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0后男生通过跑步不仅减肥,还组建了拥有172个分舵的“约跑社”,分布国内外100多个城市。他作为8万多跑友的总舵主,开拓出一段奇妙事业。
爱折腾的“斜杠青年”
他叫王行,1991年出生于湖北黄冈。自从就读武汉工程大学经济学专业后,王行就没消停过,正是当下流行的那种“斜杠青年”,即喜欢拥有多重职业、身份的多元生活。
2012年8月新生入学报到,别的同学还在熟悉陌生的校园,王行就提着大纸箱,转了两三趟公交车,来到很远的花鸟市场进货。中午返回学校,饭也顾不上吃,他将金鱼、仓鼠、盆景一一掏出,摆摊售卖。一个多月后,他净赚2000多元。
到了大二,同学们都想报考计算机二级证书。不过当地很少有针对这项考试的专门培训机构。王行干脆与好友合作,创办了一家考证培训公司。他请来3名专业老师,发出去1万张宣传单,招来几百名学员。一年后,王行收入8万多元。
创业初战告捷,王行又转战手机游戏、考研中介、旅游中介,一直到教学App推广。几次创业历程,让他积累了很多项目管理的经验。
大二暑假,王行难得回家一次。整整两个月,他待在家里好吃好喝,体重飙升近10公斤。无法忍受这种形象,返校当天他便买了跑鞋,下定决心减肥。
那段时间,他忍受过各种肚子疼、腿疼、岔气,体能和耐力开始增长。三个月后,他能一口气跑5公里,随后很快突破10公里。大半年后,他的体重回落到60公斤。
肉体和灵魂都在路上
跑步过程中,王行发现很多人都是结伴而行。这个枯燥的运动有了同行者,不但可以有说有笑,还能相互鼓励。王行把室友拽出来参与运动。在王行督促下,室友体重下降近40斤。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跑步的行列,王行还专门组建了“约跑团”QQ群。
看着跑步大军越来越庞大,王行想:要不组织一场有意思的活动吧。正巧他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提问:怎么策划一场荧光夜跑?他就顺手写了一个策划发上去。很多跑友看到这条回答,都给他微信留言:不如我们自己组织一场夜跑。
王行觉得想法不错,精心策划设计了一番,还拉到悦跑圈App的赞助。本来计划限定为300人,结果当天来了500人。夜幕下,一群充满朝气的年轻人挥舞着荧光棒,与天上繁星交相辉映。活动后,QQ群成员一下子猛增,随后他们又成立了“约跑社”。
初跑成功,王行考慮策划一次校外的跑步。为了增加感召力,他设计了一面“约跑社”的大黄旗,并秀出宣传语——“肉体和灵魂,总得有一个在路上;星辰大海,不忘初心;加入约跑社,是一种生活方式”。
王行希望把“约跑社”当作事业来做,于是休学一年,在2016年,和朋友成立了一个体育文化公司。
他创业不只考虑赚钱,还希望鼓励更多人离开虚拟世界,到室外纵情奔跑,拥抱阳光和新鲜空气,挥洒青春和激情。
除了组织跑步,王行还会打造免费的交流活动,分享跑步技巧、注意事项、安全问题。跑友们以诚相待,没有任何利益纠葛,彼此收获一份纯粹的友谊和乐趣。
这年年底,“约跑社”似乎遇到了瓶颈,跑友人数增长缓慢。王行和几位核心伙伴商议,决定举办一次全国性线上活动——寻找中国最美女跑者。开放评选的第一天,“约跑社”公众号关注人数就增长了好几万。活动吸引了442位女跑者参加评选,总关注量超过150万。最后,来自汉阳的公务员王静远,以2万多票当选,获得去韩国跑马拉松的机会。
2017年3月,36岁的王静远来到首尔马拉松的赛场,这是亚洲历史最悠久的马拉松比赛,今年已是第88届。“约跑社”公众号上,留下王静远的跑步随记,这不仅是她一生难以忘怀的记忆,也见证了“约跑社”走向世界的印迹。
8万国内外跑友来相聚
随着成员增多,王行开始思考如何将分散的跑友凝聚起来。他很喜欢《鹿鼎记》这部武侠小说,便将各个片区的负责人称为“舵主”,自己是“总舵主”。平日里,各个分舵自由开展活动。遇到大活动,大家再一起约跑。
迄今为止,最让王行激动的,是2017年3月成立的北美分舵,“约跑社”终于将触角伸向了国外。跑友们多是大学生、老师、公务员、白领,除了双休约在一起跑步,还经常坐飞机、火车,到各地参加马拉松比赛。
2017年3月25日,王行承办了汉阳区四分马拉松比赛。这是他第一次承办赛事,积累了丰富的大型活动经验。4月和6月,“约跑社”还在东湖举行10公里和6.5公里跑。9月份还举办了一场高校联赛,鼓励莘莘学子走出课堂,在运动中拥抱健康。
王行希望公司能做大做强,目前,他在全力筹备天使轮的融资。马拉松被称为“中产阶级的广场舞”,随着中产阶级的人数不断增加,选择跑步来锻炼身体的人会更多。中国目前有14万人拥有马拉松成绩,而在人口少许多的日本,1000万人有马拉松成绩,所以,这一市场前景在中国十分广阔,王行对未来充满信心。
部分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赵莹 [email protected]
爱折腾的“斜杠青年”
他叫王行,1991年出生于湖北黄冈。自从就读武汉工程大学经济学专业后,王行就没消停过,正是当下流行的那种“斜杠青年”,即喜欢拥有多重职业、身份的多元生活。
2012年8月新生入学报到,别的同学还在熟悉陌生的校园,王行就提着大纸箱,转了两三趟公交车,来到很远的花鸟市场进货。中午返回学校,饭也顾不上吃,他将金鱼、仓鼠、盆景一一掏出,摆摊售卖。一个多月后,他净赚2000多元。
到了大二,同学们都想报考计算机二级证书。不过当地很少有针对这项考试的专门培训机构。王行干脆与好友合作,创办了一家考证培训公司。他请来3名专业老师,发出去1万张宣传单,招来几百名学员。一年后,王行收入8万多元。
创业初战告捷,王行又转战手机游戏、考研中介、旅游中介,一直到教学App推广。几次创业历程,让他积累了很多项目管理的经验。
大二暑假,王行难得回家一次。整整两个月,他待在家里好吃好喝,体重飙升近10公斤。无法忍受这种形象,返校当天他便买了跑鞋,下定决心减肥。
那段时间,他忍受过各种肚子疼、腿疼、岔气,体能和耐力开始增长。三个月后,他能一口气跑5公里,随后很快突破10公里。大半年后,他的体重回落到60公斤。
肉体和灵魂都在路上
跑步过程中,王行发现很多人都是结伴而行。这个枯燥的运动有了同行者,不但可以有说有笑,还能相互鼓励。王行把室友拽出来参与运动。在王行督促下,室友体重下降近40斤。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跑步的行列,王行还专门组建了“约跑团”QQ群。
看着跑步大军越来越庞大,王行想:要不组织一场有意思的活动吧。正巧他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提问:怎么策划一场荧光夜跑?他就顺手写了一个策划发上去。很多跑友看到这条回答,都给他微信留言:不如我们自己组织一场夜跑。
王行觉得想法不错,精心策划设计了一番,还拉到悦跑圈App的赞助。本来计划限定为300人,结果当天来了500人。夜幕下,一群充满朝气的年轻人挥舞着荧光棒,与天上繁星交相辉映。活动后,QQ群成员一下子猛增,随后他们又成立了“约跑社”。
初跑成功,王行考慮策划一次校外的跑步。为了增加感召力,他设计了一面“约跑社”的大黄旗,并秀出宣传语——“肉体和灵魂,总得有一个在路上;星辰大海,不忘初心;加入约跑社,是一种生活方式”。
王行希望把“约跑社”当作事业来做,于是休学一年,在2016年,和朋友成立了一个体育文化公司。
他创业不只考虑赚钱,还希望鼓励更多人离开虚拟世界,到室外纵情奔跑,拥抱阳光和新鲜空气,挥洒青春和激情。
除了组织跑步,王行还会打造免费的交流活动,分享跑步技巧、注意事项、安全问题。跑友们以诚相待,没有任何利益纠葛,彼此收获一份纯粹的友谊和乐趣。
这年年底,“约跑社”似乎遇到了瓶颈,跑友人数增长缓慢。王行和几位核心伙伴商议,决定举办一次全国性线上活动——寻找中国最美女跑者。开放评选的第一天,“约跑社”公众号关注人数就增长了好几万。活动吸引了442位女跑者参加评选,总关注量超过150万。最后,来自汉阳的公务员王静远,以2万多票当选,获得去韩国跑马拉松的机会。
2017年3月,36岁的王静远来到首尔马拉松的赛场,这是亚洲历史最悠久的马拉松比赛,今年已是第88届。“约跑社”公众号上,留下王静远的跑步随记,这不仅是她一生难以忘怀的记忆,也见证了“约跑社”走向世界的印迹。
8万国内外跑友来相聚
随着成员增多,王行开始思考如何将分散的跑友凝聚起来。他很喜欢《鹿鼎记》这部武侠小说,便将各个片区的负责人称为“舵主”,自己是“总舵主”。平日里,各个分舵自由开展活动。遇到大活动,大家再一起约跑。
迄今为止,最让王行激动的,是2017年3月成立的北美分舵,“约跑社”终于将触角伸向了国外。跑友们多是大学生、老师、公务员、白领,除了双休约在一起跑步,还经常坐飞机、火车,到各地参加马拉松比赛。
2017年3月25日,王行承办了汉阳区四分马拉松比赛。这是他第一次承办赛事,积累了丰富的大型活动经验。4月和6月,“约跑社”还在东湖举行10公里和6.5公里跑。9月份还举办了一场高校联赛,鼓励莘莘学子走出课堂,在运动中拥抱健康。
王行希望公司能做大做强,目前,他在全力筹备天使轮的融资。马拉松被称为“中产阶级的广场舞”,随着中产阶级的人数不断增加,选择跑步来锻炼身体的人会更多。中国目前有14万人拥有马拉松成绩,而在人口少许多的日本,1000万人有马拉松成绩,所以,这一市场前景在中国十分广阔,王行对未来充满信心。
部分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赵莹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