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书香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fly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人们的想法千奇百怪,做法形形色色,但是,有一点却出奇地一致,无论处于社会哪个层面的人,都在“拼孩子”,说什么“决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殊不知,“拼孩子”只是表面现象,不过是为转嫁父母自身的压力而已。真正逃不脱、躲不过的是“拼父母”。因为子女的教育,与其说学校重要,不如说父母更重要。
  这就不能不想起千百年来中国传统的“父母之道”。《礼记·大传》有云:“其夫属乎父道者,妻皆母道也。”近年来,行“父道”者奇招迭出,有著名的“狼爸”“鹰爸”等,对子女读书上学管教极严,违规必惩,动辄打骂,或凶如虎狼,像驯鹰一样驯孩子……虽然据称效果都不错,但这样的“父道”本人不敢苟同。
  相对而言,当下的“母道”却较弱。曾有媒体报道,一位母亲被上高中的儿子用榔头砸死,事后,儿子轻松地说,从此再也不用写作业、读书了。有教育学家评论,这位母亲只督促儿子读书,自己却没有跟着儿子一起读书。
  南开大学校长在一次讲演中提到,自己小时候的家庭常态,是四口人各自捧着一本书在读。据媒体报道,婴贝儿集团董事长刘长燕只有初中毕业,但学历不等于学习力,学习力比学历更重要,是阅读让她这个没有高学历的人,拥有了超强的学习能力。随文配有一张照片,她和丈夫一起读《群书治要》,儿子读《尚书》,女儿在读《孝经》。
  《广雅》曰:“母,牧也。言育养子也。”育养重于生产,母亲称得起天生伟大的教育家。英国学者霭理士曾谈到怎样担负起做母亲的责任:“这种母道的任务,若是做得好,也等于一个必须维持许多年的职业。而其所需要的惨淡经营,全神贯注,也许还在一般专业之上。”当母亲也要“敬业”。套用波伏娃的名句:女人不是生了孩子就是母亲,而是后来将孩子培养成人才称得上是母亲。
  之所以说现在的“母道”较弱,其一,既为人母,竟不读书;其二,即使读书,阅读范围也太过狭窄,只顾及自己的兴趣,不关心孩子的阅读。有调查显示,不管是职业妇女还是家庭主妇,在对阅读内容的诸多选题中,选择最多是生活时尚,其次是休闲娱乐,亲子教育类图书排在11名之后。被调查的妇女从30岁至50岁,如果有孩子,正是做母亲责任最重的阶段。
  一个人的阅读习惯,大多是在青少年時期开始培养,这个阶段的阅读,常常是饥不择食,狼吞虎咽。到中年以后,就会有选择地阅读,细嚼慢咽,辨别力增强,体味也更深。世界上读书最多的是犹太人,这跟他们为世人所推崇的“母道”不无关系。犹太妇女当了母亲后,有一条必须做的事情,孩子到了该读书认字的年龄,将《圣经》滴上蜂蜜,让孩子去亲吻。有的干脆将蜂蜜涂在书上,使孩子对书的第一感觉是甜的、香的。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生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各种各样的关系,人跟人的关系,人跟社会环境的关系,人跟物的关系,人跟自然的关系,人跟自己灵魂的关系,等等。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关系,即人跟书的关系。
  一本书就像一根绳子,只有当它跟捆着的东西发生关系时,才有意义。
  跟书有了一种亲密的关系,兴趣就有了,会养成读书的习惯。阅读的兴趣决定品位,品位决定读什么书,读什么书决定境界,境界决定有什么样的人生。先哲曾有高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尤其身处竞争激烈的喧嚣之中,躲进书房就能找回自己的灵魂,守护住自己的心智。
  更深一步讲,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全民阅读的水平。社会文化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也要看全民的阅读能植根多深。一个国家哪些人在看书,都看哪些书,同样也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
  这正是近年来全社会开始重视读书的原因。家中有书籍,就像房子有窗户一样敞亮。不读书的家庭,也容易精神有残缺,唯家中的书香,可使精神健朗。
其他文献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阮简喜欢下棋,任开封令时,有次正与人对弈,县里出现抢劫的贼人,县吏向他报告“劫急”,阮简却回答说:“局上有劫,亦甚急。”堂堂一个县令,为了棋盘上的“劫”,竟不顾现实中的“劫”了。  这样的事看似荒诞不经,却发人深省。当下,也有少数党员干部,只顾自己的“小棋局”,不顾党和国家事业的“大棋局”。他们看似每天也没闲着,但忙的不是本职工作,而是个人私事;图的不是公众福祉,而是一己
期刊
而今很多人,过着一种被社交媒体捆绑的生活。比如发了微信朋友圈,就期待被他人点赞,一旦没被关注,便怅然若失。  这些被社交媒体小心翼翼维护起来的交往,其實大多是无根之浮萍,转瞬就会飘去。  一个人对赞美的态度,一般取决于他对自身清醒的认识和把握。人大多是虚荣的动物,一不小心,很容易掉进赞美的陷阱里。不合体的赞美,就是糖衣炮弹,好比布下的鱼饵,先让你上瘾,最后让你乖乖上钩,还欲罢不能。  老乔是一个特
期刊
有出差经验的人大抵都会产生一种印象:国内城市最堂皇的去处是高级宾馆、会展中心、大型超市、高端饭店、豪华写字楼、游客中心,而不是最能唤醒我们记忆和灵魂的书店。我刚踏入现在生活的这座小城时,不足十万人的城市,书店至少有30家,如今城区人口发展到50万,书店却只剩下五六家,有的还在生存线上挣扎。我有时不禁想:实体书店何时重焕生机呢?  “高颜值”书店的应时而生无疑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想象。  不久前,著名
期刊
签售越来越像卖拳头了。  请来一群大咖站台,叫上一帮兄弟助阵,或侧漏消息,有奖参会,鼓动粉丝追捧;或正面邀请,亲友团一个突击连,拉出荧光字幕墙,抬出长方签名桌,甚至彩灯闪烁,激光飞扬,———作者签名售书开始了!  如果是作家,签售据说是检验自己文学成就的试金石,群情是否“汹涌”,人头是否“攒动”,排队是否“长龙”……一言蔽之,是否“实力型”,是否“现象级”,签售现场见真章矣,其逻辑是:惟“实力型”
期刊
乔迁新居,寝室和客厅的面积是大了,但我的书房却“缩水”了。原来容得下六个书橱的书房,现在只得摆放三个,这意味着有一半的书籍将忍痛割爱,被“清门出户”。  面对累累的书堆,我陡然焦虑、犹豫,不知取谁留谁。但清除一部分是毫无疑义的,恰如近来在网上看到一个很火的词:“断舍离”,舍弃那些并不需要的书籍,正是为了使那些亟需的书籍得以保存,发挥更大的作用,真是印证了佛家所言:“有舍才有得。”  检视我的藏书,
期刊
《古今譚概》中有个故事。唐代时,一个叫夏侯彪的人,被派到益州新昌县担任县令。一下车,他就问来迎接他的里正:“你们这个地方,一文钱能买几个鸡蛋?”里正回答:“能买三个。”夏侯彪听了后说:“我给你一万文钱,帮我买三万个鸡蛋。”里正赶紧答应:“没问题,我这就去办。”  夏侯彪把他叫住,又说:“我不是现在就要这三万个鸡蛋,而是先寄放在母鸡那里孵抱。”里正一愣,但没有多问,只是挨家嘱咐卖鸡蛋的农户照办。  
期刊
有个的士司机跟我说,开夜班,有点冒险,有点刺激。  夜间,总有一些人,属于非正常出行。  有醉酒的,有失意的,有流泪的,有不知道想去哪儿的。  有一天,还不算晚,9点左右,一个少女上车:“绕西湖一圈。”  他看少女脸色不佳,问怎么了。少女很呛地说:“让你绕一圈,你就绕一圈!我有钱!”  湖滨路,南山路,杨公堤,刚拐上北山路时,女孩哭了。  孩子,叔叔可以帮到你吗?女孩说:“爸爸妈妈吵架,比赛着砸家
期刊
经白马介绍,黑马认识了花马。一来一往,黑马觉得花马不错,便交往起来。  一天,花马约黑马外出游玩。他们去甘水泉畅饮了甜浆,去碧绿园饱餐了鲜草,去百卉坡欣赏了名花,直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才往回走。  临别时,黑马问花马家住什么方向,花马说住东边,黑马说他家住西边。然后,相互道声再见,一个向东走,一个朝西去。  黑马到了家门口,望见宅后面的小路上晃动着花马的身影,他正在往西走。黑马想,花马家住东边,他怎
期刊
《唐诗课》一书开篇,程千帆先生便干净利落地提出了一个文学批评观点:当我们接触到一部文艺作品时,喜不喜欢是第一位的,好不好以及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是第二位的。对待文学作品的批评与研究,首先是感性的,其次才是理性,应“感字当头”,而不是“知字当头”。  由此可见,程先生是反对为做学问而做学问、为读唐诗而读唐诗的。笔者对此深感赞同,读唐诗首先是因为诗作本身的艺术表达吸引了读诗的人,继而引发读诗人兴趣去深入
期刊
一个王国里,一位长者送给小王子四个玩偶做礼物。小王子看了,面露不悦,问长者:“我难道是女孩子吗?怎么给我这样的礼物?”  “这是送给未来国王的礼物,”长者回答道,“如果你仔细看,会发现每个玩偶的耳朵里有个洞。”长者拿出一个管状小木棒,对小王子说:“把这个塞进去试试。”  小王子有点疑惑,拿起小木棒放进第一个玩偶耳朵里,结果,小木棒从另一只耳朵掉了出来。  “这是第一种人,”长者说,“不管你告诉他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