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入新课

来源 :当代教育之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3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 一半”,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有好的开头,就等于成功的一半。在语文教学中也是这样,导入新课对一堂课有很重要的作用。好的导语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他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给教学定下成功的基调,更能达到寓教于乐,陶冶学生道德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下面我就自己多年教学实践中的一些课堂导入方法加以总结如下:
  1.悬念设疑导入法
  小学生特别具有好奇心,导入布疑能极大地诱发他们这种天赋的好奇,从而去探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阅读课文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十分关注。根据学生这种心理设置悬念性的问题,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如《小音乐家扬科》这样导入。“音乐家给人们带来美好的音乐,创造美好的情境,人们对音乐家是那么尊敬和热爱。在今天如果有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对音乐极有天赋,十分热爱音乐,人称小音乐家,人们会怎样看待他呢?学生答:“当然是培养他、关心他、让他学习音乐,上台表演。”但是今天要讲的一个故事却是一个极赋音乐才能的孩子,因热爱音乐惨遭毒打致死,而他生前最大的愿望只不过是摸一摸小提琴。你们想知道这个孩子是谁吗?为什么会有如此悲惨的命运吗?请打开课文——《小音乐家扬科》。
  2.经验引入法
  经验引入是指教师以学生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方法。任何知识都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生活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成长经验引入新课,会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更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卖火柴的小女孩》
  师 同学们你们互相看看每人脸上有什么表情
  生 笑嘻嘻、绷着脸、做怪相??
  师 你们想想平时我们的脸上还有什么表情
  生 哭、羞答答、凶??
  师 你们是否观察过人睡着后的脸部表情是怎样的
  生 哭、笑??
  师 一个人醒的时候,睡着的时候,脸上都会有喜哀怒乐的表情。甚至人死了以后,脸上还会有这种表情。
  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找一找小女孩活着和死了以后脸上的表情。
  3.“温故而知新”法。
  通过回顾学过的旧知识,引出即将要教学的新知识,也是语文课堂教学常用的引入方法之一。一切新知的习得都要建立在旧知的基础上。但是这里所谓的“旧知”却不单指“课本知识”,它还包括学生曾经的生活体验和心理体验。越是成功的教学设计,越是和学生的既定状态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微妙关系:既源于旧有状态,又高于旧有状态。比如郭沫若的《静夜》,学生很难理解其中的微妙意境,可是如果用学生非常熟悉的李白的《静夜思》开场引入新课,再将两首诗歌进行对比教学,学生就能比较到位地理解它。《静夜思》诗意比较浅显,表达的是作者望月思乡的心情;而《静夜》虽然也是望月思乡,可望月思乡的“思”是比较独特的,既有对眼前实景的描绘,也有对心中虚景的想象,尤其是鲛人“对月流珠”,更是想象的极致——神亦如此,人何以堪;神都不能经受思念的折磨,何况凡人呢?这样通过对比引入教学,学生就能比较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涵义。
  4.形象直观法
  在导入新课时,运用幻灯、录音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借助歌曲、图片等把干巴巴的说教变得生动形象,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唤起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如讲《从宜宾到重庆》一文时,我先放《长江之歌》的音乐,随着音乐的旋律,我们共同欣赏长江沿岸的风土人情、历史传说。这样导入妙趣横生、兴趣盎然。又如在讲《苏州园林》把有关课文中的图片放映出来,学生看幻灯片,欣赏苏州园林的部分美景,并向学生们介绍苏州有“园林城市”的美称,解释苏州园林如何闻名全国,誉满世界。同学们看了幻灯片听了解说,被园林的美景深深吸引。我就趁机引导说“苏州园林这么美,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苏州园林来欣赏一番吧!请打开课文……这样一导入,使学生急于阅读课文,本节课就顺利进行下去了。
  5.前后知识联系型
  就是從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已学过的知识出发,并结合所授课文的内容及其特点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例如教《社戏》时可以这样导入课文:我们小时候,甚至现在都愿意随着妈妈到外婆家去,鲁迅也是如此。他曾说:“我母亲的母亲是农村,是我能够和许多农民相亲近。”
  农村对少年时代的鲁迅有巨大的吸引力。他把那里看做是自由天地、崭新世界。在那里,他不仅学到了许多知识,还同农家孩子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逐步了解了农民勤劳、质朴的品质。那里的人、事和生活 都给他留下美好的回忆,以致他在四十一岁时,写下了回忆那段生活的文章《社戏》。这样的引出文章,使之感到自然、亲切,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回忆起小时候在外婆家的动人情景。在此基础上学习新课,得益匪浅。
  良好的新课引入是一堂语文课成功的重要前提。语文教师除了要在方法上探索创新外,还应该认识到,引入新课毕竟是课堂教学的过度和铺垫,课堂教学的重头在中间,因此开场应该注意力求简洁,不可拖沓冗杂。
  
  收稿日期:2014-04-10
其他文献
有些青年教师观课归来,常会说:“××课上得真好,我都被感动得流泪了。”听了这样的评价,笔者非常诧异:这是什么评价标准?“感动得流泪了”是一堂好课的标准吗?当然,一堂语文课能让听课的人流泪,说明这堂课在情感目标的达成上可能有过人之处。但是,仅仅让人“流泪”,并不是评价一堂好课的主要或唯一标准。因为阅读教学不是一般意义的阅读,仅仅达到“流泪”是不够的,它承担着比“流泪”还重要的任务,如知识的获取、能力
期刊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上好数学课呢?下面笔者谈谈肤浅看法。  1.充分发挥教学设计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学设计,亦称教学系统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
期刊
由于多年来“应试教育”思想的干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四个忽视”,严重地阻碍了小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一是忽视数学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渗透;二是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三是忽视非智力因素,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心理品质的发展不良;四是忽视“个别差异”教学,不能面向全体学生。  如何从小学数学学科的特殊性出发,提出具体、切实可行的方案,构建数学学科素质
期刊
【摘要】我在教学中始终瞄准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知识,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科学处理教材,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体会学习地理的快乐。从而充分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关键词】独立思考;新课程理念;拓宽;地理实践能力     地理教学设计是把“教”与“学”的原理用于策划地理教
期刊
生活于自然环境中,也就生活于地理世界中。我们从大量地理事物和现象中积累了很多生活经验,也获得了不少有关地理知识的感性认识。通过各种传媒手段,如互联网、电视、广播、报刊、书籍等,人们获得了大量信息,从而形成了对事物各种各样的看法,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方式。但是,这样形成的看法和思维方式与科学的概念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在国外,研究者把人们对科学现象和科学概念的一些由自己的感性认识得出
期刊
古诗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极为重要的内容,提高古诗文教学的效果是语文教学卓有成效的关键之一。因而,笔者试图从理念更新、方法有效、重视意义与价值等方面谈点不甚成熟的见解。  1.重视反思,提高认识  在高中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早读时间,教室里传出的不全是语文朗读声,还有不上英语朗读的声音,这反映出学生都普遍重视外语学习。学生在时间安排上,英语学习的时间远超语文;从考试的分值来看,英语的
期刊
【案例主题】 学生参与教学,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活动、合作、自由、民主、创新。  【背景】我在进行数学九年级上册菱形判定的应用教学时,处理定理时,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很有感想: ……  例题:课本p23证明两个判定菱形的定理后,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菱形的判定方法。  【活动过程】师:谁能总结一下菱形的判定方法?(学生都在紧张的思考中) (突然间,我發现一名平时学习较困难的学生闫家衔这次第一个举起了手,
期刊
【摘要】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因此,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解决了,再配以好的教材和完善的教学方法,方能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都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完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
期刊
初中数学是我们在结束小学的學习生活后第一次接触到把数学分开的情况,我们了解到数学中还有代数和几何之分。而初中数学是一个整体,初二的难点最多,初三的考点最多。相对而言,初一数学知识点虽然很多,但都比较简单。很多同学在学校里的学习中感受不到压力,慢慢积累了很多小问题,这些问题在进入初二,遇到困难(如学科的增加、难度的加深)后,就凸现出来特别是初一的数学,大部分同学在上半学期还能接受跟得上老师的进度,但
期刊
【摘要】开放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它更注重学生在知识形成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充分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生认识形成中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课堂教学不再沉闷、呆板,随着多项信息渠道的打通,不同层次水平的同学都能展示自我,各尽其能,相互启迪,各有所获。  【关键词】初中政治;开放式;传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