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策略与实施

来源 :中国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和本质特征,与科学探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深入开展探究式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它有着优越于传统教学的显著特征。
  1.探究式教学的含义
  探究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针对研究课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归纳出物理规律,抽象出物理概念,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开展探究教学的关键是深刻认识其实质和内部规律。
  2.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策略与实施
  探究性课堂教学策略和实施大致包括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制定方案并实验、验证结论、评价交流等几个阶段。
  2.1 提出可探究的问题。问题是探究教学的关键要素。既然探究教学是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现,那么在有意义的探究教学中,教师首先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教师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并使学生产生相应的问题意识。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与物理学科有关的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也可以从教材出发,挖掘探究因素,提出探究的问题。适当的问题是探究的起点,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与怎样提出问题,就成为关键。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全班同学的实际水平,以保证使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都处于思维活跃状态;只有既适合于学生水平及生活实际,又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及生活情趣的问题,才能产生有所收获的探究活动。
  2.2 猜想并形成假设。猜想包括理性的思考和直觉的判断,它是学生有效进行探究的良好开端。尽管所提的猜想不一定是最终的科学结论,学生最初进行探究时应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与假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能仅靠盲目的尝试,要根据已有的理论、自己的经验和所收集到的有关资料、事实,以及必要的想象力、创造力,对所研究的事物提出一种带有推测和假定意义的设想。假设可能有一种,也可能有多种,但不论数量多少,假设必须具有合理性,才有助于制定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在问题明确并开始行动之前,形成假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
  2.3 制定方案并实验。设计实验是一个创造过程,是探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到探究的结果。为了保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探究,学生需要制定探究的方案。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要体现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明确探究目的,带着问题去研究。要先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设计小组之间、组与组之间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哪组设计的方案好,对设计有困难的学生应加以积极地引导。在物理实验方面,许多概念、原理、规律的引入都是从实验展开并最终由实验加以论证的。可以说,物理实验是学生认识物理现象及其运动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设计问题,教师充当信息、实验器材的提供者。
  2.4 得出问题的结论。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这一阶段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得出结论。在做出假设和收集资料后,学生要进行整理,把资料与假设联系起来,把证实的假设结合起来,否定未证实的假设。通常学生把必要的假设和各种资料联系起来时,结论就自然出现了。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回顾其活动,促使学生得出结论。同时教师要有必要的肯定和赞扬,这对学生取得探究过程的积极情感体验是有好处的。
  2.5 思维演绎,评价交流结果。评价在探究教学中,将实验引向实际,思维演绎,将所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既亲切又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机会。对于刚刚步入探究性学习而对探究活动这种主体性十分强烈的学习方式尚不适应的学生,教师应对学生的行为表现予以肯定或否定,使学生不至于茫然失措,逐步构筑自己的原认知策略。随着学习的深入,教师应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评价,通过反思发现研究的不足。学生可以就探究式教学过程中的任何问题进行交流,包括本人或本小组的探究结果、学习方式、学习技巧、心得体会等等。教师不仅要评价结果,更要评价学生的探究精神与态度、探究方法与能力、探究行为习惯等。评价形式多样化包括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小组相互评价、教师评价及其各种评价主体相互结合的评价(包括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等各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评价)。
  探究性教学的实施步骤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探究性教学的实施策略也并不是万能的,对于不同教学情景、不同师生应有所不同。在探究性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创设自由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当老师们真正转变观念,不再将学生视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听众,而是将学生定位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通过思考、探究、感悟获取知识的时候,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是满足当前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探究式教学,我们的课堂教学也一定会变得更富有成效。
其他文献
近年来初中英语教材的内容进行了一次大的改革,这次改革可称是英语教学史上的一场革命。新的教材更符合现代教学要求,突出了语言的交际应用功能,更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适用英语的能力。那么如何面对新教材?怎样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通过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运用良好的提问艺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工作
期刊
随着我国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探究式学习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通过深入学习,笔者认为一个问题的提出和探究的过程,往往比得到某个结论、出现某种结果来得更重要。大科学家不也是在经历许多次失败之后才有所收获吗。所以在平时教学中也是要求学生应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
期刊
【摘要】  在当今中国社会教育体制中,小班额教学凭借其教学质量高、效率高等优势一直备受推崇,但是由于受到庞大的人口数量和紧缺的教育资源等社会因素的限制,我国很多地区现在仍在实行大班额教学。尽管大班额条件下的教育存在诸多难点,但若能做到选择合适的方法将难点逐一对应解决突破,大班额教学将不再成为许多老师心目中难以保质保量的制度,因材施教即重要的方法之一。本文将结合初中数学教学的实例对大班额条件下的因材
期刊
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是发现问题的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的,引导学生经历“生疑——设疑——解疑”的思维过程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1.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少年儿童好奇的特征、尊重学生的好奇心,建立民主、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尽可能地满足学生提问的要求,同时还要巧妙地创设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氛围,诱导学生发现问
期刊
当一个婴儿从不受任何外界影响的“水晶宫”出生,来到一个完 全陌生的世界时,他的生命形式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他们每一个新生儿都具有我们意想不到的神奇本能。一般来说,会具有五大潜能:模仿能力:他出生不到8个小时就可以模仿母亲吐舌头;声音定向:在他觉醒的时候,只要你在新生儿耳边10-15cm出发出柔美的声音,他就会将头或眼睛转向你;注视与追视:他会好奇人脸,尤其是母亲的微笑,当色彩鲜艳的物体移动时,他
期刊
在高中数学教学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形势下,作为现代教育数学教学工作者,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显得至关重要。什么是非智力因素?我国学术界认为,凡是智力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都是非智力因素。具体说,非智力因素是由动机、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心理因素构成的。  在教学过程中,有的老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只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其智力,也就是说,较重
期刊
歌曲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是通过词与曲的结合,来抒发人们对祖国、对生活由衷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一首高质量的优秀歌曲,就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让学生热爱歌曲,唱好歌曲,就是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1.让学生多听,首先从感性上认识歌曲小学生唱歌,只是感性上的视唱,不理解词的内涵、曲的优美,人云亦云,呀呀学语。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地由知其然向知其所以然过渡,这样就要求我们抓住有利时机逐步加以引导,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贯穿着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学生获得良好的计算技能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而计算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获得数学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反复练习达到的。需要我们老师从他们入学时就应该认真培养的。面对大多数的小学生的计算困惑,如何才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呢?我觉得应该先分析他们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学生们初学计算时,我们就
期刊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是家庭和学校的共同责任。对家长和老师来说,面临的困难是如何做才能实现这一愿望。  西藏高原上农村最好的建筑是校舍,最优美的环境是校园,学校教师学历都达到国家规定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不仅免费入学,而且包吃(一日三餐,每天每人一杯奶、一份水果)、包住、包学杂费。在美丽的校园里,看到一个个脸颊黑里透红的藏族农牧民的孩子在课堂上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式学习,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培养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教育,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怎样才能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课文深刻寓意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语文课文里,有些课文是借物写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