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研究文本的语文特质,将文本细分为主题型、内容型、范式型、材料型四类,依据文本类型选择相应的阅读教学策略,确定课型,实施教学,有利于净化教学目标,简化教学流程,优化教学手段,强化教学效果,从而改善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落后现状。
【关键词】主题型 内容型 范式型 材料型 课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2.035
什么是文本的语文特质?文本的语文特质,是指一个文本在主题、内容、表达技巧等方面所具有的可供学生学习、借鉴或利用的独特价值。它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文本,二是学情。
研究文本的语文特质,将文本恰当分类,有利于科学合理地确定阅读教学策略,净化教学目标,简化教学流程,优化教学手段,强化教学效果,从而改善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落后现状。
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具体谈谈怎样根据文本的语文特质来将文本分类,进而选择相应地教学策略,确定课型,实施教学。
一、主题型文本与人文思辨课型
主题型文本是指以主题取胜的文本。这样的文本在主题方面具有独特价值,可供学生学习、借鉴。主题型文本蕴含的思想情感,负载着重大的人文价值,可以引发学生对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产生思考,可以促使学生对生命、对人生发起追问和探索。
如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皇帝的新装》、《丑小鸭》、《背影》、《小狗包弟》、《老人与海》、《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等课文可以处理为主题型文本。对这类以主题取胜的文本,就应选择主题型教学策略,即围绕主题教学,采取人文思辨课型实施教学。
现以人教版必修一《小狗包弟》为例,谈谈怎样围绕主题实施人文思辨课教学。《小狗包弟》讲述了作者家中的一条可爱的小狗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个疯狂时代的现实,以及小狗的遭遇留给作者心中永难磨灭的伤痛,表达了作者深重的悲悯、歉疚和忏悔之情。这篇课文的价值在于它不仅反映了“文革”所造成的人性扭曲的状况,还展现了巴金老人对自己那深刻的反省和无情的解剖。因此,这篇文章就宜于围绕主题教学,将核心教学目标确定为“使学生正确认识人性并感悟作者勇于解剖自己、敢于讲真话的精神”。
二、内容型文本与操作应用课型
内容型文本是指以内容取胜的文本。这样的文本在内容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可供学生学习、借鉴。这里所说的内容包含科普小品介绍的科技知识、文化论文阐述的文化规律或文化特征。如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宇宙的边疆》、《动物游戏之谜》、《咬文嚼字》、《谈中国诗》、《中国建筑的特征》等课文可以处理为内容型文本。对这类以内容取胜的文本,就应选择内容型教学策略,即围绕内容教学。根据文本内容的特征,可以相应采取操作应用课型、理解点评课型、创读创写课型、诵读积累课型实施教学。
上述四种课型,限于篇幅,难以全部展开详述,这里仅谈谈怎样根据文本内容实施操作应用课型教学。
人教版必修五《咬文嚼字》是朱光潜先生的一篇学术随笔,文章讲“咬文嚼字”,实际上就是从语言文字的层面讲文学鉴赏。因此,在处理这篇课文时,就不要在写作思路、论点、论据等方面纠缠,而应该围绕内容教学,把“掌握咬文嚼字的方法,并应用于实践,提高文学鉴赏能力”作为核心教学目标。
笔者执教《咬文嚼字》,共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总结方法:指导学生通过文章谈到的“郭老改句”、“《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惠山小龙团》三、四句的剖析”四个例子分别总结出咬文嚼字的四个方法:调整句式,增减字数,炼字锤词,善用联想;第二步实践应用:出示三个例题,引导学生将咬文嚼字的方法应用于文学鉴赏实践。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能否改为“流入海”?
(2)分析“你怎么了?”与“怎么了,你?”在表达上有什么差异?
(3)下面是鲁迅《社戏》中一段写看戏的文字:
“(扮演的多是名角,其一就是小叫天。)……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
有人觉得这段文字啰嗦拖沓,把它改写成“然而我从九点多看到十二点,叫天竟还没有来。”是原文好呢,还是改写更佳?说说你的看法。
三、范式型文本与语技训练课型
范式型文本是指以表达技巧取胜的文本。这样的文本在表达技巧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可供学生学习、借鉴。这里所说的范式是指文本在表达技巧(即艺术手法、结构技巧、语言修辞)方面,具有鲜明的样板示范功能,这种表达范式可以用来作为学生的写作示范素材,训练学生某项写作技能。范式型文本应该选择范式型教学策略,围绕文本某项表达技巧,采取语技训练课型实施教学。如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羚羊木雕》可以将核心教学目标确定为“学习写作千姿百态的‘说’”,又如《社戏》可以将核心教学目标确定为“学习写作多彩多姿的‘想’”,再如《拿来主义》,可以将核心教学目标确定为“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抽象的道理”。
四、材料型文本与语言运用课型
材料型文本是指作为语言应用训练材料的文本。这类文本在主题、内容、表达技巧等方面没有什么独特价值可以作为核心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这类文本时,就宜于把它作为学生进行语言应用训练的材料。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尤其是初中课本)中的大部分文章都可以处理为材料型文本。对这类文本,应该采取语言应用训练策略,实施语言运用课型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和语言有关的积累和训练活动,即针对文本特点训练语感、积累词语句式、揣摩词语句式、研究语序、仿句、缩写、改写、续写、扩写、补写、取小标题等等。对材料型文本采取语言运用型教学策略,实施语言运用课型教学,就是以语言应用的方式鉴赏主题、内容和表达技巧,要点在浅文深教,难文易教,短文丰教,长文简教。那些经验丰富、技艺高超的优秀教师都善于实施语言运用课型教学,著名特级教师王君老师更是个中高手,她是这样简洁明快地教学《枣核》一文:1.朗读课文说目标;2.重拟标题点主题;3.咬文嚼字解主题;4.辨析疑段破主题;5.修改结尾扣主题。
文本类别与教学课型研究,是近年来语文阅读教学研究领域中出现的一个新课题。王荣生教授开风气之先,首倡文本类型研究,从理论角度提出了“定篇”“例文”“用件”“样本”学说,王君老师则是呼应在后,根据自己丰富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文本特质与课型创新”研究,在他们的研究成果的启发之下,笔者结合名师教学案例与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文本分类与课型研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探索,以上便是笔者初步研究的点滴心得,不揣浅陋,就教于方家。
【关键词】主题型 内容型 范式型 材料型 课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2.035
什么是文本的语文特质?文本的语文特质,是指一个文本在主题、内容、表达技巧等方面所具有的可供学生学习、借鉴或利用的独特价值。它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文本,二是学情。
研究文本的语文特质,将文本恰当分类,有利于科学合理地确定阅读教学策略,净化教学目标,简化教学流程,优化教学手段,强化教学效果,从而改善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落后现状。
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具体谈谈怎样根据文本的语文特质来将文本分类,进而选择相应地教学策略,确定课型,实施教学。
一、主题型文本与人文思辨课型
主题型文本是指以主题取胜的文本。这样的文本在主题方面具有独特价值,可供学生学习、借鉴。主题型文本蕴含的思想情感,负载着重大的人文价值,可以引发学生对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产生思考,可以促使学生对生命、对人生发起追问和探索。
如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皇帝的新装》、《丑小鸭》、《背影》、《小狗包弟》、《老人与海》、《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等课文可以处理为主题型文本。对这类以主题取胜的文本,就应选择主题型教学策略,即围绕主题教学,采取人文思辨课型实施教学。
现以人教版必修一《小狗包弟》为例,谈谈怎样围绕主题实施人文思辨课教学。《小狗包弟》讲述了作者家中的一条可爱的小狗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个疯狂时代的现实,以及小狗的遭遇留给作者心中永难磨灭的伤痛,表达了作者深重的悲悯、歉疚和忏悔之情。这篇课文的价值在于它不仅反映了“文革”所造成的人性扭曲的状况,还展现了巴金老人对自己那深刻的反省和无情的解剖。因此,这篇文章就宜于围绕主题教学,将核心教学目标确定为“使学生正确认识人性并感悟作者勇于解剖自己、敢于讲真话的精神”。
二、内容型文本与操作应用课型
内容型文本是指以内容取胜的文本。这样的文本在内容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可供学生学习、借鉴。这里所说的内容包含科普小品介绍的科技知识、文化论文阐述的文化规律或文化特征。如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宇宙的边疆》、《动物游戏之谜》、《咬文嚼字》、《谈中国诗》、《中国建筑的特征》等课文可以处理为内容型文本。对这类以内容取胜的文本,就应选择内容型教学策略,即围绕内容教学。根据文本内容的特征,可以相应采取操作应用课型、理解点评课型、创读创写课型、诵读积累课型实施教学。
上述四种课型,限于篇幅,难以全部展开详述,这里仅谈谈怎样根据文本内容实施操作应用课型教学。
人教版必修五《咬文嚼字》是朱光潜先生的一篇学术随笔,文章讲“咬文嚼字”,实际上就是从语言文字的层面讲文学鉴赏。因此,在处理这篇课文时,就不要在写作思路、论点、论据等方面纠缠,而应该围绕内容教学,把“掌握咬文嚼字的方法,并应用于实践,提高文学鉴赏能力”作为核心教学目标。
笔者执教《咬文嚼字》,共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总结方法:指导学生通过文章谈到的“郭老改句”、“《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惠山小龙团》三、四句的剖析”四个例子分别总结出咬文嚼字的四个方法:调整句式,增减字数,炼字锤词,善用联想;第二步实践应用:出示三个例题,引导学生将咬文嚼字的方法应用于文学鉴赏实践。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能否改为“流入海”?
(2)分析“你怎么了?”与“怎么了,你?”在表达上有什么差异?
(3)下面是鲁迅《社戏》中一段写看戏的文字:
“(扮演的多是名角,其一就是小叫天。)……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
有人觉得这段文字啰嗦拖沓,把它改写成“然而我从九点多看到十二点,叫天竟还没有来。”是原文好呢,还是改写更佳?说说你的看法。
三、范式型文本与语技训练课型
范式型文本是指以表达技巧取胜的文本。这样的文本在表达技巧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可供学生学习、借鉴。这里所说的范式是指文本在表达技巧(即艺术手法、结构技巧、语言修辞)方面,具有鲜明的样板示范功能,这种表达范式可以用来作为学生的写作示范素材,训练学生某项写作技能。范式型文本应该选择范式型教学策略,围绕文本某项表达技巧,采取语技训练课型实施教学。如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羚羊木雕》可以将核心教学目标确定为“学习写作千姿百态的‘说’”,又如《社戏》可以将核心教学目标确定为“学习写作多彩多姿的‘想’”,再如《拿来主义》,可以将核心教学目标确定为“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抽象的道理”。
四、材料型文本与语言运用课型
材料型文本是指作为语言应用训练材料的文本。这类文本在主题、内容、表达技巧等方面没有什么独特价值可以作为核心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这类文本时,就宜于把它作为学生进行语言应用训练的材料。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尤其是初中课本)中的大部分文章都可以处理为材料型文本。对这类文本,应该采取语言应用训练策略,实施语言运用课型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和语言有关的积累和训练活动,即针对文本特点训练语感、积累词语句式、揣摩词语句式、研究语序、仿句、缩写、改写、续写、扩写、补写、取小标题等等。对材料型文本采取语言运用型教学策略,实施语言运用课型教学,就是以语言应用的方式鉴赏主题、内容和表达技巧,要点在浅文深教,难文易教,短文丰教,长文简教。那些经验丰富、技艺高超的优秀教师都善于实施语言运用课型教学,著名特级教师王君老师更是个中高手,她是这样简洁明快地教学《枣核》一文:1.朗读课文说目标;2.重拟标题点主题;3.咬文嚼字解主题;4.辨析疑段破主题;5.修改结尾扣主题。
文本类别与教学课型研究,是近年来语文阅读教学研究领域中出现的一个新课题。王荣生教授开风气之先,首倡文本类型研究,从理论角度提出了“定篇”“例文”“用件”“样本”学说,王君老师则是呼应在后,根据自己丰富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文本特质与课型创新”研究,在他们的研究成果的启发之下,笔者结合名师教学案例与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文本分类与课型研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探索,以上便是笔者初步研究的点滴心得,不揣浅陋,就教于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