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摘要】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独立学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特色办学方向,但是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和就业压力增大等问题的出现,陈固的模式已很难改变现状,唯有创新管理模式和创新型人才才能使独立学院快速健康发展的动力。本文通过对派斯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结合派斯学院的实际发展,论述了创新培养模式的意义和思考。
【关键词】
独立学院;管理模式创新;发展
1独立学院教育特质分析
1.1与一本、二本院校不同,独立学院把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作为办学方向。根据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现实情况也表明,从文化素质看,独立学院生源质量相对较低,但这部分学生具有头脑灵活、动手能力强、容易接受新事物等特点。因此,不少独立学院把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办学定位。而目前,很少有一本、二本院校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办学方向。
1.2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新生事物,其本身有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被人们认可的过程。目前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不少用人单位明确表示不要独立学院毕业生,甚至在不少公务员考试中,也规定不要独立学院毕业生,这是客观现实。如果学生在毕业后能自主创新,不但能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有效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也能创新大学生的就业和择业观念,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自主创新成为解决独立学院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这是一个”多赢”的就业方式。因此,要把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独立学院的一个重要发展定位。
1.3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一种新的探索,具有比较灵活的办学机制。根据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教发[2003]8号文件)精神及目前独立学院的运行情况看,其优势主要体现为:一是独立学院是合作办学的产物。合作方与独立学院的发展休戚相关,越来越多的独立学院除与合作方进行资金合作外,正积极探讨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深度合作,这为创新教育方面的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二是独立学院一律采用民办机制,属于民办教育范畴,有《民办教育促进法》作保障,相对来说灵活性比较大。三是试办独立学院一律采用新的办学模式。独立学院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独立进行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独立进行财务核算,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独立学院还可按国家有关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的规定,独立填报《高等教育基层统计报表》。四是独立学院的管理模式主要为董事会下的院长负责制,这种模式比较高效。五是独立学院已有整合校外教育资源的尝试。独立学院除充分利用合作方及母体院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外,还整合了各种社会资源,如定期与不定期地邀请校外的专家为相对固定的兼职教师,建立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所有这些为创新独立学院创新教育模式准备了条件,使独立学院开展创新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对独立学院创新教育模式建构的几点思考
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形成大学生创新基本素质。由于创新基本素质主要由创新意识、创新心理品质、创新能力、创新知识四部分组成,因此,创新教育的基本内容也就由这四部分组成,即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心理品质、提高创新能力、形成创新知识。所以,在建构与创新独立学院创新教育模式时,应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校为主导、以实践为主线、各方力量协同合作的开放型创新教育模式。
2.1以学生为中心
创新意识,主要包括基本层面的创新需要和动机、较高层面的创新兴趣和创新理想、最高层面的创新信念和世界观。在创新意识树立过程中,首要的是学生进行自我认知、自我教育。创新心理品质,主要包括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合作性等个性心理品质。在创新心理品质培养过程中,作为创新教育对象的大学生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品质调查,并不断地在实践中磨炼自己的意志和情感,以有效培养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合作性等个性心理品质。创新能力,主要包括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綜合性能力等。在创新能力提高过程中,学生须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创新知识,主要包括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综合性知识等。在创新知识结构形成过程中,学生要通过书本、调查、访问等方式进行综合学习。总之,在创新教育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我教育的理念。
2.2以学校为主导
在创新意识树立过程中,学校应营造创新氛围,开设创新指导活动课,并结合专业特点,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在创新心理品质培养过程中,学校要发挥协调者和管理者的角色,指导学生进行品质调查与分析。在创新知识形成和创新能力提高过程中,学校应尽可能地提供各种实践平台,如组织社会调查、基地实践、创新设计大赛、创新讲座、校内创新实训活动等,及时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总之,在创新教育过程中,应坚持以学校为主导,充分发挥专家智囊团、各院系人员的作用。
2.3以实践为主线
学生应在实践过程中树立并不断提高创新意识,磨炼自己的意志和情感,培养自己的创新心理品质,提高创新能力。学校与其他教育机构应尽可能地提供各种实践平台,如社会调查、基地实践、创新设计大赛、校内创新实训活动、创新园区孵化、劳动保障部门SYB项目培训、企业商务实践、社会培训机构专业职业能力培训等。在创新知识形成过程中,学生应不断在实践中体验和运用所学创新知识,并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总之,在创新教育过程中,应坚持以实践为主线。
2.4以合作为主要形式
创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学校与社会力量共同合作才能取得一定成效。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宏观政治经济环境的间接影响力。在创新意识树立过程中,要聘请校外专家进行兼职指导,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创新企业;在创新心理品质培养过程中,要邀请校外专家、企业家、创新者举办讲座、座谈等系列活动,通过报告、座谈会等形式发挥创新明星的榜样作用,并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在创新能力的提高过程中,应尽可能联合社会力量提供各种实践平台;在创新知识形成过程中,更离不开各种力量的参与,应聘请相关专家进行具体指导,如政策、法规、工商、税务、金融、保险、投资、销售、商务谈判等方面的专家,成立创新教育智囊团,开展创新咨询活动。此外,还可与各类社会专业培训机构等合作,全面提升学生创新知识结构。即在创新教育过程中,应以合作为主要形式,运用合作力量实施创新教育。
【作者简介】
夏玉芳.女.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助.管理学硕士.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独立学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特色办学方向,但是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和就业压力增大等问题的出现,陈固的模式已很难改变现状,唯有创新管理模式和创新型人才才能使独立学院快速健康发展的动力。本文通过对派斯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结合派斯学院的实际发展,论述了创新培养模式的意义和思考。
【关键词】
独立学院;管理模式创新;发展
1独立学院教育特质分析
1.1与一本、二本院校不同,独立学院把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作为办学方向。根据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现实情况也表明,从文化素质看,独立学院生源质量相对较低,但这部分学生具有头脑灵活、动手能力强、容易接受新事物等特点。因此,不少独立学院把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办学定位。而目前,很少有一本、二本院校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办学方向。
1.2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新生事物,其本身有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被人们认可的过程。目前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不少用人单位明确表示不要独立学院毕业生,甚至在不少公务员考试中,也规定不要独立学院毕业生,这是客观现实。如果学生在毕业后能自主创新,不但能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有效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也能创新大学生的就业和择业观念,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自主创新成为解决独立学院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这是一个”多赢”的就业方式。因此,要把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独立学院的一个重要发展定位。
1.3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一种新的探索,具有比较灵活的办学机制。根据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教发[2003]8号文件)精神及目前独立学院的运行情况看,其优势主要体现为:一是独立学院是合作办学的产物。合作方与独立学院的发展休戚相关,越来越多的独立学院除与合作方进行资金合作外,正积极探讨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深度合作,这为创新教育方面的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二是独立学院一律采用民办机制,属于民办教育范畴,有《民办教育促进法》作保障,相对来说灵活性比较大。三是试办独立学院一律采用新的办学模式。独立学院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独立进行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独立进行财务核算,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独立学院还可按国家有关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的规定,独立填报《高等教育基层统计报表》。四是独立学院的管理模式主要为董事会下的院长负责制,这种模式比较高效。五是独立学院已有整合校外教育资源的尝试。独立学院除充分利用合作方及母体院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外,还整合了各种社会资源,如定期与不定期地邀请校外的专家为相对固定的兼职教师,建立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所有这些为创新独立学院创新教育模式准备了条件,使独立学院开展创新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对独立学院创新教育模式建构的几点思考
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形成大学生创新基本素质。由于创新基本素质主要由创新意识、创新心理品质、创新能力、创新知识四部分组成,因此,创新教育的基本内容也就由这四部分组成,即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心理品质、提高创新能力、形成创新知识。所以,在建构与创新独立学院创新教育模式时,应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校为主导、以实践为主线、各方力量协同合作的开放型创新教育模式。
2.1以学生为中心
创新意识,主要包括基本层面的创新需要和动机、较高层面的创新兴趣和创新理想、最高层面的创新信念和世界观。在创新意识树立过程中,首要的是学生进行自我认知、自我教育。创新心理品质,主要包括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合作性等个性心理品质。在创新心理品质培养过程中,作为创新教育对象的大学生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品质调查,并不断地在实践中磨炼自己的意志和情感,以有效培养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合作性等个性心理品质。创新能力,主要包括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綜合性能力等。在创新能力提高过程中,学生须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创新知识,主要包括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综合性知识等。在创新知识结构形成过程中,学生要通过书本、调查、访问等方式进行综合学习。总之,在创新教育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我教育的理念。
2.2以学校为主导
在创新意识树立过程中,学校应营造创新氛围,开设创新指导活动课,并结合专业特点,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在创新心理品质培养过程中,学校要发挥协调者和管理者的角色,指导学生进行品质调查与分析。在创新知识形成和创新能力提高过程中,学校应尽可能地提供各种实践平台,如组织社会调查、基地实践、创新设计大赛、创新讲座、校内创新实训活动等,及时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总之,在创新教育过程中,应坚持以学校为主导,充分发挥专家智囊团、各院系人员的作用。
2.3以实践为主线
学生应在实践过程中树立并不断提高创新意识,磨炼自己的意志和情感,培养自己的创新心理品质,提高创新能力。学校与其他教育机构应尽可能地提供各种实践平台,如社会调查、基地实践、创新设计大赛、校内创新实训活动、创新园区孵化、劳动保障部门SYB项目培训、企业商务实践、社会培训机构专业职业能力培训等。在创新知识形成过程中,学生应不断在实践中体验和运用所学创新知识,并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总之,在创新教育过程中,应坚持以实践为主线。
2.4以合作为主要形式
创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学校与社会力量共同合作才能取得一定成效。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宏观政治经济环境的间接影响力。在创新意识树立过程中,要聘请校外专家进行兼职指导,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创新企业;在创新心理品质培养过程中,要邀请校外专家、企业家、创新者举办讲座、座谈等系列活动,通过报告、座谈会等形式发挥创新明星的榜样作用,并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在创新能力的提高过程中,应尽可能联合社会力量提供各种实践平台;在创新知识形成过程中,更离不开各种力量的参与,应聘请相关专家进行具体指导,如政策、法规、工商、税务、金融、保险、投资、销售、商务谈判等方面的专家,成立创新教育智囊团,开展创新咨询活动。此外,还可与各类社会专业培训机构等合作,全面提升学生创新知识结构。即在创新教育过程中,应以合作为主要形式,运用合作力量实施创新教育。
【作者简介】
夏玉芳.女.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助.管理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