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基于学生需求分析的课后服务优化策略——以北京市M学校为例

来源 :教师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tou5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后服务是深化学校内涵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建设、实现育人目标的载体,和环节之一。在“双减”背景下,一些学校出现了“增量改革”的现象,教师与学生的压力以及家长的焦虑都有增无减。以北京市M学校为例,该校并未根据实证调研结果,基于学校教育的受教育者的个性化需求,也未基于学校教育中“双减”政策的管理者的视角,来思考“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课后服务存在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基于M学校课后服务的调查研究,广大学校应在行动与观念方面使学生真正领会“双减”政策的内涵与价值;基于实证研究,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合的课后服务;合理看待学生需求,学科知识获得与素养提升仍是课后服务主线;合理规划课内与课后服务育人体系,推动课后服务课程化。
其他文献
为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学校与教师认真贯彻落实“双减”政策要求,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文章基于此背景,根据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从精修勤练、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三个角度,对“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通过构建高效课堂实现“
“双减”与劳动教育共同指向培育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整体育人目标。“双减”为劳动教育提供了外部支撑,劳动教育为“双减”政策的落实提供了内在动力。在现代教育中,劳动教育采取一切有益于劳动素养培育的教育载体,关注学生价值性、精神性劳动品质的生成,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劳动作为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在教育教学中对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具有重要作用。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要精准定位劳动教育课程的性质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为落实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话精神和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汉阴县围绕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探索实施"党建+思政+德育"融合育新人的总体目标,以"一推动、四融合、三结合"的"143"模式推动中小学思政课建设落
期刊
“双减”政策实施以后,“双减”背景下的学校课程建设,是对已有课程体系的重构与创新。成都市铁路中学校(简称成都铁中)秉承“守正出新,重道立人”办学理念,构建了以“基础课程、拓展课程、荣誉课程”为框架的课程体系。其中“荣誉课程”是面向优秀特长学生开设的选修课程,它针对部分基础扎实、学有余力、在某一学科有浓厚兴趣和较好潜质的学生,着重培养学生的理科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理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荣誉课程
期刊
人参皂苷是一类从人参属药材中提炼出的固醇类化合物。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人参皂苷对中枢神经、心脑血管和免疫系统均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可广泛用于相关疾病的治疗。多种疾病可致机体内的氧化与抗氧化系统失衡,导致氧化应激,产生细胞毒性,引起组织损伤。研究表明,有多条信号通路参与氧化应激的过程,主要包括Keap1-Nrf2-ARE,PI3K/AKT,Wnt/β-Catenin和NF-κB等信号通路。随着对人参皂
“双减”背景下,如何有效指导家庭进行亲子阅读,让亲子共读成为最美的生活方式,是当下的热点话题。本文从以“共阅”打造全域阅读圈(提高阅读兴趣)、以“共悦”启动全程阅读(关注阅读习惯及能力)、以“共跃”打开家校阅读生态链(激发阅读学习力)三种路径来探寻亲子共读的新样态。
调查研究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对于护理专业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三教”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使人才培养更加适应医疗卫生行业的要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四川省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的60余家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回收773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用人单位对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认可度较高。但同时也指出学生的身心素质、沟通能力、专业技能还应进一步提高。对此本文就护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加强
期刊
作业改革是“双减”政策的重要抓手,教师对作业的设计直接关乎学生的减负效果、学习效率及身心健康,进而影响到“双减”政策的落实。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结合美国“开端计划”的成功经验,教师需要从作业的目标、内容、形式和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对作业进行再设计。
数字档案室建设是档案规范化管理的组成部分,数字档案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承担单位档案室的部分职能或功能,但数字档案室体现的是单位档案室的一种“虚拟”形态。在讨论数字档案室建设时,需要同时关注单位档案室建设与规范化管理之间的联系。
期刊
本文基于胜任力理论,分析大学生就业能力包含的核心要素,并基于知识储备、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和人才培养四大版块构建毕业生就业能力调查问卷。调查研究后,得出用人单位最为关注的就业能力,提出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对策和建议:高校要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方法、加强校企合作、完善就业指导和"双创"教育;学生要夯实专业知识、提升沟通与管理能力,同时要端正就业心态和工作态度,提前适应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