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菜贱伤农”事件在全国范围频繁出现,不但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生产积极性,给百姓的菜篮子稳定带来巨大隐患。2012年11月19日,北京、河北、山东等地蔬菜迎来大丰收,但随之而来的却是蔬菜价格的一路狂跌,北京蔬菜批发市场白菜价格从10月4日的每斤0.4元,一路下滑到11月15日的每斤0.15元。农民雇佣人工采收需要每斤0.08元左右,而地头收购价不足0.04元每斤。也就是说,菜农每卖出一斤白菜,即使不计算原先种植投入的成本,也要多亏损0.04元每斤的费用。权衡之下,菜农只得选择让白菜烂在地头,就地翻耕做肥料。
菜贱伤农,菜贵伤民,削减中间环节是关键
然而,如此低廉的菜价却并未让百姓得到实惠,“菜篮子”的支出也是有增无减,且成为物价指数飙升的重要因素。在距离批发市场不过几公里的农贸市场中,白菜的零售价格依旧稳定在1元钱以上。2011年4月24日,央视《经济信息联播》报道称,由于蔬菜从田间到农贸市场过程中,人工环节过多,每道环节加价10%-15%以上,蔬菜价格翻番最多达10倍。央视记者在杭州发现,新上市的卷心菜在批发市场0.15元每斤,到了农贸市场却1.5元一斤,几公里就涨了10倍。从批发市场到农贸市场,最后再到消费者手中。这3道环节中的流通费用、加工费用全都加到了消费者头上。在上海,卷心菜由在田间的0.06元,也涨到市场的0.6元,涨幅也有10倍之多。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指出,流通领域的层层加价是导致蔬菜终端销售价格过高的主要因素,占终端价格的90%左右。较高的蔬菜价格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民众的消费能力,从而导致销量下滑。越是丰产,菜农收入反而越低。这直接打击了菜农的种植积极性,拉大了菜价的波动幅度,给政府平抑物价带来巨大阻力。当务之急,是要做好菜价的“最后一公里”,削减中间环节支出,畅通绿色通道,建立公益化的社区菜场,在保证菜农收入的同时,降低终端销售价格。
菜廉惠民,菜贵富农,政府搭平台,新鲜菜品网上直供
面对难题,包括农业部、商务部在内的部委及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搭建各种平台,促进产需对接。但由于实际工作体量庞杂,过程繁琐且矛盾冲突较多,未能产生太多效益。从目前已掌握的统计数据来看,多数地方市场菜价并未有效降低,传统的多层批发,后由农贸市场零售的方式也未发生根本改变。
如何破解“菜价”迷局,已成为摆在每个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扬州市农委副主任吉琳告诉记者,菜价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也着实困扰了扬州市好久,为了能拿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案,扬州市“菜篮子领导小组”多次赴各地调研,在充分掌握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从2011年起,实施了“1161”菜篮子工程,即市区100万人口,1人1天保证供应1斤蔬菜,达到60%的自给率。为此,除在沙头镇新增了1万亩永久性蔬菜生产基地的同时,又在吴桥、小纪等城市近郊建设了3.965万亩的永久性蔬菜基地,以保障老百姓的基本需求。2013年,在达到了蔬菜基本自给率的基础上,扬州市政府出资25%,与江苏惠生活公司共同组建了农副产品直销网络平台,实现了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零距离 、零差价。该平台的启用,一方面减少了大量流通环节,削减了流通领域的各项费用,在提高菜农收购价的同时大大降低了菜品的终端销售价格;另一方面,以网络为主要平台销售净菜等农副产品的方式在减少城市垃圾的同时也方便了市民的生活。市民只需坐在家里动动手指,足不出户,便可通过网络订购选择自己需要的各种新鲜菜品,现场拍摄的菜品也能够给消费者提供一个真实而直观的消费体验,就如同在农贸市场选购一样。
质量有检测、产品可溯源,放心菜进入千家万户
相对于价格来说,食品的安全问题则更牵动媒体神经,也成为本次采访的最核心问题。菜品通过网络下单,然后进行统一分拣派送,价格确实降低了,但质量能保证吗?面对记者的质疑,吉主任微笑着说道:“扬州市委市政府从来都是把食品安全问题作为首要的民生工程来抓。为确保老百姓吃的放心、安全,扬州市从2012年起,在沙头园区建立了全国首家农副产品质量安全监控系统,该系统通过各大农贸市场和蔬菜基地的在线监控设备和流动检测车,将获取到的即时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质检中心,再由专业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监测评估。通过这套系统,市农委能够对全市的农产品质量进行一个比较严格的把控,确保流入市场的农副产品安全可靠”。
为进一步了解蔬菜基地建设以及质量安全等相关情况,记者来到沙头园区,在管委会郭爱萍主任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信息中心、菜品分拣包装中心、质量安全监测中心等基础设施。在信息中心,记者看到了工作人员将收到的市民订单按照配送点整理后发往分拣中心。分拣中心则根据订单分拣包装菜品,然后由配送车统一运至社区配送站。在安全监测中心,各种专业的检测设备陈设其中,工作人员正为上市的农产品做抽样检测。对于农产品溯源问题,郭主任表示,溯源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目前的溯源工作主要分为两大块,一块是扬州本地供给的农产品,可由监控系统追溯到田间地头;另一块是外购的农产品则使用产品品牌本身的追溯系统,未来将与金泉网等机构合作健全所有外购农产品的追溯系统。
每天两次采摘配送,确保菜品新鲜可靠,不满意可拒收
查看了各项基础设施及菜品供销流程后,记者来到了和消费者直接打交道的社区配送站。包装整齐的新鲜菜品摆放在货品篮中,各种农副产品一应俱全。小区居民在查验菜品后可直接付款或是刷卡,不会使用网络订购的居民可在配送站现场学习或者现场直接购买,如对订购菜品不满意,可以拒绝付款重新选择其他菜品。据沙头园区管委会郭主任介绍,大多数的配送站都是通过与社区物业合作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一方面节约了人力、物力;另一方面,得到小区物业的支持也更方便开展工作。同时,物业本身具有天然的客户资源优势,能够更快地让市民接受这种新鲜的采购方式。当记者问及如何保证蔬菜的新鲜度,郭主任告诉记者,配送中心每天会根据订单分两次集中采摘配送,且所有的菜品都是使用保鲜膜包装的净菜,能够最大限度保证菜品的卫生、新鲜。
菜品价格低于市价20%左右,未来还有更大降价空间
记者随机调查了4种菜品12月20日的价格,如左下表。
根据表格我们不难发现,通过网络订购配送给市民的菜品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送货上门的服务也最大限度方便了市民采购。沙头园区管委会郭主任告诉记者,为了把惠民的政策发挥到极致,所有的采购价格均高于批发市场价格,但终端销售价格却降低了20%左右。订单式统购统销,整合了更大范围各种农副产品的资源。整个系统可以各司其职,各专其业。真正做到方便、快捷、安全、可追溯。“我们的菜篮子工程,首先是一个惠民工程、良心工程,它包括了老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肉案子等等。可以到社区配送点自取,也可以送货上门。运作的模式要市场化,但也要体现出政府惠民的主旋律。”
采访告一段落,记者引用扬州市农委吉琳主任对于扬州菜篮子工程的自我评价作为本次采访的结束语:政府搭台控总体,园区主导做服务,市场运作惠百姓。
菜贱伤农,菜贵伤民,削减中间环节是关键
然而,如此低廉的菜价却并未让百姓得到实惠,“菜篮子”的支出也是有增无减,且成为物价指数飙升的重要因素。在距离批发市场不过几公里的农贸市场中,白菜的零售价格依旧稳定在1元钱以上。2011年4月24日,央视《经济信息联播》报道称,由于蔬菜从田间到农贸市场过程中,人工环节过多,每道环节加价10%-15%以上,蔬菜价格翻番最多达10倍。央视记者在杭州发现,新上市的卷心菜在批发市场0.15元每斤,到了农贸市场却1.5元一斤,几公里就涨了10倍。从批发市场到农贸市场,最后再到消费者手中。这3道环节中的流通费用、加工费用全都加到了消费者头上。在上海,卷心菜由在田间的0.06元,也涨到市场的0.6元,涨幅也有10倍之多。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指出,流通领域的层层加价是导致蔬菜终端销售价格过高的主要因素,占终端价格的90%左右。较高的蔬菜价格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民众的消费能力,从而导致销量下滑。越是丰产,菜农收入反而越低。这直接打击了菜农的种植积极性,拉大了菜价的波动幅度,给政府平抑物价带来巨大阻力。当务之急,是要做好菜价的“最后一公里”,削减中间环节支出,畅通绿色通道,建立公益化的社区菜场,在保证菜农收入的同时,降低终端销售价格。
菜廉惠民,菜贵富农,政府搭平台,新鲜菜品网上直供
面对难题,包括农业部、商务部在内的部委及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搭建各种平台,促进产需对接。但由于实际工作体量庞杂,过程繁琐且矛盾冲突较多,未能产生太多效益。从目前已掌握的统计数据来看,多数地方市场菜价并未有效降低,传统的多层批发,后由农贸市场零售的方式也未发生根本改变。
如何破解“菜价”迷局,已成为摆在每个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扬州市农委副主任吉琳告诉记者,菜价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也着实困扰了扬州市好久,为了能拿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案,扬州市“菜篮子领导小组”多次赴各地调研,在充分掌握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从2011年起,实施了“1161”菜篮子工程,即市区100万人口,1人1天保证供应1斤蔬菜,达到60%的自给率。为此,除在沙头镇新增了1万亩永久性蔬菜生产基地的同时,又在吴桥、小纪等城市近郊建设了3.965万亩的永久性蔬菜基地,以保障老百姓的基本需求。2013年,在达到了蔬菜基本自给率的基础上,扬州市政府出资25%,与江苏惠生活公司共同组建了农副产品直销网络平台,实现了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零距离 、零差价。该平台的启用,一方面减少了大量流通环节,削减了流通领域的各项费用,在提高菜农收购价的同时大大降低了菜品的终端销售价格;另一方面,以网络为主要平台销售净菜等农副产品的方式在减少城市垃圾的同时也方便了市民的生活。市民只需坐在家里动动手指,足不出户,便可通过网络订购选择自己需要的各种新鲜菜品,现场拍摄的菜品也能够给消费者提供一个真实而直观的消费体验,就如同在农贸市场选购一样。
质量有检测、产品可溯源,放心菜进入千家万户
相对于价格来说,食品的安全问题则更牵动媒体神经,也成为本次采访的最核心问题。菜品通过网络下单,然后进行统一分拣派送,价格确实降低了,但质量能保证吗?面对记者的质疑,吉主任微笑着说道:“扬州市委市政府从来都是把食品安全问题作为首要的民生工程来抓。为确保老百姓吃的放心、安全,扬州市从2012年起,在沙头园区建立了全国首家农副产品质量安全监控系统,该系统通过各大农贸市场和蔬菜基地的在线监控设备和流动检测车,将获取到的即时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质检中心,再由专业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监测评估。通过这套系统,市农委能够对全市的农产品质量进行一个比较严格的把控,确保流入市场的农副产品安全可靠”。
为进一步了解蔬菜基地建设以及质量安全等相关情况,记者来到沙头园区,在管委会郭爱萍主任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信息中心、菜品分拣包装中心、质量安全监测中心等基础设施。在信息中心,记者看到了工作人员将收到的市民订单按照配送点整理后发往分拣中心。分拣中心则根据订单分拣包装菜品,然后由配送车统一运至社区配送站。在安全监测中心,各种专业的检测设备陈设其中,工作人员正为上市的农产品做抽样检测。对于农产品溯源问题,郭主任表示,溯源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目前的溯源工作主要分为两大块,一块是扬州本地供给的农产品,可由监控系统追溯到田间地头;另一块是外购的农产品则使用产品品牌本身的追溯系统,未来将与金泉网等机构合作健全所有外购农产品的追溯系统。
每天两次采摘配送,确保菜品新鲜可靠,不满意可拒收
查看了各项基础设施及菜品供销流程后,记者来到了和消费者直接打交道的社区配送站。包装整齐的新鲜菜品摆放在货品篮中,各种农副产品一应俱全。小区居民在查验菜品后可直接付款或是刷卡,不会使用网络订购的居民可在配送站现场学习或者现场直接购买,如对订购菜品不满意,可以拒绝付款重新选择其他菜品。据沙头园区管委会郭主任介绍,大多数的配送站都是通过与社区物业合作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一方面节约了人力、物力;另一方面,得到小区物业的支持也更方便开展工作。同时,物业本身具有天然的客户资源优势,能够更快地让市民接受这种新鲜的采购方式。当记者问及如何保证蔬菜的新鲜度,郭主任告诉记者,配送中心每天会根据订单分两次集中采摘配送,且所有的菜品都是使用保鲜膜包装的净菜,能够最大限度保证菜品的卫生、新鲜。
菜品价格低于市价20%左右,未来还有更大降价空间
记者随机调查了4种菜品12月20日的价格,如左下表。
根据表格我们不难发现,通过网络订购配送给市民的菜品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送货上门的服务也最大限度方便了市民采购。沙头园区管委会郭主任告诉记者,为了把惠民的政策发挥到极致,所有的采购价格均高于批发市场价格,但终端销售价格却降低了20%左右。订单式统购统销,整合了更大范围各种农副产品的资源。整个系统可以各司其职,各专其业。真正做到方便、快捷、安全、可追溯。“我们的菜篮子工程,首先是一个惠民工程、良心工程,它包括了老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肉案子等等。可以到社区配送点自取,也可以送货上门。运作的模式要市场化,但也要体现出政府惠民的主旋律。”
采访告一段落,记者引用扬州市农委吉琳主任对于扬州菜篮子工程的自我评价作为本次采访的结束语:政府搭台控总体,园区主导做服务,市场运作惠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