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为例,从课堂教学的现状入手,建立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课堂质量测评模型,分析了影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各项因素。以沈阳师范大学为例,英语学习动机衰退现象在学生中普遍存在,对此我们又提出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教学模式在公共英语教学中可以尝试推广来改进当前课堂效率停滞不前的现状。
关键词:课堂质量;AHP模型;ESP模式
一、 调查概况
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00份,其中专业类型为理科类的占80.49%,文科类占13.21%,艺术类占4.3%,体育类占2.0%(医学类除外);大一到大四的比例分别为2.44%、12.2%、85.37%、0;60.98%通过了CET-4,19.51%通过了CET-6。而对于在公共英语课上的效率,78.05%的受访者表示效率一般,14.63%的人认为效率很低,只有7.32%的学生自信效率很高。调查还显示,对公共英语课不积极的态度在学生中普遍存在,这必然不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为此我们建立了课堂质量测评模型,进而分析影响课堂质量的因素,提出了新的ESP教学模式。
二、 课堂质量测评体系
1. AHP模型的提出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多准则决策方法。他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成多个组成因素形成层次结构,然后用两两比较的方法确定方案的相对重要性。我们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系统评价影响课堂质量,希望能够通过数据给出一些改革方案,对学生学习及老师教学提供参考。
2. 模型的构建及求解
AHP法的基本原理就是把所要研究的问题看做一个系统,通过对影响系统的众多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层次排序,再根据心理学的知识对每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给出定量表示,计算出每一层次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权重,从而将模糊的评价问题量化。
假设决策目标为V,影响因素共有Mi(i=1,2…n)个,且每个Mi对决策目标的重要性权重分别为wi(i=1,2…n),于是V=∑ni=1Miwi。由于wi不同,因此将n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两两比较,结果用判断矩阵表示。再利用Saaty提出的一致性指标判断,若满足一致性条件,则解特征值问题Aw=nw得出的w经归一化后即为wi的权重。
(1) 建立递阶层结构
(2) 确定措施层各方案的权重
我们可以进行准则层B对目标层A、准则层C对准则层B的判断矩阵的建立及其一致性检验。
求出最大特征值λmax=3.0649,对应的特征向量V=[0.96280.24830.1067]T
一致性指标CI=λmax-nn-1=0.03245
随机一致性比率CR=CIRI=0.032450.58=0.0559<0.1
故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于是得到准则层B对目标层A的相对权重为
w(1)=[0.96280.24830.1067]T
同理,可建立准则层C对B的判斷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分别得出:
w(1)1=[0.9899,0.1414,0,0,0,0]
w(1)2=[0,0,0.9806,0.1961,0,0]
w(1)3=[0,0,0,0,0.9899,0.1414]
从而可计算准则层对目标层的组合权重
w(2)=(w(1)1w(1)2w(1)3w(1)4)w(1)
(3) 方案层的合理排序
由上述权重可以看出合理方案的排序为:P1>P2>P3,即等级P1最能反映课堂质量,P2及P3依次次之。因此适当增加P1等级的权重、降低P3等级的权重会使评价效果更客观。
三、 ESP模式
学生普遍认为公共英语课的枯燥之处在于,其教学模式与中学课堂并无本质区别且除了应付考试之外没有太大用处。为了改革教学模式,我们提出是否可以尝试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模式来改进当前课堂。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即专门用途英语,它的实行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公共英语和宽基础专业知识为主,学生修习两学期基础课程;在完成基础课程的前提下,再修习两学期高阶ESP课程,即与本专业相关的英语课程,提高学生专业知识与英文结合的能力。ESP在中国高校的可实践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但较之传统授课方式,其先进性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1]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原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88.
[2]郭亚军.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家玲,叶金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在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N].武汉大学学报,2003,56(2):241-245.
作者简介:
刘一霏,辽宁省沈阳市,沈阳师范大学;
郭晶,讲师,辽宁省沈阳市,沈阳师范大学。
关键词:课堂质量;AHP模型;ESP模式
一、 调查概况
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00份,其中专业类型为理科类的占80.49%,文科类占13.21%,艺术类占4.3%,体育类占2.0%(医学类除外);大一到大四的比例分别为2.44%、12.2%、85.37%、0;60.98%通过了CET-4,19.51%通过了CET-6。而对于在公共英语课上的效率,78.05%的受访者表示效率一般,14.63%的人认为效率很低,只有7.32%的学生自信效率很高。调查还显示,对公共英语课不积极的态度在学生中普遍存在,这必然不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为此我们建立了课堂质量测评模型,进而分析影响课堂质量的因素,提出了新的ESP教学模式。
二、 课堂质量测评体系
1. AHP模型的提出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多准则决策方法。他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成多个组成因素形成层次结构,然后用两两比较的方法确定方案的相对重要性。我们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系统评价影响课堂质量,希望能够通过数据给出一些改革方案,对学生学习及老师教学提供参考。
2. 模型的构建及求解
AHP法的基本原理就是把所要研究的问题看做一个系统,通过对影响系统的众多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层次排序,再根据心理学的知识对每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给出定量表示,计算出每一层次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权重,从而将模糊的评价问题量化。
假设决策目标为V,影响因素共有Mi(i=1,2…n)个,且每个Mi对决策目标的重要性权重分别为wi(i=1,2…n),于是V=∑ni=1Miwi。由于wi不同,因此将n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两两比较,结果用判断矩阵表示。再利用Saaty提出的一致性指标判断,若满足一致性条件,则解特征值问题Aw=nw得出的w经归一化后即为wi的权重。
(1) 建立递阶层结构
(2) 确定措施层各方案的权重
我们可以进行准则层B对目标层A、准则层C对准则层B的判断矩阵的建立及其一致性检验。
求出最大特征值λmax=3.0649,对应的特征向量V=[0.96280.24830.1067]T
一致性指标CI=λmax-nn-1=0.03245
随机一致性比率CR=CIRI=0.032450.58=0.0559<0.1
故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于是得到准则层B对目标层A的相对权重为
w(1)=[0.96280.24830.1067]T
同理,可建立准则层C对B的判斷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分别得出:
w(1)1=[0.9899,0.1414,0,0,0,0]
w(1)2=[0,0,0.9806,0.1961,0,0]
w(1)3=[0,0,0,0,0.9899,0.1414]
从而可计算准则层对目标层的组合权重
w(2)=(w(1)1w(1)2w(1)3w(1)4)w(1)
(3) 方案层的合理排序
由上述权重可以看出合理方案的排序为:P1>P2>P3,即等级P1最能反映课堂质量,P2及P3依次次之。因此适当增加P1等级的权重、降低P3等级的权重会使评价效果更客观。
三、 ESP模式
学生普遍认为公共英语课的枯燥之处在于,其教学模式与中学课堂并无本质区别且除了应付考试之外没有太大用处。为了改革教学模式,我们提出是否可以尝试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模式来改进当前课堂。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即专门用途英语,它的实行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公共英语和宽基础专业知识为主,学生修习两学期基础课程;在完成基础课程的前提下,再修习两学期高阶ESP课程,即与本专业相关的英语课程,提高学生专业知识与英文结合的能力。ESP在中国高校的可实践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但较之传统授课方式,其先进性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1]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原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88.
[2]郭亚军.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家玲,叶金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在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N].武汉大学学报,2003,56(2):241-245.
作者简介:
刘一霏,辽宁省沈阳市,沈阳师范大学;
郭晶,讲师,辽宁省沈阳市,沈阳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