真正的密切的联系”。[1](P236)强调这是我们党的伟大力量的源泉,必须“经常使我们党的威信在群众面前提高起来,使得广大群众信赖我们的党,为我党的力量的雄厚和增大而斗争。” [1](P236-237)任弼时指出:上述五个方面,既是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内涵,也是衡量党员党性的主要标志。这五条标志构成了我们党关于党性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和框架。这些基本内容至今仍然没有改变,只是在语言表述上有所不同。[2]
(四)科学分析了增强党性的方法和态度。为了达到增强党性的目的,任弼时认为,要有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态度,即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调查研究、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首先,掌握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武器,它有利于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增强党的阶级觉悟和积极意识、党的组织纪律观念,坚定为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任弼时认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仅不会破坏领导人和领导机关的威信、妨碍工作纪律的执行,而且会揭发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并纠正,巩固领导机关和领导人的威信。强调“恰恰是运用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消除了小资产阶级的散漫性与不负责任的习惯,才能更加巩固工作纪律和劳动纪律,使每个工作者成为自觉地遵守纪律的人。”[1](P297)其次,深入细致地进行调查研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达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党性要求的桥梁。任弼时指出没有艰苦的调查研究,就不可能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不可能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再次,有无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态度,标志着一个党员能否达到党性修养的要求。任弼时强调“只要依靠群众,只要虚心向群众学习,一切问题都有办法解决”。 [1](P303)指出“与群众融成一片”,“这就是我们所要求每个党员应有的群众观念,同时也是每个党员有无党性的起码条件。”[1](P304)因此,要求“每个党员对待群众的态度,不是站在群众之上,而是站在群众之中,并有虚心向群众学习的决心。”[1](P304)
二、任弼时党性理论的重大价值
任弼时关于党员增强无产阶级党性锻炼的论述,丰富了毛泽东的党建思想,是延安整风运动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它对推动整风运动的顺利开展,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促进党内的团结和统一,都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现在,党和国家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认真学习任弼时的党性理论,加强党员的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全面提升党员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加强党性修养是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灵魂和立身之本。坚持党性锻炼和修养是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任弼时指出:“对马列主义(即对共产主义的事业)也得有无限的忠实性和坚定性,无论在学习它的时候,或运用它的时候,都是一样的。”[1](P234)胡锦涛同志强调: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我们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既要胸怀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又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离开了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
第二,加强党性修养是坚持党的宗旨,抵制不良影响的迫切需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唯一宗旨,也是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核心,克己奉公的奉献精神理所当然地成为党性的基本要求。任弼时指出:“我们的党是为无产阶级、为广大劳动群众谋利益的党,是领导广大群众为自身求利益求解放而进行革命斗争的党。”[1](P236)我们必须经常用党性的要求来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始终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做到不为名所缚、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趋、不为权所惑、不为色所诱,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
第三,加强党性修养是经受住执政和改革开放考验的迫切需要。面临全国执政的前夕,任弼时尖锐地指出:放松党的建设、忘掉党务工作,对于将要在全国范围成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是很危险的。[1](P473)这样的警句是值得我们认真记取的。党执政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确有部分党员腐化、堕落,他们的行为在人民群众中已经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严重地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为此,胡锦涛同志一再告诫我们,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3](718)每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如果能自觉地坚持不懈地强自身修养,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的趋势就会得到有效遏止。
第四,加强党性修养是高举伟大旗帜,提高全党理论水平的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修养不仅与党的事业兴衰成败息息相关,而且是每个党员一种不可或缺的素质和条件。任弼时认为,充分地掌握和革命实践密切联系着的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是党性的一个主要标
志。[1](P234)这是党性教育理论的一大发展,是我党重视思想理论教育,把思想建设放在全党各项工作的第一位的具体表现,在我党的建设史上有重大的意义,对新时期党的理论建设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当前,我们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
第五,加强党性修养是新时期增强党性锻炼,切实端正党风的迫切需要。任弼时说:“一个党员,当他个人的利益与党的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应该牺牲个人的利益。”[1](P252) “把个人的利益服从于全党的利益,把党的利益放得高于一切,为党的统一,为党的团结而斗争,也是测量党员党性的一个主要标志。”[1](P235)党性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党性修养是每个党员的人生永恒话题。而重视党风建设历来是我们党的一大特点和光荣传统。任弼时认为,只有“提倡雷厉风行,说做就做的工作作风,反对遇事拖拖拉拉、得过且过和不关心群众利益与要求的坏作风,才更能增强党的领导作用,更便利于转变党的领导作风,更加保障党在思想上、组织上和行动上的一致。”[1](P300)胡锦涛同志前不久在中共第17届中央纪委第3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领导干部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党性纯洁则作风端正,党性不纯则作风不正。”[4]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从党性修养入手来抓党风建设这一成功的历史经验。
党性锻炼和修养,不仅是共产党员的终身课题,而且也是党建的永恒课题。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任弼时的党性理论,认真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保持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任弼时.任弼时选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2]冷溶. 任弼时研究的新进展[J].党的文献,2004,(3).
[3]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A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汇编[C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4]胡锦涛.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弘扬良好作风?继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社会科学重点基金《党性修养的历史反思与现实启示》(NO.06JDB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关键词:任弼时;党性理论;贡献;价值
任弼时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卓越组织家、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他一生著述甚丰,涉及党的建设、青年运动、军队工作和根据地建设等方面。而在任弼时党建学说中独树一帜、贡献颇多、价值较大的,则是他所创立的党性理论。
一、任弼时党性理论的主要贡献
任弼时党性理论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整风运动前后。延安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整风运动把端正党的指导思想作为首要任务,明确提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归根到底是要使全党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增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具备的党性。作为当时党中央的核心成员和毛泽东的亲密助手,任弼时协助毛泽东领导了整风运动。为整风运动作准备,早在1941年3月1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就提议任弼时写一篇关于党性的文章。同年7月1日,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了《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任弼时不仅参与了《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的制订,而且随即撰写了《关于增强党性问题的报告大纲》,并于1942年7月14日在中央党校作了《为什么要作出增强党性的决定》和《反对宗派主义》等报告,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增强党性的一系列理论观点,构成了其党性理论的基本思想。
任弼时党性理论是一个内容丰富、思想深邃的理论体系。其主要贡献和特点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新阐释了党性概念。我们党至延安整风时已有20 多年的历史,但从建党起就致力于紧张的革命战争,没有条件对全党进行系统的党性教育,不少党员对于什么是党性并不清楚,而存在模糊的认识,以为只要“服从领导”、“按时到会”、“缴纳党费”,就是有了党性。有鉴于此,任弼时首先对党性的内涵和本质作了科学的论述,明确指出:“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无产阶级最高度的阶级觉悟和阶级意识”,“党性是以党员的思想意识、政治观点、言论行动来作标志,来测量的。” [1]任弼时强调党性是一种自觉的阶级意识,党员对本阶级的“无限的忠诚性和坚定性”都来自这种自觉性。而这种阶级觉悟是“慢慢地教育成的、培养成的和锻炼成
的”。[1](P233)这样,任弼时就对“党性”概念作了全新的解释,赋予了“党性”以全新的涵义,使之成为共产党人建党学说的重要范畴。
(二)深刻剖析了增强党性的必要性。任弼时深刻分析了党的现状,阐释增强党性的必要性。1.我们党生存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处在既落后又复杂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各阶级、阶层不同的思想意识必然会影响我们的党和广大党员。2.我们党的组织基础的特征是小资产阶级成分——农民和知识分子出身的所占比重较大,因此便会把资产阶级的和小资产阶级的意识带进党内来。3.中国的无产阶级本身的意识也未完全无产阶级化,还常常受到小资产阶级甚至资产阶级意识的影响。4. 由于民主革命的性质,尤其是抗日战争的历史任务,我们党还需要与资产阶级甚至地主阶级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这就又使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增加了可能性,国民党内的反共顽固势力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千方百计地分化瓦解我们的党。因此,“我们的党比任何时候更加需要内部的统一团结,更加需要思想一致、行动一
致”。[1](P239)我们党之所以在成立 20 周年纪念日作出《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要求全党党员加紧锻炼党性,提高党性,培养党性,增强党性,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在今天的环境中,在目前的条件下,……是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的”。[1](P232)任弼时的以上分析,既阐明了增强党性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也揭露了曾经发生“左”右倾错误的社会根源。
(三)全面论述了增强党性的内容。任弼时提出增强党性锻炼、加强党性修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要深刻地认识和了解无产阶级的利益是我党的最高利益,应该用无限的忠实性和坚定性为这个利益服务。”[1](P233)强调只有同自己的旧的非无产阶级意识作长期的斗争,“战胜它,克服它,排斥它”,才能具备无产阶级的高度的阶级觉悟和阶级意识。2.“要在领悟马列主义理论方面修养自己培植自己,坚定自己。”[1](P234)强调“要灵活地、切乎实际地去运用马列主义”,即“以马列主义的原则,以马列主义的立场去观察问题、处理问题”,而不是“不顾实际情况,只唱高调,套公式”。[1](P234)3.“要以马列主义的原则指导自己的实际活动”。[1](P235)强调必须“把个人的利益服从于全党的利益,把党的利益放得高于一切的地位,为党的统一,为党的团结而斗争”。[1](P235)4.“要遵守党的统一的纪律”。[1](P235)强调“我们党的基本组织原则是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党的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的各个组织服从中央的民主集中制。这对于任何一个党员都是毫无例外的”。[1](P235-236)5.“要与群众建立真正的密切的联系”。[1](P236)强调这是我们党的伟大力量的源泉,必须“经常使我们党的威信在群众面前提高起来,使得广大群众信赖我们的党,为我党的力量的雄厚和增大而斗争。” [1](P236-237)任弼时指出:上述五个方面,既是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内涵,也是衡量党员党性的主要标志。这五条标志构成了我们党关于党性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和框架。这些基本内容至今仍然没有改变,只是在语言表述上有所不同。[2]
(四)科学分析了增强党性的方法和态度。为了达到增强党性的目的,任弼时认为,要有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态度,即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调查研究、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首先,掌握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武器,它有利于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增强党的阶级觉悟和积极意识、党的组织纪律观念,坚定为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任弼时认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仅不会破坏领导人和领导机关的威信、妨碍工作纪律的执行,而且会揭发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并纠正,巩固领导机关和领导人的威信。强调“恰恰是运用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消除了小资产阶级的散漫性与不负责任的习惯,才能更加巩固工作纪律和劳动纪律,使每个工作者成为自觉地遵守纪律的人。”[1](P297)其次,深入细致地进行调查研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达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党性要求的桥梁。任弼时指出没有艰苦的调查研究,就不可能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不可能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再次,有无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态度,标志着一个党员能否达到党性修养的要求。任弼时强调“只要依靠群众,只要虚心向群众学习,一切问题都有办法解决”。 [1](P303)指出“与群众融成一片”,“这就是我们所要求每个党员应有的群众观念,同时也是每个党员有无党性的起码条件。”[1](P304)因此,要求“每个党员对待群众的态度,不是站在群众之上,而是站在群众之中,并有虚心向群众学习的决心。”[1](P304)
二、任弼时党性理论的重大价值
任弼时关于党员增强无产阶级党性锻炼的论述,丰富了毛泽东的党建思想,是延安整风运动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它对推动整风运动的顺利开展,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促进党内的团结和统一,都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现在,党和国家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认真学习任弼时的党性理论,加强党员的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全面提升党员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加强党性修养是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灵魂和立身之本。坚持党性锻炼和修养是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任弼时指出:“对马列主义(即对共产主义的事业)也得有无限的忠实性和坚定性,无论在学习它的时候,或运用它的时候,都是一样的。”[1](P234)胡锦涛同志强调: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我们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既要胸怀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又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离开了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
第二,加强党性修养是坚持党的宗旨,抵制不良影响的迫切需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唯一宗旨,也是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核心,克己奉公的奉献精神理所当然地成为党性的基本要求。任弼时指出:“我们的党是为无产阶级、为广大劳动群众谋利益的党,是领导广大群众为自身求利益求解放而进行革命斗争的党。”[1](P236)我们必须经常用党性的要求来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始终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做到不为名所缚、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趋、不为权所惑、不为色所诱,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
第三,加强党性修养是经受住执政和改革开放考验的迫切需要。面临全国执政的前夕,任弼时尖锐地指出:放松党的建设、忘掉党务工作,对于将要在全国范围成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是很危险的。[1](P473)这样的警句是值得我们认真记取的。党执政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确有部分党员腐化、堕落,他们的行为在人民群众中已经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严重地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为此,胡锦涛同志一再告诫我们,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3](718)每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如果能自觉地坚持不懈地强自身修养,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的趋势就会得到有效遏止。
第四,加强党性修养是高举伟大旗帜,提高全党理论水平的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修养不仅与党的事业兴衰成败息息相关,而且是每个党员一种不可或缺的素质和条件。任弼时认为,充分地掌握和革命实践密切联系着的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是党性的一个主要标
志。[1](P234)这是党性教育理论的一大发展,是我党重视思想理论教育,把思想建设放在全党各项工作的第一位的具体表现,在我党的建设史上有重大的意义,对新时期党的理论建设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当前,我们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
第五,加强党性修养是新时期增强党性锻炼,切实端正党风的迫切需要。任弼时说:“一个党员,当他个人的利益与党的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应该牺牲个人的利益。”[1](P252) “把个人的利益服从于全党的利益,把党的利益放得高于一切,为党的统一,为党的团结而斗争,也是测量党员党性的一个主要标志。”[1](P235)党性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党性修养是每个党员的人生永恒话题。而重视党风建设历来是我们党的一大特点和光荣传统。任弼时认为,只有“提倡雷厉风行,说做就做的工作作风,反对遇事拖拖拉拉、得过且过和不关心群众利益与要求的坏作风,才更能增强党的领导作用,更便利于转变党的领导作风,更加保障党在思想上、组织上和行动上的一致。”[1](P300)胡锦涛同志前不久在中共第17届中央纪委第3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领导干部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党性纯洁则作风端正,党性不纯则作风不正。”[4]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从党性修养入手来抓党风建设这一成功的历史经验。
党性锻炼和修养,不仅是共产党员的终身课题,而且也是党建的永恒课题。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任弼时的党性理论,认真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保持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任弼时.任弼时选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2]冷溶. 任弼时研究的新进展[J].党的文献,2004,(3).
[3]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A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汇编[C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4]胡锦涛.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弘扬良好作风?继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社会科学重点基金《党性修养的历史反思与现实启示》(NO.06JDB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