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最值问题是数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不仅能解决数学问题,也经常解决实际问题。在初中数学中利用轴对称变换求线段和的最值的研究,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在不同的背景下构建轴对称的基本模型,学以致用,解决数学和生活中的最值问题。
【关键词】线段和最值;轴对称模型;万变不离其宗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28-0065-02
3 情境万变,万法归一
以上三例看起来图形不同,情境不同,但是都是一直线同侧有两个定点的问题。对于在直线上找一个动点,使它到两定点的距离最短的问题,常用的解题策略是:通过轴对称,将动点所在直线同侧的两个定点中的一个映射到直线的另一侧,当动点在这个定点的对称点及另一定点的线段上时,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线段和的最小值,最小值为定点线段的长。在不改变线段长度的前提下,运用对称变换把对称轴同侧的两条线段放在对称轴的两侧,把复杂的最值问题转化为基本问题,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或“垂线段最短”把“两折线拉直”,找出最小位置,并求出最小值[2]。
最值题型多变,包括求差最大,求和最小;求周长最小,求时间最短;求最值、已知最值求待定系数等;对称载体多,几乎涉及初中所学全部的轴对称图形(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菱形、正方形、抛物线、圆、坐标轴),对称变换的基础是轴對称图形,因此需先作图再计算。对称变换一般以动点所在直线为对称轴,构建定点(直线)的对称点(直线);如有多个动点就必须作多次变换,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或“垂线段最短”把“折线”转“直”,最终找出最短位置,求出最小值。
【参考文献】
[1]戴小驹.图形变换中的“万变不离其宗”[J].新教育(海南),
2015(6).
[2]顾小芹.万变不离其宗——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指导[J].新高考(升学考试),2016(9).
【关键词】线段和最值;轴对称模型;万变不离其宗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28-0065-02
3 情境万变,万法归一
以上三例看起来图形不同,情境不同,但是都是一直线同侧有两个定点的问题。对于在直线上找一个动点,使它到两定点的距离最短的问题,常用的解题策略是:通过轴对称,将动点所在直线同侧的两个定点中的一个映射到直线的另一侧,当动点在这个定点的对称点及另一定点的线段上时,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线段和的最小值,最小值为定点线段的长。在不改变线段长度的前提下,运用对称变换把对称轴同侧的两条线段放在对称轴的两侧,把复杂的最值问题转化为基本问题,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或“垂线段最短”把“两折线拉直”,找出最小位置,并求出最小值[2]。
最值题型多变,包括求差最大,求和最小;求周长最小,求时间最短;求最值、已知最值求待定系数等;对称载体多,几乎涉及初中所学全部的轴对称图形(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菱形、正方形、抛物线、圆、坐标轴),对称变换的基础是轴對称图形,因此需先作图再计算。对称变换一般以动点所在直线为对称轴,构建定点(直线)的对称点(直线);如有多个动点就必须作多次变换,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或“垂线段最短”把“折线”转“直”,最终找出最短位置,求出最小值。
【参考文献】
[1]戴小驹.图形变换中的“万变不离其宗”[J].新教育(海南),
2015(6).
[2]顾小芹.万变不离其宗——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指导[J].新高考(升学考试),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