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和本质特征,与科学探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深入开展探究式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它有着优越于传统教学的显著特征。
1.探究式教学的含义
探究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针对研究课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归纳出物理规律,抽象出物理概念,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开展探究教学的关键是深刻认识其实质和内部规律。
2.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策略与实施
探究性课堂教学策略和实施大致包括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制定方案并实验、验证结论、评价交流等几个阶段。
2.1 提出可探究的问题。问题是探究教学的关键要素。既然探究教学是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现,那么在有意义的探究教学中,教师首先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教师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并使学生产生相应的问题意识。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与物理学科有关的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也可以从教材出发,挖掘探究因素,提出探究的问题。适当的问题是探究的起点,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与怎样提出问题,就成为关键。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全班同学的实际水平,以保证使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都处于思维活跃状态;只有既适合于学生水平及生活实际,又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及生活情趣的问题,才能产生有所收获的探究活动。
2.2 猜想并形成假设。猜想包括理性的思考和直觉的判断,它是学生有效进行探究的良好开端。尽管所提的猜想不一定是最终的科学结论,学生最初进行探究时应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与假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能仅靠盲目的尝试,要根据已有的理论、自己的经验和所收集到的有关资料、事实,以及必要的想象力、创造力,对所研究的事物提出一种带有推测和假定意义的设想。假设可能有一种,也可能有多种,但不论数量多少,假设必须具有合理性,才有助于制定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在问题明确并开始行动之前,形成假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
2.3 制定方案并实验。设计实验是一个创造过程,是探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到探究的结果。为了保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探究,学生需要制定探究的方案。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要体现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明确探究目的,带着问题去研究。要先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设计小组之间、组与组之间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哪组设计的方案好,对设计有困难的学生应加以积极地引导。在物理实验方面,许多概念、原理、规律的引入都是从实验展开并最终由实验加以论证的。可以说,物理实验是学生认识物理现象及其运动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设计问题,教师充当信息、实验器材的提供者。
2.4 得出问题的结论。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这一阶段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得出结论。在做出假设和收集资料后,学生要进行整理,把资料与假设联系起来,把证实的假设结合起来,否定未证实的假设。通常学生把必要的假设和各种资料联系起来时,结论就自然出现了。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回顾其活动,促使学生得出结论。同时教师要有必要的肯定和赞扬,这对学生取得探究过程的积极情感体验是有好处的。
2.5 思维演绎,评价交流结果。评价在探究教学中,将实验引向实际,思维演绎,将所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既亲切又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机会。对于刚刚步入探究性学习而对探究活动这种主体性十分强烈的学习方式尚不适应的学生,教师应对学生的行为表现予以肯定或否定,使学生不至于茫然失措,逐步构筑自己的原认知策略。随着学习的深入,教师应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评价,通过反思发现研究的不足。学生可以就探究式教学过程中的任何问题进行交流,包括本人或本小组的探究结果、学习方式、学习技巧、心得体会等等。教师不仅要评价结果,更要评价学生的探究精神与态度、探究方法与能力、探究行为习惯等。评价形式多样化包括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小组相互评价、教师评价及其各种评价主体相互结合的评价(包括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等各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评价)。
探究性教学的实施步骤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探究性教学的实施策略也并不是万能的,对于不同教学情景、不同师生应有所不同。在探究性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创设自由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当老师们真正转变观念,不再将学生视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听众,而是将学生定位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通过思考、探究、感悟获取知识的时候,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是满足当前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探究式教学,我们的课堂教学也一定会变得更富有成效。
1.探究式教学的含义
探究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针对研究课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归纳出物理规律,抽象出物理概念,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开展探究教学的关键是深刻认识其实质和内部规律。
2.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策略与实施
探究性课堂教学策略和实施大致包括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制定方案并实验、验证结论、评价交流等几个阶段。
2.1 提出可探究的问题。问题是探究教学的关键要素。既然探究教学是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现,那么在有意义的探究教学中,教师首先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教师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并使学生产生相应的问题意识。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与物理学科有关的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也可以从教材出发,挖掘探究因素,提出探究的问题。适当的问题是探究的起点,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与怎样提出问题,就成为关键。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全班同学的实际水平,以保证使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都处于思维活跃状态;只有既适合于学生水平及生活实际,又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及生活情趣的问题,才能产生有所收获的探究活动。
2.2 猜想并形成假设。猜想包括理性的思考和直觉的判断,它是学生有效进行探究的良好开端。尽管所提的猜想不一定是最终的科学结论,学生最初进行探究时应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与假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能仅靠盲目的尝试,要根据已有的理论、自己的经验和所收集到的有关资料、事实,以及必要的想象力、创造力,对所研究的事物提出一种带有推测和假定意义的设想。假设可能有一种,也可能有多种,但不论数量多少,假设必须具有合理性,才有助于制定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在问题明确并开始行动之前,形成假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
2.3 制定方案并实验。设计实验是一个创造过程,是探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到探究的结果。为了保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探究,学生需要制定探究的方案。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要体现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明确探究目的,带着问题去研究。要先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设计小组之间、组与组之间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哪组设计的方案好,对设计有困难的学生应加以积极地引导。在物理实验方面,许多概念、原理、规律的引入都是从实验展开并最终由实验加以论证的。可以说,物理实验是学生认识物理现象及其运动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设计问题,教师充当信息、实验器材的提供者。
2.4 得出问题的结论。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这一阶段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得出结论。在做出假设和收集资料后,学生要进行整理,把资料与假设联系起来,把证实的假设结合起来,否定未证实的假设。通常学生把必要的假设和各种资料联系起来时,结论就自然出现了。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回顾其活动,促使学生得出结论。同时教师要有必要的肯定和赞扬,这对学生取得探究过程的积极情感体验是有好处的。
2.5 思维演绎,评价交流结果。评价在探究教学中,将实验引向实际,思维演绎,将所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既亲切又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机会。对于刚刚步入探究性学习而对探究活动这种主体性十分强烈的学习方式尚不适应的学生,教师应对学生的行为表现予以肯定或否定,使学生不至于茫然失措,逐步构筑自己的原认知策略。随着学习的深入,教师应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评价,通过反思发现研究的不足。学生可以就探究式教学过程中的任何问题进行交流,包括本人或本小组的探究结果、学习方式、学习技巧、心得体会等等。教师不仅要评价结果,更要评价学生的探究精神与态度、探究方法与能力、探究行为习惯等。评价形式多样化包括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小组相互评价、教师评价及其各种评价主体相互结合的评价(包括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等各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评价)。
探究性教学的实施步骤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探究性教学的实施策略也并不是万能的,对于不同教学情景、不同师生应有所不同。在探究性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创设自由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当老师们真正转变观念,不再将学生视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听众,而是将学生定位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通过思考、探究、感悟获取知识的时候,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是满足当前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探究式教学,我们的课堂教学也一定会变得更富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