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数学教学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應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改变原有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从而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走出“要我学”的困境,自觉养成“我要学”的习惯。
一、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至关重要。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性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由此说明环境和学生的热情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重要。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认知规律等实际情况,利用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物、实情、实例入手,创设生动、有趣、有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其探索的欲望,取得“激其情,引其疑,促其思”的效果,同时要关注学生学习情绪,营造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条件,让学生全员发动、全程介入、全方位参与;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具有主人翁意识。因而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少讲、精讲;有些问题稍加点拨,不给出标准答案,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把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的主动求知,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刚开始可能完不成教学任务,不要怕,时间长了,有了好的学习习惯,完成任务就容易了。
二、启发自觉设疑,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的根本在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而思考的起点却是疑问,传统教学使学生在无“疑”状态下被动接受,盲从依附,思维就被束缚在教学的圈子里,个性受到压抑。杜勃留波夫曾经说过“教师如果把科学的材料嚼得这样细,使学生无法咀嚼,只有把教师讲的吞下去了,这样从学生中可能培养出懂知识的猿猴,而绝不能是独立思考的人。”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人而不是“猿猴”,所以在教学中要精心设疑,让学生充分发展主动参与的个性。所以教师不仅要于善于提问,还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中学生自尊心强,他们不敢大胆提问题唯恐出错。因此,教师既要经常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又要设法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可教给学生一些发现问题的方法,如在知识的“来龙”、“去脉”或在知识的“怎么样”、“为什么”等方面去发现问题。教师还可教给学生一些提出问题的方法,如追问法、反问法、类比法、联想法等。这样,持之以恒,必然会激起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兴趣,增加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和信心。
三、教师适时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
据专家统计,许多成功人士,在学校时大多不是第一流的学生,只不过是二、三流的,什么原因使得这些并不冒尖的学生在以后的日子里能成为拔尖的人才?靠的是后天的努力,是一种锲而不舍的意志和毅力,而这种精神来源自于学生时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据此,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着眼于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教学效应。
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开始就要把学生带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这对学生整节课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在《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教学时,在讲桌上摆放粉笔盒、词典、篮球、象棋、六角螺母、魔方、易拉罐、卷筒冰激凌盒、三棱镜、玻璃棒等学生熟悉的实物,让学生对这些物体观察后,提出问题:桌上哪些物体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体类似?哪些与圆柱、圆锥类似?这样从实际问题引入,提出与图形相关的问题,体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抓住学生的思维脉博,激发学生主动、自主的去探求新知识。
2、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现象。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创造性的融入一些生活素材,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就会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来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
3、支持、鼓励学生采用创造性的自主学习方式,对他们在学习中有思想、有创造的问题不抹杀、不否定,而是更加积极地给与反馈、赞扬。但初中生的感情胜于理智,他们的行动不只受认识的支配,更多的还是受感情的支配。所以,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认识基础上还要设法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
四、变换课堂教学方式,促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新课标的新理念,要求教学实践的改变,教师也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来改变教学的方式。
1、营造开放式课堂,拓展学生自主意识。创设“无拘无束的气氛”,让学生“自由地呼吸”,使其自主意识转化为自主学习能力。成功感是学生获得自由的最重要情素,教师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思维的灵感,智慧的火花,不失时机地将其延伸为自主思维过程,拓展为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一次练习课上,我发现贾宇杰同学的解题思路很新颖,并且解题方法挺简单,讲解时,我先把我的方法说了一遍,大多数同学都这样做的,我又把他叫起来,同样还是讲这一题,等把题说完,同学们都说这个方法好,我不失时机的说:你比老师都高明,其实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解题思路方法,认真思考,每道题的解法有好多,解题不能只停留在“做出来”这一阶段,还可进行拓展,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省举办了夏令营数学竞赛,我给他报了名,及时进行鼓励并且对他们加以指导,他获得了省一等奖。
2、创设情境式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在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学好基础知识。其次要根据教材潜在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自由想象,让学生在创设的课堂情境中,充分展开想象翅膀,在想象的自由王国里遨游。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的生动、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模式,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在课堂中主动、大胆、尽情地动脑、动口、动手,自由发挥自身的学习个性,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不断提高。
一、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至关重要。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性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由此说明环境和学生的热情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重要。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认知规律等实际情况,利用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物、实情、实例入手,创设生动、有趣、有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其探索的欲望,取得“激其情,引其疑,促其思”的效果,同时要关注学生学习情绪,营造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条件,让学生全员发动、全程介入、全方位参与;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具有主人翁意识。因而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少讲、精讲;有些问题稍加点拨,不给出标准答案,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把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的主动求知,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刚开始可能完不成教学任务,不要怕,时间长了,有了好的学习习惯,完成任务就容易了。
二、启发自觉设疑,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的根本在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而思考的起点却是疑问,传统教学使学生在无“疑”状态下被动接受,盲从依附,思维就被束缚在教学的圈子里,个性受到压抑。杜勃留波夫曾经说过“教师如果把科学的材料嚼得这样细,使学生无法咀嚼,只有把教师讲的吞下去了,这样从学生中可能培养出懂知识的猿猴,而绝不能是独立思考的人。”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人而不是“猿猴”,所以在教学中要精心设疑,让学生充分发展主动参与的个性。所以教师不仅要于善于提问,还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中学生自尊心强,他们不敢大胆提问题唯恐出错。因此,教师既要经常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又要设法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可教给学生一些发现问题的方法,如在知识的“来龙”、“去脉”或在知识的“怎么样”、“为什么”等方面去发现问题。教师还可教给学生一些提出问题的方法,如追问法、反问法、类比法、联想法等。这样,持之以恒,必然会激起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兴趣,增加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和信心。
三、教师适时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
据专家统计,许多成功人士,在学校时大多不是第一流的学生,只不过是二、三流的,什么原因使得这些并不冒尖的学生在以后的日子里能成为拔尖的人才?靠的是后天的努力,是一种锲而不舍的意志和毅力,而这种精神来源自于学生时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据此,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着眼于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教学效应。
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开始就要把学生带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这对学生整节课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在《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教学时,在讲桌上摆放粉笔盒、词典、篮球、象棋、六角螺母、魔方、易拉罐、卷筒冰激凌盒、三棱镜、玻璃棒等学生熟悉的实物,让学生对这些物体观察后,提出问题:桌上哪些物体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体类似?哪些与圆柱、圆锥类似?这样从实际问题引入,提出与图形相关的问题,体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抓住学生的思维脉博,激发学生主动、自主的去探求新知识。
2、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现象。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创造性的融入一些生活素材,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就会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来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
3、支持、鼓励学生采用创造性的自主学习方式,对他们在学习中有思想、有创造的问题不抹杀、不否定,而是更加积极地给与反馈、赞扬。但初中生的感情胜于理智,他们的行动不只受认识的支配,更多的还是受感情的支配。所以,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认识基础上还要设法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
四、变换课堂教学方式,促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新课标的新理念,要求教学实践的改变,教师也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来改变教学的方式。
1、营造开放式课堂,拓展学生自主意识。创设“无拘无束的气氛”,让学生“自由地呼吸”,使其自主意识转化为自主学习能力。成功感是学生获得自由的最重要情素,教师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思维的灵感,智慧的火花,不失时机地将其延伸为自主思维过程,拓展为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一次练习课上,我发现贾宇杰同学的解题思路很新颖,并且解题方法挺简单,讲解时,我先把我的方法说了一遍,大多数同学都这样做的,我又把他叫起来,同样还是讲这一题,等把题说完,同学们都说这个方法好,我不失时机的说:你比老师都高明,其实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解题思路方法,认真思考,每道题的解法有好多,解题不能只停留在“做出来”这一阶段,还可进行拓展,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省举办了夏令营数学竞赛,我给他报了名,及时进行鼓励并且对他们加以指导,他获得了省一等奖。
2、创设情境式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在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学好基础知识。其次要根据教材潜在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自由想象,让学生在创设的课堂情境中,充分展开想象翅膀,在想象的自由王国里遨游。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的生动、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模式,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在课堂中主动、大胆、尽情地动脑、动口、动手,自由发挥自身的学习个性,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不断提高。